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文始证道录 > 第18章 养力待时变

文始证道录 第18章 养力待时变

作者:玄同道友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6 06:50:2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停征徭役的第三日清晨,尹喜踏着晨露登上观星台时,被露水打湿的星图上,镇星的刻痕竟泛着层淡淡的光晕。他举起黄铜望远镜,镜片里的镇星像块被摩挲过的黄玉,边缘晕开圈土黄色的光,虽不及“大橘悬天”那般丰润,却已褪去前些日的灰败,连星核都透着点活气——那是《夏小正》里说的“镇星回黄,地脉复苏”之兆。

“先生,您看那星!”守台老卒捧着刚沏的热茶过来,手指在半空划出个圆弧,“昨儿后半夜就开始亮了,像灶膛里慢慢烧起来的火苗,一点一点往上蹿呢。”

尹喜放下望远镜,指尖抚过星图上镇星的位置,青石的凉意里仿佛渗着点温煦。他想起三日前这颗星昏沉如死灰,连最亮的星核都蒙着层灰,此刻却能在晨光里透出黄润,像极了关内正在复苏的田野。“《甘石星经》说‘镇星黄润,主民气复振’,这是养出来的活气,不是强撑的虚光。”

老卒把茶碗递给他,蒸汽在碗口凝成白雾,恰好与东方天际的晨雾连成一片:“可不是嘛,您听关外的动静。”

尹喜侧耳细听,晨雾里传来锄头刨土的闷响,混着农人的吆喝,还有渠水哗哗流淌的声音。那声音比烽火台的狼烟更让人踏实,像大地的脉搏,一下下敲在关城的根基上。

他走下观星台,沿着石阶往关外走。昨日还干裂的田埂上,此刻满是忙碌的身影。王二柱瘸着腿在渠边引水,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未愈的伤疤,可他挥锄头的力道却很足,渠水漫过田埂时,他咧开嘴笑,露出两排黄牙。“先生!您看这麦!”他指着地里的麦苗,叶片上沾着晨露,竟已泛出点新绿,“再浇两回水,就能赶上往年的长势了!”

不远处的田垄上,几个妇人正弯腰补种。她们怀里的竹篮装着新育的菜苗,指尖沾着黑泥,把蔫头耷脑的幼苗埋进土里时,动作轻得像在哄孩子。丫丫娘也在其中,她额头上渗着汗珠,却顾不上擦,只是不时抬头望一眼城头——她男人今日轮休,该在家给娃熬粥了。

“尹先生!”一个老汉扛着犁耙从田埂上走来,犁尖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您这三日假,顶得上给地里施了三担肥!昨儿后半夜,我家那口子还在地里浇麦,说趁着眼下有劲儿,多赶点活!”

尹喜望着翻耕过的土地,黑黝黝的泛着油光,像块刚出炉的麦饼。他想起《夏小正》里“镇星居中央,主养万物”的句子,此刻才算真正明白,所谓“养”,不是等着天上掉粮,是给土地喘息的空当,给百姓弯腰的力气。

走到城头时,张诚正带着士兵操练。与前几日的萎靡不同,今日的士兵们眼神发亮,挥刀的弧度都比往日大了些。赵大牛把长枪舞得呼呼作响,枪尖挑着的红缨像团火苗,额角的伤疤在阳光下闪着光。“先生!您看弟兄们的劲!”他耍了个枪花,枪杆砸在地上,震起细小的尘土,“昨儿回家喝了婆娘熬的鸡汤,今早起就能拉开三石弓了!”

张诚手里的剑也比往日灵动。他演练着尹喜教的“追星式”,剑尖划过的轨迹,竟与镇星的光带隐隐相合。收势时,他额角的汗珠滴在城砖上,晕开个小小的湿痕:“先生,方才点卯,弟兄们全到齐了,连前几日称病的钱小六都来了,说在家歇得骨头痒。”

尹喜望向垛口外的田野,晨雾散去后,能看见成片的农人在劳作,锄头起落的节奏,竟与城头士兵挥刀的频率渐渐合拍。他想起昨夜在灯下读的《农书》,开篇就说“农为兵之本,兵为城之骨”,从前只当是句空话,此刻才知这“本”与“骨”原是连着筋的——农人弯腰种的不是粮,是士兵手里的刀;士兵挥刀守的不是城,是农人脚下的田。

日头爬到半空时,关内的街巷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丫丫带着几个伙伴在追逐嬉闹,手里攥着用麦秸秆编的小风车,跑起来时,风车转得像积薪星的光带。她们从炊事营门口跑过,王厨子正蹲在地上劈柴,看见孩子们就笑着扔过去个刚烤好的麦饼,饼渣掉在地上,引得几只麻雀扑棱棱飞来。

“先生您看!”张诚指着那群孩子,“前几日见着他们,一个个蔫头耷脑的,跟霜打的菜似的,今儿倒像刚出笼的馒头,暄腾腾的。”

尹喜望着孩子们跑远的背影,他们的笑声撞在城墙上,弹回来的回音都带着暖意。他想起三日前,这关城里满是唉声叹气,连狗吠都透着股有气无力,此刻却被笑声、吆喝声、锄头声填得满满当当,像口刚烧开的大锅,咕嘟咕嘟冒着活气。

午后,他再次登上观星台。镇星的黄润又深了些,边缘的光晕像圈涟漪,慢慢往四周漾开。老卒正在星图旁补刻新的标记,把三日内百姓耕作、士兵操练的情形,都用小字记在镇星周围,密密麻麻的像片刚抽芽的麦田。

“先生,您说这星咋就这么灵?”老卒刻完最后一笔,直起身捶了捶腰,“咱一歇,它就亮;百姓一忙活,它就更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始证道录请大家收藏:()文始证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是星灵,是民心通天地。”尹喜望着关外,王二柱正赶着牛耕地,牛蹄踏过的田垄,像镇星晕开的光带,“民力就像这镇星,得养,不能竭。你把它逼到绝路,它就给你看灰败;你给它口气喘,它就还你黄润。”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感慨,“这城啊,空有砖石是死的,得有喘气的百姓、带劲的士兵,才算活的。”

张诚站在他身后,望着镇星的光带慢慢铺展,心里突然亮堂起来。他想起幽王的烽火,烧的不是狼烟,是百姓的力;耗的不是诸侯的兵,是关城的根。而尹喜做的,不过是给这快被烧干的根,浇了瓢水、松了松土。

傍晚时分,夕阳把关城染成了金红色。田埂上的农人扛着锄头往家走,肩头的锄刃闪着光,像镇星的光晕;城头的士兵收了操,正围着王厨子讨粥喝,粗瓷碗碰撞的脆响,比烽火台的钟声更让人安心。

尹喜在星图上补了行字:“镇星回黄,非因星变,因民力复。”墨迹落在镇星的刻痕里,像滴进干裂土地的水,慢慢晕开。他知道,这三日的喘息只是开始,幽王的烽火说不定何时又会燃起,犬戎的狼啸也从未远去,但只要这镇星的黄润能守住,只要关城里的活气不散,再大的风雨,这城也能扛过去。

暮色渐浓时,镇星在天幕上愈发清晰,黄润的光芒里,仿佛能看见农人的锄头、士兵的刀、孩子们的风车,还有那口永远咕嘟冒泡的大锅。尹喜望着它,突然想起年轻时走过的函谷道,那时的镇星也这般黄润,道旁的田里总有农人弯腰,城头的士兵总在高歌——原来,所谓盛世,不过是星黄、田沃、人笑罢了。

老卒端来晚饭,是碗稠粥,上面漂着层米油。尹喜接过碗,米粥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却让他看清了星图上的字——那些记着百姓劳作的小字,正与镇星的光带慢慢重合,像无数只手,托着这颗慢慢亮起来的星,也托着这座慢慢活过来的城。

喜欢文始证道录请大家收藏:()文始证道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