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王朝的腐朽 > 第四十五章 子产(一)

王朝的腐朽 第四十五章 子产(一)

作者:立日耳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0 00:23:0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子产,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春秋时着名的政治家。

郑简公二十三年,在经历过了子驷、子孔、伯有之乱后,子产终于开始执掌郑国国政。

动乱的郑国迎来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让郑国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继续得生存下去。

子产上台之后,就开始推行田制改革,对当时各阶级的土地做以区分,明确尊卑上下的秩序,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织,对私田按底模交税,也让郑国的土地规划能够保证当时的农业生产。

土地作为当时最重要的资源,向来是权贵们把持的重点。

在郑国七穆成为郑国权力中心之后,郑国的礼法其实已经慢慢崩坏,而比秩序要先被破坏的,就是当时制度下的资源分配。

当国君在士大夫眼中不在高高在上的时候,以国君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就很容易遭到破坏。

一些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力和财富,他们也会慢慢夺取。

子产深深知道满足个人的私欲,对于一个国家的破坏是极大的。

所以子产以田制改革维护了郑简公的权威,限制了士大夫的行为权力。

当子产刚开始推行时,招致了很大的不满,不仅是士大夫他们不满意子产,就算是郑国国民也不理解子产。

在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郑国国内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旧有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由此而来。

丰氏的丰卷因为祭祀,想要进行狩猎,但是被子产阻止,因为他的行为与他的身份不符。

丰卷因此想要杀死子产,子产知道后,曾想逃亡晋国,但在子皮的支持下,子皮驱逐了丰卷,保护了子产的改革。

子产没有因为丰卷的行为而怨恨他,保留了丰卷的财产和收入,等到丰卷回国之后归还给了他。

等到子产的改革进行到三年的时候,郑国的人已经十分推崇子产的改革,因为子产的改革使得社会秩序稳定,农业经济大大发展。

郑简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五四二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出使,因为晋国接待迟缓,子产命人拆毁了晋国国宾馆的围墙来安置郑国的车马。

等到晋国大夫士文伯以此诘问子产时,子产指出这是晋国轻视郑国,错误在晋国,最后晋国向郑国道歉并隆重接待郑国。

这一年,也是史书上子产光辉耀目的一年,除了在外交上的表现之外,其在处理内政时的言行也被记录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时年,郑国人经常到乡校(国人议论政治的地方)聚会,谈论国家大事,郑国大夫然明觉得应该将乡校废除。

可子产却没有同意,言明‘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表示处理国人的抱怨就像是防川,大巴决堤必然会伤害很多人,不如开一个小口早做防范,这个小口就是乡校,此谓子产不毁乡校。

孔子对子产的这个决定评价很高,认为他行的是仁政。

是时,郑国大臣子皮想要让自己的家臣尹何治理一个采邑,可子产却劝说他,尹何太年轻了,并不会处理政事,让他去管理地方,不仅会危害政事,危害自己,更会危害子皮。

听了子产的劝说之后,子皮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了子产的才能贤德,更加支持他掌管郑国政事

此谓子产论尹何为邑。

郑简公二十五年,楚国派军队到郑国迎亲,想要趁此攻打郑国,子产对此有所怀疑,便派子羽前去交涉,化解了这次危机。

同年,驷氏的公孙黑与游氏的公孙楚争妻,公孙黑想要攻击公孙楚,可最后自己却被击伤了。

子产在征得游氏正卿游吉(字子太叔)的同意之后,顾全大局,驱逐了公孙楚。

次年,公孙黑发动叛乱,想要消灭游氏,但没有成功,郑国的大夫因此都想要杀死他。

子产当时正在郑国边境,听闻消息后马上赶回了国都,让官员细数公孙黑的罪行,并劝其自杀免受刑戮。

经过一番劝说之后,公孙黑自杀。

郑简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五三八年,郑简公患病,子产代其余诸侯会盟,并在申地订立盟约。

同年,子产开征丘赋,通过承认私田合法化来征收军赋,指的是承担兵役和征收牲畜。

春秋之时,承担兵役和交兵赋都是国人(国是一种行政单位,以诸侯贵族为中心,此外的都是野),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所以子产的这个决定一下子就招致了很大的不满。

而子产却没有因此动摇,更是留下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名言。

一项政策和税收的变动,要不然是满足个人的需求,要不然就是满足国家的需求。

子产是一个仁德知礼之人,绝不会因为满足个人的私欲去危害国家。

他之所以征收丘赋,是因为郑国在多年的征战中,旧有的制度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只能做出改变。

只是这在当时开来,太有违于礼,看重利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王朝的腐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郑国大夫子宽甚至认为,子产的政策会导致他的国氏较早灭亡。

郑简公三十年,即公元前五三六年,子产做了一件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事,至少笔者是这样看的。

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造在了象征诸侯地位的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在此之前,法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它完全依附于当时的礼制,并被当时的贵族阶级把持,在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和极剧变化的春秋时代是很不适用的,很容易就引发诸多的矛盾。

晋国大夫叔向得知之后,写信给子产,对他的这一举措加以指责,子产接受了他的批评,但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子产的行为对于法家思想的形成是有极大助益的,他和管仲一起被当做是法家思想的先驱。

郑简公三十六年,即公元前五三零年,郑简公去世,他的儿子郑定公继位。

郑定公元年,子产、子太叔辅助郑定公前往晋国参加平丘之会。

子产在这次会盟上表现出色,维护了郑国的尊严,被孔子称赞为‘国基’。

也是在这一年,郑国大臣子皮去世,子产当时正在归途之上,得知消息之后,嚎啕大哭,表示再也没有理解他的人了。

郑定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二六年,晋国六卿之一的韩宣子访问郑国,郑国大夫孔张在迎接仪式上举止失仪,大夫富子以此向子产进谏,子产怒而斥责了富子。

当时,晋国的国君晋昭公去世,六卿的力量强盛了起来,晋国的力量去世减弱了,于是,子产在韩宣子访问期间,告诉韩宣子,执掌政事一定要依靠仁德,这是国家稳定的缘由。并且拒绝了韩宣子向郑国商人索要玉环的请求。

郑定公六年,郑国发生火灾,子产因此加强了郑国的防务,不久受到了晋国的质疑,子产进行了辩驳。

次年,郑国驷偃去世,可驷氏不立他的儿子驷丝为驷氏的家主,而是转而立了驷偃的叔父驷乞。

子产对驷乞的为人十分厌恶,且有子不立有违当时的礼法,可子产却没有理会。

驷丝的母亲是晋国大夫之女,晋国因此派人过问此事,驷乞因此想要逃跑,被子产制止。

子产回复晋人,这些都是郑国的内政,晋国的大夫如果要干涉,那我们还算什么国家呢。

晋国因此不再过问此事。

郑定公八年,即公元前五二二年,子产病重,告诫自己的继任者子太叔,为政要宽猛相济,此谓子产论政宽猛,记于《左传·昭公二十年》。

数月之后,子产去世。

根据记载,由于为政廉明,家中没有余财,不能给他办理丧事。

郑国的国民听说之后,纷纷捐助珠宝玉器,子产的儿子不肯接受,大家就把财物扔到了子产封邑的河水中,珠宝在水中泛起斑斓的色彩,从此这条河就被称为金水河。

孔子得知子产逝世的消息,亦是悲痛,称赞他为‘古之遗爱也’。

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极高,评价他为‘春秋第一相’,甚至是‘春秋第一人’。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王朝的腐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