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八十二章 微词三将暖心嘱

宇文化及与窦建德写了招揽书,不论窦建德是何表态,这都是大事;窦建德说据他所闻,宇文化及与罗艺、高开道、王薄也都分别写了招揽书,这也是大事。两件大事,出现在与宇文化及刚刚开始大战之际,屈突通、李靖等人,当然不会好像没事人一样。

故此,却与李善道一样,亦是在估摸着窦建德已出大营之后,他们相继还回,求见李善道。

李善道令请他们入帐。

进到帐中,屈突通等礼罢,屈突通当先开口,面色凝重,说道:“大王,事有蹊跷。”

“哦?甚么蹊跷?”

屈突通说道:“窦公言说,宇文化及给罗艺等也写了招揽书,却罗艺等并未求见大王。臣之意见,此事非同小可,会不会是罗艺、高开道、王薄等已起叛心?切需谨慎,不可不防!”

李善道摸着短髭,沉吟了下,说道:“窦公也说了,他只听牛三说,宇文化及与罗艺等也写了招降书,但招降书现有没有送到罗艺等处,他不知晓。也许是尚未送到?药师,你何见也?”

在和窦建德投壶游戏的时候,李靖就对这件事反复思量了,他已有成竹在胸,乃答道:“大王,兵法云之,‘三军之灾,起於狐疑’。临机决战,主将犹豫不绝,此固大忌,然战事开启,上下猜疑,互不能信,此亦大忌!臣之愚见,当前之要,不在於罗艺、高开道、王薄是否已收到宇文化及的招降书,关键在於大王当下宜当何以应对化解,以免出现上下猜疑之局面。”

“以卿高见,何以应对为是?”

李靖说道:“一则,宜察罗艺、高开道、王薄三人动静;二则,可将已知宇文化及招降彼等此事,泄露出去,令其三人知。如此,虽不能尽释上下之疑,却可让其三人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大王再加以宽抚,示以恩信,差可以安军心,不误底下进战。”

此却是阳谋之策了。

首先,如窦建德所说,宇文化及可能确实是也给罗艺、高开道、王薄写招降书了,但窦建德又说,他不确定招降书有没有送达,这样,这就是一件没有对证的事,李善道肯定没办法直接质问罗艺等人;其次,既然如此,那怎么应对?干脆就把帘子卷起来,不遮遮掩掩,径将此事泄露与罗艺等人知道,让罗艺等人明白,他们的动向已被关注。此般一来,他们若没有异心,自是最好;即便真起了异心,也会因顾忌而收敛。诚然是一个不错的应对办法。

李善道思之再三,心里接受了李靖的建议,脸面上却轻松笑道:“药师,你此计甚好,与我的打算近似。我也已决定,将此消息告与罗艺等知。不过,我并不打算故意将此消息泄露,而是我准备明天就召请罗艺三人来见,当面将此讯说与他们。我之为人,公等皆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窦公,我不怀疑他的忠心;罗艺等,我一样也不怀疑!”

将李靖“故意泄露消息”的建议,改成了“当面告与”。

一个小小的改变,看似区别不大,实则这便是李善道的“帝王心术”了。

改成“当面告与”,比之“故意泄露”,有两个好处,一则可显出李善道的坦荡,显出他对臣属的信任,是乃为“推赤心入人腹中”;二则,当面告与,还可以当面察看罗艺等人在听到李善道告诉他们这件事时的反应,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他们的真实态度。若三人神色坦然,则无疑虑;若有所闪烁,必心中有鬼。又显信任,又带试探,堪是一石二鸟。

李靖等人,多是人精,立刻就大都领会到了李善道的这两层深意,俱是赞服。

高曦说道:“大王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此应策,高明之举。然臣尚有一虑。”

“沐阳,何虑?”

屈突通等人都是李善道的亲信,要不然李善道也不会今天晚上与他们同食、同游戏,——事实上,不止今天晚上,通常有些闲暇的时候,李善道都会与屈突通等或食、或戏,以加深彼此感情,这种亲近不仅是为了巩固信任,更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齐心协力。

故而,高曦不背着屈突通等人,便直言说道:“大王,人心难测,罗艺等人,自降从大王以今,虽唯唯诺诺,未敢违令,臣尝闻之,彼辈私下稍有微词,恐非全然心悦诚服。大王欲当面告之,固显信任,然臣愚见,亦宜备防其变,以防万一。大王英明,当虑及此,方能万全。”

“稍有微词”,确实是有。

罗艺、高开道、王薄都有过“微词”。李善道对此,也有过耳闻。

比如罗艺,有次喝醉了后,指着鱼脍,曾与左右说过“终不及金鳞鲤鲜”的话,——金鳞鲤是涿郡桑干河中出产的一种鲤鱼,因鱼鳞现金光,而得此名,杨广此前驻跸涿郡时,吃过这种鱼,赞其味美无比,将之列为了贡品,称“玉泉鲜脍”。高开道则曾在一次战后,抱怨李善道给他记的功太少,私下言“汗马功劳,仅得薄赏”。至於王薄,他的牢骚最多,经常与左右说,又是嫌李善道赏给啊的财货太少,又是嫌李善道严令禁止部曲掳掠百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善道闻得高曦此话,一摸短髭,哈哈笑道:“沐阳,我还是这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吃五谷杂粮,谁没七情六欲?些许牢骚,何足为怪。我自以诚相待,料他们亦当会以忠回报。再说了,沐阳,若真有异心,防备何用?此事不必多议,就此定下!我明日便当面告之。”

高曦跟着李善道的时间长了,倒也是早已熟悉李善道的性格。

他知道,李善道有时说话,口不应心,可能心里想的是一回事,嘴上说的却另一回事。放到这件事上,从李善道的眼神可以看出,高曦判断,他其实应该是已经认同了自己的建议,只不过出於“不使罗艺等人离心”的考虑,所以才故示大度,这么答复他。高曦便不再多言,应道:“是,是。大王豁达宽厚,古之明主不能比也!臣等感受大王深恩,唯竭忠以报。”

也不知是不是和高延霸厮混的太久,高曦这么个沉稳的人,居然也学会了阿谀奉承,拍马屁。

李善道笑了一笑,将他马屁笑纳,随即转言说道:“宇文化及招揽书的事,咱们就议到这里吧。屈突公、药师、沐阳、元德,我在寻思,宇文化及这厮,咱们的攻心之计尚未正式施行,他反倒先来招惹咱们军中诸将,这个仇,老子非得报了不可!因我思得一计。”

屈突通问道:“敢问大王,何计?”

李善道取出窦建德所献的招揽书,说道:“屈突公,你说这封招揽书,大概是出自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的手笔。我便寻思,咱们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放出话去,我深爱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的文采、书法,乃至将此招揽书悬於帐内,日夜观赏,并与亲近左右言说,若能得此二人辅佐,实乃我军之幸,我愿以高官厚位以候之。……你们说,宇文化及闻得后,他会不会因此对虞世基、虞世南兄弟生出猜忌?扩而言之,对其余文武又会不会因此猜忌?”

屈突通抚掌笑道:“妙计!宇文化及弑主之贼,虞世基、虞世南等现从在其军中的故隋之文武大臣,多是因受其胁迫,而不得不随从之也。宇文化及对此,不会不心知肚明,他对虞世基、虞世南等想来本就会有猜忌。再闻得大王此言、此举,料之他一定就会更加疑神疑鬼!不但可由此进一步的分化其众,并且还有可能会造成其内部之乱。大王此策,妙哉妙哉!”

话到此处,屈突通不知想到了什么,笑声微落,面色转为不忍,接着叹了口气。

“屈突公,莫非我此策有不妥之处?公缘何叹息?”李善道心中奇怪,问道。

屈突通摇着头,说道:“大王此策,没有不妥之处。只是臣忽然想到,宇文化及猜忍之贼,若真因此生疑,恐怕虞世基、虞世南兄弟,以及其他从其军中的故隋文武,也许将陷入险境。”

李靖瞧了屈突通一眼,态度仍很尊敬,但语气甚是坚定,随着他的话,说道:“公之此虑,大可不必。沙场决战,生死攸关,唯应以克胜为务,余则何须虑也?”

慈不掌兵,果然是名将之姿!眼中,只有胜利两字。为了大局,为了胜利,在李靖看来,任何计策都可施行,任何人都可舍弃。——原本时空中,李靖就做过这样的事。贞观四年,李靖、徐世绩奉令征讨突厥,同时,李世民双管齐下,又遣唐俭等为使,前往突厥抚慰颉利可汗,李靖、徐世绩於是不顾唐俭等的安危,两人计议相同,定下趁势进兵,最终大破突厥。在决定进兵时,李靖说了一句话,说的是“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

唐俭何人,李渊太原起兵的元勋,李靖且视其为棋子,不足为惜,何况今与宇文化及此战,虞世基、虞世南兄弟及故隋文武?愈是何足惜之!宇文化及就算把他们全杀了,有何干系!

屈突通点了点头,叹道:“药师所言极是。战场之上,非此即彼。只愿虞氏兄弟能善保其身。”

“就这么定下了!明日就放出话去,说我虚席以待虞世基、虞世南兄弟。”李善道决断说道。

议得多时,几件事都有了对策,夜深已到四更,诸人再次辞拜散去。

李善道送了众人出帐,果是将窦建德所献之招揽书,悬在了议事帐中,之后亦将还寝帐。才到帐门,撞见一人。看之,是萧裕又转回来了。李善道怔了怔,笑道:“元德,怎又回来了?”

“大王,窦建德不可信之!”

李善道讶然,说道:“元德,这件事不是刚已议过?你怎忽出此言?”

“投壶之时,臣观窦建德,三投不中。窦建德虽非以勇武见长,亦非不能射者。今投壶,却竟连高柱国都不如,一矢不中!臣断料之,他必是心不在焉。何以不在焉?只能是献招揽书之为,他的目的是试探大王,而非真心效忠!大王,臣愚见,宜当对窦建德加以防范。”

李善道熟视萧裕,看了稍顷,仰脸一笑,问道:“元德,怎么防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来日进战,臣愚见,不宜使窦建德为将,当应将其置於中军,随从大王左近。”

李善道拍了拍萧裕的肩膀,说道:“元德,你虑事周详,适才所疑,还有此议,确有见地。罢了,改日进战,就如卿所言,将窦建德置於中军,紧随我侧。只是这件事,你知我知可也。”

萧裕这是第二次转回,私下里进的此言,他的忠心由此可见。

再是不愿意当着群臣的面,表现自己“猜疑”的一面,这个时候,李善道也必须要吐露真言,不能再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话来做糊弄了。否则,势必适得其反,会伤忠臣之心。

萧裕见自己建议被李善道痛快采用,松了口气,恭谨应道:“臣知轻重,此事不会与外人言。”

“元德,明天你就要与独孤神秀等领骑出征,截宇文化及部的粮道。具体的部署安排,今天的军议上,已经详细商定。我别无其它嘱咐,只有一条,你须铭记,便是务必谨慎行事,宇文化及势众兵多,不可因贪图功劳,将你自身陷入险地。卿之於我,犹如冯异之於萧王也,来日再讨河东,平定关中,尚需多赖卿力!”李善道握住萧裕的手,情真意切地说道。

冯异,是被刘秀的部曲抓获,从而归附刘秀,终成一代名将的。这方面,萧裕与他相像。冯异的性格谦虚低调,号为“大树将军”,诸将吹牛论功时,他常常躲在树下,不参与进去,这一点,与萧裕也像。以冯异来比萧裕,可谓颇为合适。至若“再讨河东,平定关中”,刘秀之所以能得关中,冯异立下了头功,以此勉励萧裕,也算是寄予厚望。

萧裕闻言,心中一暖,肃然答道:“大王放心,臣明日出战,定当恪守谨慎,不负重托。”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萧裕、独孤神秀等部骑,相继出营,或往北边黎阳外围、或往东边黄河,便开始执行既定数策中之“截断宇文化及部与东郡联系、断其粮道”之此策;李文相、赵君德、王薄等部,也分头行动,陆续开始执行“对围困黎阳的宇文化及部诸营的骚扰攻势”之此策。

却李文相等几部中,王薄部行动得最晚,他和罗艺、高开道被李善道召进了帐中。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