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他是奸细 > 第9章 魏忠贤的宝藏

他是奸细 第9章 魏忠贤的宝藏

作者:藏宝猎人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7 14:26:50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为了使于虎对藏宝洞案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也出于对这个年轻侍卫的信任,康熙把这个案子的更多内幕,像拉家常一样,毫无保留向于虎述说了一遍。

其中案件的神奇曲拆,把于虎都听迷了。

他终于知道,康熙父子之所以如此关心这个案件,除了这个案子牵扯到明皇室人员三公主外,主要还是这个案子涉及到巨额财富,使他们眼红,想从中分一杯羹。

原来,多尔衮入主北京后不久,便向南方残余的大明势力发起进攻,企图一举统一天下。

但在战争的过程中,多尔衮发现自己有一个致命短板,那就是由于金钱供应不足,导致前方物资时常接济不上,贻误了许多可贵的战机。

这可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充足的物资供应,不但可以激励将士的战斗意志,还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物质的消耗。谁能耗得起,谁就有可能赢得胜利。离了金钱,寸步难行。

可是,在还未入关时,皇太极和崇祯已经打了好多年仗,国力消耗很大。

打局部战争,还能勉强应付。

但要进军中原,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南方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南军占据天时地利之便,如果战争不能在短期内结束,多尔衮将在财力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从目前的态势上看,南征,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它注定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如果对手有好的统帅,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避开多尔衮锋芒,利用其弱点,拖都能把对方拖垮。

最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弄不好,说不定划江而治,形成两个政权共存的局面。只不过双方交战的前线,由山海关转移到了长江边上。

为了应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多尔衮只好一边打仗,一边想法筹集金钱。

除了在占领区强收赋税后,还打起一些富豪人家的主意。

所以,当北山出现大的宝物窖藏后,他能不两眼放光,垂涎欲滴吗?

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为了截获这笔财宝,他马上在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追查这笔财宝的去向。

在追查这笔财宝去向的同时,这笔财宝背后的主人,也成了他们关心的话题。

开始,他们以为这是民间所为。

因为民间地主老财,有藏宝的传统。

每当家庭面临大的变故,尤其是当战争来临时,财主富商们就会面对自己来之不易的家财发愁:留在家里吧,怕被兵匪洗劫,逃难吧又不方便携带。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便是隐藏起来。

等到战乱结束,天下太平时,赶快取回来,以免夜长梦多,财物被外人顺走。

按照惯例,在对所藏财宝的地址选择上,一般不会离居处太远,只要足够隐蔽就行了。

但是把财宝藏在大山之中,却是罕有的例子。

而且这次财物的存量,十分巨大,超乎想象。

这就定义了这个宝藏的主人,非同一般,绝对是一个超级富豪。

但在当时的环京地区,这样的超级富豪几乎是凤毛麟角,极其罕有。

查阅地方志,往上追溯几百年,符合这样条件的人,也没查到一个。

除了追查宝藏的主人是个难题外,这些宝贝埋放的年代,也引起了争论。

不过最终人们还是达成共识,即存放的时间不会过长。

很可能是当代的事情。

因为在大山里藏宝,不确定因素很大,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笔财宝就可能永埋大山。

无论谁藏宝,必须得给家人留下完整的信息。有口头的,有物质的,这样即使藏宝人不在了,也能保证后人找到这笔财宝。

而根据姚彬的交代,盗宝人是被忠于崇祯的一伙人盗走的。

主谋人叫万忠,已确定无疑。

那么他是如何知道这一笔财宝的埋放地点的?他是藏宝的后人吗?

假如万忠就是张信的化名,他祖上藏宝的可能就基本被排除了。

因为张信根本不是本地人,进宫也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有这么一大笔财宝守着,谁还会去宫里做奴才呢?

而且情报显示,万忠盗走这笔钱,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抗清事业。

面对巨额财富丝毫不心动,这样高尚的情操,对于崇祯王朝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忠臣。

这样的忠臣,就应该在崇祯最困难的时候,把财宝贡献出来。

而不是大明亡国后,放马后炮,取走财富,然后二次组织力量,重塑反清大旗,这不合乎逻辑。

万忠作为财宝传承人的可能因此被排除。

那他又是怎么掌握到这笔财宝信息的呢?

假如万忠就是张信,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张信是搞情报的,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他不但监督官员们的日常行为,民间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也难逃其法眼。他在崇祯亡国时,可能从某种渠道,得到了这笔宝藏的秘密,并最终把它盗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他是奸细请大家收藏:()他是奸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解释很容易被人接受,关键谁是宝藏的原主人,这个是难点。

这时候,一个神秘的人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个人就是曾经的权宠魏忠贤。

不可否认,魏忠贤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最底层做起,最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在朝堂飞扬跋扈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又有藏宝大山的动机。

只不过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致命克星崇祯,在这个狠人的一番操作下,他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化为一缕清烟,随风而去。

而崇祯,也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一个苦命的君主。

从即位到亡国,他几乎一天好日子没享受过。

终生都在为空虚的国库发愁。

据民间传说,像所有的亡国之君一样,为了给大明王朝续命,崇祯想尽一切办法搞钱。

除了盘剥百姓,还想法让官员捐。因为当时国家的财富,都到了贪污者的手里。当这一切不能满足其**时,他把目光转向了魏忠贤。

谁都知道,魏忠贤是天下第一贪,传说国家一半的财富进入了他私人腰包。

但由于他在朝堂经营多年,要想扳倒他,对于刚即位,还没有任何根基的崇祯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

但崇祯己别无退路,只有赌一把了。

谢天谢地,他把不可一世的魏公公成功扳倒,当这个权倾天下的巨贪跪在自己面前发出痛苦的哀嚎时,那一刻,崇祯满满的自豪性。

但接下的事情很不顺利,远没达到预期的目的。

甚至是大失所望。

因为在清查魏忠贤家产时,财物清单与原先的估算严重不符,财产少的可怜。

这是不是冤枉魏公公了?他确实贪了,但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当然不是。

他贪腐国家的巨额财富罪证确凿,在家中之所以搜出这么少,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提前把财产转移了。

但是在面对审讯时,他却一口咬定他财产就这么多。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叫人恶心,但你却对他毫无办法。

因为崇祯也不敢过多对他使用惩罚。

所有的顾虑就是因为自己刚继位不久。

而对手魏忠贤太强大了,他在朝堂经营了多年,其徒子徒孙,门生故史,遍布朝野,甚至各省督抚,也都由其门生担任。

这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在国内官场掀起一场波澜。

陕西已发生暴乱,如果官场再不稳定,这样的后果是崇祯所无法承受的。

因此在一番审问无果后,崇祯马上改变了态度,立马由黑脸变白脸,曾夜访魏忠贤。二人经过谈判,达成了一份协议,内容就是魏忠贤通过秘密渠道,警告各地握有实权的徒子徒孙们,要以大局为重,关键时刻,要各司其职,千万不要做出越礼的事来。

只要安心本份,朝廷对他们的过错,概不追究。

给这些因魏忠贤被捕而心怀不定的人,吃了定心丸,天下局势得以稳定。

而对于魏忠贤这个烫手山芋,也做了安排,让其去凤阳守皇陵,以此做为惩罚。

并即刻离京,不得有误。

背地里,崇祯安排得力人手,秘密追查魏忠贤把自己搜刮的财富藏在哪里。

他始终相信这笔财宝是存在的,此刻它们正静静地囤积在某处,等待着被发现。

但是在追查中却遇到了不可想象的阻力。

找了多年,始终没发现魏忠贤藏宝地。

而且线索也极少。

这时候人们思想动摇了,或许魏忠贤并没有藏宝,因为他没有那个动机。

你想,魏忠贤不是一个正常人啊,是个残疾,而且是个一等残疾,他没有自己的直系后代,藏财富干什么?

不过后来人们发现,魏忠贤拼命敛财的原因,是因为其本人十分地迷信。

他相信因果轮回,相信人有来世。

因此,当他爬上权力的巅峰时,想到自己的最终归宿,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孤独的。为了打发内心的空虚,他便拼命地搞钱。

他相信人有来世,生命有无数次轮回。今生做了公公,只是前世没有修行到位。

人去世只是**的消亡,但精神是永存的,直至下一个轮回。

因此他希望在未来的世界里,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并享受财富带来的快乐。

生前拼命地积攒财富,只为来世过的更好。

但这些钱毕竟是非正义来的,为了确保其安全,他把这些财富藏入了大山。

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里,给自己秘密修建一个类似于皇陵的大型陵墓。

估计他没想到自己会倒台,而且这么快。因为他还没有为自己修建好陵墓,这些财宝还没有转移地方,都还深藏大山中。

喜欢他是奸细请大家收藏:()他是奸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