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十五章 兰成慨然老公疑

刘兰成先未答话,呈了一道文书与綦公顺。

綦公顺略通文墨,接住看之,见其上内容简明,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告知郡县,已经再次增兵赵君德、王君廓等部,以速歼宇文化及残部;一个是已遣高延霸率部自雍丘东南出击,略淮阳、汝南等地。

——随着地盘的扩大,当下每有关军政大事的举措,李善道都会给涉及到的郡县,下达敕书告知,以方便郡县官员对中枢的最新举措有所了解。这道文书便是刚下到北海郡的最新敕书。

看完了,綦公顺不解刘兰成之意,说道:“宇文化及听说早是被困孤城,既然大王又增兵了,估计很快就能将之歼灭。”他将敕书还给刘兰成,说道,“只是天寒地冻,风雪天气,大王却怎此刻遣高大将军略地东南?这……,却有点奇怪了。兰成,你给俺看这道敕书,是为何意?”

刘兰成接住敕书,说道:“总管明鉴!今大王经略山东,虽是欲趁魏公之隙,以先取荥阳,奈何罗士信死守,郑颋、贾润甫援应,开封顿成坚垒,遂成胶着。拖延日月,一旦李密重整军心,稳住洛阳局面,无后顾之忧,提兵亲至,以其兵势之盛,山东或难与之争锋,此必汉王之所忧也。是以,虽天寒雪冷,大王今仍令高延霸兵出雍丘,东南略地。料大王之意,在打破开封僵局。而李密反复,显无远略,料终无所成。则当此之际,焉非亦公建功勋之机也?

綦公顺与堂中诸将更是莫名其妙。

诸将彼此相顾,綦公顺怔然说道:“兰成,你此话何指?”

“总管,今何不上书大王,自请率兵击青、兖,与高大将军南北响应,以搅山东,迫徐圆朗、孟海公诸辈?徐圆朗、孟海公等辈,夹在北海与东郡之间,西则大王雄兵虎视於白马,东则总管兵锋进逼,至时,彼等必然震骇失措!为求自保,定会向李密求援!”

綦公顺仔细听刘兰成言语,未作声,只听他往下说。

“届时,李密若置之不理,徐、孟走投无路,必倒戈降从大王!如此,则必能促李密自荥阳进兵。荥阳的僵持既破,形转势移,此大王取胜之时至也。事成,总管就是头功!”

一通话说毕,满堂主将,皆惊讶之色。

綦公顺到此,才明白了刘兰成“焉非亦公建功勋之机也”此话的所指意思,不由地抚须沉吟。

堂外,风雪更紧,扑打窗棂。

刘兰成见綦公顺这副样子,知其所虑,便又说道:“敢问总管,可是在忧海贼入掠之事?”

这话正说中了綦公顺的担忧之一。

他说道:“正是。兰成!你所言之此大功,俺岂不心动?可眼下海贼因寒饥,入寇劫掠愈演愈烈,沿海县邑告急文书不断。你知道的,俺正为此计议剿抚,恐南进兵青、兖啊!况且,……兰成,你更也知,孟海公、徐圆朗各拥众数万,声势不小。咱们北海兵马,满打满算不过万余,即便倾巢而出,只怕也难成‘进胁’之势,反有被其兵败之危,岂不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兰成谋划已熟,早有腹案,从容说道:“仆之愚见,总管所虑之海贼,不过疥癣之疾!只需分派一部,扼守沿海几处要隘县邑,坚壁清野,使其不能深入即可。至於剿灭,待山东大局既定,大王号令所至,区区海贼,何足道哉?此其一。其二,兵力不足,可向大王请援。总管此策,乃为大王破荥阳僵持之局,大王岂有不允之理?援兵一到,军力自足!”

綦公顺目光闪烁,复又抚须起来,显然仍有顾虑。

刘兰成察言观色,说道:“总管是不是又在忧,大王援兵到后,北海基业,恐不为总管所有?”

最担忧的心事被点破,綦公顺嘿然一声,算是默认。

他说道:“兰成,罗士信之勇,我等悉知。大王一军往击,竟将其大败,足见王师之锐。又大王帐下诸大将,或为从大王起兵之元勋,或为故隋名将,无不威名素着,知兵能战,若大王遣之来助,我等如若被令受其节制,则你我打下在这片基业,只怕不为我等所有矣!”

却虽是降了李善道,怎会这么快就有很大的忠心?

他的根基全在北海,自是不愿冒被李善道“假道伐虢”,被迫交出地盘的风险。

刘兰成理解他的顾虑,但刘兰成与他不同。

綦公顺本质上说,还是一个割地自守的豪强。刘兰成不然,他本北海郡书佐,最早和綦公顺是敌对方,綦公顺攻城,他守城,投从綦公顺造反,是因他有谋略,得众心,被其他的郡吏嫉妒、排斥,受到诬陷,才不得不奔投了綦公顺,转而帮助綦公顺攻取了北海一郡。

打心底里,刘兰成不是甘愿割据一方的这种草莽人物。

在他心中,割据终非长久,归附明主,建功立业,方是正途。是故,他之前会极力劝綦公顺降从李善道,并也是故,他现在能够从汉军的大局出发来考虑问题。

不过刘兰成清楚,綦公顺的这个顾虑,必须得给之打消才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就耐心地进劝说道:“总管此忧,仆以为易解。奏请中,可指明请调王薄及其部众前来相助,不即可乎?王薄与总管旧识,性情相投,便於协同;其久在山东,熟悉地理人情,於战事大有裨益。是既解总管之忧,大王也不会不同意,两全之策。”

王薄?

綦公顺回想他所认识的王薄此人。

王薄这个人虽然贪财货,但与他确有几分交情。更重要的是,王薄不是从李善道起兵的元勋,出身与他相仿,如果是他率兵来相助的话,倒不必担心他会为李善道行“假道伐虢”之举。

此忧虽亦得解,可綦公顺想了又想,还是难以抉择,毕竟如果出兵,伤亡的都是他的部曲。

堂下已有部将按捺不住,却是反对刘兰成的建议,叫道:“总管,刘公此议,末将以为,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了?咱们如今虽然又降了汉王,可与往日依附李密何异?又何必真为其卖命?无论他李什么、刘什么,谁势大,咱便依附谁就是!守着北海,保一方富贵,岂不自在?”

刘兰成闻得此言,摇了摇头,叹息不已。

綦公顺问道:“兰成,作甚叹息?”

刘兰成说道:“总管,张君此言,仆愚以为差矣,大差矣!”

“哦?兰成,你怎么想的,再与俺说说。”

刘兰成负手堂上,慨然说道:“总管,仆适已进陈,李密反复无常,附翟让而杀翟让,反隋而又降隋,毫无信义可言,这样的人,纵然一时之盛,怎可能会有成就?

“反视大王!当年李密杀翟让时,大王方据冀北两三郡,兵微将寡,却决然举旗为翟让复仇,与李密决裂;又前在白马,仆闻李府君说,前时宇文化及十余万大军压境之际,大王又义正辞严,拒绝了洛阳所谓的‘共击李密’之诱。‘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唯逆境之中,方知英雄本色。如大王者,重情重义,坚韧不拔,英雄之姿也!

“又‘桃李子’等谶纬之意,今已明晰,实指大王。将来可得天下,成大业者,必大王是也!”

他声音激昂,回荡在风雪笼罩的堂中,“龙已出渊,纵鸟雀狐兔,亦知附从,难道总管反而还要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定么?且今北海一郡之地,弹丸而已,何谈富贵?

“窦建德之降大王,封赏超异,后虽欲反,大王犹不忍诛之;王薄归附,即拜郡公、左光禄大夫、右屯卫将军;明公方附大王,已得授右光禄大夫。大王待人之恩厚,真当今之萧王也!总管若依仆此策,功成,掇青拾紫,取如捡芥,名赫当代,荫及子孙,岂今坐一郡可比?”

綦公顺等听他慷慨陈词,便是刚才反对他建议的此将,这时也不禁被他的言辞说得心驰神动。

刘兰成见綦公顺神色松动,乃适时地放缓语调,又补充了句:“又且总管试想,此击青、兖,略地如有成,大王於青、兖舍总管外何人可倚重?凡所下之地,总管之任,料非明公不可!”

此言一出,如同重锤,击碎了綦公顺最后的犹豫。

窦建德、王薄的例子,加上他自身的例子,使綦公顺不得不承认,李善道待人,的确比李密厚道、大方。如果真的像刘兰成说的,打下的郡县,李善道会由他一概总管,——而从李善道的为人作风来看,这又确实是极可能的事,这当然就是很大的好处了,足以值得出兵。

他终於下定了决心。

风雪虽紧,堂内炭火熊熊,热气腾腾。

“好!”綦公顺攥起拳头,重重捶了下案几,说道:“俺早前起兵后,本攻无所下,战无所取,得了贤兄后,俺才得据北海,贤兄所谋,无不功成。今便从兄意,俺这就上书大王请战!”

院中风雪不止,洒满树上,琼枝玉叶,银装素裹。

……

白马郡府前院,几株松柏虬枝盘曲,雪压虽厚,傲雪挺立。

堂内,李善道将綦公顺的奏表递给李善仁、薛世雄、李靖等人传阅。

寒风卷着雪,偶尔从门帘边缝钻入,带来些许清冽。

李善仁看罢,捋须笑道:“阿弟,此必刘兰成手笔。綦总管性情粗豪,虑事难及此深远。刘兰成前来白马谒见阿弟时,俺与他打过多次交道,其人见识不凡。”綦公顺等前在白马时,李善仁作为东郡太守,是地主,与他们打交道最多,对刘兰成印象颇佳。

薛世雄阅后,说道:“綦公顺此请,倒是可用。高大将军兵已到雍丘,不日即出,若此时綦公顺在北海同时进兵,足能更加搅动山东局势,给我军寻找到更多的战机。只是李公逸请求拨王薄部支援?”他话锋一转,露出疑虑,“大王,前击宇文化及时,已有风声,王薄亦与宇文化及有暗通书信,如调他相助綦公顺,可用与否?”堂中没有外人,什么话都可直言。

李善道轻轻敲击案几,稍加思索,就已知綦公顺为何点名请王薄帮他的缘故,无非是怕如果是薛世雄、李文相、高曦等大将往去“相助”的话,他无法抗衡,他北海的地盘可能就会不保。点名要王薄,正是看中王薄与其有旧,部曲也不如汉军嫡系精锐,能保他北海无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薛公多虑了。”李善道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说道,“宇文化及未败时,王薄尚知进退,未敢轻动。今林虑城破在即,宇文化及覆灭只在旦夕,王薄岂会反生异心?王薄熟悉山东地理,在山东的群豪、盗贼有些名望,与綦公顺亦相识,却是不妨可允綦公顺之请。”

——“林虑城破在即”也者,得了季伯常、高季辅两部的援兵后,王君廓深以为耻,当初他自请追击宇文化及时,拍着胸脯保证,可将其速歼,结果没想到,一则,林虑多山,二则,王德仁的残部与宇文化及合后,他们熟悉地形,知晓人情,又了解山区的情况,与林虑城中互相配合,袭扰不止,这仗着实不好打,即便随后得了袁德珍部的支援,可还是一直没有办法彻底歼灭宇文化及,因此季伯常、高季辅两部的援兵到后,他深觉羞耻,虽然风雪不小,发愤激励,昼夜督战,昨日才呈到的军报,已尽扫王德仁在山中残部,至多数日,林虑必下。

李善道目光转向李靖,问道:“药师,你以为何如?”

李靖起身,行礼答道:“大王明断。綦总管此请,臣以为可行。南北呼应,更有利於我。不仅可更促李密仓促应对,急或生乱;若出现战机,并可收服徐圆朗、孟海公等辈。”

李善道便拍板意定,做出决策:“传旨,授綦公顺青州道行军总管、王薄青兖州道行军总管,令王薄即率本部兵马,赴北海,与綦公顺共击青、兖。务求协同,不得有误!”

处理完才接到的綦公顺奏请出兵青兖、请调王薄相助此事,话题回到刚在议的军务。

薛世雄指着沙盘上的雍丘位置,说道:“大王,高大将军依令,兵马已出雍丘,南下淮阳。李密在洛口的主力,暂应不会有援,然却需虑郑颋、贾润甫也许会在闻讯后,出兵支援淮阳。故臣愚见,当前应做三手准备。一边视郑颋、贾润甫的动静,令封丘驻兵,做好进攻酸枣、阳武的准备,其援淮阳之兵若多,管城空虚,就进攻酸枣、阳武;一边须当再给陈大将军下令,做好阻截管城援淮阳的战备;一边再令萧将军,亦做好战备。”

遣高延霸略地东南,当然不可能只让他一支孤军深入。

李善道将陈敬儿部的余部、周文举部的精兵都调到了雍丘,加上李公逸部,计共两三万众,并听陈敬儿节制。陈敬儿的任务有三个,一个部分兵马驻雍丘,作为高延霸部的后方,输运粮秣、接应进援;一个是继续围困开封;再一个是截击管城经开封东援淮阳等郡的任务。又调了萧裕部也到了雍丘,其任务是如果郑颋、贾润甫遣兵绕过开封,援助淮阳,他就截击之。

这几道部署命令,虽然已经给陈敬儿、萧裕等下过,但再严令一下,也是应当。

薛世雄此是老成之见。

“薛公老成谋国。”李善道赞道,“这三手准备,确需缺一不可。按此拟令罢!”

“臣即刻拟令!”薛收应命。

……

淮阳郡北,涡水之滨。

朔风如刀,漫天雪霰。

彤云沉沉压着四野,前边的河流,远近的田野、村落尽覆於积雪之下,唯余轮廓。

高延霸裹着厚厚的貂裘,怀里揣着滚烫的铜暖炉,策马立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百余亲兵铁甲外罩着挡雪的毡衣,簇拥左右,人马口鼻喷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

他眯着眼,极力向前方那条蜿蜒的银色玉带望去,便是涡水了。

此际若从半空望下,可以望到,在他的两侧及身后,万余着红袄戎装的汉军步骑,如同燃烧的火海,布以行军的阵型,在雪原上向两边展开、向后绵延数里。铁甲与白雪交映,将士们在风雪中静默伫立。旌旗被风刮得猎猎作响,不时被积雪压得低垂。士兵们呼出的热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雾,偶有吃冻不过的,跺一跺冻僵的脚。战马刨着积雪,喷着响鼻。

铠甲、兵器上凝结着厚厚的冰霜,在天光下反射冷硬的光泽。雪,无声无息地飘落,覆盖了盔缨、马背和冰冷的戈矛。肃杀之气,弥漫在这片冰封雪裹的天地之间。

高延霸等得有些不耐,正欲再遣人去水边催促,数骑快马冲破风雪,疾驰而回。

马上军吏滚鞍落马,单膝跪地,领头的进禀说道:“禀老公!涡水结冰甚厚!经反复探查,冰面坚实,人马辎重皆可踏冰而过。”

“好!”高延霸精神一振,大喜说道,忍不住跟着骂了一句,“贼老天,冻煞人也!不过能踏冰过河,倒省了俺架桥的功夫!”但他并未立刻下令渡河。

他举目向前眺望。风雪迷蒙中,涡水对岸的旷野一片寂静,临水的几处村落,不见炊烟,只有村边、野上一株株挂着冰凌的枯树,点缀在无垠的雪原上。

更远处,水对岸的淮阳郡太康县的轮廓在风雪中若隐若现。

又过了约莫一刻,南面风雪中,再次出现数骑身影,如离弦之箭般奔来。

为首骑士冲到近前,勒马急停,溅起大片雪沫:“报!老公!前探二十里,未见敌军兵卒。”

“哦?”高延霸喜色敛去,眉头皱起,摸着胡须,琢磨了片刻,扭头看向身旁两人,说道,“杨公、许君,你俩都与赵佗这厮相熟。我军南下,声势不小,他不可能不知。既不据守涡水,二十里内又不见其兵,这厮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莫不是其中有诈,这鸟厮欲要赚俺?”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