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九章 张秦相应降屈突

时间回到十来天前,也就是李密夜读李善道檄文,汗出如浆时。

洛口城以西。

沿谷水河谷,穿越群山,过陕县、桃林县,过稠桑原,过阌乡县,约四五百里外,潼关北城。

已经山穷水尽的屈突通,终於接受了张怀吉的劝说。

“公於今,进不得进,而长安已为唐公已有。公部多关西人,思乡情切,闻代王既立,公之军心必散。公设若欲降唐公,为隋叛逆,固可仍驻兵停留,候唐公之召。然若公本心不改,依旧是必为隋之忠臣,名留后世汗青,为今人所崇誉,则当前之计,宜当速东走赴洛!

“这几天,小道已向将军讲说得很清楚了。翟公无辜,惨遭李密杀害,我家主公与李密已是不共戴天。起初所以兵来陕、虢,抢占弘农等地者,的确是为阻公率部至洛,以助李密攻取洛阳;可现在,我家主公一心为翟公复仇,亦是诚心实意,愿放公率部到洛!

“公若仍是存疑,我家主公已率主力还河内,弘农、桃林两县所留者,秦敬嗣、罗龙驹罢了,将非名将,合两将部曲,六七千众而已。公,当世之名将,帐下数万骁果,则小道委实难知,公到底又有何忧?进既难进,退复不退,‘此头终当受一刀’此语,小道知矣!公无非大言以邀虚名之语耳。既然这样,公心,世人将悉知。小道也就不在公处多留了,今日便敢请辞。”

张怀吉一通话,前大部分倒也正常,关键是最后一句,就像李善道骂李密,诚系“诛心之言”。

……

屈突通这个人,张怀吉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已把他摸透了。

用后世的话说,屈突通是一个要“立人设”的人,他要立的这个“人设”,即“忠臣人设”。

所以在明看着关中打不进去,长安已为李渊所得,他的处境已是越来越窘迫的背景下,他还表现得很坚决,坚决要报隋恩。一边与诸将、部曲说“此头要当为国家受一刀”,一边将李渊派来劝降他的他的家僮亲手杀了,——屈突通家在长安,李渊所遣之此家僮素得其宠爱。

可大隋的天下摇摇欲坠,任谁都能看的出来。

则隋的忠臣,是那么好当的么?

又该怎么当?

难道说,真的就“此头要当为国家受一刀”么?

屈突通要树立他的忠臣人设,可真要他为隋死,他也不想干,难以为外人所道者,正是张怀吉看穿了他后,不客气地向他指出的“公无非大言以邀虚名之语耳”此句。

这句话算是说中了屈突通一半的心思,——说中的,是为国家挨一刀此语,确乎是“大言以为邀名”;没说中的,他这句话,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为安抚军心所说。

却这张怀吉,也是在等的已经十分焦急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说出的这句话。

李渊已经打下长安,派屈突通的家僮来劝降他了,屈突通家在长安,他还有儿子在长安,那接下来,李渊肯定就会再让他的儿子来劝降他,到那时候,父子情深,“忠臣的人设”好像立得也差不多了,屈突通会不会就顺势降了李渊?张怀吉不敢保证。这是第一。

正如他对屈突通说的,屈突通部的将士,多关中人,就其军中目前的情势来看,其军中将士已是军心涣散,多思归乡,那再等下去的话,会不会屈突通纵然还要立人设,可他军中的将士们就要降了?张怀吉对此不仅是不敢保证了,且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大,这是第二。

两种情况,不论出现哪种,李善道不欲李渊得屈突通帐下数万骁果的计划,就都将宣告落空。

是故,张怀吉是实在没办法再耐心地等下去了,乃干脆直言直语,兵行险着,索性的便将自己度料出来的屈突通的心思,当着他的面给他不留情面地挑明,以望能以此“戳破屈突通真实心思”的话,刺激屈突通,使他不要再在潼关待着了,赶紧做出东走洛阳的决定。

——杀伤力比较强的,尚非“大言以邀名”此句,是更后边的那句,“公心,世人将悉知”。

你不是要报隋两朝之恩,做隋忠臣么?可在有退路,去洛阳继续做你隋之忠臣的情形下,你却按兵不动,那你这不是前后矛盾?你“虚伪”的一面,天下人通过你的此举,都将要知了!

……

屈突通是在北周建国那一年出生的,今年六十出头了,张怀吉才三十多岁,被一个后生小子,当面戳破了自己的心思,他虽历经周、隋两代,不知见过多少风雨,一时间老脸也是有些挂不住。心思既已被戳破,张怀吉所言亦确实不错,李善道已不在河内,留下在弘农等县的其之诸将,俱非名将,兵马合计也不多,那他亦确实是没有理由不赶紧东走洛阳了!

於是,其意遂决。

就在李密读完李善道檄文的次日,他传令三军,拔营起寨,东赴洛阳。

留下了虎牙郎将桑显和,领其部屯守潼关北城,作为阻击唐军追击的断后之部。

张怀吉对他留桑显和屯驻潼关北城,做断后部队是有意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位桑显和称得上勇将,可谋略不足,加上在河东县的那场败仗,他已两次败给唐军,两回都是先胜后败,这且也算了;尤其不久前,奉屈突通之令,发生在潼关的夜袭唐军的此一仗,桑显和不但又是在取得先期胜利,唐军三营,唯李建成与刘文静所在之营尚得仅存的情况下,居然令兵士就地开饭,而且结果被李建成、刘文静等抓住战机,发起反攻,致使其全军覆灭!

谋略不足,果断不足,又是已经本部精卒尽没,现所统之部是屈突通另拨给他的。

使这样一个连败的将领、这样一支上下不熟的部队断后,怎么可能断的了后?

但张怀吉只是个信使,屈突通军中的安排,他置不了喙,亦只能由得屈突通这般布置。

可张怀吉已经料定了,桑显和是没有能力为屈突通及其所率之骁果主力断后的,所以在屈突通率部东走的当天,就急遣从吏,赶去弘农县,禀报秦敬嗣,建议秦敬嗣最好是立即就出兵西来,接应屈突通部,以防桑显和及其留守潼关北城之部断不了后,屈突通部被唐军追上。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张怀吉的先见之明。

他的这道急禀,在两天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甚至超出了张怀吉的预料,这位桑显和在屈突通率主力东走之后,他连守潼关北城都没守,莫说断后,阻挡唐军追击了,他直接就把潼关北城献给了李建成、刘文静。

——这其实可以理解。主力都走了,留下他这一部,部曲还都是新拨给他的,即便桑显和愿意断后,新拨给他的这些将士们是怎么想的?桑显和哪里知道!唯一的选项,他只有投降。

接到了桑显和的降书,闻讯知了屈突通率主力已然东去,李建成、刘文静当即率兵追击!

数万骁果,这可是一支强大的战斗力,怎么能让之轻易走掉?

随着第一道捷报之后,呈送到河内郡府的第二道捷报,内容便多了很多,以上屈突通是怎么终於决定拔军去洛阳、又在撤前留桑显和留守断后等等事情,第二道捷报中悉有讲述。

李善道亦是从第二道捷报中,知晓了以上诸事。

而在这第二道捷报中,在讲述以上诸事时候,用语尚颇平淡,却在随之,讲述到从屈突通开始率部东撤,至唐军出关追击这一部分的时候,用词用语,明显出现了变化,几乎尽是短句。

每一句,每一个急促的用语,都透出了当时的紧迫。

只看捷报,就能感受到当时的迫急情状。

可以想象,时在屈突通军随行的张怀吉,与时已率部出弘农、桃林两县和常平仓城,赶往接应屈突通的秦敬嗣、薛万均、罗龙驹、王须达等人,那时又是何等紧张!

捷报中写道:“接张怀吉报,末将等急出,南北夹以西行,午闻唐军尾追,已过盘豆,乃卷甲趋行,夜至稠桑,遇屈突部。纵屈突部过,阵以迎唐军。彼举火如昼,两攻我阵,俱为我退。至晨,犹复攻。万均引骑侧击,横贯而出者再,所向披靡,遂溃其众,乃退。

“军还,屈突部北至陕,以常平仓粮与之。屈突通欲率部入北崤函道,而其部将士鼓噪,尽不欲东。用源大师计,万均往招降之,许以其众,放之还乡,其众因释甲弃兵,屈突通乃降。

“依明公令,置船河水南岸,由其众渡水北散;已送屈突通赴河内。得甲械山积,良马数千,及屈突通亲卫未散者数千,何以处置,候明公令。趁势攻陕,拔之;于筠成擒,亦已送河内。”

盘豆,如前所述,位处在阌乡县城与稠桑原之间,是杨玄感最终的兵败之处。稠桑原在桃林、弘农两县西边一点,处在两县相夹之处。盘豆,离稠桑原不到百里,大概有个七八十里远。

这一场接应屈突通部、击退追击唐军的战斗,捷报中讲说得简单,可是夜斗两场,打到早上,唐军还在进攻,战斗之激烈由此已然足见。还好,把薛万均留在了弘农县。要不然,这场阻击战,秦敬嗣等面对刘文静这等的用兵高手、气势如虹的唐军将士,还真是不一定能够获胜。

因为部曲思乡,不愿再往东去,放屈突通部去洛阳之此计议,未有得以达成,但取得的成果也还算甚好。

至少首先,屈突通部的这数万骁果,没有被李渊得到,——放他们从陕县渡河,向北入了河东郡,这些骁果将士固然到了河东以后,还是要转往西走,回关中,可他们已经分散了,李渊已是没法成建制的获得他们,最多,他如果不怕费功夫,派人在河对岸等着,也许可以零零散散地得到部分这些归乡的骁果将士。话再说回来,就算得到了部分,建制已散,人皆思归,在重新把他们的编制编好、将他们的士气设法振作起来之前,也不会再有什么战斗力了。

其次,这数万骁果都放下了兵器,数万件精良的铠甲军械,这是一笔很大的收获!此外,又还得了良马数千,这更是一个大的收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