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王侯世家 > 第3章 腊八

王侯世家 第3章 腊八

作者:白日才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30 03:32: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冬月稍纵即逝,腊月到来,离一年的结束更近了。

蓝春头戴纯白卧兔帽,身穿青素鹿皮袄,脚蹬翻皮狐裘靴,披着一坠银描梅雪披,徒然一副富贵公子哥的模样。

今天是腊八节,正值腊八,临近年关,南京城的年味越来越活跃了。

早上辰时不到,天刚蒙蒙亮,府里面就开始忙活了,每年腊八节,蓝太太总会带着女眷去城南施粥,只要带着碗就能喝上热腾腾的腊八粥。

基本上所有的富贵人家都有这个习惯,图个吉利,也是让更多穷苦人家去度过难熬的冬季,基本从腊八节开始到元宵节前,都有时不时的活动。

而蓝春和自己的小叔叔就去负责维护一下秩序,露个脸有点参与感。

清晨还有些雾蒙蒙的,整个府飘荡一股粥香,蓝春也就这咸菜喝了两大碗,热乎乎的粥让全身都暖洋洋的。

辰时一过,天大明,仆役就将装有粥的大瓦罐搬上驴拉车,运往城南。出了城北,基本就是一览无余的荒芜,散落着小院和自建的土瓦房,除了一道直通城外的黄土大道,其他的小路都布满泥泞。

快到护城河了,就在这还比较平整的地方,立上蓝府的旗帜,开始施粥。蓝春带着几位仆役让他们排好队,不要急。

其中不止有普通老百姓,还有城外下苦力的劳动者,北方雪灾南逃的难民,无名的乞丐等劳苦大众。

每到这时,小叔叔总是感怀悲悯,甚至做几首诗歌去感叹,这是几乎所有上层人的通病。

不到半个时辰,蓝家在一声声感谢中返回了,路上,还能看见其他勋贵的队伍,当然,也有的是在自家府邸之前施粥的。

回到蓝府,开始了早宴,蓝玉出去应酬了,早宴随便吃了些,一家人登上马车,要去栖霞寺去祈福。

而蓝春,他不愿坐马车,早就带上袭人,骑马一路先行了。

“慢点!慢点!别坠了马!”袭人在蓝春怀里坐着很受惊吓。

蓝春拉了拉马绳,说道:“这才跑四十码左右,能有多快?”古代的马除了战马,基本的良马才跑四五十码,和电动车差不多。

嘴上说着,蓝春还是放慢了速度,任“虞美人”自己哒哒的溜达着走。

这马还是自己求父亲蓝玉从淘汰的战马里选的,这马有些应激了,不愿驮那些穿着盔甲的战士,一有人骑就尥蹶子倒地吐沫子。

整匹马的品相还是不错的,偏暗银色的毛发没有多少杂质,在太阳光反射下来,熠熠生辉。

所以蓝春给它起了一个虞美人的称号,而它还是一匹母马,天天养尊处优,马料只吃磨碎的,还要每天吃豆料和隔三差五的鸡蛋。

而“虞美人”也从没给过面子,从来没有全力跑过,蓝春也舍不得拿鞭子抽它,只能由着它性子来。

古代对牲畜的管控很严的,尤其是马和牛,主要是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且对于牲畜之间的瘟病没有几个有效应对方法。

就算现在,养殖业面对瘟病也只能是事发之后全埋了。

“虞美人”很通人性,时不时自己控制着方向,不一会就到了山脚下。

蓝春左手牵着马右手拉着袭人,一路向半山腰走去,未进寺院,先看到寺前左侧有明征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进了寺中,一个小沙弥过来将“虞美人”牵走,自有坐骑“停车位”,蓝春随口问到:“住持云游回来了吗?”

小沙弥还未搭话,一位披着戒律法衣的老和尚笑眯眯的走出来,慈眉善目的说:“小友,别来无恙啊?”

“济真法师,别来无恙啊!云游一圈怎么还给饿瘦了?”

老和尚面对蓝春的打趣哈哈一笑,说:“是有些许消瘦,劳烦小友关心了。”

蓝春边和济真聊着云游趣事,边往里走,寺前的明镜湖被雪封住,真的犹如一片明镜。

一眼望去那个最高的就是栖霞寺舍利塔,为南唐遗物,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

蓝春收回了目光,吹着凉风,问道:“济真法师,你游遍了江南所有佛国古刹?感觉怎么样?”

济真法师沉默会,想要开口,又闭嘴摇了摇头,仔细想了想。

“太繁杂了,不再敬佛,不再礼佛,沉溺世俗中了。”

“**醉人心啊!”

明初的确也遏制过佛教,主要是寺庙的经济发展影响到了朝廷的赋税,僧尼不用交税,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寺庙占了大量的土地,在古代,土地可是非常的重要,而寺庙侵占大量的土地,一来影响朝廷的土地政策,二来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明后期甚至寺庙占的土地比农村保有土地多。

更主要劳动力的锐减,青年劳动力都出家了,他们不生产,不劳动,整天就是念经,这样是无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王侯世家请大家收藏:()王侯世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估摸过几年明初的限制就要来了,虽然并没起到实质作用。

聊了一会,蓝太太乘着马车到了,先礼了佛,后又捐了一小笔善款,就走了。

蓝春表示以后也可能会打扰的,也跟着一起走了。

午宴过后,女眷嗑着瓜子聊着天,蓝春在一旁打着瞌睡,小叔叔和翰林院的文人骚客也不知道去哪风花雪月了。

下午,徐增寿约蓝春去聚会,基本上都是权贵的后代,其中几个叫上名的是常遇春的二儿子常升、李文忠的大儿子李景隆等等。

算上徐增寿,这有三个国公后代了,当然,要是算上蓝春自己,那就四个了,只不过蓝玉现在还没封公呢。

“这位是?”未来的大明战神李景隆问常升。

常升才反应过来他们没有互相认识,互相介绍到:“这是我表弟,蓝春!”

又指了指李景隆,说:“这位是我同窗,曹国公儿子,李景隆。”

蓝春和李景隆同时起身,蓝春一句久仰久仰,李景隆一句不敢不敢。

就算互相认识了,其实私底下见过几面,也不算太生分。

常升是蓝春表哥,蓝春见常遇春都要喊声姑父,只不过常遇春去世的早,常升一直是他哥常茂带大的。

真要论起来,许多明初权贵都沾亲带故,往上扯吧扯吧,蓝春和朱元璋还有亲戚关系呢。

这就是一个集军事政治一体的淮西集团的缩影,在明初政局中,淮西集团是地位显赫、颇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朱元璋晚年三次打击日渐膨大的淮西集团,才遏制住明初朝廷的一家独大,初期还扶持浙东集团以平衡淮西集团,但浙东集团就刘伯温和杨宪两人。

斗不过李善长、胡惟庸为主的淮西集团,毕竟淮西不止有朝堂话语权,还牢牢把握着军权。

最后只有朱元璋下场完成明初四大案,才彻底拔除了淮西集团的影响。

这是草根皇帝的通病,前期任人唯贤大有作为,后期就飞鸟尽,良弓藏。毕竟老皇帝能控制的能人异士,小皇帝不一定能压制住,只能通过武力方面一口气解决了。

既留下了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又给予小皇帝一个新的班底的机会,不留隐患。

就像同样出身的刘邦,朱元璋和他总是如此相似。

“诸位,举杯!”常升举起精美的酒杯,示意众人活跃气氛,互相介绍完后,蓝春不说话,李景隆也不说话,难免有些尴尬。

蓝春将手中酒杯也举起,绕了一圈,又单独对李景隆抬了抬,看到李景隆注意到后,一饮而尽。

这也是精品粮食酒,以古代的技术,做到了二十度左右,当然,损耗也大,光这一壶酒不知要用几斤粮食。

明中期左右才有成规模的蒸馏酒技术,才开始有了正儿八经的白酒。明初由于战火兵燹,粮食短缺,因而朱元璋陆续下令禁酒措施。

我国传统酿酒是“以曲定酒”,酒曲是酿酒的关键。前代朝廷大多采取对酒曲进行控制,或者官方制曲,或者对曲榷酤征税。而朱元璋则从源头控制,限制种糯米,这样使得酒曲缺少,从而限制了大量酿酒而浪费粮食的行为。

洪武后期,又放开了酒禁,酒类也逐渐多了起来,度数也慢慢高了。

就比如蓝春现在喝的,有些许醉了,而其他人,更是醉的一塌糊涂。

喜欢王侯世家请大家收藏:()王侯世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