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八十七章 求报私仇从公举

“大王,苏定方军报来称,杨善会在清淇,与将士言说‘报效皇恩’云云,以励士气。却这杨善会,既已降从大王,今复言‘报效皇恩’,足见其之降从,绝无诚意,其心仍在隋室!臣愚见,待此战罢了,宜当据此,严加审查,给以重惩,以儆效尤!”卢承道气忿忿说道。

说到忿处,他还奋力拍了下案几,以彰显其愤慨之情。

李善道瞧了他两眼,却无动怒之态,笑道:“阿兄,何必动气?昏主已死,杨善会犹不忘其恩,正说明他是个忠贞之士。对於忠贞之士,理当表彰,以弘扬忠义之风,树世间正气,而非猜疑。以其忠贞,与其用兵之能,若能妥善用之,必能成我之股肱。阿兄,你说是也不是?”

守清河时,卢承道差点被杨善会一剑劈死,这份仇,他现在还记得。——之前杨善会不肯投降的时候,他就没少私下诋毁杨善会,称其顽固不化,撺掇李善道杀之而后快。李善道怎会听他的?无论出於表现自己礼贤宽仁的风度,抑或出於爱惜杨善会的军事才能,当然都不可能将杨善会杀了,乃於当下,杨善会终於归降,而卢承道也因此越发怀恨在心,难以释怀。

卢承道听罢,吧唧了两下嘴,虽然甚是可惜,竟然又没说动李善道,却其素来擅长迎风转舵,便按住忿恨,假模作样地沉思了片刻,就顺着李善道的话头,连连点头,说道:“是,是!大王终究是大王,愚臣终究是愚臣!大王高瞻远瞩,非臣所能及。”两只手往外划了一圈,奉承说道,“大王的胸怀好似湖海,能容万物!”胳臂往内缩,两只手捧至心口,合成了一个小圆圈,说道,“而臣,不过井底之蛙,就好比是一个小水坑,和大王万万不敢比之!”

“阿兄,话不能这么说。你现为我重臣,得我重用,你怎能是小水坑呢?你若是小水坑,岂不我这湖海也显得浅薄了?又或者,我是没有识人之明?”近几日有关宇文化及部的军报,多是不错的消息,有利於汉军,李善道心情颇佳,眉宇间透出几分笑意,笑吟吟地说道。

卢承道呆了下,忙轻轻地打了下自己的脸颊,赔笑说道:“大王,愚臣只是打个比方,一时口快,比方有些不太合适。大王之英明,海内共知,谁敢说大王没有识人之明?臣与大王相比,自是拍马不如,然与旁士相比,却也略有薄技,堪能为大王分忧。”

李善道朗声大笑,摆手说道:“阿兄过谦了!你的才智,我清清楚楚。何止薄技?涿郡等地自得以今,所以得安,士民归心,多赖阿兄之力也!阿兄不必自抑,我心中自有明镜。”

如前所述,卢承道家在涿郡,是为“范阳卢氏”,其族在当地声望显赫,根基深厚,是涿郡一带最有清名的显贵家族,故而在得涿郡以后,李善道便辟除、任命了好几个卢家的子弟,或担任涿郡郡县的要职,或调到贵乡充作王府的掾属,以借卢氏声望,安涿郡的士民之心。他的这番举措,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至少在政治上,涿郡因是很快就得到了较为平稳的安定。

卢承道心中一动,悄悄抬眼,偷觑了下李善道,有话想要趁机道出,转念一想,而下是与宇文化及部将要决战的关头,他想说的话,很不合适这时说,便将这话咽了回去,故意做出谦卑的姿态,回应李善道的表扬,说道:“大王谬赞!臣无非是尽人臣本分,何值一提!”

这卢承道,刚投降时,李善道与他一接触,就较为了解他了,现娶了他的妹妹为妻,两人日常的接触增多,对他更是了解,一瞅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乃亦不需卢承道将其所思道出,主动与他说道:“阿兄,月前你向我举荐你从父,才德兼备,可出为幽州总管。当时我将率部西取河东,因未给你答复。这件事,我考虑过了,你从父名动河北,才德肯定没问题,但他在军事上不甚精通。幽州地界,一则,北临胡牧,二则,现境内尚有流贼,故幽州总管此任,你从父不太合适。於下河间,缺一郡守。河间北与涿郡接壤,你从父对河间的人物风土,当也熟悉,等打完宇文化及这仗,我就下令旨,擢你从父出任河间郡守,何如?”

随着为人上者日久,随着地盘的日益扩大,李善道对用人、用贤,当今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以前,他重点看重才干,没有才能的高门子弟,他至多给以个闲散的清贵之官;现在,通过事例证明,他发现高门子弟的声望与人脉,在治理郡县上,还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当前乱世,要想最快地稳定一个郡县的士心、人心,往往一个有着名声的高门子弟,即使没有多少真才实干,也能凭借其家族的威望,强过一个有着才干的寒门子弟。

因而,李善道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用人之道,郡县主官这样的实差、重任,他也开始任用些高门子弟。只不过,同时给没有才干的高门子弟,配上精干的副手。这样,就既可借高门子弟的声望快速稳定人心,又能确保政务正常运转,政令可以得到流畅推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卢承道大喜过望,伏拜感谢,说道:“大王厚爱,臣感激涕零!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大王,以报深恩。河间郡守一职,臣从父定能胜任,不负大王期望。”

“你起来吧。阿兄,咱们自家人,你无须这般多礼。”

卢承道恭恭敬敬地站起,退到了边上。

……

李善道抿了口茶汤,转过视线,落目帐中余下诸人,说道:“杨善会於军中,言为昏主报仇此事,到此为止,公等日后都不必再提。咱们来议一下底下的战事。

“元礼部围攻清淇,已有四日。苏定方报称,杨善会守御得当,时而出奇兵反击,时而调城西外营中兵夜扰敌营,元礼部不但攻城进展缓慢,才刚把外围阻障清除,而且在我守军的反击、骚扰下,颇有伤亡。——只两日前,苏定方亲领精卒出袭陈智略部这一战,我守军就斩获了敌军三百余人,杀其校尉以上三人。按此进度,又及宇文化及在黎阳的主力,直到昨天,才开始络绎南下,头一批南下的只五千步骑,后续兵马尚未出动,也就是说,短日内,其之主力难加入攻打清淇的战事中,则再有个十天半月,清淇他们也打不下来。清淇暂无可忧。

“黎阳方面,宇文化及部这些日的攻势渐已停息,是黎阳暂也无忧。河对岸,东郡境内的宇文化及部,虽约万余众,已集结在几个渡口,但西岸渡口,已有我军严阵以待,估计这个黄河,他们是不好渡过的,暂亦无忧。唯朝歌、隋兴两城,形势颇为紧急。”

仍如前所述,宇文化及的这次南下,是三路并进。

东郡一路,元礼所率的中路主力先锋一路,还有一路,是向朝歌城进发的西路偏师。

西路偏师的主将,是孟景。

孟景是个勇将,作战颇为勇猛,他兵到朝歌城下后,与元礼在后方指挥不同,他亲自披挂上阵,连日猛攻不止,加上其所统带之西路偏师中,有一支精兵,便是江淮排矟兵,这支排矟兵的主将樊文超,也是一员勇将,由而守在朝歌的王须达及其部,抵挡的甚是吃力。

从黎阳到朝歌,路程略比到清淇为远,故此孟景对朝歌的围攻开始时间,也比元礼对清淇的围攻晚了一点,是三天前展开的对朝歌城的围攻。三天的攻打,已使朝歌城防岌岌可危。

甚至,孟景还有余力,分出了一部排矟兵,绕过朝歌,南进到了朝歌城南面三四十里外的隋兴城。隋兴守将程跛蹄,轻其众少,引兵出城迎战,却不意在“破贼之后,缴获尽归於己”的利诱下,这股区区千余人的排矟兵,进战竟可称凶猛,——兼以程跛蹄此前没有与“排矟兵”这种江淮特有的兵种做过战,对其战术不甚了解,遂致失利,折损了将士百余。程跛蹄败退回城,紧闭城门,乃不敢再出战,居然是这千余排矟兵,现在隋兴城外耀武扬威。

——“排矟兵”,也是如前所述,“排”是盾牌,“矟”即是槊。这个兵种,在战斗时,持盾挟槊,进退有序,守如铜墙铁壁,攻时长槊如林。不管是守御,还是进攻,都颇难对付。战术上已不好对付,得被挑为排矟兵者,又皆江淮锐士,江淮此地,自古民风剽悍,轻死尚气,至今尚有吴越遗风,打起仗来,只要激励到位,真是不要命。却故也无怪程跛蹄大意遭败。

魏征接住李善道的话,说道:“大王分析的极是,黎阳、清淇、河对岸,现下的局势都利於我军,暂时无须多过操心。而独朝歌与隋兴两城,亦即西面战线,局面稍有不利於我。

“臣愚见,我军主力从清淇南撤到汲县,目的固是为以‘退避三舍’,骄敌之志,但在士气上,我军却绝不能松懈!士气如果松懈,乃至低落,我军之此从清淇撤到汲县,恐怕可就真的要变成‘撤退’了!故是,臣愚见,朝歌、隋兴两城,宜速遣援兵,首先,以防朝歌失陷,其次,不可放任贼兵在隋兴城外继续猖狂,以此来保证我军士气之不落,待战机而进战!”

李善道抚摸着短髭,沉吟不语。

位在末席的一个年轻人,鉴貌辨色,从李善道细微的表情,猜出了李善道所虑,离席行礼,说道:“敢问阿父,是否是在考虑若出援兵,宜遣出多少合适?”

“此我家聪敏儿也。”李善道称赞了一下这年轻人,却这年轻人可不就是他的从子李良,颔首说道,“我正此思量。”与魏征和诸人说道,“孟景部万余众,若遣援兵,少则无用,多则会分散我军主力,并若万一在朝歌、隋兴城下陷入僵持,反将不利全局。公等就此何见?”

屈突通沉吟说道:“大王虑之甚是。一旦在朝歌、隋兴陷入缠斗,不仅会分散我军主力,还会给宇文化及以可乘之机。但是大王,长史所言亦有理,决战在即,士气尤为重要。朝歌、隋兴两城暂不利於我的局面,势必不可坐视,亟需扭转。臣以为,这个援兵只怕还是得派。”

“公以为,遣多少兵马往援适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屈突通说道:“临机进战,要在主将。援兵如果遣派的多了,的确如大王所虑,也许会分散主力,陷入僵局。臣建议,何不如择能战、敢战之上将一员,给精卒数千,使往援之?只要将领有方,数千精兵或便足以破贼,扭转朝歌、隋兴之局。”

李善道斟酌稍顷,问李靖,说道:“药师,你何意?”

李靖说道:“孟景部战斗力最强的,是排矟兵。排矟兵,与陈智略部的江东骁果相同,都不是关中人。依苏将军军报,陈智略部的江东骁果士气低沉,战意不坚,料排矟兵其实当亦如此。而之所以当下排矟兵攻势甚凶,不过为利所诱罢了。既为利所诱,臣愚见,败之就不难。屈突公此议甚是,择一知兵能战之上将,领精卒不需多,三千足矣,施以计谋,应即可破之。”

对李靖的判断,李善道是无条件信任。

听得李靖此话,他就心意定下,问李靖说道:“药师,你以为谁堪此任?”

“此重任,臣愚见,非王将军不可。”李靖侧身,指向了王君廓。

王君廓没想到李靖会推举他,毕竟他之前数次表现对李靖的不尊敬、不服气,怔了下,旋即反应过来,赶紧一跃起身,出到席外,行军礼,大声应道:“大王!臣愿领此任!”

李靖和李善道想到一块儿了。

李善道第一个想到的人选,也是王君廓。

如果说李靖是战略、战术俱皆精通的奇才,王君廓则在战术层面上,实已成为李善道帐下诸将中的佼佼者。他勇猛敢战,临敌能变,正是此重任的不二人选。

“好!君廓,此任就交给你了。明天,你就出营,援朝歌、隋兴。我只令你,将孟景部击溃,振我士气,至若具体的战法,我不要求你,你相机制措,允你便宜行事。”

……

次日一早,王君廓引本部精卒三千,出汲县大营,便往西北行。

行至下午,隋兴县城已遥遥在望。

王君愕到中军找到他,说道:“大郎,前方探马来报,扰袭隋兴的排矟兵应是已得消息,俱已还营固守。我部到隋兴后,是直接展开攻营,还是先做休整,与程将军见过后再进战?”

“不是俺说你,君愕兄,你何时能学得俺的智谋?你此两策,庸人之计,俺却别有妙策。”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