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魏逆 > 第66章 有变

魏逆 第66章 有变

作者:茶渐浓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4-02-25 01:54:07 来源:就是看

第66章有变

信黄盖来降,遂有赤壁惨败;复信周鲂断发,遂有石亭惨败。

在魏吴两国诸多战事中,败得最惨的两次都是因为吴国遣人来诈降,故而魏国对江东降人皆有了警惕。

满宠也不例外。

在得悉江东有中郎将孙布做书信来,声称自己在江东被孙权所迫,有身死族灭之危,故而想引本部弃暗投明入魏,请王凌遣兵马来接应的时候,正在署中优哉游哉饮酒为乐的满宠,陷入了好久的默然。

他觉得很好笑。

继赤壁与石亭之战后,彼贼吴仍遣人来诈降,这是食髓知味了吗?

还是贼吴对谋求淮南已然计穷力竭,唯有故技重施了?

嗤笑之后,他心中又多了一缕忿恚。

他觉得自己被贼吴鄙夷了!

贼吴孙权竟是以如此低劣的伎俩且还是故技重施来诱敌,这不是摆明了看不起他、欺他少智无谋吗!?

更令他无语的是,参与过石亭之战的王凌竟是信了!

竟向他请兵欲去迎接孙布

就算这些年从江东叛逃而来的将率不少,但那都是石亭之战前啊

石亭之战后,魏国都不复有横江的实力了,且吴国内部并没有发生政变或者火拼之事,怎么王凌就愿意相信孙布是真心来降呢?

独自作思了许久都想不通缘由的满宠,索性不再想了。

直接代替王凌给孙布作回复。

先是大肆赞许了孙布迷途知返、弃暗投明的行为,然后便话锋一转,直接说魏国派兵去迎接的难处,如兵多无法保密、兵少又难以护孙布周全。所以,他让孙布暂且忍耐,待魏国思虑出一个周全的计划后,再去迎接他入魏。

算是用了一个拖字决将此事揭过了。

且在启程赶往京师洛阳之前,还特地叮嘱了李长史,声称若是王凌过来讨要兵马前去迎接孙布,便以无有将令为由回绝他。

是的,天子曹叡召满宠回洛阳述职。

在雨水充沛的秋季、贼吴最喜欢来犯淮南的时候召前线都督回去,看似很不合时宜。

但曹叡实属无奈。

因为陇右的战事以魏国败北而告终,且是败得很惨。

曹叡召满宠回来,是想听一听他对日后举国战略部署的建议。

毕竟,在魏国诸多掌兵且有知兵之誉的将率中,唯有满宠几无败绩、战略超群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司马懿赶到陇右后,召张郃计议如何守御蜀兵的入寇。

但商讨出来的结果却是很无奈。

魏国在天水郡的守御体系中,乃是以祁山前方西县的卤城、厉城作为前哨,在上邽县屯重兵作为后镇,其余兵马则是在街亭西侧的略阳安扎。

以此来守御从陇右进入关中的道路。

但有一个问题则是,蜀兵进入陇右可不止于祁山(猫眼峡)一条道路。

尚有先前魏延走过的董亭道。

且董亭道是分叉的,一条道路可进入南安郡,另一个则是直接可抵达天水的洛门聚。

所以说,魏军是无法将蜀兵堵在祁山道之外的。

故而,他们也只能依着城池固守,让主力枕戈待旦,等明确蜀兵主力走那一条路了,才赶去支援与塞道扼守。

还有一点无奈,则是从关中以及洛阳赶来的兵马,受距离的影响,没办法赶在蜀兵进入天水郡之前抵达陇右。

至今为止,也就驻军在长安的张郃,以骑兵优势先前赶到了。

而司马懿这位都督,是仅带着数十部曲赶来的。

故而,在蜀兵出现天水郡境内的时候,司马懿与张郃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止。

唯独令人心安的是,张郃吸取了蜀国第一次北伐的教训,赶来陇右的时候直接扼守住了街亭道(关陇道),以防被蜀兵再一次扼住街亭,将上邽县围困,以围点打援之势占了战场上的先机。

事实上,张郃不愧是被刘备都赞过的人。

蜀相诸葛亮这一次进军仍旧很迅猛,乃是分出兵马将卤城与厉城看住了,然后直接将主力带到了上邽城下。

其意图也很明显,打算先将上邽县的屯田给占领了就食于敌,摆脱蜀道难、转运粮秣不便利的最大弊端。

只是很可惜。

被天子曹叡叮嘱的郭淮先行一步,遣兵在城外塞道落营将道路给赌住了。

且这个营寨是与上邽城呈现掎角之势的,再加上张郃已然引骑兵赶到,蜀军若是强攻,很容易就被魏军袭后。

当然了,郭淮也守不住所有的道路。

且天水郡的麦田,有不少是种冬小麦的,收割时节就在夏四月。

故而,蜀兵还是顺利抢收了一些。

这就让司马懿很是头疼。

陇右黎庶本来就少,自然也没有多少粮秣储备,从关中转运又太远了,如今被蜀兵抢收了一些,自然就让陆续从关中赶到的兵马难以就食了。

万幸的是,镇守在陇右多年的郭淮,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的作用。

他遣人去前去各个依附魏国的羌胡部落征调粮草。

且特别注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原则,以各部落的人口户数征调,让所有羌胡部落皆不敢违背,乃“家出其粮”。

那些羌胡部落也没办法啊

早年被夏侯渊打得毫无脾气了,后来又被郭淮给“杀鸡儆猴”了一番,尔今魏国雍凉各部皆在侧,哪个部落胆敢不出粮?

尤其是他们也不敢投蜀。

没看到在蜀军第一次出陇右的时候,那些起兵响应的部落最后被魏军请后算账,尽数屠戮给土地增添养分了吗?

而在夏四月末时,待魏国雍凉各部与洛阳中军皆赶到后,蜀相诸葛亮便引兵徐徐后撤了。

对,后撤,不是罢兵归去。

在抢收其他麦田不能如愿的情况下,蜀军要挑选更适合自己的战场。

乃是将前军改成后军,步步为营,退往西县的卤城。

对此,司马懿则是留着费曜与护军戴陵领军四千驻守在上邽城,亲自引着张郃、郭淮及其余将率衔尾南下。

是的,不是追击,而是随着南下。

蜀兵退一步,他就进一步,且每每蜀相诸葛亮止步遣兵布阵,意图与魏军鏖战之时,他皆严令各部不得出战

犹如他引兵南下,是为了将蜀军给“礼送出境”一样。

这个做法,他给出的解释,是要进军到卤城与历城这两个戍守点,让被围困的兵将看到援兵已然赶来,从而士气大震继续坚守。

但也招到了绝大部分将率的反对。

张郃也不例外。

他觉得司马懿不与蜀兵鏖战是对的,但不应该这样衔尾跟着。

蜀兵乃是客军,受限粮秣转运必然是求速战速决;而魏军作为守御的一方,避而不战慢慢消耗他们的锐气与士气,这样的做法深谙兵法精髓。

但蜀兵都后退了,司马懿为什么要跟着呢?

蜀国已然占了武都、阴平二郡了!

从后继粮秣的补给距离来看,卤城这个地方魏国的补给线都赶上蜀国了!

这不是自己将自己的优势给抵消了吗?

其余将率的反驳,则是觉得司马懿太怯弱了。

既然追都追了,为什么在蜀兵派兵布阵挑战的时候,却是不敢战了?

难道司马懿带着他们南下,是为了让他们更清楚的目睹蜀兵耀武扬威、听闻蜀兵的辱骂折辱更真切吗?

这时,司马懿甫一来雍凉任职威望不足的劣势就出现了。

尽管有张郃为他压制着其他将率,但他一意孤行引兵南下且多番回绝各部将率的请战后,终于有将率贾栩(又名贾嗣)与魏平按捺不住,公然道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这让司马懿很难堪。

差点没将满口牙都给咬碎了。

因为他不是不敢打,而是觉得时机未到——

其实他是在效仿昔日夷陵之战中陆逊的做法。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整整避战了六个月,待蜀兵锐气不复、戒备心大降,然后才决定反攻。乃是先以精锐水师将刘备的后路截断,然后以舟船载兵瞬间抵达蜀军的营寨,才得以一举建功的。

而他也是有机会截断蜀兵后路的。

张郃在反对他引兵衔尾南下无果后,还提出了另一个战术。

乃是将去岁魏延大败费曜与郭淮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亲自引兵走董亭道绕到蜀兵的后方,攻击蜀兵的粮道。

只不过,司马懿并不是陆逊,蜀相诸葛亮更不是刘备。

蜀相诸葛亮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引兵退到卤城后便安营扎寨,构筑防御工事了。

张郃若是敢绕后,到底是扰粮道还是自投罗网尚未知呢!

再者,还有一点是司马懿估算错误的。

那就是卤城一带山峦起伏、溪水纵横,对尤善山地作战的蜀兵而言乃是绝佳的战场,而对以骑兵称雄的魏国来说,则是骑兵毫无用武之地。

如此,司马懿想复刻夷陵之战陆逊的做法,怎么可能成功呢?

天下哪来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但奈何司马懿执迷不悟,仍坚持着自己的主意。

且待两军对峙至夏五月的时候,他还学着陆逊在反攻之前攻打蜀军营寨窥虚实的做法,打算引兵尝试战一战了。

其实他还想多等一些时间再去尝试的。

只是他不敢再等了。

因为众怒难犯。

自将军贾栩与魏平公然质疑折辱他后,其他将率也开始有样学样的让“畏蜀如虎”在军中流传,就连造饭的伙夫朗朗上口了。

且原先帮他压制各部将率的张郃,在建议屡屡被他驳回后,也开始对他有了意见。

乃是搬出了曹叡的书信,先赞了一声司马懿避战的做法深得天子心意,然后话锋一转,便请他引兵回去上邽县。

给出的理由,乃是如今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理应缩短粮道过长的问题。

且如今提前回去,还可以做好布防,让蜀兵哪怕再次北上也无法在秋收之时抢收小麦。

但司马懿听罢心中便了然。

张郃这是隐晦的告知,他已然快压制不住诸多将率的群情激愤了。

是啊,压制不住了。

张郃资历是很深、官职也很高,但终究不是都督,其他将率与他并没有从属之名,自然也不会一直听从他的劝解。

尤其是,如今是就连最底层的兵卒都觉得司马懿怯弱了啊

他还怎么压制得了!

若不是魏**法严苛,说不定都闹出夺权的事情来了。

所以,司马懿打算试一试蜀兵的虚实。

打赢了,自己得了威望,又可安抚兵将情绪,皆大欢喜;打输了,那就回来继续对峙,等他臆想中的机会降临。

且临战前,基于天子让秦朗等人以兵属张郃的考虑,他还问了张郃此战能否可打。

对此,张郃不反对。

或者说,他也反对不了。

司马懿都回绝了他提出全军撤回上邽县的建议了,他若是反对出战,“畏蜀如虎”的指摘那不是转到他身上来了嘛

源于卤城乃是依着南侧山体延伸而修筑的干系,蜀相诸葛亮的落营也分为两部。

乃是自己督领主力在西汉水与祁山之间的道路上露营,别遣王平引无当飞军在祁山南侧修筑防御工事而落(史称南围),以此彻底隔绝魏军水陆南下的通道。

而司马懿的调度,则是自引主力前去挑战蜀相诸葛亮的营寨,让张郃引偏师去攻打王平的南围。

但战果很惨。

在骑兵无有用武之地的情况下,张郃完全无法撼动王平的守御,铩羽而归。

司马懿这边就更惨了。

蜀相诸葛亮都不屑于固守营寨,直接遣魏延、高翔与吴班等将率引兵出去野战,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仅是甲首便有三千级!

搜刮战场的时候,共获得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甲首,乃是指甲胄俱全的主力精锐士卒,并非是郡兵或魏国的士家。

而为什么玄铠都有五千领,但首级仅是三千嘛,那是因为在溃败的时候,士卒们为了减少逃离战场时的负担,一边逃一边丢盔弃甲。

此战过后,雍凉各部将率皆不复再请战。

但司马懿并不退兵,而是继续回营地守着,张郃也没有再建议他撤兵。

因为败了就不能退兵。

不然,一旦蜀兵衔尾追击过来,士气低迷的士卒便会不顾将率约束逃亡,然后引发全军一溃千里。

蜀兵也没有来攻打营寨。

缘由是蜀国人口少,承受不起攻坚的死伤惨重。

双方在对峙一个月后,转机出现了。

去年领兵进入汉中郡协防的蜀国骠骑将军、现今在汉中郡全权负责为前线补给粮秣的李严,作书给蜀相诸葛亮,声称因为秦岭山脉以南持续的大雨,让粮秣无法再供应得上了。

对,世上很多巧合。

去岁曹真伐蜀,被连续三十多天的暴雨给淋了回去。

而今岁在蜀国大占优势的时候,又有继续的大雨让蜀军粮秣补给不继。

无奈之下,原本打算等到七月末便引兵北上,抢收魏国上邽县屯田就食的蜀相诸葛亮,自得罢兵归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让司马懿觉得自己苦苦等候的机会降临了!

他要追击。

但张郃觉得归师勿遏,且再次提及天子曹叡的书信,声称不可追。

司马懿无法坚持。

因为此番战事中张郃对他颇为敬重,尽心尽力的为他压制着各部将率的骄横,但他对张郃的建议一次都没有取过。

如若现今在强迫,说不定张郃恼羞成怒起来,直接将问一句“都督连陛下的诏令都不遵从了吗”,那他就得上疏请罪了。

但他也没有放弃。

从御蜀至今,他被指摘为“畏蜀如虎”了,还违背了天子避而不战的战略意图了,付出了那么多代价才迎来臆想中的机会,哪能轻易放弃呢?

放弃了,那不就是坐实了自己御蜀不力的言辞了吗?

前去追击,不需要大胜,无需斩获多少首级,只要能搜刮些蜀兵落下的一些不便转运的辎重回来,也能挽回一些颜面啊

所以他先招来了先前请战最凶的魏平,直接问他敢不敢去追击蜀兵。

待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才问张郃是否愿意引骑兵走董亭道截断蜀军的归路;且还特地加了句,让张郃便宜行事,待看到蜀兵被追击打败了才引兵出来断归路。

也让张郃没有了回绝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终究是都督。

且都以商讨的语气来问了,他也不好得理不饶人。

故而,追击便成了定论。

慨然应诺前去追击的魏平,一直都是曹真的部将,在雍凉驻守多年,功绩并不亚于费曜,只不过他没有跟着张郃攻街亭,所以官职比费曜低了而已。

亦很果决,引着本部当即就望着蜀兵撤退的木门道,勇而无畏的追了过去。

然后,他死了。

被蜀相诸葛亮提前设下的弓弩兵射死了。

也让引大军在后的司马懿,罢了继续追击的念头,还遣人赶去将已经出发的张郃给叫了回来。

至此,战事落幕。

而在洛阳庙堂,还得悉更惊人的消息——

若是蜀兵罢兵归去七八日,魏国雍凉各部将被彻底打残,陇右亦不复魏国所有!

缘由,乃是蜀相诸葛亮还与鲜卑部落大人轲比能结盟了!

在数次北伐皆不如意后,且对江东这位盟友心中有数的情况下,蜀相诸葛亮为了这次北伐能有更高的胜算,在出兵之前还特地遣人去寻了轲比能。

轲比能是如今最有希望一统鲜卑的部落大人。

但因为魏国为了不让北疆边患大炽,便以分化、偏袒等手段百般阻挠轲比能部壮大,也对应的庇护了不少与轲比能有仇的其他鲜卑部落大人。

可以说,轲比能对魏国是满腔忿怒的。

故而,当蜀相诸葛亮的使者寻到他,声称蜀国打算与他结盟,在此番蜀国北伐正面吸引魏国雍凉各部兵马时,让他从后方发起袭击,前后夹击一举将魏国雍凉主力灭了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应下了。

且还很有心计的,在召集麾下各部落兵马之时,特地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儿禅诣幽州贡名马,以此来麻痹魏国。

魏国还真就不疑有他。

因为在前几年轲比能就向魏国称臣了,还被曹叡封为附义王。

故而,天子曹叡得悉大悦,以北疆不复有边患为由,乃复置护匈奴中郎将,将北疆战事的重心放在内迁入并州且日渐强盛的南匈奴各部上。

见状,得计的轲比能当即引大小各部落,浩浩荡荡的穿行了整个河套平原,绕过萧关进入陇右长离水上游的石城,正打算要给魏国雍凉各部背后来一刀的时候,蜀军却是在这个时候因为粮尽罢兵归去了。

轲比能当然是不敢独自对抗魏国雍凉主力的。

只能按捺着空劳一场的怨气,带着对蜀兵无信的鄙夷,灰溜溜的趁着魏国尚未知晓他行举之前启程回去了。

但他的行踪终究还是被魏国得悉了。

待遣细作贿赂鲜卑部落小首领后,魏国打探出了他与蜀国结盟之事。

天子曹叡在得悉了整个过往后,心中庆幸不已,也对蜀国的托孤大臣李严万分感激。若是李严愿意来魏国的话,他可以直接任命为骠骑将军、封县侯食三千户以示嘉奖!

因为此战魏国能守住陇右不失,最大的功臣当属声称粮秣不继、让蜀相诸葛亮无奈罢兵归来的李严啊

也正是因为陇右的惨败,且轲比能不臣日后北疆多事的情况下,天子曹叡才有了诏满宠回京师洛阳计议之举。

而在淮南寿春,从李长史处得悉陇右战事结果的夏侯惠,则是有些愣神。

魏平死了,但张郃没死!

因为他进谏的“蜀自疲”战略被天子曹叡采纳,且付诸以行,历史的轨迹开始改变了

陇右战事偏离了历史的轨迹,那么,淮南战场是否也会改变呢?

贼吴孙权是否还如历史那般不武吗?

不会也有变故吧?

夏侯惠如今的心思全是这个。

因为方才李长史还告诉他,王凌已然来讨要兵马了。

在被李长史以没有满宠将令不能调兵的军律回绝后,王凌便以扬州刺史的职权,调动了一支约莫七百人的郡兵,不日就要前去迎接孙布入魏了。

而夏侯惠臆想中功绩,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诈降的孙布首级带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