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5章 天渊星储泽

文始证道录 第15章 天渊星储泽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6:50:25 来源:全本小说网

霜降过后,函谷关的风里终于带了些凉意,可旱情依旧像块浸透了热油的破布,捂得人喘不过气。老人泉的水虽日夜流淌,却也仅够百姓饮用,地里的冬麦刚冒出嫩芽,就被晒得蔫头耷脑,叶尖卷成了细针。尹喜站在观星台的露台上,望着西北天际那片新显的星群,眉头渐渐舒展——天渊十星此刻正悬在天鹰座下方,像十颗被清水洗过的黑曜石,聚在一处散发着温润的光,星与星之间的光晕相互交融,形成一片浅浅的光潭,仿佛将天地间的水汽都拢在了里面。

案上的《甘石星经·天渊篇》被夜风掀起一角,“天渊星明,主藏水渊”的字句在星光下泛着微光。尹喜伸手按住竹简,指尖划过“渊者,聚也,十星环聚,如地脉蓄水之象”的注脚,忽然想起《夏小正》里“天渊十星近北落,积水成潭映星络”的描述。父亲曾说,天渊星是“天之蓄水池”,其形环聚,其性藏水,地上若仿其形而造池,必能聚水泽田。

“先生,冬麦快撑不住了。”李信抱着捆干枯的麦苗走上台,麦叶一触就碎成了末,“里正说,再不给地里浇水,明年开春连种子都收不回。”

尹喜指着天渊星的方向,星光在他眼中流转:“你看这十星,前三星如池沿,中四星似池底,后三星像引水的渠,环环相扣,正是蓄水池的模样。《甘石星经》说‘天渊聚光,则地池聚水’,咱就在关城东南的洼地,仿这星象造座蓄水池。”

李信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天渊十星果然排列成不规则的环形,最亮的那颗星正处在环心,像潭水的漩涡。“造池?可哪来的水灌进去?”他看着老人泉的水流记录,每日不过百石,除去饮用,能匀给田地的不足三成,“总不能让池空着吧?”

“能聚露。”尹喜从案头翻出卷《夏小正》,其中“十月,玄鸟归,霜始降,露结为水”的句子被红笔圈着,“你看天渊星的光带,边缘泛着白气,那是示露气盛。这池子造得巧,夜里能把露水聚起来,积少成多,够浇冬麦了。”他顿了顿,指尖点向星图的环心,“关键是池底,要刻上天渊星图,星心处嵌块凹面铜镜,能把月光聚在一点,露气遇冷就凝成水。”

消息传到百姓耳中,有人觉得新奇,也有人犯嘀咕。张老栓扛着锄头站在洼地边,望着干裂的土地直摇头:“露水能有多少?俺家屋檐下的露,一晚上接不满半瓢,这池子比十亩地还大,怕是白费劲。”

尹喜没多解释,只让人按天渊星的方位放线。三十个石匠拿着墨斗在洼地量尺寸,前三星的位置插着桃木杆,标出池沿的走向;中四星处撒上石灰,画出池底的轮廓;后三星的连线则引向老人泉的方向,预备挖条引水渠。“池深三丈,底宽十丈,沿高五尺,”他站在木架上指挥,“池底要铺三层夯土,再抹上蜃灰,不漏气才好聚露。”

开工的第五天,池底的星图刻好了。王石匠带着徒弟们用錾子在青石板上凿出天渊十星的模样,环心的那颗星特意凿成凹形,嵌上块磨得光亮的铜镜,镜面能映出人的影子。张老栓蹲在池底,用手摸着星图的纹路,纹路里还沾着细沙:“先生,这星星刻在石头上,真能引露水?”

尹喜让人往铜镜上泼了瓢水,水珠在镜面上聚成个圆,顺着星图的纹路往下淌,正好流进预先凿好的导流槽里。“你看,水往低处走,露也往暗处聚。”他指着铜镜,“夜里月光照在镜上,这里就成了最冷的地方,露气全往这儿跑,准能聚成水。”

半个月后,蓄水池终于竣工。站在高处望去,池子像块嵌在洼地的青玉,池沿蜿蜒如星轨,池底的星图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引渠从老人泉延伸过来,像条银线把星池与泉眼连在一起。百姓们围着池子转,有人往池里扔了块石子,听着“咚”的回声直咋舌:“这么大的池子,啥时候才能满啊?”

入夜后,尹喜带着李信登上池边的望楼。月光洒在池底的铜镜上,反射出一道银亮的光,照得星图的纹路清晰可见。夜风掠过池面,带来些微的凉意,李信用陶罐在池沿接了接,果然有细小的露水滴进罐里,发出“滴答”的轻响。

“您听,”李信的声音带着兴奋,“真有露水!”

尹喜望着天渊星,星光与池面的月光交相辉映,仿佛天地间有根无形的线,把天上的星潭与地上的水池连在了一起。“《夏小正》说天渊星‘积水成潭映星络’,地上的池,本就是天上星的影子,影子能接住光,自然也能接住露。”

第二日清晨,李信提着陶罐奔上望楼,罐里盛着小半罐清水,水里还浮着些细小的草叶。“先生!满了!池底的导流槽里积了浅浅一层水,这是从槽里舀的!”

百姓们闻讯赶来,趴在池沿往下看,果然见星图的纹路里积着水,像给石头上的星星镶了道银边。张老栓找来个木勺,顺着导流槽舀起水就往嘴里送,水带着股清冽的甜味,他咂咂嘴:“是露!真的是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始证道录请大家收藏:()文始证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的日子,蓄水池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多。夜里聚的露水,加上白天引的泉水,半月后竟积了半池。尹喜让人开闸放水,水流顺着渠沟淌进麦田,干裂的土地“滋滋”地吸着水,蔫了的麦苗竟慢慢直起了腰,叶尖泛出淡淡的绿。

有个老农蹲在田埂上,看着麦苗喝饱水的模样,抹了把眼泪:“活了一辈子,没见过池子能自己聚水的,这真是天渊星降泽啊!”

这话很快传开,百姓们都管这池子叫“天渊池”,有人还在池边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天渊储泽,普惠众生”。每到夜里,总有人提着灯笼来看池底的星图,看月光照在铜镜上的样子,像在跟天上的星星说悄悄话。

尹喜站在观星台上,望着天渊星与地上的池子相互映照,忽然明白“天渊降泽”的真正含义——星象从不是凭空赐福,而是教人顺应天地的性子。天渊星聚光,是告诉人“聚”能生水;仿星造池,是让人学会“借”天之力。就像这露水,本就藏在空气里,只是需要个合适的容器,才能显形为水。

李信在《紫气星象录》上写下:

“天渊十星如潭聚光,依《甘石星经》‘天渊星明,主藏水渊’及《夏小正》‘天渊十星近北落,积水成潭映星络’之说,仿星象造蓄水池,池底刻星图,环心嵌铜镜。

夜聚露,日引泉,月余得水千石,浇冬麦百亩,苗渐返青。百姓称‘天渊降泽’,感星之佑。

实则,星不降雨露,是示人聚露之法;池不生清水,是借天地之气成之。天渊星的‘储’,是聚而不泄;地上池的‘储’,是引而不耗,二者相映,方得水泽。

尝见孩童在池边放纸船,船顺着导流槽漂向出口,如顺星轨而行。问其船往何处去,答曰‘去浇麦子’。孩童不知星象,却知水要去该去的地方——这便是天渊的真意:藏水不是为了囤积,是为了让每滴水都流到最需要的地方。

天渊星聚光如潭,是在说‘藏’是为了‘用’,就像人存粮不是为了发霉,是为了开春能播种。池底的星图,刻的不仅是星象,更是‘藏用相生’的道理。”

写完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天渊星的光芒渐渐隐入晨曦,池子里的露水与泉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像撒了层碎星。尹喜望着田埂上忙碌的百姓,他们正用瓢把池里的水舀进渠沟,水流淌过之处,冬麦的叶子舒展着,像无数只小手在风中鼓掌。他知道,旱情或许还要持续些时日,但只要懂得“藏”与“用”的道理,像天渊星那样聚而不泄、用而不竭,日子就总能在看似绝境的地方,流出条滋润的路来。

喜欢文始证道录请大家收藏:()文始证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