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铁槊镇唐末 > 第135章 招贤纳士

铁槊镇唐末 第135章 招贤纳士

作者:娱乐至宝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5:07: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潞州的冬天,在紧张与忙碌中悄然流逝。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潞州防御使府控制下的潞南之地,呈现出一派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景象。城池加固,田亩新垦,市集渐复,流民归附,一切都昭示着这个新生政权的活力。然而,李铁崖与他的核心幕僚们深知,这勃发的生机之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地盘扩张、人口增加、军务繁杂、政务千头万绪,使得原本以武勇起家的班底,越发显得捉襟见肘。招揽人才,尤其是精通政务、善于治理的地方干才和能够统兵练兵、改善军制的军事人才,已成为关乎势力存续的燃眉之急。

防御使府议事堂内,炉火已撤,换上了春日略带寒意的空气。李铁崖、冯渊、韩德让、王琨、赵横等人齐聚一堂,商讨着迫在眉睫的人才问题。

“将军,”冯渊神色凝重,“如今我治下已有潞州、上党两座州县城池,辖县数座,村镇百余,口数万。钱粮征收、刑名诉讼、工程营造、教化安民,事事需人。仅靠原有胥吏及投诚士绅,已难胜任。韩老与郑先生虽竭尽全力,然政务如山,长此以往,必生纰漏。”

韩德让亦点头附和:“冯先生所言极是。府库账目、田亩户籍、物资调配,纷繁复杂,非熟稔政务、通晓文墨者不能理清。眼下已是勉力支撑,若再图发展,无人可用,寸步难行。”

王琨也粗声道:“将军,军中亦是如此!咱们老兄弟打仗没得说,可如今兵马多了,编制乱了,号令不一,操练也缺章法。光靠俺老王喊打喊杀不行,得有个懂行的帮着整顿军制,训练士卒,不然就是一盘散沙!”

李铁崖默然倾听,手指轻轻敲击扶手。他何尝不知?乱世争雄,武功是刀把子,文治是钱袋子、粮袋子,更是维系统治的根基。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再猛的势头也会成为昙花一现。

“求贤若渴啊……”李铁崖长叹一声,目光扫过众人,“以往我等势小,只能在左近寻觅。如今局面稍开,名声在外,当广开招贤之门!冯先生,你有何良策?”

冯渊显然早有腹案,从容道:“将军,招贤纳士,需明示诚意,多渠道并举。渊以为,可有三策:

“其一,张榜招贤,唯才是举。 即以将军名义,颁布求贤令,张贴于城门口、市集要道,言明不同出身、不论门第,凡通晓政务、刑名、钱谷、工巧、兵法者,皆可至府衙毛遂自荐,经考核录用,量才授职,厚给俸禄。此可吸引民间怀才不遇之士。”

“其二,遣使访才,主动延聘。 可派精明干练之人,携重礼,分赴周边州郡,乃至更远之地,探访有名望的隐士、或因战乱流离的失意文人、退伍军官,诚心邀请。尤其可留意那些对现任主官不满,或主家败亡无处可去的人才。”

“其三,兴学育才,以为长远。 可在潞州、上党设一学馆,不拘一格,招收聪颖少年及军中略有文墨的低级军官、士卒子弟,由府中幕僚或有学问者授课,教授经史、律法、算学、公文,以期三五年后,能有可用之才。此乃根基之策。”

李铁崖听罢,眼中精光闪动:“先生三策,甚合我意!便依此办理!韩老,张榜招贤之事,由你总责,务求言辞恳切,条件明晰。冯先生,遣使访才,人选由你定夺,务必精干可靠,礼数周全。兴学之事……”他略一沉吟,“可先筹备起来,郑先生博学,可先主持。待有名师,再行扩大。”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决:“告知所有来投之人,我李铁崖,只认才干,不看出身!只要有真本事,肯实心任事,我这里,必有他一番天地!”

求贤令一出,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巨石,很快在潞州乃至周边地区引起了反响。

数日后,便陆续有人前来府衙投效。来者身份各异,目的不同。有潞州本地怀才不遇的老书吏,精通刑名钱谷,却因不擅钻营而久居下僚;有因原主家破败而流落至此的账房先生,算盘精熟;有从河东、宣武等地逃难而来的失意文人,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甚至还有几个懂得修筑工事、打造器械的工匠前来碰运气。

冯渊、韩德让亲自面试考核,问以实务。确有其才者,当即量才录用,或补入府衙各曹,或派往各县协助政务。虽无惊世大才,却也着实缓解了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使政务效率有所提升。

这一日,府衙前来了一位特殊人物。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自称姓杜名淹,字文澜,乃邢州人士,自言曾为孟方立幕下掌书记,因不满孟氏苛政,屡谏不从,挂冠而去,流落至此,见求贤令,特来一试。

“孟方立的旧幕僚?”王琨闻言,顿时警惕起来,“将军,小心是细作!”

冯渊却示意少安毋躁,亲自与杜淹长谈。问及昭义旧事、钱粮调度、州县治理,杜淹对答如流,见解深刻,且对孟方立统治下的弊政剖析入里,非亲身经历者不能道出。言谈间,对李铁崖在潞南的施政颇多赞许,认为“乱世用重典,亦需施仁政”,与冯渊的理念多有契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冯渊面试后,向李铁崖禀报:“将军,此人有大才,熟悉昭义内情,精通政务,且心怀黎民,非阿谀苟且之辈。其弃暗投明,若能量才任用,于我军了解北边情势、治理地方,大有裨益。然,确需谨慎考察其心。”

李铁崖沉吟片刻,决断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先生认定其才,便先请杜先生暂居宾师之位,参赞政务,观其行,察其言。若真心归附,必当重用!”

杜淹的到来,标志着招贤策略开始吸引到更高层次的人才。

文职人才的招募初见成效,军事人才的引进更为迫切。李铁崖深知,军队是其立足的根本,但目前的军队,仍带有浓厚的草莽气息,缺乏正规化的训练和指挥体系。

这一日,赵横引荐一人前来。此人名唤张敬,约三十五六岁,身材魁梧,面色黝黑,手掌粗糙,自称原为朔方军下级军校,因主将卷入朝争,部队被打散,流落河东,以授徒糊口,擅长骑射、布阵。

李铁崖亲自在校场考较。张敬骑术精湛,箭无虚发,更难得的是对步兵结阵、骑兵穿插颇有见解,所演示的小型战阵,攻防有序,远非王琨、赵横等凭个人勇武和经验的战法可比。

“好!张兄弟果然是将才!”李铁崖大喜,当即任命张敬为“练兵都尉”,负责全军,尤其是新附士卒的操演阵法、号令统一之事,位在王琨、赵横等老将之下,却有督导训练之权。

王琨、赵横起初对此等“空降”人物略有微词,但见识了张敬整训后的队伍确实号令更明、阵型更固后,也渐渐服气,开始配合其工作。军中风气为之一新。

与此同时,通过各方渠道,一些懂得打造改良军械的工匠、擅长治疗金疮的医官,也陆续被吸纳进来,充实到军工坊和医护营中。

春去夏来,随着各类人才的不断加入,潞州防御使府的统治机器开始变得更加精细和有效。府衙各曹运转逐渐顺畅,赋税征收、案件审理、工程兴修有了章法;军队操练日益正规,战斗力稳步提升;安抚流民、鼓励垦荒的政策也得以更有效地推行。

虽然仍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顶尖大才,但一个由李铁崖为核心,冯渊、韩德让等为谋主,杜淹等新附文士为骨干,王琨、赵横等为爪牙,张敬等专业军官为辅翼的军政班底,已初具雏形。

这一日,李铁崖与冯渊漫步在修缮一新的潞州城头,望着城外绿意盎然的田野和井然有序的军营,感慨道:“冯先生,若非当日决意招贤,恐我等如今仍在为钱粮琐事焦头烂额,被军务缠得脱不开身。”

冯渊捻须微笑:“将军明见。得人才者得天下。如今根基稍固,然前路漫漫,强敌环伺,仍需广纳贤才,尤需能统筹全局、经略四方之才。此番招贤,仅是开始。”

李铁崖目光坚定地望着北方:“先生说的是。这潞州,便是我们招揽天下英才的基石。终有一日,我要让这天下豪杰,皆愿入我彀中!”

招贤纳士的策略,为李铁崖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本。乱世之中,人才之争,同样是生死存亡之争。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