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三章 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善道的声音不高。

但一句话,就将驿馆堂内的气氛陡然从方才的悲怆转为一种紧绷的肃杀。

宇文化及离江都时,除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千牛宇文皛、梁公萧钜等被杀,及江都太守陈棱等地方官员被留下了以外,其余的隋之在江都的朝中大臣,大都被他裹挟军中,带来了山东、河北。

他这一下兵败,现今从他逃窜去魏郡的只唐奉义、张轨等等他的少数心腹而已,其余的隋之江都朝臣,有的也趁乱逃走了,但仍有很多,俱被汉军将士擒获。——只从连着这两三日,川流不息被押入城内的隋臣身影有多少,就可知被汉军将士所擒之人的数目之众。

这些擒获的隋臣,的确是需要处置,而且不仅是需要处置,还得妥善处置才行。

一个来说,这些隋臣与“国玺”等宝相同,关乎隋朝的象征与权威,如果能将他们尽数消化掉,纳入李善道的“汉”,李善道这个军政集团的根基就会更稳,更具有“王统”之继承了。

再者,这些隋臣多出身於州郡名族,他们的家族基本上都是历代仕宦,不论本人到底有没有杰出的才干,就像郑元璹,其家族在地方上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能将他们消化,纳入汉军体系,亦能相当有利於李善道其后的用兵、与洛阳和长安争夺天下。

但话说回来,强扭的瓜不甜,以上两条都是从“能够消化掉这些俘虏的隋臣”为出发点而言之,却这些隋臣愿不愿投降李善道?这就是另一回事了!则如果他们不愿降从?又怎么办?

李善道话音落定,堂中沉寂了片刻。

烛火在灯罩内不安地跳跃。

薛收、马周等亦伴从李善道来见了萧皇后、南阳公主。

短暂的沉默后。

马周起身,按着腰间佩剑,慨然说道:“大王!如大王所言,昏君虽暴虐残民,海内民怨,‘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顺天应命,大王因而起兵,奉行天讨,以为汤武革命之故事,然则,宇文化及为隋之臣,世受隋恩,却弑君篡逆,实天理难容!臣故以为,凡追随其之逆党者,亦悉背主之贼也!若裴世矩诸辈,与宇文化及同,俱为前隋重臣,食君厚禄,而昏君蒙难,不能死节,反屈身事贼,摇尾乞怜,尤其裴世矩,迎拜化及马首,忠节尽丧,真士林之耻!”

他踏前一步,剑穗随着动作剧烈晃动,语气斩钉截铁,“此等反复无常、毫无忠义廉耻之贼,留之何用?徒费粮秣,且遗无穷后患!今日能背昏君,明日焉知不会背大王?臣故斗胆,敢请大王,当机立断!裴世矩、崔君肃、何稠等一干从逆之恶,一体下狱,明正典刑!枭首传示,以儆天下!唯有如此,方能涤荡污浊,树我新朝刚正纲纪!”

注视了下李善道的神情,他补充说道,“大王,还有王轨、苏威!王轨身为东郡守臣,开门献城,不仅引狼入室,助纣为虐,而且险些害我黎阳失守、河北沦陷,罪亦不容诛也!苏威八旬之龄,两朝老臣,恬不知耻,昏君死后,往参宇文化及,臣为之羞!臣以为,亦应诛之!”

语气缓了下,他最后说道,“至若虞世南诸辈,虞世南尝乞代其兄而死,后被宇文化及等裹挟,乃不得不屈身於贼,心尚存义,情有可原。若能悔改,可予宽恕,以显大王仁德与胸襟。”

他年轻的脸上满是坚毅与鄙视,按剑的手背上青筋凸起,显示出他嫉恶如仇的激烈。

仿佛只要李善道一声令下,便会立刻出去行刑。

只是让群臣议议裴世矩等被擒的隋臣,怎么处置。

马周倒好,却王轨、苏威也扯出来了。

而且一通话,杀气腾腾,如同冰水泼入滚油,堂内气氛瞬间炸开。

魏征眉头紧锁,清瘦的身躯缓缓而起,下意识地抚摸干净无须的下巴,看了看马周,沉吟稍顷,说道:“大王,臣愚见,马周此言差矣!”他语速不快,边想边说,说道,“诛杀首恶,以正视听,固有其理!然岂能不分主次,不辨情由,一概诛戮?”

他目光转向李善道,拱手肃然,接着说道,“大王明鉴!王轨献郡,苏威参贼,如若追究,固宜杀之,以明忠奸、立纲纪。然王轨已降大王,且其献城与贼之举,实力不如人,亦属为保全东郡士民不遭兵灾的无奈之为,情有可原;又苏威虽有过,毕竟年迈,且未直接参与弑君,其两朝老臣,侍奉隋室三十余年,亦曾有过功绩,至今有名望於海内。

“故臣之见,对此二人,或可稍缓其刑,予以改过自新之机,才可方示大王之宽仁。

“而至若裴世矩、何稠、崔君肃等人。臣愚见,彼等多是为宇文化及胁迫,刀兵加身,身不由己,遂不得不暂屈从宇文化及,非主动附逆。且此数人,皆一时俊彦。裴世矩老於政事,通晓四方;何稠精於营造,机巧无双;崔君肃历周入隋,明於典章。此等经世致用之才,若因一时失陷贼手而便尽数诛杀,岂非暴殄天物?更是寒了天下士人之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魏征踏前一步,声音清朗如金石相击,跟着说道,“大王志在天下,欲涤荡乾坤,再造新朝,正当广纳贤才,收天下智勇为己用!岂能效匹夫之怒,徒逞一时快意?臣请大王,赦王轨、苏威、裴世矩、崔君肃、何稠等,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此方为明主御世之道!”

他袍袖一拂,对比马周的按剑激昂,姿态凛然不可犯。

……

马周年轻,血气方刚,难免言辞锋利,并且他被李善道辟除之前,一直在乡间地方,寒士而已,对朝中大臣们过去的经历、其本身的能力也了解的不多。故而,他的建议就比较干脆,或言之血腥,但魏征人情丰富,对隋室朝中的大臣们也较为了解,听说过很多他们的事迹,是以建议就与马周截然不同。一个是建议全杀了,一个是建议全不杀。两人水火分明。

也确实是像魏征说的。

王轨、苏威不提,只就到眼下为止,所擒获到的隋臣中名声较大的裴世矩、崔君肃、何稠等人来说,这些人确乎是各有出色的才干。

裴世矩,就是裴矩。

他本名世矩,原本时空,入唐后,避李世民的讳,改名裴矩。

其出自河东裴氏,今年七十来岁了,也是个历经前代、隋朝的老臣。

曾出仕北齐,为北平王兵曹从事、高平王文学。

北齐灭亡后,他仕周,被时为定州总管的杨坚召为记室。

入隋,杨坚朝时,他以灭陈主将杨广元帅府记室的身份,参与了开皇八年的灭陈一战;开皇十年,他奉诏巡视岭南,时高智慧、汪文进等叛乱於江南,通路不通,他聚兵卒数千,与大将军鹿愿,先解衡州之围,继於大庾岭、原长岭屡破叛军,一路打到南海,成功地安抚了岭南二十余州,使南疆重归安定,由此之功,深得杨坚赞扬,得授开府,赐爵闻喜县公。

当时突厥强盛,而都蓝可汗之妻大义公主是北周的宗室女,於是突厥数为边患。开皇十三年,裴矩请求出使突厥,以巧言说动了都蓝可汗,使其杀掉了大义公主,减少了一些隋室的外患。历杨坚一朝,他相继出任过给事中、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

待到杨广继位,因西域各国商人多来张掖经商,诏命他专管其事。

裴矩在出掌西域通商的这个差事上,干的更是不错。他知道杨广有吞并西域的念头,就利用他收集到的资料,编撰了《西域图记》三卷,介绍了西域四十四国的国情,同时还绘制了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三条大道,便是后世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简而言之,裴矩此人,确实是个文武兼资的能臣,能文能武,还有外交才能,胆识出众。

崔君肃、何稠等,在名声与能力上,不如裴矩,但也都各有其长。崔君肃亦是个历经周、隋两代的老臣,周时出仕,起家为道王宇文充的侍读,后出任颍川郡守,入隋后,历任司隶大夫、太常少卿,以清廉着称。何稠则擅长工艺,博览古图,多识旧物,仿制过波斯所献的金绵锦袍,既成,逾所献者。时因战乱不断,制作琉璃的手艺已失传很久,匠人无敢厝意,何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并且,何稠的才华不仅在工艺上,更在军事建筑上颇有展现。大业八年,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杨广令何稠在辽水上造桥,两天而成;何稠还设计制造过“行殿”、“**城”,一夜之内在前线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四隅有阙楼,四面有观楼,城上布列甲士,立仗建旗。次晨,高句丽人看见,惊奇以为是神功。

……

却魏征话音方落,一旁的薛收也站了起来。

他面容儒雅,气质沉稳,声音平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长史所言极是。大王,臣附议。诛首恶,赦胁从,用其才,方乃上策。裴矩诸辈,俱非首恶,自宜赦免其罪,使其戴罪立功,既显大王宽宏,亦能稳定人心,扬大王仁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马周,“而如王轨、苏威,虽其行不可取,既降大王,更宜以德化之,若反加屠戮,其后谁敢再降?”

“薛君言之在理。”屈突通迟疑了下,起身行礼,说道,“大王,臣冒死敢言,设如马周所议,当斩者,何止裴世矩、崔君肃、何稠诸人?臣与薛公等亦当斩!臣与薛公等亦曾事隋,受隋恩。今臣等虽顺应天命,拨乱反正,但若论罪当诛,臣等岂敢偷生?大王明鉴,於今乱世,人才难得,若一味追究过往,恐寒俊杰之望,唯有宽恕之心,方能感召天下英才。昔日汉高祖不计前嫌,终成大业,臣敢进言,今日大王宜当效仿,以仁德服众,才为大业可成之策。”

要论“干净”,在场诸人,干净的只有两个,一个马周、一个薛收。

他俩都没出仕过隋。

其余诸人,谁个不是隋的旧臣?

屈突通与裴矩等都相识、相熟,他这话,是为裴矩等开脱,也是为自身考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话,薛世雄其实也想到了,只是他不如屈突通有胆色,没敢说。在听了屈突的这话后,薛世雄脸皮涨红,一再觑视李善道。很明显,他是在偷察李善道对屈突通此话的反应。

“屈突公,你这话说的就过了!你与薛公等,焉可与裴矩等人相提并论?”李善道摸着短髭,笑道,“公与薛公等虽尝仕隋,皆忠义之臣,今为我股肱,我方欲赖公等,共襄大业。宾王气盛,所言所语,公等不必在意。”问一直没开口的李靖,“药师,你何意?”

李靖赶忙起身,回答李善道的询问,话语声如磐石般沉稳:“大王,臣以为,处置降臣,首当着眼大局,尤以剿灭宇文化及残部、以及接下来的进剿李密与取洛阳为要。”

他目光沉静,分析说道,“臣先说宇文化及,其虽败,然其裹挟之关中骁果、江淮劲卒,尚有一两万众,皆百战精锐,不可轻视。若大王对降臣处置过於酷烈,一则恐令其余残部绝望死战,徒增我军伤亡;二则,更会堵塞其部众归降之路!

“彼等若知降亦不免死,必会拼死抵抗到底!故臣以为,除罪大恶极,如宇文化及、唐奉义等首恶诸辈者,必待擒后杀之,以明纲纪外,裴世矩、崔君肃、何稠等名望素着、情有可原之旧臣,当悉示以宽宏,赦而用之。此举不仅可安其心,更能向宇文化及军中那些被裹挟之众表明,大王仁德,首恶必诛,胁从可宥!此乃攻心之上策!”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建议:“更进一步,次为进剿李密与取洛阳,臣斗胆建言,对此番擒获之隋臣,凡有不愿从降,欲奔长安、洛阳,或还家者,大王并可尽数释放,发给路凭盘缠,令其奔、还之!大王试想,此等被释之隋臣,一旦入进洛阳、长安,或还到乡里,其一,必感念大王活命之恩,口口相传,可消解地方对我军之敌意;其二,亦能传递大王仁德之声,动摇洛阳、长安人心,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他最后总结说道,“赦胁从之臣,用愿降之才,释欲走之众。三管齐下,则仁望可扬,人心可附,宇文化及残部将不攻自溃,洛阳、长安亦尽知大王仁德,此方为可成大业之上上策!”

李靖说完,拱手落座,不再多言。

堂内一片寂静,只有他方才掷地有声的话语余音袅袅。

马周脸色变幻不定。

魏征的反驳合情合理,李靖的分析环环相扣。

他张了张嘴,发现自己“一体诛杀”的激烈主张,在魏征的“用才”论、薛收的“维稳”论,尤其是李靖着眼於进剿宇文化及残部、乃至取洛阳的长远策略面前,显得如此狭隘和短视。

按在剑柄上的手终於松开,在李善道的微笑示意下,马周坐回了席上,尽管因为年轻气壮,嫉恶如仇的激烈,尚有些许不甘存在心头,却不再多言,坚持己见了。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主位之上,等待李善道的最终决断。

马周的稍微不甘,魏征的刚正,薛收的沉稳,李靖的深谋远虑,屈突通、薛世雄的深以为然。

众臣的神色尽收李善道眼底。

他开口说道:“公等所言,皆有其理。宾王刚峻,欲正纲纪;玄成、伯褒持重,欲诛首恶而用其才;药师深谋,着眼剿灭残敌、进取洛阳之大局,攻心为上。”他拍了拍案几,笑道,“公等诸议,各有千秋。不过……,宾王,依我看,你的建议不能说错,不适合当前采用,宜於海内澄清后用之,玄成、药师之议,更宜当前采用。药师所请,愿从降我者,量才任用,不欲降者,放归洛阳、长安、乡里,此策大善!我意,对这些擒获的隋臣,就按此办理!

“不但此番擒获之隋臣,包括骁果兵将,无论官职大小,肯愿降我者,一概赦用;而欲还关中、东都,或欲解甲归田者,尽数登记造册,发给路凭盘缠,令其安然还家!沿途关卡,不得阻拦!”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宇文化及诸首恶,罪证昭彰,悖逆至极,不杀不足以正纲纪、儆效尤!”他语气陡然转寒,如同北地刮来的朔风,“却待剿灭了宇文化及残部,擒得诸辈后,一概明正典刑!枭首示众,传檄四方!以儆天下不忠不义之徒!”

这道命令斩钉截铁。

堂中众臣等来了李善道的决定,魏征等都是松了口气,诸人齐声应诺。

李善道落目堂外夜色,静默了会儿,转顾众臣,悠悠问道:“公等可知,何物比刀剑更难招架?”不等群臣答之,自言之,“是人心。”复问道,“公等又可知,何物比人心更难得之?”

这突兀的一问,满座皆是一怔。

魏征蹙眉深思,马周面露疑惑,李靖眼神微凝,薛收若有所思,屈突通等则捋须的手停在半空。烛火跳跃着,光影在众人脸上晃动。唯有魏征面前矮几上,他方才激烈陈词时碰倒的茶碗并未完全扶正,茶碗边缘残留的一点茶水,此刻正沿着杯壁,缓缓地、极其缓慢地凝聚,然后,“嗒”的一声轻响,滴落在案几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细微的水滴声,在这一片安静中,颇是清晰可闻。

李善道端坐主位,烛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

他并未去看那滴落的水痕,目光重新投向堂外沉沉如墨的夜色深处,仿佛透过无边的黑暗,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是萧皇后攥紧佛珠的枯手和护住襁褓的惊惶,是南阳公主泪光中淬火的决绝,是裴世矩等旧臣在被擒获、於日前觐见他,匍匐於阶前时的眼底深藏的惶恐。

是自起事以今,转战河北、河东,所历之处,亲眼见到的十室半空,百姓流离失所,饿殍盈道,田地荒芜;是衣衫褴褛、麻木绝望的孤儿寡母,是残垣断壁间挣扎求生的老弱病残。

也是河北地界,在他的尽心治理下,这两年分得田地、得减赋税后的百姓们脸上露出的微薄希望,是战火稍歇时,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老人们低声絮语的期盼。

这一切,如同一幅幅沉重画卷,在他心中缓缓展开,化作无尽的沉思。

晕开在案几上的水滴,是有形的,有样东西是无形的,是人心。滴落在案几上的水滴,声音是不大的,有样东西是於无声处听惊雷的,是悲天悯人的志愿,是对这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生民,不论古今的最深沉的爱,最深沉的,矢志不渝的甘愿奉献自身的对它的守护。

这份爱,李善道本就有之。

只是此前,他能力不足,也不敢有太大的志愿。

而下,宇文化及已被他击败,隋之故臣得到了一大批,隋之国玺不久后也必将能够得到,他的实力、他的威望都势必将会随之得到极大的扩充、提高。天下的三分王统,他将会由而占据其一。也就是说,他从起兵到现在,历经数年浴血苦战,直到现今,他才算是真正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资格!是而,在於此际,他向魏征等问出了此话,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李善道没有给众臣过多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再次自问自答,他振袖起身,吟了一句屈原的诗赋,简短令道,“明日,召裴世矩诸人入见!”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眉宇间的英气勃勃。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