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铁槊镇唐末 > 第72章 火种

铁槊镇唐末 第72章 火种

作者:娱乐至宝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5:07: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黑风寨的冬天,在严苛的操练和拮据的生存中缓慢流逝。寨墙上的积雪化了又结,校场夯实的土地被无数双脚踩得坚硬如铁。那二十五名战兵在李铁崖、王琨近乎残酷的督导下,渐渐褪去了流民土匪的散漫之气,有了几分行伍的雏形。至少,号令响起时,他们能迅速集结,长枪刺出的动作也整齐了不少。

然而,李铁崖心中的焦虑并未因寨墙的加固和队伍的初步成型而减少,反而与日俱增。粮食在六十六张口下稳定消耗,缴获虽丰,亦非长久之计。更致命的是,寨中极度缺乏两种人:能打造修复兵甲的工匠,和能医治伤病的郎中。没有铁匠,刀卷了刃、枪秃了尖便只能废弃;没有郎中,一场风寒、一道伤口都可能夺去好不容易练出的战兵的性命。这荒山野岭,重伤和重病几乎等同于死亡。

这一日,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似乎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雪。李铁崖站在寨墙上,望着远处苍茫的群山,久久不语。王琨按刀立在一旁,同样面色凝重。

“将军,派下山探听消息的兄弟回来了。”赵横快步走上寨墙,压低声音,“外面的情形……越来越乱了。”

李铁崖转过身:“说。”

赵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据说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节度使朱温在河朔一带又打了一场大仗,尸横遍野。败兵溃勇四处流窜,加上今冬奇寒,各地都在闹饥荒,易子而食……已非传闻。官府自顾不暇,好多村镇都成了鬼蜮。北面、东面,涌进山里的流民越来越多了,都跟没头苍蝇似的。”

王琨倒吸一口凉气:“李克用和朱温……那可是两头真老虎撕咬起来了。这天下,怕是要彻底大乱了。”

李铁崖眼神深邃。他虽久在边军下层,却也深知这些藩镇枭雄的名号。李克用,沙陀枭雄,兵锋锐利;朱温,狡诈狠戾,势压中原。这两强相争,战火必然席卷四方,生灵涂炭。他们所在的这片群山,看似偏僻,也绝难真正置身事外。那些溃兵、流民,以及可能被战火逼得走投无路、进而啸聚山林的其他势力,都会成为新的威胁。黑风寨这点家底,在这滚滚洪流面前,渺小得可怜。

乱世,如同一张巨大的、不断收紧的网。躲,是躲不掉的。

“看来,咱们这点粮食和破刀,未必能安稳过冬了。”李铁崖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冽。外部环境的急剧恶化,意味着生存竞争将更加残酷。必须更快地壮大自身。

他看向赵横和王琨,决然道:“不能等了。我们必须主动下山,去找我们需要的人。”

“下山?招人?”王琨一愣,“将军,这兵荒马乱的,且不说危险,好匠人和郎中,早被大户或军队笼络去了,哪会流落到这荒山野岭?”

“正因为兵荒马乱,才有机会。”李铁崖目光锐利,“大战一起,城池焚毁,家园破碎,多少匠户、医户流离失所?他们或许就藏在某个濒临灭绝的村落,或者跟着流民队伍一起逃难。我们要找的,不是那些已有归宿的名匠名医,而是同样在挣扎求活、有一技之长却无处容身的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告诉下山的弟兄,留意两种人:一是铁匠,哪怕只会修补农具的也行!二是郎中,哪怕是只会采药治风寒的草医也好!找到后,不必强掳,可告知我黑风寨现状,言明只要肯来,以技艺论待遇,有饭吃,有屋住,家小亦可接来安置。如今这世道,一口安稳饭吃,比什么都强。”

这是阳谋。用在这乱世中极其珍贵的“安稳”和“活路”作为筹码,招揽那些身怀技艺却朝不保夕的人才。

“此外,”李铁崖补充道,“继续打探周边土匪势力的确切消息,尤其是地图上标了狼头的那处。知己知彼,方能进退有据。”

命令下达,几支精干的小队被轮流派下山。他们化装成流民或猎户,携带少量干粮和防身武器,冒险潜入山外那片更加混乱、危险的世界。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寨中的训练依旧,但气氛明显更加压抑。每个人都隐约感觉到,山外的剧变可能随时会波及到这偏安一隅的山寨。

十几天后,终于有消息传回。

先是一队斥候带回令人不安的情报:东北方向那个标着狼头图案的土匪窝点,似乎近期活动频繁,有向外扩张的迹象,可能与流民涌入有关,具体实力不明,但绝非善类。

紧接着,王琨亲自带队下山的一支小队,带回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那是一个年约四十、身材干瘦、面色蜡黄的汉子,穿着一身破旧不堪、沾满煤灰和油渍的单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背着一个更破的包袱,眼神惶恐中带着一丝警惕,以及……长期饥饿导致的麻木。

“将军,这位是陈师傅,原是山下陈家庄的铁匠。”王琨介绍道,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兴奋,“庄子里个月前被一股溃兵洗劫了,死的死,逃的逃。陈师傅躲在废墟里侥幸活下来,靠吃树皮草根熬到现在,差点冻死饿死在路上,被我们碰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铁崖目光落在汉子那双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手上,那是常年抡锤打铁留下的印记。“陈师傅?”他开口,语气尽量平和。

那铁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沙哑带着哭腔:“将军……老爷……行行好,给口吃的吧……小的……小的会打铁,会修补家伙什儿……”

“起来说话。”李铁崖示意王琨扶起他,“我这儿有铁砧,有炉子(缴获的),也有铁料(不多),但缺抡锤的人。你若肯留下,专心打造修补,我保你一日两餐,不受冻馁之苦。若有家小,亦可接来。”

陈铁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立片刻,浑浊的眼中猛地迸发出求生的光芒,连连磕头:“愿意!小的愿意!谢将军活命之恩!谢将军!”

第一个火种,就这样在绝望的寒冬中被引回了山寨。李铁崖当即下令,将缴获的那处简陋铁匠铺收拾出来,拨给陈铁匠使用,优先修复损坏的兵器和农具。

几乎就在陈铁匠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另一支小队也带回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在西南方向一个刚被土匪洗劫过的残破村子里,找到了一位老郎中。老郎中姓吴,年近六旬,衣衫褴褛,但收拾得还算干净,身边带着个十四五岁、面黄肌瘦的孙女。村子被毁,儿子媳妇死于匪患,爷孙俩无依无靠,正打算跟着流民往南逃荒,被小队遇上。

吴郎中起初对“土匪窝”充满恐惧,但带队的士卒反复解释寨主李铁崖的规矩,并拿出随身携带的、虽粗糙却干净的食物,最终打动了走投无路的老人。尤其是看到小孙女饿得直咽口水的样子,吴郎中长叹一声,答应上山看看。

当李铁崖亲自接待吴郎中,看到老人检查伤员时那专业沉稳的手法,以及随身包袱里那些分门别类、虽不名贵却实用的草药时,他知道,山寨急需的第二块拼图,找到了。

“吴先生,寨中缺医少药,伤病之苦,甚于刀兵。若先生不弃,愿以师礼相待,请先生掌管医护之事,救治伤患。您孙女,寨中孩童一并照料,绝不亏待。”李铁崖言辞恳切。

吴郎中看着寨中虽然简陋却秩序井然的景象,又看了看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火苗的陈铁匠,最终点了点头:“老朽……愿尽绵薄之力。”

铁匠与郎中的到来,如同给濒死的机体注入了活力。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开始在山寨一角响起,虽然缓慢,但损坏的刀枪终于有了修复的希望;草药的味道也开始弥漫,吴郎中带着孙女和韩德让指派的几个妇人,整理药材,照料伤员,连日常的饮食卫生也开始有了讲究。

寨子,似乎真的有了点“家”的样子,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土匪窝或避难所。

李铁崖站在校场上,听着铁匠铺传来的敲击声,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药香,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丝。在这天下崩坏、人命如草芥的寒冬里,他不仅是在求生,更是在小心翼翼地收集和守护着文明的火种——技艺、医术、秩序。

这些微弱的火种,或许比刀枪和粮食更为珍贵。因为它们代表着延续,代表着在漫漫长夜中,对黎明的一丝期盼。

然而,他也清楚,东北方那个狼头标记的威胁日益临近,山外的乱世洪流终将席卷而至。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火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和更坚韧的意志。

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手中,终于有了一点可以照亮脚下寸土的光亮。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