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67章 心凉透了的朱元璋

调查一下,下面一卷是继续写大明皇室的88案发呢,还是加入靖难一卷,因为靖难中几乎就没死几个皇室成员,但跳过去直接写到建文之死以及永乐以后的大明皇室之死,这个靖难剧情就得分夹在其中来叙述了。希望征求大家的意见,请在此留言。

----

大明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晚,天幕准时亮起。主播朱迪钠的脸上却带着一丝少有的犹豫和为难:

“老铁们,按照计划,洪武朝的主要人物差不多讲完了。我们的主题是《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本意是聚焦在皇帝、后妃、皇子皇孙、公主驸马这些核心皇室成员及其重要姻亲的结局上。”

他摊了摊手,语气有些无奈:

“但是,讲到这里,我发现很多后续事件,尤其是建文朝的一系列变故,如果完全不提‘靖难之役’这个大背景,根本说不清楚。而且,也有很多网友坚决要求,希望能系统性地了解一下这场改变了明朝命运的叔侄内战。所以,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此言一出,天幕下的洪武时空,无数人心头一动。尤其是奉天殿前的朱元璋,他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确实很想听听这“靖难之役”!他要知道,自己死后,儿孙们是如何将大好河山搅得天翻地覆;他更要判断,老四朱棣在这场巨变中,究竟是祸乱天下的藩王造反之首,还是……一个被迫起兵、最终能力挽狂澜、重造大明社稷的继承者?

就在这份共同的期待逐渐升温之时,朱迪钠话锋一转,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

“这样吧,今天我们先讲一个与靖难之役紧密相关,且其死法极其震撼的亲王——湘王朱柏及其王妃。讲完他,明天我再最终决定是否以及如何穿插讲述靖难之役。总之,不会让大家白等。”

画面切换,出现了一位身着亲王常服、英武中带着儒雅之气的青年形象。

“湘王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迪钠介绍道,“这位亲王在史书中的评价相当高。他不仅不像他的一些哥哥那样胡作非为,反而堪称贤王典范。他自幼聪慧,喜好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在文学、书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他也不像普通书生那样文弱,臂力过人,精通武艺,善于骑射,可谓文武双全。”

“他受封于荆州,就藩之后,并未安享富贵,而是颇有抱负。曾多次请求带领军队出征,讨伐西南夷寇,希望能像他的哥哥们一样为国建功。”朱迪钠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然而,或许是因为他年纪尚轻,或许是因为朱元璋对年幼皇子另有考虑,他的请求并未得到批准。”

朱迪钠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颇有贤名的亲王,他的命运,却在建文元年(即朱元璋去世的第二年)发生了急剧的、悲剧性的转折。”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辅佐下,厉行削藩。湘王朱柏,也成为了目标之一。”天幕上出现了模拟的朝廷使者前往荆州问罪的场景,“有朝臣弹劾朱柏‘伪造宝钞’、‘擅虐杀人’等多项罪名。建文帝派出的使者,带着审讯的旨意,抵达了荆州湘王府。”

朱迪钠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历史的沉重: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指控,性情刚烈且深受儒家‘士可杀不可辱’思想影响的朱柏,反应极其激烈。他无法接受自己以贤王自诩,却要像囚犯一样被使者审讯、押解入京。他对身边的人悲愤地说道:‘我亲眼看到过周王被押解时如同囚徒的景象,身为太祖高皇帝之子,南面为王,岂能忍受仆役之辈的侮辱苟活?!’”

画面转为悲壮,模拟出烈火燃起的湘王府。

“在极度悲愤和绝望之下,湘王朱柏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他拒绝了使者的审讯,也没有选择逃跑或束手就擒。他下令紧闭宫门,召集家人……”

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亲手纵火,点燃了自己的王宫!在这场人为的大火中,湘王朱柏,以及他的王妃吴氏,还有其他一些妃嫔、宫人……阖宫上下,皆**而死!他们选择用最惨烈的方式,维护自己作为亲王、作为太祖子孙最后的尊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天幕上,仿佛能听到那烈焰吞噬殿宇的噼啪声,以及那决绝赴死的悲鸣。

“湘王朱柏夫妇,以其刚烈至极的死亡方式,成为了建文削藩过程中最触目惊心的标志**件之一。”朱迪钠总结道,语气沉重,“他们的死,不仅震动了朝野,也让其他藩王,尤其是北方的燕王朱棣,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命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后续‘靖难’的爆发。”

天幕之下,一片寂静。湘王朱柏那玉石俱焚的刚烈,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朱元璋闭上了眼睛,脸上肌肉微微抽搐,不知是为这个儿子的刚烈感到痛心,还是为孙子的逼迫感到愤怒。而燕王朱棣,在阴影中握紧了拳头,眼神变得更加深邃难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湘王之死的余烬尚未冷却,关于靖难之役的巨大悬念,已然悬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天幕上关于湘王朱柏**的惨剧尚未从人们脑海中散去,但那背后所揭示的建文朝初年的政局,更让朱元璋感到一种彻骨的冰寒与难以置信。

他亲手选定的继承人,他寄予厚望的皇太孙朱允炆,竟然在自己龙驭上宾后,如此迫不及待地、几乎是全盘推翻了他呕心沥血制定的基本国策!

“官职科举向江南倾斜?减免江浙税赋?”朱元璋喃喃自语,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对他“重北轻南”、“压制江南士绅”这一核心治国方略的彻底背叛!他打压江南,是为了防止财富和话语权过度集中,是为了平衡天下,更是为了遏制那些在元朝时就盘根错节的江南文人集团!允炆这孩子,竟然一上台就向这些人妥协、示好?!

而更让他怒火中烧、甚至感到一阵晕眩的是——“削藩!他竟然在咱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向他的亲叔叔们举起了刀?!”

周王、齐王、代王、岷王……湘王朱柏那熊熊燃烧的王府仿佛就在眼前。这不是治国,这是在逼反!是在自毁长城!朱元璋仿佛能看到,那些镇守边塞、拱卫社稷的儿子们,在突如其来的罪名和押解队伍面前,是何等的惊惶与愤怒!

然而,令朱元璋更加困惑甚至失望的是接下来的发展。

“整整一年……整整一年啊!”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颤抖,“咱的二十多个儿子,手握重兵的塞王不止一个,面对这等逼迫,居然……居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没有一个敢拿着咱钦定的《祖训》,堂堂正正地起兵‘清君侧’?!”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他制定《祖训》,赋予藩王“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的权力,就是为了防止主少国疑、权奸当道!现在,情况不是明摆着吗?为什么没有人用?

一股巨大的自我怀疑涌上心头。他晚年到底做了什么?是杀伐过甚,将儿子们的胆气都磨没了?还是他选的这些儿子,根本就是一群庸碌无能、只知享乐的废物,连造反的能力都没有?抑或是……他朱元璋的威望,他钦定的《祖训》,在他死后,根本就成了无人敬畏的一纸空文?

朱元璋下意识地伸出手,颤抖着从御案旁拿起那本由他亲自拟定、字斟句酌的《皇明祖训》。明黄色的封皮,沉甸甸的,曾是他心中确保朱家江山万世一系的基石。

此刻,这本他曾视若珍宝的祖训,握在手中,却感觉轻飘飘的,仿佛没有丝毫重量。

他翻开书页,看着上面自己亲手定下的条条款款,尤其是关于藩王权力、关于“清君侧”的那一条,墨迹清晰,言犹在耳。

“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他低声念着,嘴角扯出一丝苦涩到极点的弧度。

现实,给了这本他寄予厚望的《祖训》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他的儿子们,要么无能,要么无胆。他设计的制衡之策,在残酷的政治现实和人性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以为能约束后世君臣的至高法典,在新君登基后,竟可以被如此轻易地搁置、甚至践踏!

“难道……难道它真的……只是一张废纸吗?”朱元璋望着手中的祖训,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种深沉的、制度设计者面对现实无力的悲哀。

奉天殿内,寂静无声。只有朱元璋粗重的呼吸,以及那本被紧紧攥在手中、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命运,却又似乎毫无用处的《祖训》,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开国皇帝内心世界的崩塌与重构。

他知道,湘王之死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儿子们继续沉默,那么屠刀终将落到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反抗的那一个头上。而到了那时,这本《祖训》,究竟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是最终被血与火激活的利剑,还是彻底被扫入历史尘埃的……真正的废纸?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已恢复平静的夜空,仿佛在向那不可知的未来,发出无声的质问。

喜欢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请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