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 > 第32章 儒臣论政忧弹劾 圣主留中显乾纲

孙承宗捏着武学章程的手指微微泛白。

他抬头看向徐光启,语气里还带着未散的火气:“子先兄,魏应嘉他们已经在串联了,说你‘媚上乱政’,要联名参你重设武学的事 —— 你得早做准备,免得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徐光启端起茶盏,吹了吹浮叶,声音平静:“他们参的是我,还是陛下想练强兵的心思?”

“重设武学是为了选将,选将是为了平辽东,这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只是不愿懂。”

“他们也有顾虑。” 孙承宗叹了口气,手指在 “总教习” 三个字上划了划,留下一道浅痕。

“正德朝江彬乱政,就是从武宗练兵开始的,他们怕重蹈覆辙。”

徐光启放下茶盏,眼神沉了沉:“正德朝的事,翰林院的记载多是言官写的 —— 江彬乱政是真,但武宗练的兵,后来也守了宣府,打退过鞑靼。”

“只提乱政,不提练兵的用,这是选择性失明。”

孙承宗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徐光启说得对,可多年来读的史书、听的教诲,都在告诉他 “武臣掌权必乱”,这份执念哪能轻易放下。

“我知道你劝不动他们。” 徐光启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掌心带着暖意。

“你不用替我操心,真要是参疏递上来,陛下自有判断。武学的事要紧,你帮我看看这选将的标准,是不是还得加几条?”

孙承宗看着章程上 “忠勇、识兵法、善器械” 几个字,点了点头。

两人又讨论了半个时辰,才各自分开 —— 孙承宗回了国子监,徐光启则往宫门去,要取通政司下发的奏本批红。

同一时间,左光斗在诏狱外的茶馆里见到了望夔庆。

望夔庆刚从六科廊出来,脸色白得像纸,手里的茶杯都端不稳,茶水洒了一地,在桌面上晕开深色的印子。

“望给事,到底怎么回事?” 左光斗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几乎贴在他耳边。

“武学的旨怎么还是发了?丘公呢?他不是说要封驳到底吗?”

望夔庆的手猛地一抖,茶杯 “哐当” 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瓷片溅了一地。

他盯着地上的瓷片,声音带着哭腔:“丘公…… 丘公被斩了!魏忠贤带锦衣卫来的,说他抗旨,当场就用刀捅死了!”

“你说什么?!” 左光斗猛地站起来,椅子都被带倒了,发出 “哐当” 一声响,引得周围茶客纷纷侧目。

“魏忠贤敢擅杀言官?”

“不是擅杀!是奉了陛下的旨!” 望夔庆忙道,身子抖得像筛糠,“魏忠贤说,谁不签旨意就杀谁,我…… 我要是不签,现在也躺六科廊了!”

缪昌期和魏应嘉从里间走出来,脸色都难看至极,像是刚吞了苦胆。

缪昌期攥着拳头,指节发白,声音发颤:“魏忠贤!王安刚死,他就敢这么嚣张,再纵容下去,迟早要成第二个刘瑾!”

“现在不是说魏忠贤的时候!” 魏应嘉打断他,目光锐利得像刀,“武学的旨已经发了,再不让陛下收回成命,以后武臣就会骑在我们头上!”

“我们得联名递参疏,谏阻此事!”

左光斗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惊怒,手按在桌沿上,指节泛白:“对!内阁靠不住,方从哲软骨头,只能靠我们台谏!”

“现在就去联络科道的人,越多越好,让陛下知道,天下言官都反对!”

半个时辰后,一群穿着绯色、青色官袍的言官聚在宫门口,手里都捏着参疏,最前面的就是左光斗、缪昌期和魏应嘉。

他们刚要往通政司递疏,就看见徐光启从宫门里走出来,手里捧着一叠奏本。

“徐大人倒是清闲!” 魏应嘉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嘲讽,像淬了毒的针。

“踩着言官的血往上爬,滋味如何?”

徐光启皱了皱眉,没理他,径直往前走。

缪昌期却上前一步,挡住他的路,折扇指着他的鼻子:“徐大人,你身为经筵讲官,本该劝陛下行仁政,怎么反倒撺掇陛下杀言官、练私兵?你对得起‘帝师’的名声吗?”

周围的言官也跟着起哄,有骂 “士林败类” 的,有啐口水的,还有人故意捂着眼鼻,嘴里嚷嚷着 “晦气”,好像徐光启身上有脏东西。

徐光启看着他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只觉得可笑 —— 这些人嘴里喊着 “为社稷”,却连练兵保辽东的道理都不懂,只盯着 “文贵武贱” 的规矩不放。

他没再停留,绕过人群,径直往前走。

身后还传来魏应嘉的喊声:“徐光启!你等着!我们一定会让陛下收回成命,治你的罪!”

乾清宫里,朱由校看着案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参疏,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指尖在案沿上轻轻敲着,发出 “笃笃” 的响。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站在下面,大气都不敢出 —— 七十多份参疏,全是弹劾徐光启 “媚上乱政”、请求收回武学旨意的,署名的言官占了科道的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们内阁怎么看?” 朱由校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目光像刀子一样落在方从哲身上。

方从哲忙躬身,头低得快碰到地面:“回陛下,言官人数众多,此事…… 此事需谨慎处理,以免激化矛盾。”

“谨慎处理?” 朱由校冷笑,拿起一份参疏,往地上一扔,“啪” 的一声响,纸页散开来。

“他们说徐光启‘练私兵’,说武学‘乱祖制’,怎么不说辽东还在丢城,边军还在挨饿?”

“谨慎处理,就是让朕收回成命,让大明继续烂下去?”

刘一燝忙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言官代表舆论,若强行压制,恐落‘堵塞言路’的口实……”

“舆论?” 朱由校打断他,声音里带着火气,“朕看他们代表的是自己的利益!怕武臣起来了,抢了他们的话语权,怕朕练出强兵了,再没法用‘祖制’堵朕的嘴!”

他站起身,走到三人面前,声音斩钉截铁:“这些参疏,全部留中!不用批,也不用发下去 —— 朕倒要看看,他们能闹到什么时候!”

方从哲三人忙躬身:“臣等遵旨。”

三人退出去后,魏忠贤从殿外进来,躬身道:“皇爷,东厂查了,武学的事是刘一燝府里的管家泄露给魏应嘉的 —— 刘阁老昨天见了魏应嘉,还把陛下要练将的事说了。”

朱由校的眼神冷了下来,像结了冰:“刘一燝…… 倒是会借刀杀人。”

他顿了顿,吩咐道:“别打草惊蛇,接着查,看看他还和哪些言官有往来。”

“奴才遵旨。” 魏忠贤应着,又道,“外面还有言官在宫门口跪请,说不收回旨意就不起来……”

“让他们跪。” 朱由校道,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狠,“渴了饿了也别管,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走。”

“朕要是连几个言官都镇不住,还谈什么平建奴、振大明?”

接下来的几天,宫门口天天有言官跪请,参疏也递了一批又一批,但朱由校始终没松口,全给留中了。

与此同时,给张居正平反的旨意通过《邸报》和《皇明报》传了开来 —— 复官复荫、追谥 “文正”、追封江陵伯,择子孙袭爵,连当年被抄没的家产也下令归还。

消息传到徐光启耳中时,他刚从宫门取了奏本,正往兵部走。

迎面突然走来一个人,穿着从四品的绯色官袍,是尚宝司司丞袁可立。

“子先!” 袁可立快步上前,手里还捏着一份《邸报》,脸上满是激动,声音都发颤了,“你看了吗?张江陵平反了!陛下追封他为伯,还复了他子孙的荫职!”

徐光启愣了愣,接过《邸报》,看到 “张居正复官复荫,追谥文正” 几个字时,眼睛瞬间亮了,像燃起了火。

他忙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躬身行礼,声音带着颤:“吾皇圣明!张公若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袁可立也跟着行礼,起身时眼眶都红了,眼角泛着泪光:“自万历爷后期,朝政就一天不如一天,我还以为这辈子都等不到这一天…… 陛下启用你练武学,又为张公平反,这是要重振大明啊!”

徐光启点点头,心里的暖意涌了上来 —— 之前被言官辱骂的委屈,此刻都烟消云散了。

他刚要说话,就看见宫门口那群跪请的言官还在,正被几个小吏劝着起身,却梗着脖子不肯动。

“他们还在闹?” 袁可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眉头皱了起来,语气里满是不屑。

“在谏阻武学的事。” 徐光启道,“说我‘媚上乱政’,说武学‘会出江彬’。”

袁可立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嘲讽:“这些人就会空谈!当年萨尔浒之战,他们吵着要斩熊廷弼,现在陛下要练强兵,他们又怕武臣夺权 —— 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哪有大明的江山?”

他顿了顿,看向徐光启,语气沉重:“子先,你可得坚持住!陛下是难得的明主,别让这些人误了国事!对了,张公的子孙在江陵,听说当年被抄家后过得很苦,现在平反了,不知他们会不会来京谢恩?”

徐光启心里一动 —— 袁可立说得对,张居正的子孙若来京,陛下说不定会召见,这倒是个让天下人看看 “朝廷不亏功臣” 的好机会。

他点了点头:“说不定会来,到时候咱们或许能见到。”

两人又聊了几句,才各自分开。

徐光启拿着奏本往兵部走,阳光照在身上,暖烘烘的。

他想起袁可立的话,想起《邸报》上的平反旨意,突然觉得,那些言官的吵闹,不过是大明振兴路上的小石子,只要陛下坚持,只要他们这些务实的人不放弃,总有一天能把路铺平。

喜欢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请大家收藏:()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