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万物药用集 > 第51章 蒺藜子

万物药用集 第51章 蒺藜子

作者:天生的吃货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1 04:39:31 来源:全本小说网

蒺藜子的别名有:

1.刺蒺藜:因其果实带有硬刺而得名,是蒺藜子最常见的别名之一。

2.白蒺藜:指的是蒺藜子的一种,表面呈白色或灰白色。

3.硬蒺藜:强调蒺藜子的质地坚硬,不易破碎。

4.蒺骨子:是蒺藜子的一种俗称,常用于指代其坚硬的果核。

5.茨:在《诗经》中就有记载,是蒺藜子的古老别名。

6.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这些别名在《本经》等古籍中有所记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7.三角蒺藜、三角刺:因蒺藜子的果实呈三角形,且带有刺而得名。

8.野菱角:因其形状与菱角相似,但生长在野外而得名。

9.杜蒺藜:在《圣惠方》中被提及,是蒺藜子的一种别名。

10.蒺藜狗子、蒺藜蓇葖:这些别名在不同地区或文献中被用来指代蒺藜子。

功效作用

1.平肝解郁:蒺藜子具有平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肝郁胁痛等症状。

2.活血祛风:蒺藜子能够活血祛风,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风疹瘙痒等症状。

3.明目止痒:蒺藜子有明目止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目赤翳障、皮肤瘙痒等症状。

4.其他作用:蒺藜子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增强精力、补肾益气、调节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禁忌

1.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蒺藜子性温,味辛、苦,有小毒,血虚气弱及孕妇应慎用。

2.避免超大剂量应用:蒺藜子全株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产生窒息,因此应避免超大剂量应用。

中医药理

1.化学成分:蒺藜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刺蒺藜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芸香糖苷、山柰素、哈尔满碱、哈尔明碱、山柰酚、木犀草素、薯蓣皂苷元、海可皂苷元等。

2.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蒺藜子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蒺藜皂甙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3.利尿作用:蒺藜子水煎剂及其灰分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

4.强壮作用和抗衰老作用:蒺藜皂甙对机体有一定的强壮作用,对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对性机能的作用:蒺藜茎叶总皂甙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6.其他作用:蒺藜子还具有抗胆碱酯酶活性、中枢兴奋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等作用。

《蒺藜子的食用方法》

直接食用

1.去刺后食用:将蒺藜子的刺去除后,可以直接食用。蒺藜子的种仁部分可食用,味道微苦,后味有辛甜的感觉。

2.炒后食用:把蒺藜子炒至微黄色后食用,炒后的蒺藜子口感会有所改变,苦味可能会减轻。

制作成食品

1.磨粉做饼或蒸食:在古代荒年时,人们会将白蒺藜炒黄去刺后磨成面粉状,做成饼或蒸食以充饥。

2.泡茶饮用:将蒺藜子泡茶饮用,如唐朝的永乐公主就以蒺藜子为茶,常服不辍,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药用食用方法

1.煎汤:将蒺藜洗净后煎汤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枣等食材,以增强口感和营养价值,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症状。

2.煮粥:把蒺藜加入粥中煮熟,可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煮粥时还可加入红枣、枸杞等食材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3.炖汤: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制作药膳,如蒺藜红枣汤、蒺藜枸杞茶等,有滋补身体、调理身体的作用。

4.研末冲服:将蒺藜子研成细末,每次用新汲的井水送服二钱,一日三次,可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或作为日常保健。

需要注意的是,蒺藜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食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过量食用导致不良反应。

《蒺藜子的丹方》

固真丹

1.出处:《鸡峰》卷七。

2.组成:天雄(长者)1对,鸡头壳50个,覆盆子半升,龙骨(白者)4两,家韭子半升,莲花蕊(7月7日采者,窨干)4两,陕西白蒺藜2升。

3.制法:以水7升,煮陕西白蒺藜2升,耗至5升,去蒺藜子,将所煎汁再入银锅内熬如饧状,又入白沙蜜4两,同熬数沸,将此膏子同和上药末,看稀稠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4.功能主治:固真壮阳气。主梦遗妄泄,虚损真耗等疾。

5.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温酒送下。服至100日,精气固密,神彩倍常。

6.注意事项:忌葵菜、车前子等。

蒺藜子散

1.出处:《卫生总微》卷十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2.组成:蒺藜子半掬。

3.制法:上为细末。

4.功能主治:鼻塞不闻香臭,水出不止。

5.用法用量:以水1小盏,煎至减半。令患者仰卧,满含饭一口,以药汁灌鼻中。不过再即嚏而气出。

蒺藜子散

1.出处:《圣济总录》卷十一。

2.组成:蒺藜子(炒,去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荆芥穗1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苍术(米泔浸1宿,刮皮,锉,炒)4两。

3.制法:上为散。

4.功能主治:风瘙皮肤瘾疹痒痛,或有细疮。

5.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或腊茶调下,不拘时候。

蒺藜子散

1.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2.组成:蒺藜子(炒,去角)2两,贝母(去心)2两。

3.制法:上为散。

4.功能主治:产困乏,腹痛,目有所见,儿及衣俱不下。

5.用法用量:贝母散(《普济方》卷三五六)。

蒺藜汤

1.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2.组成: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脐)山栀子仁各30克。

3.制法:上三味,哎咀如麻豆。

4.功能主治:治阴疝,牵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胁闷痛。

5.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蒺藜汤

1.出处:《外科大成》卷三。

2.组成:白蒺藜1两。

3.制法:上为粗末。

4.功能主治:牙衄及牙痛根肿动摇者。

5.用法用量:以水2钟,煎至1钟,入食盐1撮,漱之。

蒺藜汤

1.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2.组成:白蒺藜(麸炒,去刺,研)1钱5分,羌活7分,防风7分,甘草(炙)5分,荆芥1钱,赤芍1钱,葱白(连须用)2段。

3.功能主治:目暴赤肿痛。

4.用法用量:水煎服。若伤煎、炒、炙煿之物,加连翘、山楂、黄连;若伤酒,更加葛根。

蒺藜汤

1.出处:《妇人良方》卷八。

2.组成:蒺藜3两(炒至赤黑色,臼内以木棒春去刺,拣,簸净),酸枣仁1两(炒令香)。

3.制法:上为粗末。

4.功能主治:风入肠间,或秘或利。

5.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蒺藜散

1.出处:《医统》卷九十一。

2.组成:白蒺藜、谷精草、防风、羌活、生蛤粉各等分。

3.制法:上为细末。

4.功能主治:痘疮入目肿痛。

5.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调下。

蒺藜散

1.出处:《准绳·幼科》卷六。

2.组成:蒺藜、甘草、羌活、防风各等分。

3.制法:上为细末。

4.功能主治:痘疹入眼。

5.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调服。有拨云见日之效。

蒺藜散

1.出处:《仁端录》卷七。

2.组成:白蒺藜、淡豆豉各等分。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痘疮溃烂。

5.用法用量:用醋水调涂。

蒺藜散

1.出处:《普济方》卷五十。

2.组成:蒺藜子1石(于七月、八月熟时收,晒干,舂去刺)。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者复少,鬓白复黑,齿落重生;服之三年,身可长生。

5.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1日3次,勿令中绝。

蒺藜散

1.出处:《痘麻绀珠》卷十。

2.组成:白蒺藜、白菊花、蝉退、荆芥穗、防风、木贼草。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痘疮入眼,肿疼,或生翳膜。

5.用法用量:白汤调下。

蒺藜散

1.出处:《普济方》卷二三九。

2.组成:蒺藜子并苗叶(于7月7日采,阴干,烧存性)。

3.制法:上为细末。

4.功能主治:蛲虫。又治诸虫。

5.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芜荑酒调下,1日3次。

蒺藜两地汤

1.出处:施今墨方。

2.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3.功能主治:养血滋阴,生津降火。主血燥阴伤。

4.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蒺藜散

1.出处:《医心方》卷四引《深师方》。

2.组成:蒺藜子1升,栀子仁1升,香豉1升,木兰皮半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制法:上为末,酢浆和如泥。

4.功能主治:灭瘢。主齄皯(黑黾)。

5.用法用量:暮卧,涂病上,明旦汤洗去。

蒺藜散

1.出处:《医学入门》卷七。

2.组成:白蒺藜(生)。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固齿。主风虚牙齿疼痛,龈肿动摇。

5.用法用量:擦牙。或水煎,入盐1捻,带热时时漱之。久则大效。

白蒺藜汤

1.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2.组成:白蒺藜1钱,青葙子1钱,木贼草1钱,白芍1钱,草决明1钱,山栀1钱,当归1钱,黄连5分,黄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3.功能主治:时行火邪,两目肿痛。

白蒺藜汤

1.出处:《圣惠》卷六十九。

2.组成:白蒺藜1两半,防风1两半,道人头1两半,蛇床子1两半,卷柏1两半,黄耆1两半,漏芦1两半,羊蹄根2两,蒴藋根3两。

3.制法:上锉细。

4.功能主治:妇人血风,皮肤瘙痒,不可禁止。

5.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至5升,去滓,看冷暖,于避风处洗之。

白蒺藜散

1.出处:《银海精微》卷上。

2.组成: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炙)、连翘、青葙子各等分。

3.功能主治:肝风目暗疼痛,肝肾虚热生风,目赤涩多泪。

4.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白蒺藜散

1.出处:《圣惠》卷六十五。

2.组成: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玄参1两,沙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苦参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2两(去苗),栀子仁1两,甘菊花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独活2两,茯神1两,薯蓣1两,细辛1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

3.制法:上为细散。

4.功能主治:一切癣及疥,风痒瘑疮。

5.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白蒺藜散

1.出处:《慈幼新书》卷十一。

2.组成:松香(透明者,化开倾地上,候冷用)1两,黄丹1两,白蒺藜(炒)5钱,白鲜皮(炒)5钱。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刀伤、人咬、狗咬及跌打损伤。

5.用法用量:先将冷粥洗过患处,敷上,以油片扎之。如已作脓血,鲜肉汤洗之。

白蒺藜散

1.出处:《御药院方》卷八。

2.组成:白蒺藜。

3.制法:上为细末。

4.功能主治:腰痛。

5.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白蒺藜散

1.出处:《眼科全书》卷五。

2.组成:白戟藜(炒)2两,蔓荆子2两,茺蔚子2两,苍术(米泔浸)2两,菊花2两,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肝风目暗外障。

5.用法用量:方中草决明、升麻、石决明、甘草用量原缺。

白蒺藜散

1.出处:《三因》。

2.组成:白蒺藜(炒,去角)1两,防风1两,甘草(生)1两,僵蚕(去丝嘴)1两(直者),南星1两半(黑豆2合,青盐半两,水煮透,取出焙,不用盐豆),甘菊花3两(生)。

3.制法:上为末。

4.功能主治:肾脏风毒上攻,眼目赤肿,热泪昏涩,胬肉攀睛。

5.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甘草汤送下。

6.注意事项:忌炙煿。

《蒺藜子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蒺藜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质疏松、肥力充足且通透性强的沙质土壤为主。选好土壤之后,要做好整地工作,清除土壤内的杂物,进行消毒,然后施入充足的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2.整地作畦:种植前可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深翻20cm左右,耙细整平,做成1.2m宽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15~20cm,种植田四周挖80cm宽,50cm深的排水沟。

繁殖方法

1.种子采集:8~9月种子成熟时,选个大、充实、饱满的绿白色的果实,晒干备用。

2.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摊于石碾上碾,使果瓣分开,簸去果刺和壳渣,留下纯净种子播种。也可将种子在碾米机上碾两遍,筛选出种子。还可把种子催芽,置于用保水剂为基质配制的流体悬浮胶状液中,用流体播种机播下,更有利发芽。

3.播种时间与方法: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畦面浇透,撒上种子,覆盖严。点播时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丢种子4~5粒,覆土后浇水,667m2播量1~2kg。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田间管理

1.间苗:在苗高4~7cm时,拔掉弱苗和过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时,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点播每穴留壮苗2~3株。如发现缺株缺穴,应带土移栽补齐。

2.中耕除草:出苗后有杂草发生时,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锄时小苗期宜浅,以1~2cm为宜。只要无杂草发生即可。间定苗后,进行第2次中耕,这次主要以疏松土壤为主,兼清除杂草,植株罩严地后,一般不在中耕,有杂草发生时,可人工进行拔除,一般进行2~3次,做到有杂草必除。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视地力情况,要进行适当的追肥,一般应追施两次。第1次在定苗后,结合中耕,667m2施入人畜粪尿1000~1500kg,干旱时施后应浇清水1次。第2次在开花前,可施入1500~2000kg人畜粪尿掺5%的过磷酸钙,以促使开花结果。如果植株结果后出现脱肥,可叶面喷施农人液肥300倍液,乡情牌液肥250~300倍液,雷力2000营养液500倍液及硒素喷施剂800倍液。

4.掐顶:在8月中旬后,为了使种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长点,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结果,并能提早成熟,增加产量。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人工栽培蒺藜常见病害有白锈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锈病及苗期猝倒病。

1.白锈病:发病初期及时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及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及25%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以上。

2.黑斑病:发病初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50mg/kg多抗霉素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2%乙蒜素酮乳剂1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

3.白粉病:发病初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50%硫胶悬剂300倍液,32%乙蒜素酮水剂1500倍液及2%农抗120或武夷菌素150~200倍液喷洒,10天1次,连喷2次以上。

4.锈病:可参考白粉病防治。

5.猝倒病:发病初可用32%乙蒜素酮乳剂及30%菌无菌(乙蒜素)乳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猝枯净8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次。

2.虫害防治:人工栽培蒺藜常发生的虫害有蟋蟀、豆蚜、红蜘蛛、棉根新珠硕蚧等。

1.蟋蟀:低龄若虫发生时,可用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剂1500倍液喷洒田内。也可用3%乙敌粉或甲敌粉667m21.5kg喷洒。还可利用蟋蟀日出爱钻草丛习惯,割下青草或菜叶,用1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液浸泡后捞出,稍晾后傍晚堆放田间,草堆直径约20cm。也可667m2用炒出清香麦麸2.5kg,拌入50倍液的90%敌百虫溶液适量,傍晚撒田间。

2.豆蚜:可用20%快克乐(氰·马)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剂1500倍液喷洒。

3.红蜘蛛:发现红蜘蛛危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剂3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500~2000倍液喷洒。

4.珠硕蚧:发现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剂1200倍液,25%喹硫磷2000倍液喷淋或灌注根茎处。

采收加工

蒺藜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有绿变黄白,并有部分果实成熟落地时,可及时采获。收获时用镰刀割下蔓茎,收起落地果实,筛去泥土及杂质,晒干。

《蒺藜子的收购价格参考》

1.甘肃武威:蒺藜价格为40元/公斤,15公斤起批。

2.内蒙古:花货价格为32元/公斤,绿货价格为36元/公斤,黑货价格为25元/公斤。

3.陕西大荔:沙苑子(同蒺藜)的收购价为每公斤70元。

4.内蒙古赤峰:野蒺藜每斤收购价5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价格可能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喜欢万物药用集请大家收藏:()万物药用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