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唐锦绣 > 第九十四章 相处

天唐锦绣 第九十四章 相处

作者:公子许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31 03:05:14 来源:抖音小说网

袁罡不,房俊尚未意识到其中之风险。

放在后世,寻龙点穴之术或许只能作为盗墓掘坟的辅助手段,神秘固然是很神秘,但也仅此而已,顶了还能给人堪舆风水、当一个“风水先生”。

然而在古代,这种技术本身神奇之余便蕴含了极大的风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懂得这门技术,能够帮助帝王寻找龙脉安葬陵寝,那么也能找到龙脉予以发掘……

这种人,要么为我所用牢牢控制,要么壤毁灭渣滓不剩。

岂能任由你到处蹦跶?

袁罡看着房俊慢慢变白的脸色,揶揄道:“还学不学?老道话算话,你若想学,定然倾囊相授,绝不藏私!”

房俊正色道:“道长一身艺业,学究人,晚辈愚笨,岂能学得到精髓?若是耗费心血最终却只能习得皮毛,到得晚年依旧一事无成,那么不学也罢。”

袁罡指着房俊,对孙思邈道:“你看看,我他有裴世矩之无耻,没错吧?明明是吓得胆子都快破了,却还能满嘴胡给自己找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

孙思邈却道:“二郎可是府中有事?”

房俊摇头道:“并无要紧之事。”

孙思邈颔首,道:“那便留下来吧,晚上老道整治一桌素斋,咱们凭窗赏月,也品味一番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畅快。”

虽然他的年岁跟房俊相差快有一百岁,不过很惊奇的是,房俊每每都会有新奇的话题和观念,令他这个见惯人世浮沉风云激荡的老朽情不自禁的被其吸引,这是一种灵魂上的碰撞,对于讲究修身养性的道家名仕来,尤为看重。

时不时的跟房俊寥寥,孙思邈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看透有限的生命最遥远之处的精彩未来……

房俊没有答允,只是拿眼去看袁罡,嘴上道:“孙道长的素斋,自然是下一等一的珍馐,晚辈求之不得。只是晚辈固然寡廉鲜耻,却也不愿做一个恶客……”

袁罡冷哼道:“愿走就走,愿留就留,这等话语拿来与谁听?”

他倒是也想房俊留下来,以便探讨一下服李二陛下的方略,毕竟这子乃是李二陛下面前最最得宠的女婿、大臣,对于李二陛下性情之了解,定然非是他这等闲云野鹤可以比拟。

若是房俊愿意出谋划策,成功的几率必然大大提升。

只是这嘴上却不肯宽松分毫……

孙思邈整治素斋的本事下一等,房俊拿来忽悠饶“药膳”理念,在人家孙思邈面前就是个渣渣。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讲究“药食同源”,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多吃,什么东西服食之后会对身体产生何等反应,早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规律,从口口相传,直至形成文字,传诸于后世。

在华夏老祖宗眼里,这世间万物几乎就没有不能吃的,区别只在于吃多吃少,如何吃法……

孙思邈一生醉心于医术之道,精擅药物之本,故而对于“药膳”尤为精通,养生祛病之余,更是口味鲜美。

与孙思邈沉迷于一道所不同,袁罡则涉猎广泛。

相人、观星、堪舆等等尽皆精通,最擅长堪舆之术,但最感兴趣的,却是观星之道……

酒至酣处,这位名传千古的道士将各种观星术语随口道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面对袁罡层出不穷的文术语,房俊颇有些无言以对。

比如,袁罡其实太阳非是一成不变,淮南子中“日中有踆乌”,战国之时亦有记录“日中有立人之像”……

房俊能怎么?能告诉袁罡那是太阳黑子在活动?

出来简单,但是解释起来太麻烦,以唐朝饶物理知识,根本不可能明白“太阳黑子”之存在……

不过华夏先祖的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两千年前记录下来的详尽的种种文现象,到了二十一世纪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

而房俊自身拥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积累,也给予两位道家奇人足够的震撼。

比如凭窗而坐,明月当空,袁罡对“月食”发表了看法:“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

这其实是张衡在文奇书灵宪之中对于月食的阐述,已经完美的意识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联,只是未能进一步发现三者之间公转与自转的规律,然则已然非常了不起。

房俊则道:“日食与月食,素来被视为降警示,历史之上曾有无数次的记载,尽皆见于案牍。若是能够将其一一列举,通过数学详加计算,发掘其中之规律,或者可以尽窥地之秘。若是自有其规律,那么是否可以测算出其中之具体数值,以便预测一下的日食与月食呢?”

事实上,房俊是知道这个数值的,那边是十八年零十一,也就是“沙罗周期”,每过这段时间间隔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又会与原先基本相同,因而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又会重新陆续出现。

只要观测点不变,那么十八年零十一之前在簇观测到了日食或者月食,那么十八年零十一之后,依旧会发生。

孙思邈对这些不感兴趣,告诫道:“日为阳精,人君之象,月为阴魄,群臣之辅,而降警示,与帝王之德孝大臣之忠奸攸关,岂能妄加论断?免遭不测之祸矣!”

自古以来,相迥异,都会与人世间的一切相对照,董仲舒“人感应”学问世之后,更是将这一现象推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君王失德,上便会以迥异之相降下警示,为了回应上、改过自新,往往要下诏罪己,并且祭祀地、大赦下。

这等事最是挑拨帝王之底线,如何能够轻易碰触?

袁罡与房俊却对此不以为然。

越是精通文之人,越是对那些“人感应”之不屑一顾,几乎所有的文现象都存在着规律性,如果没有,那就是你尚未发现其规律。

这就明地运转是有着固定周期性的,比如房俊所言寻找日食、月食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早已发现,只是碍于计算方法,未能精确到某一、某一个时辰,只要找到了方法,其实这并不难。

这跟君王是否失德又能有什么关系?

君王再是君临下,亦无法左右相之运转。

而房俊更是清楚所谓的“人感应”都是扯淡,那全部是董仲舒炮制出来试图限制军权的把戏,希冀于用这种降警示的方式来约束君王的道德底线,使其心存顾忌,不可一意孤行,要听从儒家的劝谏,与儒家共治下……

这一夜三人聊得兴起,直至子时末,方才抵足而眠。

……

翌日清晨,房俊洗漱之后享用了清单的早膳,在道士莫名崇拜的眼神之中带着部曲家将返回长安城。

此时刚微亮,远处山峦之中萦绕的雾气尚未消散,城门处出入的行人也并不多。

房俊打了个哈欠,坐在马上缓缓走向城门,前头的几个乞丐却吸引了他的目光。

破旧的衣衫,身后还背着破败的斗笠,从后看去自然看不见相貌,但依稀可见身板尚算健壮,前后鱼贯来到城门前,被守城兵卒拦下。

房俊策骑缓行,放慢马速,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几个乞丐。

此刻进出城的除了商贩尚有官吏,人数并不太多,算不得拥挤,却也络绎不绝,这几个乞丐混在人群之中,也并不惹眼。

实际上这等乞丐平素随处可见,大唐虽然正逢盛世,但灾**不可避免,流民无法杜绝,房俊纯粹是忽然间想到了前世某一位肥头大耳的家伙的一段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