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王朝的腐朽 > 第四百章 晋之六卿

王朝的腐朽 第四百章 晋之六卿

作者:立日耳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0 00:23:07 来源:全本小说网

晋顷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一四年,晋国人灭祁氏、羊舌氏。

晋平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五一,栾氏覆灭;晋平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四六年,第二次弭兵会盟达成。

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范匄去世,赵武担任正卿;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赵武去世,韩起担任正卿;晋顷公十二年,韩起去世,魏舒担任正卿。

晋厉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七四年,范燮去世,他的儿子范匄继承了他的卿位,晋平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五四年,晋国正卿中行偃去世,范匄担任正卿。为卿二十六年,正卿六年。范匄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范鞅继承他的卿位,至晋顷公十二年,已为卿三十四年。

晋悼公元年,即公元前五七三年,赵武担任新军佐,成为八卿之一;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正卿范匄去世,赵武担任正卿;为卿三十二年,正卿七年。赵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成继承他的卿位,晋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二七年,赵成去世。为卿十四年。赵成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赵鞅继承他的卿位,至晋顷公十二年,已为卿十三年。

晋景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八八年,韩厥担任新中军将,成为十二卿之一;晋悼公元年,即公元前五七三年,正卿栾书去世,韩厥担任正卿;晋悼公八年,即公元前五六六年。韩厥告老。为卿二十二年,正卿七年。韩厥告老之后,他的儿子韩起继承了他的卿位。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正卿赵武去世,韩起担任正卿。晋顷公十二年,韩起去世。为卿五十二年,正卿二十七年。韩起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韩须继承了他的卿位。

晋厉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七七年,中行庚去世,他的儿子中行偃继承了他的卿位;晋悼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六零年,正卿智罃去世,中行偃担任正卿。为卿二十三年,正卿六年。晋平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五四年,中行偃去世,他的儿子中行吴继承了他的卿位。中行吴去世后(大约在晋顷公六年之后,即公元前五二零年之后),他的儿子中行寅继承了他的卿位。

晋平公十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程郑去世,智氏智盈担任下军佐,成为六卿之一;晋平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三年,智盈去世。为卿十五年。智盈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智跞(当时只有十五岁)继承了他的卿位。智氏两代宗主继位之时,都因为年幼而庇护于中行氏,中行吴死后,又依靠晋国公室,所以此时的智氏在六卿之中犹显弱小。

晋悼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七零年,魏绛担任新军将。而从晋悼公十五年,即公元前五五九年之后,不见魏绛、魏氏之事迹。直到晋平公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一年,才见魏舒之名,辅佐中行吴攻打戎狄,可知当时已为卿。晋顷公十二年,正卿韩起去世,魏舒担任正卿。

自晋平公十年起,智氏智盈继程郑为下军佐,六卿的位置便牢牢掌握在赵、韩、魏、范、中行、智六族之中。

而从晋平公十二年,第二次弭兵会盟达成之后,晋国便再无诸侯之患,无列国之战。

曾经最大的对手楚国,也慢慢失去了争霸中原的雄心壮志,更不用说还有吴国在一旁牵制楚国。

身为诸侯盟主的晋国,威服夷狄、安定王室,眼看又是齐桓、晋文一般的霸业,再一次由晋国的国君延续了下去。

可就在晋顷公十二年,祁氏、羊舌氏为晋国人所灭。

自栾氏覆灭之后,晋国内部并无大的动乱,一是栾氏覆灭,留下的权势财富,足够公室和卿族缓和争端,二是当时诸侯不靖,楚、齐、秦三国均与晋国不睦,列国之间纷争不断

但晋国身为诸侯盟主,数十年来积累下来的强大底蕴,使得无论是楚、齐、秦三国,还是其他的小国,都不能对晋国构成真正的威胁。

依靠着三军六卿的执政制度,以及不时出现的贤明之主,诸侯都不得不慑服在晋国的威严之下。

而等到第二次弭兵会盟达成,整个春秋开始进入到了新的一个时期。

诸侯的征伐相对减少,列国内部的动乱开始频繁出现。

君主不明,世族骄奢,背礼弃乐,重私轻公,则国必有乱也。

自悼公之后,平公、昭公、顷公,三位国君,虽有外战之利,可国内的六卿族却是愈发壮大,平公之时,智氏有幼主之患,可依然没能够削弱卿族的力量。等到昭公之时,晋国六卿的力量愈发强大,六族把持三军,掌握着朝堂上大部分的力量,掌握着晋国大量的土地,晋国公室的地位逐渐卑微。

晋昭公三年,诸侯平丘之会,郑国子产就在会盟之时与晋国人争论,认为晋国对诸侯的贡赋要求没有节制;晋昭公六年,晋国正卿韩起到郑国求取玉环,子产没有同意;晋顷公三年,郑国驷氏宗主去世,郑国人立了驷乞而没有立驷丝,晋国人前来询问,为子产所回绝;晋顷公五年,范鞅前往鲁国,鲁国轻慢范鞅,最后以十一牢之礼招待范鞅;晋顷公七年,鲁国叔孙婼前往晋国,为晋国人所扣押,范鞅向叔孙求取财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王朝的腐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身为诸侯盟主,晋国人享受着诸侯的贡赋,而列国之人也畏惧晋国的权势。

建立功业的先辈们因为超出常人的意志,往往不在意权势财富的侵扰,而继承功勋的后人们,哪怕能力并不逊色,也很难抵挡地位物质的诱惑。

这一点,在范氏的身上尤为明显。

遥想士会、范燮,都是聪慧而懂得进退的智者,虽然面对晋国的大势,无法依靠个人的力量做出改变。而等到范匄成为范氏宗主,贪婪、傲慢,也在这个权贵之后身上显露出来。

晋悼公十五年,范匄主持诸侯大夫的会见,借了齐国装饰礼仪的羽毛没有归还,使得齐国对晋国有了二心。召集诸侯却满足自己的私欲,遵循礼仪却不合于道义。忘记国家而满足私欲,丢失信用而使诸侯背弃,贪一时之利而失百世之身。

等到范鞅成为范氏宗主,晋国身为中原霸主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诸侯对晋国多是服从与畏惧,像郑国子产那样的人物又有多少呢。

晋国公室与卿族、世族们,依靠着晋国强大的实力,在诸侯的供养之下,养成了骄奢糜烂的作风。强大却难以压抑自身的**,这在后来人的眼中看来,其实并不奇怪,古今中外的所有历史,都已经证明过了这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那些人身上。

求取本不应该求取的东西,插手本不应该插手的事物。

强大的实力足以给人带来自信,同样可以为他们带来想要的结果。

可世界运转的道理,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

魏舒执政,分祁氏、羊舌氏之田为十县,让魏戊担任梗阳大夫,询问成鱄,自己是否偏颇?

成鱄表示举拔只要是善的,与亲疏、远近并没有关系,并认为魏舒的举拔,已经接近文王了。

古人论事往往循前代先例,以德行为重。

循例前代,往往比之圣贤,武王之周朝,与彼时之晋国,大为不同。周虽克商,立而未稳,是故封建亲戚,拱卫周室。

此时之晋国,公室卑微,六卿独大,祁氏、羊舌氏之覆灭,使得晋国公室的力量更加衰弱,六卿对于晋国的掌控已经到达了空前的地步。

此时,魏舒选拔大夫,无论是为王室出过力,还是贤能,都无可厚非,因为不会对晋国的大势产生影响,而拔举卿的庶子,虽有前例,实际上是增加了六卿的权势。

掌握国家权力的不再是国君,而是一个个在晋国根深蒂固的卿族,六卿的子嗣、亲族们通过分封、拔举,直接、间接掌控着晋国的土地、人口。

名虽晋国,实则卿族;田虽晋国,人则魏氏。

魏舒执政可以如此,轮到其余卿族执政,自然亦可如此。

最关键的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了,他们已经是晋国最强大的力量了。

礼乐、君臣、道义、德行,这些东西可以一时制约他们。

但晋国的民众要生存,不得不依附愈发强大的卿族,在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人口之后,卿族对于晋国的掌控只会更加强力,晋国的贵族大夫们无论在军队、朝堂之上,都归属于六卿之下,自然是疏远国君的多,亲近六卿的多。

晋国的未来还会有机会吗?

自从六卿成为六族掌控之后,晋君不能在朝堂上及时削弱六卿的力量,结果好像就已经注定了。

六卿的后代自会堕落腐朽,可他们掌握着晋国的权势、土地、人口;而反观晋君,他的腐朽堕落远在六卿之前,也远在六卿之上,但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王朝的腐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