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一百一十章 乡音狠辣意决定

“大王有何疑,小人知无不言!”

李善道笑问说道:“若按你这般说,陈智略营思逃者众,你又是你团校尉,则为何投诚我军者,只你一人?别团的部曲也就不说了,你团中部曲,莫非竟除你以外,无一人愿投我军?”

“大王所疑,原来在此。小人斗胆进禀,小人团部曲非是无人愿投大王,唯只是闻听大王令旨,‘降者不杀,投诚重赏’,却不知消息是真是假,是故小人团的部曲不敢贸然便来相投,因小人借奉令外出索粮之机,先来投诚大王。若是果然‘投诚重赏’,小人团部曲愿尽投从!”

刘豹头在边上听他说到这里,瞪起了眼,说道:“你这厮,忒也不实诚!”

“将军为何这么说?小人何处不实诚了?”

刘豹头说道:“你求见俺时,你说你投诚大王,是弃暗投明,现大王驾前,你却又口口声声‘重赏’!你这岂不是前后不符?哄俺你是为义投诚,而实际上你贪者财货?不实诚至极!”

“将军,小人冤枉!小人实非贪图财货,而是真心向往大王仁德,但小人部曲,不能与小人相比,彼等皆岭南草民,甚乃蛮夷出身,识利而不知义也。”张葫叫冤说道。

李善道摆了摆手,示意刘豹头不要再说话,抚着短髭,笑道:“‘义’,当然重要,但也不能指望一个‘义’,就能填饱肚子,对大部分人来说,‘利’,也很要紧。无论是因我‘仁德’来投,抑或图我‘重赏’来投,我都欢迎!只要是真心归顺,便是好事。……你刚说,只要证实‘投诚重赏’是真,你团部曲就愿尽投诚,我问你,你此话果然?”

“敢禀大王,真的不能再真,十足真金!不但小人团部曲多愿投诚,陈智略营中别团的军将,颇有小人之同族、同宗、同乡,小人向大王保证,另外还可再说动数团将士一并投诚大王!”

李善道熟视於他,问道:“你适言你是借外出掳粮的机会,偷跑到刘将军营的,你这又说,你再为我说动你团和别的数团将士投诚,你怎么回去?”

“陈智略营,近因乏粮之故,不得不默许各部自掳粮秣,故营禁不严,小人有机会偷跑到刘将军营,自亦有把握再偷跑还营。”张葫很有把握地说道。

李善道笑道:“好,你既有把握,我就不多问了。你先下去,将你所知的陈智略营、并及其余宇文化及部各营的大小情况,尽数道出,然后你就可还营去了。你回到你营中,可以告诉你团部曲和你熟悉的别团将士,我‘投诚重赏’的令旨,半点不假!且若是携带兵械、成建制来投,赏赐更多;如有校尉及以上军将来投,……”令王宣德,“取金饼来。”

很快,王宣德捧着一块金饼呈上。

但见这块金饼,其色赤黄,约十两重,却是金饼中的上等,别称“赤金”,又叫“紫磨金”。时下金饼,重量不一,轻则三两,重则十两。此金饼不仅金质上乘,纯度极高,并且分量也较重。太平时,一两金可折换铜钱五千文,十两就是五万钱了,相当於中产之家数年的收入。

李善道又提笔在手,亲写了委任的除书一道,由王宣德一并给了张葫,笑道:“你自称你十足真金,我便以真金相待。凡校尉及以上投诚者,皆按此赏。”

张葫接过金饼和除书,扫了眼,见除书是授他为“朝请大夫”,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朝请大夫”,是杨广对散官体系改制后的一个等级官名。杨坚时的散官分文武两个并行的体系,比较复杂。杨广将之统合在了一起,改以“九大夫八尉”为代替。五品以上为“大夫”,五品以下为“尉”。“大夫”与“尉”都突破了文武的界限,不分文武,皆可得授。

却这“朝请大夫”,在“九大夫”中的品级不算高,正五品。

虽然看起来不算贵职,其实已经是慷慨地赐与了!

首先,校尉只是六品军职,“朝请大夫”既授,等於是将其享受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等级提升了一个档次。其次,杨广在散官、爵位等的封赏上边,向来吝啬,乃至他自己在危急时刻做出的承诺,他事后都会反悔,大打折扣,比如大业九年,他被突厥围困在雁门的时候,他曾许诺将士,“守城有功者,无官直除六品,赐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於是众皆踊跃,昼夜拒战,死伤甚众,从而击退了突厥,——李世民时年十六,当时也应募从军往救杨广,结果仗打完,杨广仅赏了些布帛,得以授勋者则寥寥无几,将士守雁门者万七千人,得勋者才千五百人,不到十分之一,且所得勋位,多是最低级的立信尉、比较低级的秉信尉等。

因此,张葫寸功为立,只是投诚,就得了“朝请大夫”的授给,至少比之杨广,已属难得。

——说到杨广,不妨多说一句,他不肯滥授勋,虽然违背诺言,肯定不对,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不能说是他的错。毕竟,这些勋职,皆对应的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像经济上,会给以相应的永业田、禄米、免疫等等。若是授得多了,难免国库空虚,财政负担加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且也不必多说。

只说张葫本是隋之禁卫军中的团校尉,杨广在授官授勋上的吝啬,他深有体会,乃一见李善道不仅赐他金饼十两,又授他“朝请大夫”,自然便是难掩心头大喜,忙不迭地叩谢:“多谢大王厚赐。小人定不负大王所托,誓为大王,将此事办妥!”

“好!你先下去吧。”

便有侍从引张葫退下,带他去见杨粉堆,先将他所知的陈智略等部的情况详述,随后再还营。

目送他出帐后,李善道抚摸短髭,琢磨了稍顷,吩咐刘豹头:“豹头,你回到城西后,告诉赵公,请赵公下两道军令。一道,令城西各营,若有投诚之贼兵贼将者,好生安置,给予优待,所需封赏,报与我知,校尉以上投诚者,送来城中杨粉堆处,让他问一问贼情;一道,将我‘降者不杀、投诚重赏’的令旨,加大力度,广为宣传,尽可能地使贼军上下悉数知晓。”

刘豹头应诺。

魏征在旁笑道:“刘将军,大王的这第二道军令,你可想好怎么执行了?”

“敢请长史赐教。”

魏征指点他说道:“可使各营俱自选出大嗓门的兵士若干,入夜后,到贼营近处,趁夜深人静,向各贼营大声呼喊,宣告大王‘降者不杀、投诚重赏’的此谕。如此一来,贼各营上下,不出一两日,必就尽知大王之恩德矣。”顿了下,向李善道建议说道,“大王,张葫投诚,虽然他现在还只是第一个,然见微知着,由此可知,在我军攻心、疲敌、断其粮道,并及这三日间的两次大举反攻之下,宇文化及帐下的诸部贼兵现定已是军心大乱。臣愚见,是不是城西之外,城东、城北也可如法炮制,采用臣之此法,广布大王此谕,以彻底动摇贼军根本?”

李靖插口,补充了一条建议,说道:“大王,刚才听这张葫说,他团中兵士多也思乡。由此可见,思还故土的,何止关中骁果?宇文化及帐下的岭南、江淮诸部兵,亦是已有此思!臣以为,长史‘夜呼传谕’之法甚妙,但不妨在呼喊的内容上,可再多加一条。

“便是,凡愿归乡者,只要投诚,我军不仅不阻,且给盘缠、口粮,助其返乡。使其知大王仁义,既解战祸之苦,又遂归乡之愿,必能瓦解贼军斗志,加速宇文化及之其众崩溃。”

魏征拊掌赞道:“药师此策妙哉,四面楚歌之计也!”又笑道,“惜乎我军将士,多河北、山东人,少有关中人,更没有岭南、江淮人,要不然,用乡音呼喊,或更能触动贼兵心弦。”

“岭南、江淮人虽没有,关中人却还是有的。”李善道寻思了下,转与屈突通笑道,“屈突公,药师‘四面楚歌’此计,就劳公来负责操办吧?不一定只用乡音呼喊,唱些关中小调愈好!”

李善道军中,的确是岭南、江淮人,暂时还没有,但关中人尽管不多,却则是有,即随从屈突通投降的那些关中隋军。这些隋军,大部分李善道都分拨给了高延霸、苏定方等各营,然尚有部分,仍归屈突通统带。屈突通闻得此令,当即应诺:“臣今晚就着手挑选嗓门洪亮的关中兵士,编排小调,派与诸营,入夜后依计而行,必让贼军闻声思乡,早日归降。”

“宾王,为我拟写令旨,令城东、城北各营,明晚开始,俱依长史之计行事。”

……

军令次日上午,与屈突通选出的百人大嗓门关中兵士,一道下到了高雅贤营。

高雅贤赶紧就来找窦建德计议。

“此策狠辣!宇文化及部已经缺粮,再若夜闻乡音,知道了只要投降,就可还乡,可以料得,宇文化及部势必军心大乱!”窦建德面色陡变,离席起身,背着手,帐中转悠。

却宇文化及部缺粮的情况,这道传下的军令中略有提及,且昨天、大前天两场反攻大战,高雅贤营虽然进战不力,当面敌阵的俘虏也是抓到了几个,窦建德从俘虏口中也是已经得闻,宇文化及部的粮秣当下日缺。因而,对於宇文化及部的缺粮困境,窦建德亦已有所了解。

高雅贤说道:“大王,臣也有此忧!这下,可该怎么办才好?”

军令中在令今晚开始,执行“四面楚歌”此计之外,还下达了另一道命令。

命令城东、城北、城西三营今日休息,不必出战,明日再做一次反攻。

窦建德抓住军令,细细地从头到尾,又看一遍,面色凝重,考虑了良久,终於做出了决定,说道:“城中令城外各营,明日再做反攻。雅贤,我看不能再等了,明天你我就举事,何如?”

“明天?”自从决定反叛以后,高雅贤实际上是很着急举事的,因为他生怕事情泄露,被发现,可事到临头,猛然听到窦建德说“明日就举事”,他却少不了的,还是心头一震。

窦建德站定了脚,脸上流露出高雅贤熟悉的表情,——决定打薛世雄、魏刀儿和当时决定与李善道决战时,窦建德就都是这幅表情,他说道:“前天、昨天两次反攻,我在望楼上观战,仔细地眺望了,宇文化及部兵马虽众,却意志不坚,不少阵地阵型不肃,因遂两次反攻,宇文化及部皆处下风。论以战力,其众已不如汉军。又其日渐缺粮,这若再加上被汉军以乡音扰其心,我担心,其军心或将溃也!一旦其军心溃散,你我再欲举事,亦无用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王是说,我营必须赶在宇文化及部军心溃散之前行动,方能举事成功有望。”

窦建德说道:“正是如此。”

“可是大王,如果明天就举事,会不会有点仓促?有好几件事,都需要做啊!”

窦建德竖起三支手指,说道:“不外乎三事而已。一是告知宇文化及;二是告知营中将士;三是请城中遣将来助。这三件事,我已经想过了,今天一日,就都可完成!”

“哦?”

窦建德说道:“先说宇文化及处,你我决定后,我便去书与他,他已准备了多日,再给他一个晚上的时间,足够了;再说请城中遣将来助,我等下就给城中上书,请城中遣将,入夜前,将必能至;最后是营中将士,等城中将至,即以明日将战,宵禁为由,使亲信守住辕门,封锁全营,随之召集各团军将,当众将城中将杀了,宣布举事之意。这样,一日夜间,万事俱备,等到明天出战,即可行动。”说完,紧紧盯住高雅贤,说道,“雅贤,你以为如何?”

高雅贤又紧张,又兴奋,说道:“大王所言极是!臣并无异议,愿从大王明日举事!”

“好!”说干就干,窦建德转身走到案前,也不落座,弯着腰,提笔疾书,接连写成了给宇文化及的书信、给李善道请求遣将相助的上书。

前者付与高雅贤,令他去找王伏宝的旧将,送去给宇文化及。

后者则交由亲信,呈往城中。

两封书信安排妥当,高雅贤亦出帐而去。

窦建德独立未动,站了片刻,步到帐角的兰锜边上,取下佩剑,“当啷”一声,将剑刃抽出了些,剑光如水,闪耀於幽暗的帐中,他轻抚之,低语说道:“成王败寇,明日一战!”

宇文化及的回书,他等到傍晚,尚未送至。

营外马蹄人声,他的一个养子奔入其帐禀报:“阿耶,大王遣的助我营诸将到了。”

“诸将?”窦建德起事在即,当然心思敏感,一下注意到了其此养子进禀言中的此词。

他养子答道:“回阿耶的话,大王遣了四将来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