他的目光重新落回苏晓身上,语气里多了几分肯定:“苏晓的歌里有‘生活的温度’,这是最珍贵的。她唱‘外婆在麦田里喊我回家吃饭’,不是靠歌词里的‘想念’两个字煽情,是靠扫弦时轻一点的力度,靠口琴里带着呼吸感的颤音,把那种‘有人等你回家’的温暖传了出来。这种温度,比任何‘炸场’的高音都难得,因为它能撞进普通人的心里,能让那些没那么‘耀眼’的回忆,有个地方落脚。”
演播厅里静了几秒,连空调出风口的声响都变得清晰。接着,一阵掌声慢慢响了起来,不是之前那种稀稀拉拉的应付,是从后排先开始,然后往前传,像麦浪从田埂这边晃到那边,越来越响,越来越真诚。有个观众甚至站起来,对着苏晓轻轻喊了声“唱得好”,声音不大,却像股暖流,淌过整个演播厅。
苏晓的眼眶慢慢红了,眼泪在里面打转,却没掉下来。她对着陆砚辞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很低,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声音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哽咽:“谢谢您,陆老师……我之前在小酒馆唱歌的时候,最多只有几十个人听,我总担心自己的歌太‘平淡’,没有高音,没有华丽的编曲,没人会喜欢。今天站在这里,我也怕自己的‘麦浪’吹不进大家心里,您让我知道,‘平淡’里的真诚,也能被看见,也能被记住。”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麦浪》的音源在音乐平台悄悄爬上了独立音乐榜的榜首。评论区里挤满了带着自己故事的留言,没有“高音好绝”“舞台炸了”的夸赞,全是细碎的共鸣:“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正在地铁上,突然想起小时候跟外婆在麦田里捡麦穗,她总说‘慢点儿,别摔着’”“口琴响起来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掉了,我老家的麦田去年被推了,现在只能在歌里找那种味道了”“原来简单的吉他弹唱也能这么动人,不是歌要多复杂,是要多真诚啊”。
更让苏晓意外的是,有几家主流唱片公司主动找到了她。其中一家的负责人跟她说:“我们不想让你改唱‘口水歌’,也不想让你加那些刻意的炫技,我们想帮你把‘麦田里的温度’保留下来,让更多人听到——毕竟,能让人想起家的歌,从来都不会过时。”
签约那天,苏晓特意给陆砚辞发了条消息,字斟句酌地敲了很久:“陆老师,谢谢您。以前我总觉得小众音乐像田埂上的微光,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是您让这束光被更多人看见,也让我敢继续写那些‘平淡’的歌。”
没过多久,她收到了陆砚辞的回复,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却像股暖流,淌过她心里的田埂:“不是我看见你,是你歌里的真诚,早就在自己发光了——每片麦田都有自己的风,你的风,刚好吹到了愿意听的人心里。”
喜欢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请大家收藏:()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