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文豪1983 > 第103章 余切是这里的可口可乐

文豪1983 第103章 余切是这里的可口可乐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06 01:12:34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个普遍的传闻是:林一夫当年抱着篮球游过了海峡。

真实的情况是,他本来就是个游泳健将,他有段时间被调去驻扎jin门,这地方最近离大陆只有两公里。

林一夫解释道:“我其实当年并不是抱着篮球回来的,也没有游过整个海峡,这根本不是人可以做到的。余先生,这都是一些夸大了的传闻。”

余切问他:“那也很厉害了,你心里怎么想的?”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想做一点事情,也不能说完全的没有私心。”林一夫笑道,“相比起来,我老婆要更加伟大一些。”

他老婆就坐在林一夫旁边,看起来像个笑盈盈的学生,主动介绍自己道:

“余先生,我叫陈芸,没想到他竟然会在你面前提到我。”

“——她是很厉害!”林一夫忍不住插话,“她在爱丁堡罗大学读的硕士,然后在华盛顿大学读的教育学博士,孩子也是她在带,她比我好得多!”

居然是一对博士夫妻。

这夫妻俩可创造了一个记录啊。

不仅是第一个回来的经济学洋博士,还是第一对回来的博士夫妻。

余切赞叹道:“你俩都挺厉害的,除了舒尔茨先生,这里怕是没几个人比你俩的学历高了。”

舒尔茨旁边配了个翻译,他慢悠悠听完后道:“我不如Justin(林一夫的英文名),事实上,我当年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是做了一个农夫。我的第一学历是布鲁克林农业学院……”

这个学院在美国类似于中国的职高,并不颁发学士文凭。

也就是说,舒尔茨后来能一路开挂拿到诺奖,全靠他发愤图强洗刷了自己的学历。

美国人不歧视第一学历?

哦,舒尔茨读书那会儿快打第二次世界大战,歧视个啥。

余切忍不住发笑:诺奖学者竟然第一学历最低,真是荒唐。

舒尔茨慢悠悠道:“这是我的遗憾,朋友们。人生总有很多遗憾,但要向前走。我之所以能在学术上取得成就,正因为我做过农民,所以我知道以往经济学界对农业的认知是错误的。”

他提到一个自己当年的经济学界现状:

西方经济学界当时并不注重农业,所有人都在研究工商界,也不认为农业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

农夫就是愚笨的,而农田并不能创造更多价值。

“有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苏联人太注重工业,而不注重农业,最终促使他们过了很长时间的艰难生活;这是一个骗局,真实的情况是,美国也不注重农业,只是我们拥有24亿亩的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12%,浪费得起。”

舒尔茨摊开手道:“如果我们处于苏联那种境地,我怀疑我们会更加糟糕。”

随后,他的观点逐渐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尝试对农夫进行简单的知识培训,效果十分喜人,简单来讲,在化肥、机械等其他因素已经拉满的情况下,农夫个人的技能已成为增产的短板。

一段时间内,对他们的培训有多到位,美国的土地就有多大产。

这种像是唯心主义一样的怪现象,促使舒尔茨将农业这一领域的经验推广到其他领域,他意识到劳动者的教育在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被远远低估了。

“当我开始研究人力资本领域时,我已经感觉到,这将是伟大的发现。而且这可以充分解释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后发国家崛起的原因,因为他们极度重视教育……而这也许在将来的中国也会发生。”

飞机上的人都听着这个老外侃大山。

那些本来拿着哈珀的钱过来说话的古文字学者,忽然也觉得来中国并不是个坏事。

也许多年后会成为谈资。

一个学者道:“也许我能在我死之前说,我曾来过这里……”

“接着,孩子们问我那是个什么地方?”

“我说,我不记得了。就像我不记得,班里面最漂亮的人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因为她戴着牙套。那时候她还很普通。”

这种略带浪漫的话,让整个飞机内安静了些许。大家开始想到过去那些变化很大的事物。

在即将到达燕京时,余切看到林一夫私下问舒尔茨:“需要多久才能看到那一刻?”

“也许半个世纪?”舒尔茨说。“你会看到的,我不会看到了。”

这下,那种浪漫又被拉回来了。

……

尽管如此,这一年发生在燕京发生的变化还是很大。

去年修筑了数百万平方米的住宅,大量居民得到搬迁。原先一个四合院住十户十几户人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少,空出来的四合院太多,甚至短时间压低了四合院的价格。

当然了,还是很贵。

两三万块钱,对彼时的燕京人来说是天价。

一些人集体卖自己的四合院,尤其是那些莫名其妙被归还房产,人却在国外的华人们,他们的房子几乎没人接盘,但有时候他们能碰到一个好心的女演员,带着她的好朋友一起来看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文豪1983请大家收藏:()文豪1983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骑着摩托车来的,一人一个头盔。

“余切的信太多,已经放不下了。看都看不完。”张俪愁眉苦脸。

陈小旭建议买房。“余切说过,你应该把零花钱都拿去买房。将来都是你的房子。”

“那是余切的钱!”张俪说。

“那是余切给家里面的钱,而且你是在投资,这叫置换固定资产。那也是余切的房子。你不是学经济学吗?放着钱不用是土财主行为!余切说,在首都,买房就是经济学。”

“买,买吧!”张俪咬牙切齿道。“要买,就买十套!”

《红楼梦》剧组的拍摄工作已接近结束,只剩下极少部分。“大观园”快解散了。

尤二姐的女演员张明明写了去美国读书的申请,她的智商高的可怕,竟然申请到了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学计算机。

这太潮了,简直和做演员没有任何关系。

所有人都很震撼,张明明却说:“我去大使馆拿签证的时候,签证官听说我认识余切,两眼放光,一直在和我聊余切。”

“余切在美国那么受欢迎?”欧阳奋强道。

“真的!这个签证官是个中国通,他跟我说,让我到了美国之后一定要向华人提到余切。他们会帮我的。”

“余切是那边的大英雄。伯克利也有创立了‘新现实社团’。”

导演王福林听说这事儿后也特地赶来。他提到:“有两部片子在东南亚卖的很好。一个是《西游记》,另一个是余切的纪录片。”

众人都陷入到了不能理解的茫然状态,就像是听说乒乓球把水泥墙钻了个洞。

《东风压倒西风》纪录片仍然在播放,一些人把这当做故事片来看。很多人还不知道,能对全美第一大书商颐指气使,这代表什么样的权势。

因为《十月》也是余切的大本营嘛。就说那个《人民文学》,不也经常讨论余作家吗?

去年11月,余切拿美国文学奖的时候,还召开过“余切作品研究会”。

为什么美国人就那么夸张呢?

资本主义啊!真是使人变成鬼。

张俪和陈小旭有空的时候,就回来买房。

她们把这当做检验自己商业目光的“实战”,到处挑上好的地段扫货。但也不会为了达成目标而达成目标,张俪经常和人讲价,不厌其烦,希望少花一些钱,而陈小旭表现得和她相反,陈小旭会扮演那个拉朋友走的坏人,对房子不屑一顾。

当张俪死活磨不下价格时,陈小旭就会扔给张俪摩托车头盔,假装要走……房主害怕再也碰不到到这种祖宗,只好答应再谈。

她们也碰到敲诈过,去报案,一开始没怎么被搭理,一位姓杨的小片儿警认出他们了,层层上报,最后惊动了领导。几天后,歹徒就被抓到。

领导严厉的呵斥道:“这是获得过芥川奖和美国书评奖的大作家的……”

然后目光瞥向张俪——

“的爱人!”张俪说。

“的爱人!你没有长眼睛?余切写的《天若有情》里面,华弟死得不能再死了,这不是劝你们别做坏事吗?难道还有不认识余切的人?”

骗子痛哭流涕的认错,宣称再也不犯。

京城这种小骗子太多了,很多人面上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一下了班就开始玩赖的。

用作家王硕后来回忆的话说:“我们那时就没什么钱……日子也很无聊,除了倒爷,大家都特么没钱。你说我能干什么?钱总是刚刚够用,我就到处溜达,到处找事儿……我很无聊啊……现在我天天刷短视频……”

然后,领导的目光又看向张俪。

张俪特别难为情:“你都看余切的书,为什么不学好?”

又说:“我也没什么损失,算了吧……”

“不行!”

陈小旭拉住张俪的衣袖道:“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让余切知道了这人什么事儿也没有,他会怎么想我们?”

在场的人瞪大眼睛,好像预料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时间群情激愤。

于是骗子被好赖一顿修理。

出门后,陈小旭又猛地一拍大腿:“完了!这下余切要知道我偷骑他摩托车了!”

燕京又新建了两个自来水厂,增加了供暖安装面积,建了三个电话局,一年之内发展了两万多户固定电话,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在大型社区附近兴建超市和饭馆,新建了二十多个图书馆和科技馆,迁走一批钢厂和煤厂,还首都人民一片蓝天……

这一切都指向“开放”这个因素。

人们开始要买商品房了,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的兴趣爱好。

有自己的厕所,自己的电话,楼下自己能逛的公园和购买的米面粮蛋——对了,一些地方已不需要粮票。就像是那些越来越多的,只认钞票的饭店一样。

仅仅这一年,新增了五十个农贸市场,个体户多了九万多户,靠做生意过日子的小商贩有十五万人之多,而这个数字在几年前还是零。在秀水街一带,摆摊的个体户连绵不绝,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自由市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文豪1983请大家收藏:()文豪1983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人通过贩卖南方生产的服装和家用百货,也卖港星的盗版唱片和录像带,很受京城百姓欢迎。

有时也能碰到老外来看稀奇。

“这里有什么东西?我好像回到六十年代了一样。”《巴黎竞赛画报》的几位法国记者笑道。

他们之中一个叫查得阿兹特的中年记者道:“你们不是做新闻,你们是来旅游的。让我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做新闻。”

查得是这帮法国记者的头。因为他长期驻扎在中国,每年至少要来两次。他结识了许多汉学家,精通中文。

法国总统来华访问时,全程都是查得来做翻译和进行报道。他见过两个国家最顶层的人物。

但查得并不只写这些,他也写中国的风土人情。他觉得这里有太多的话题值得记录。

在法国,查得有一个电台节目,他经常忍不住介绍他在中国的见闻。

查得转头用汉语问摆摊的老板:“这些法国人不懂礼貌,我替他们向你道歉。我知道中国是有好东西的,你拿点时髦的给我们看看!”

老板冥思苦想一阵,最后恍然大悟,从旁边摊位借了一本《出路》过来。“余切写的,余切。我们的大作家。”

这是一本日本岩波书库出版的《出路》,价格很贵,中日双语版本,是大陆花城出版社的七十倍!只在日本流通。不知道怎么回事,被人带到了京城的秀水街。

余切,这能代表什么?

不可思议的哥伦比亚之旅已经过去了,就算是余切,也要消停一阵了。

现在再写他,好像没什么可写的。

而且《巴黎竞赛画报》是法国最大的发行刊物,是月刊和周刊的龙头老大。他们总是写深度的长文章,配上具有冲击力的新闻画面,向法国读者介绍全世界各地的热点话题。

记者们面面相觑。

查得当即大笑道:“一片叶子的落下,代表秋季的到来。你知道吗?这就是新闻。”

查得给了一百美元,让摊贩的老板举着这本日本出版的《出路》,在镜头前大笑。

“咔擦!”

查得拍下这张照片,他将之命名为“名片”。然后说:“在西方描述开放的中国时,总有一个小孩站在长城上举着可口可乐的画面,那确实一张经典的照片。万里长城,可口可乐,中国儿童……”

“现在我们有一位生意人举着本国文豪的外文版书籍,这会成为另一个画面;因为开放是相互的,你明白吗?中国人喝可口可乐,我们看中国作家写的书。”

“这本书是盗版的。我深度研究过余切的书籍,比对法国历史还熟悉。他们之所以印刷这个,是知道这个东西能被外国人看上。他们把这当做国产可口可乐。”

喜欢文豪1983请大家收藏:()文豪1983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