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灵隐寺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暮色像一层薄纱,轻轻笼住飞檐上的铜铃。陈轩踏着湿滑的青石板路,鞋尖碾过几片被雨水打落的银杏叶,叶边还沾着未干的水珠,在昏黄的廊灯下泛着细碎的光。他身后跟着灵隐寺的住持了尘大师,老和尚的僧鞋踩在石板上,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与远处禅房传来的晚钟声,在空气中交织成一种宁静而肃穆的韵律。
“陈先生,随老衲来。”了尘大师停下脚步,转身指向一座隐在古柏后的偏殿。那偏殿比主殿低矮许多,朱红色的木门上斑驳着岁月的痕迹,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上面用古隶写着“钟鼓楼”三个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透着一股沉郁的古意。
陈轩跟着了尘大师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潮湿木料与青铜锈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夕阳从窗棂的缝隙中斜射进来,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尘埃。视线所及之处,一尊巨大的铜钟悬在殿中央的横梁上,钟体高约两米,口径足有一米五,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纹路都被铜锈覆盖,只能隐约看出一些云纹和龙纹的轮廓。
“这口铜钟,是本寺建寺之初所铸,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了尘大师走到铜钟旁,伸手轻轻抚摸着钟体,指尖划过那些斑驳的锈迹,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历代住持都曾对其进行修缮,可近百年来,钟体上的铜锈却越来越厚,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清除干净。更奇怪的是,三年前开始,每到月圆之夜,这口钟就会在无人敲击的情况下自行鸣响,声音沉闷,不像平日里那般清亮,寺里的弟子们都说是钟内藏了‘东西’,人心惶惶。”
陈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走到铜钟正面,抬头仔细观察。铜钟的顶部铸有一个龙头形的钟钮,龙头怒目圆睁,龙须飘逸,虽然覆盖着一层铜锈,却依旧能看出雕刻的精湛工艺。钟体的下半部分,刻着密密麻麻的经文,字体工整,是唐代常见的楷书,只是大部分经文都被铜锈遮挡,难以辨认全貌。
“大师,可否借一步灯光?”陈轩转头看向了尘大师。了尘大师立刻会意,从一旁的供桌上拿起一盏复古的铜制油灯,点燃后递到陈轩手中。陈轩接过油灯,将灯光凑近铜钟的表面,仔细查看那些纹路和经文。
随着灯光的移动,陈轩发现铜钟表面的铜锈并非自然形成的青绿色,而是带着一种诡异的暗黑色,锈迹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像是被什么东西侵蚀过一样。他伸出手指,轻轻按压了一下钟体上的一块锈迹,触感坚硬,指甲划过的地方,竟露出了一丝微弱的金光。
“嗯?”陈轩心中一动,从口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对准那块露出金光的地方仔细观察。透过放大镜,他看到铜锈下的钟体表面,刻着一个极其微小的符号,那符号形似一只展翅的飞鸟,线条流畅,却又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不像是佛教的常见纹饰。
就在这时,陈轩的指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他下意识地缩回手,发现指尖竟被铜锈划破了一道细小的伤口,一丝鲜血渗了出来。而那滴鲜血落在铜钟表面的锈迹上后,竟像是被吸收了一般,瞬间消失不见。紧接着,铜钟表面的暗黑色锈迹开始微微蠕动,像是有生命一般,那些被灯光照亮的纹路,也隐隐透出了一层暗红色的光芒。
“这是……”了尘大师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老衲守护这口铜钟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异象。”
陈轩没有说话,他凝神静气,缓缓闭上双眼,将体内的玄气汇聚于指尖,再次轻轻按在铜钟的表面。当玄气触碰到铜钟的瞬间,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连串模糊的画面:一群身着古装的工匠,正在熊熊燃烧的熔炉旁铸造铜钟;一位身披袈裟的高僧,手持佛珠,在铜钟前诵经祈福;还有一群黑衣人,趁着夜色潜入寺庙,将什么东西藏进了铜钟内部……
画面转瞬即逝,陈轩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大师,这口铜钟内部,应该藏着一件东西。”他语气肯定地说道,“而且这件东西,并非佛教器物,反而带着一股邪祟之气,正是它在不断侵蚀着铜钟,导致铜锈异常,并且在月圆之夜引发钟鸣。”
了尘大师闻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陈先生所言当真?可这铜钟一体浇筑而成,从未有过开口,如何能藏东西?”
“大师有所不知,这口铜钟在铸造之时,就被人做了手脚。”陈轩指着铜钟表面那个形似飞鸟的符号,解释道,“这个符号并非佛教纹饰,而是一种古老的‘藏物符’,能够在器物浇筑时,将小件物品藏于内部,且不留下任何痕迹。刚才我用玄气探查时,隐约感受到铜钟内部有一股微弱的波动,应该就是那件东西发出的。”
了尘大师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还请陈先生出手,将铜钟内部的东西取出,以免它继续危害古钟,惊扰寺内清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眼鉴宝:佛缘秘藏请大家收藏:()天眼鉴宝:佛缘秘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