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铁槊镇唐末 > 第121章 入城安民

铁槊镇唐末 第121章 入城安民

作者:娱乐至宝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5:07: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中和六年春末,上党县城。

城门缓缓开启,不再有往日商旅往来的喧嚣,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沉寂。李铁崖在刘黑闼及一队亲兵的护卫下,策马踏入这座刚刚易主的潞南重镇。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淡淡的血腥味,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

街道两旁的屋舍,不少门窗破损,墙壁上残留着刀劈箭凿的痕迹,几处焦黑的断壁残垣无声诉说着不久前可能发生的混乱与劫掠。零星的行人面色惶恐,贴着墙根快步行走,偶尔抬头瞥一眼这支入城的军队,眼神中混杂着恐惧、麻木和一丝微弱的好奇。

县令张启年率领着寥寥数名县衙属吏、以及以周半城为首的几位本地头面乡绅,战战兢兢地候在县衙门前。见到李铁崖一行人马,张启年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颤抖:“下……下官上党县令张启年,率阖城士民,恭迎防御使大人入城!”

李铁崖翻身下马,独臂虚扶一下:“张县令请起,诸位乡绅请起。李某奉朝廷敕命,保境安民,今入此城,非为劫掠,但求秩序恢复,民生安定。往日恩怨,既往不咎,还望诸位同心协力,共度时艰。”

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清晰地传遍寂静的街巷。张启年等人闻言,稍稍松了口气,连声称是。

并未在县衙多做停留,李铁崖径直来到了原黑风寨设在上党城内的临时指挥部——一处征用的、相对坚固宽敞的大宅,依旧沿用“砺锋堂”之名。刘黑闼、匆匆从野狼山赶来的王琨、赵横,负责后勤统筹的韩德让,以及刚刚自长安归来、风尘未洗的冯渊等人早已等候在此。

堂内烛火通明,气氛却比以往任何一次军议都要凝重。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意味着黑山军(或许现在更应称为“潞南防御使”麾下)从此要真正治理一方,承担起前所未有的责任。冯渊的归来,带来了朝廷的正式名分,也带来了对天下大势更深的理解,他的谋略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

“韩老,冯先生,”李铁崖坐下后,目光先看向负责内政和刚归来的谋士,“我军伤亡、缴获、以及城中现状,可已初步清点完毕?”

韩德让与冯渊对视一眼,由韩德让率先开口,声音带着疲惫与沉重:“回将军,初步清点已有结果。”

“首先是我军伤亡。”他翻开一本厚厚的账册,“自昭义军南侵至今,历时月余,大小战斗数十次。我军战死将士,共计二百一十七人,重伤失去战力者九十三人,轻伤者逾四百,几乎人人带彩。其中,黑铁岭主战场伤亡最重,占七成以上。阵亡将士抚恤、伤员救治,所费钱粮药材甚巨。”

这个数字让堂内众将都沉默了片刻。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虽然成功退敌并趁势扩张,但代价亦是惨重。

“其次是缴获与损失。”冯渊接过话头,他的声音虽因旅途劳顿而略显沙哑,但条理清晰,“缴获方面:攻占昭义军弃守营垒、据点,共得粮秣约三千石(主要来自河口之战焚毁后的残余及小股溃兵遗弃),各类兵器甲胄两千余件(但大多残破需修缮),骡马百余匹,以及部分攻城器械(已损毁严重)。此外,接收上党县库,存粮不足五百石,钱帛约千贯,可谓空空如也。孟迁搜刮之狠,可见一斑。”

他顿了顿,语气更为沉重:“损失方面:为抵御敌军,我军储备粮秣消耗近半,箭矢弩箭耗用七成以上,滚木礌石等守城物资几乎告罄。尤为堪忧者,是我方控制区内,因战事影响,春耕延误,今夏收成必然大减。长远来看,粮草压力极大。”

“最后是民生现状。”韩德让叹息一声,继续汇报,“据初步统计,上党县及周边新附村镇,人口较战前锐减近两成。或死于兵燹,或逃难流亡。城内市井萧条,商铺十闭六七,百姓缺衣少食者众,更有大量房屋损毁,流离失所者数以千计。昭义军(主要是孟迁部)撤退前,又行‘坚壁清野’之举,强征、焚毁了不少城外粮草物资,使得民生更加困顿。”

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勾勒出一幅残破、饥馑、百废待兴的图景。胜利的喜悦,瞬间被这沉甸甸的现实冲淡。

王琨一拳砸在桌上,怒道:“孟迁狗贼,刮地三尺,害苦了百姓!”

赵横也闷声道:“咱们这仗是打赢了,可这家底也快打空了,还多了这么多张嘴要吃饭……”

李铁崖默然良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预想到战后困难,却没想到如此严重。黑山军从一个啸聚山林的武装集团,骤然转变为需要治理一方、养活数万军民的势力,这其中的挑战,远超一场血战。他将目光投向冯渊:“冯先生,长安归来,见识广博,眼下局面,你有何高见?”

冯渊拱手,从容道:“将军,诸位。眼下局面,确是危、机并存。危在民生凋敝,库府空虚,强敌虽暂退,然威胁未除。机则在,我军新得朝廷大义名分,又趁势夺取上党要地,根基初奠。当务之急,在于‘安内’以图‘攘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略一沉吟,条分缕析:“内政方面,韩老所言极是,当以安民、恢复生产为第一要务。然,渊有一补充:此番朝廷敕封,意义重大。我等可借此名分,行文周遭州县,甚至潞州城,宣告我‘潞南防御使’开府治事,保境安民之志。一来可安抚境内民心,二来可招揽流亡人才,三来,亦可对孟迁乃至孟方立形成道义压力,或可分化其内部,争取时间。”

“军事方面,”他转向王琨等将领,“整军经武固不可懈,然方式可稍作调整。我军新附甚众,可借朝廷旌节之名,大张旗鼓进行整编、操练,明赏罚,定章程,使新附者归心,亦可向外界示我强军之势,慑服宵小。”

“此外,”冯渊压低了声音,“北线河东与昭义大战正酣,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可暂作休整,一面巩固根本,一面多派细作,密切关注北线战局。若孟方立败北,我军可趁势北图;若其惨胜,我军亦可挟大义名分,迫其承认我对潞南之治权。此事,需早作谋划。”

冯渊的分析,高屋建瓴,既顾及眼前困境,又放眼长远布局,让众人精神为之一振。

“冯先生所言甚是!”李铁崖眼中精光闪动,心中已有决断,“情况虽严峻,然并非无路可走。事在人为!既定方针,便需雷厉风行!”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指令,融入了冯渊的建议:

“安民为先,宣示大义! 冯先生,安民告示由你亲自草拟,突出朝廷敕封、防御使开府之事,言辞恳切,务使百姓知我志向!韩老总揽具体赈济、安置事宜,周半城等士绅协助。同时,以防御使名义,行文潞州乃至邢州,昭告我方立场!”

“恢复生产,招揽流亡! 韩老,立即组织人手,发放粮种农具,全力抢抓农时!凡努力耕作者,不仅减免田租,或可酌情赏赐!并广贴告示,招揽流民返乡,承诺给予田宅、种子,恢复户籍!”

“整军经武,彰明纪律! 王琨、赵横、刘黑闼!各营即刻依新获旌节规制,整编队伍,明确号令,加紧操练!阵亡将士优加抚恤,其家小由公库供养。严明军纪,凡扰民者,依新立军法严惩不贷! 我要让潞南百姓看到,我等是堂堂王师,非是流寇!”

“巩固防务,窥伺北疆! 小乙,斥候营哨探范围向北、向东延伸!不仅要监视潞州孟迁,更要密切关注邢州方向大战结局!冯先生,遴选机敏之人,设法渗入北线,打探确切消息!”

“明晰法度,收取民心!”李铁崖最后强调,“冯先生,韩老,烦劳你二人,参照唐律及本地旧俗,速拟几条简明法令,公示于众。 设立诉状箱,允许百姓申诉。我等欲在此地立足,必先取信于民,法治为基!”

“末将(属下)遵命!”众将凛然应诺,尤其是冯渊,深感责任重大,亦觉抱负得展。

一道道命令传出,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池,开始艰难地运转起来。衙役敲着锣沿街宣读着由冯渊草拟、盖有“权知潞州防御使”大印的安民告示,粥棚架起,工匠修补房屋,士兵巡逻,农夫下田……一种新的秩序,在废墟之上,开始悄然建立。

李铁崖与冯渊并肩站在砺锋堂门口,望着渐渐有了些许生气的街道。

“先生长安一行,辛苦矣。如今局面,更需先生鼎力相助。”李铁崖沉声道。

“渊必竭尽绵薄,助将军成就大业!”冯渊郑重一揖。

入主上党,只是第一步。内有百废待兴之困局,外有强敌环伺之威胁。但有朝廷大义之名,有浴血奋战之师,更有冯渊这等谋士筹划,李铁崖相信,黑山军必能在这乱世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统计损失,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路,而前路,虽布满荆棘,却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喜欢铁槊镇唐末请大家收藏:()铁槊镇唐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