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逃生三国 > 第8章 杨会军大败

逃生三国 第8章 杨会军大败

作者:懒先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4 16:05: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北风裹挟着暴雪扑在杨会的铁甲上,冰晶顺着护颈滑进衣襟。他握紧缰绳,望着前方白茫茫的长白山余脉,斥候刚传回的消息让他心头一沉 —— 女真部落竟弃守了山下的城池,将主力隐匿在了这冰雪覆盖的险峻山隘中。

“加快行军!” 杨会喝令道。话音未落,一声尖锐的呼哨划破雪原死寂。刹那间,两侧山坡腾起大片雪雾,密集的骨箭穿透北宋军盾牌,前排士卒惨叫着倒下。杨会猛地勒马,一支刻着图腾的狼牙箭擦着耳畔飞过,钉入身后古松,箭尾羽毛还在簌簌颤动。

“结圆阵!” 杨会抽出佩刀,刀刃上凝结的霜花簌簌掉落。北宋军刚摆出防御阵型,脚下积雪突然炸裂,女真勇士手持短斧从雪坑中暴起,专砍马腿。战马嘶鸣着人立而起,将骑士甩落,转眼间便被围上来的女真战士乱刃分尸。

血腥气混着雪沫弥漫开来,杨会这才发现远处山巅晃动着女真萨满的图腾旗,十几个裹着兽皮的巫师正在吟唱咒文。随着诡异的歌声,狂风突然转向,裹挟着铁蒺藜与碎石劈头盖脸砸来。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从雪雾中现身,手中铁胎弓泛着冷光:“北宋军小儿,这长白山的风雪,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风雪卷着铁蒺藜拍打在杨会的面甲上,完颜阿骨打踏碎积雪步步逼近,狼皮大氅在身后猎猎作响。女真首领手中铁胎弓弯成满月,弓弦嗡嗡震颤:“我女真与大宋并无仇怨,你等兴兵犯境,冒犯我兴国灵应王者,当死!”

杨会抹去脸上血渍,刀锋挑起图腾旗一角:“长白山早为大唐太白山,金人称其兴国灵应王不过百年。今圣上诏令收复故土,岂容蛮夷僭越!” 话音未落,山腰处突然传来金石相击之声,女真战士将狼牙棒狠狠砸向冰面,碎冰迸溅在宋军战甲上,激起一片寒星。

完颜阿骨打仰天大笑,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百年?千年又如何!” 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狼头刺青,“这长白山的风雪,饮过我女真八代先祖的血,踩过契丹铁骑的骨!你们这些中原鼠辈 ——” 话未说完,杨会突然挥刀劈断近旁冰柱,飞溅的冰棱在两人之间织出一道银帘。

“多说无益!” 杨会的吼声震落松枝积雪,“我杨家儿郎踏过的土地,便要插上大宋的龙旗!” 随着他手势,宋军盾牌突然翻转,露出内侧彩绘的火麒麟,在白雪中灼出一片猩红。远处女真萨满的咒文愈发急促,暴风雪骤然转向,将双方怒目而视的身影卷入翻涌的雪幕。

寒风呼啸,将宋军的脚步声尽数吞没。杨会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皑皑白雪,却寻不到一丝异样。那些身着白色貂裘的女真人,仿佛与这雪原融为一体,成了最致命的猎手。

突然,一声闷哼从队伍右侧传来。一名宋军士卒刚惊觉脚下雪层异样,还未做出反应,三支骨箭便穿透他的咽喉、胸口与小腹。士卒倒下的瞬间,数道白影从雪中暴起,手中短斧带着寒光,直取其他宋军要害。

“小心!是埋伏!” 杨会大声示警,同时挥刀挡开刺向自己的短矛。他定睛一看,只见女真人借着雪色掩护,时而跃起,时而隐入雪中,动作迅疾如风。那些白色貂裘在雪地中忽隐忽现,让宋军难以锁定目标,不少人还未看清敌人模样,就已倒在血泊之中。

战场陷入混乱,宋军试图结阵防御,却被女真人灵活的突袭打乱阵型。又有几名宋军被从背后窜出的女真人抱住,拖入雪坑,挣扎几下便没了动静。雪地上,鲜红的血迹不断蔓延,染红了大片洁白的积雪,与女真人的白色貂裘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寒风卷起杨会染血的披风,他望着雪地上横七竖八的宋军尸体,眉头拧成死结。杨继孝单膝跪地,护心镜上还凝结着未干的冰晶:“祖父,撤军吧?敌军善于躲藏,我军寻找不易,若再留下来,徒增伤亡啊。”

杨衮握着长枪的指节发白,他身后五个兄弟已浑身浴血。六杆杨家枪在风雪中微微震颤,枪缨上滴落的血珠瞬间冻成暗红冰粒。远处雪原不时传来零星惨叫,显然还有小队宋军正被女真人猎杀。

“撤军?” 杨会摩挲着刀柄上磨损的龙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点点猩红,“圣上旨意,收复白山黑水... 我杨家世代忠烈...” 话音未落,一支骨箭擦着杨继康耳畔钉入树干,箭尾绑着的狼毛在风中狂舞。

杨继孝抬头望向祖父布满血丝的双眼,忽然扯下自己的披风铺在雪地上:“孙儿愿为先锋,开出血路!但请祖父...” 他哽咽着叩首,“留得青山在,方有来日雪耻时!”

杨会的目光扫过六个孙子年轻坚毅的脸庞,最终落在长子杨衮腰间那柄刻着 “杨家枪” 的断刃 —— 那是杨衮在与女真第一勇士搏杀时折断的。暴风雪愈发猛烈,吞没了远处此起彼伏的喊杀声,他终于缓缓抽出佩剑,在雪地上划出一道血痕:“传令下去,结雁行阵,交替掩护后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雪片扑打着汴梁城的琉璃瓦,垂拱殿内却如沸水翻涌。范仲淹猛地将奏章拍在丹墀上,象牙笏板与青砖相撞发出脆响:“出兵女真本就师出无名,今遭此败,分明是上苍示警!” 他雪白的胡须随着怒喝颤动,身后御史台官员纷纷附和,奏疏如雪花般飞向御案。

宰相晏殊轻叩茶盏,鎏金茶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范公此言差矣。白山黑水自古便是中原故土,圣上意在收复疆土,何来不义之说?” 他话音未落,枢密使韩琦已按剑而起,铠甲上的麒麟纹在阴影中若隐若现:“战败之责当究,但轻言撤军,岂不让边关将士寒心?”

宋仁宗捏着战报的手指微微发抖,羊皮纸上 “全军覆没” 四字被冷汗晕开。窗外惊雷炸响,照亮范仲淹额间的皱纹,这位三朝老臣突然伏地痛哭:“陛下!昔年澶渊之盟换得百年太平,何苦重燃战火?” 哭声惊起梁间燕雀,扑棱棱的振翅声混着朝臣的争吵,在空旷的大殿内撞出刺耳回响。

垂拱殿内,鎏金香炉飘出袅袅龙涎香。赵祯指尖叩击御案,目光沉沉落在丹墀下的范仲淹身上。殿外宫人屏气凝神,只听得见铜漏滴答声响。

范仲淹抬头,额间皱纹如刀刻般深刻。他腰间的金鱼袋随呼吸轻晃,紫袍下摆拂过青砖:“陛下既知新政乃强基固本之策,当知兵者凶器,非万不得已不可轻动。燕云十六州虽为故土,但自石晋以来历经九十年 ——”

“九十年!” 赵祯突然拍案而起,腰间玉带扣撞击龙椅发出脆响,“太祖太宗两朝未能收复的山河,朕若坐视,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去年河北地震,朕斋戒七日祈天;今春蝗灾,朕减膳撤乐。上天若要警示,何不在朕决心北伐时示警?偏要等新政初行时降灾?”

范仲淹伏地,额头触地:“天灾**,皆在人心。昔年澶渊之役,寇莱公力主亲征,陛下可知当时国库储粮几何?禁军战力如何?今岁三司奏报,京师禁军缺额三万,西北边军铠甲十有五六生锈 —— 此等军力,贸然北伐,与孤注一掷何异?”

殿内死寂。赵祯盯着御案上《开边策》的朱批,墨迹未干的 “可” 字被烛火映得泛红。他忽然抓起案头玉镇纸,狠狠砸向廊柱 —— 翡翠镇纸碎成齑粉,惊飞檐下寒雀。

“朕非赵括!” 皇帝声音发颤,“庆历四年,你在陕西筑大顺城,拓地数百里;韩琦在并州修堡寨,募乡勇。那时你们皆言‘积极防御,徐图进取’,如今为何只剩‘不可轻动’四字?”

范仲淹膝行半步,苍老的手掌按在碎玉上,指尖渗出血丝:“昔年御夏,是守土之战;今若伐辽,是争地之战。守土则士气自奋,争地则师出无名。陛下难道要让将士们用血肉之躯,为‘燕云’二字填沟壑?”

赵祯猛然转身,盯着殿壁上的《禹贡九州图》。燕云十六州的朱砂边界刺得他眼眶发烫,恍惚间又看见八岁时,太祖皇帝画像前父亲说的话:“燕云不复,朕无脸入太庙。”

“新政可颁。” 他忽然开口,声音冷得像殿角的冰棱,“但陕西、河北两路新兵训练,着韩琦总领。三年后若军备充足 ——” 皇帝转身时,袍角扫过范仲淹头顶,“希文,莫让朕觉得,这新政不过是用来堵朕北伐的借口。”

垂拱殿烛火摇曳,赵祯盯着舆图上蜿蜒的白山黑水,指尖重重叩在契丹与女真交界处。案头金牌泛着冷光,尚未封口的蜡丸里藏着他连夜写就的手诏:“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天下没有不败的将军!”

“杨会轻敌冒进,罪在失察。” 皇帝将狼毫掷入笔洗,墨汁溅在 “太白山” 三字上,晕开一片暗云,“但女真据险而守,非熟谙地利者不能破。传旨下去,着他镇守边陲,戴罪立功。”

枢密使韩琦捧起金牌,犀角腰带压得蟒纹官服起皱:“陛下明鉴,契丹与女真素有仇怨,若许以岁币为饵,或许可借其力。只是... 杨会新败,军心不稳,就地取粮恐生事端。”

赵祯忽然笑了,指腹摩挲着舆图上的 “松漠都督府”:“朕岂会让杨家军单打独斗?你瞧这契丹各部,就像散沙 ——” 他抓起朱砂笔狠狠点在耶律氏的牙帐上,“当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契丹人得了甜头就想吞掉中原;如今女真崛起,他们该尝尝被背后捅刀的滋味了。”

殿外更夫敲过三更,皇帝突然咳嗽着按住胸口。医官进的参片还在盏中浮沉,他却抓起边关急报:“告诉杨会,开春雪化时,朕会让契丹东路军直扑黄龙府。但他得给朕记住 ——” 赵祯的朱笔在 “太白山” 上划出裂痕,“若再因气候误事,朕就把他的盔甲熔了,给守皇陵的石人披!”

韩琦退出殿外时,见月光将檐下 “正大光明” 匾额切成两半。手中金牌的冰凉透过锦缎传来,他忽然想起范仲淹前日在枢密院说的话:“以夷制夷如玩火,就怕这把火烧到自家粮草上。” 而此刻,垂拱殿内的烛火仍在风雪中摇晃,像极了皇帝眼中那团灼烧的战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次日清晨,枢密院书房弥漫着浓重的墨香。韩琦将刚拟好的奏章重重按在檀木案上,羊皮纸边缘被朱砂红笔圈出的 “重武之弊” 四字,如同一道触目惊心的伤口。范仲淹捧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目光扫过窗外摇曳的竹影,低声道:“稚圭,慎言啊。陛下如今急需良将收复失地,你这般直言...”

“希文兄!” 韩琦猛地起身,犀角腰带撞得案上的镇纸发出清脆声响,“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定下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就是怕武人拥兵自重!可如今陛下不仅将十万大军交予杨家,还默许他们在边陲就地募兵。长此以往,与唐末藩镇割据何异?” 他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袍袖拂过墙上悬挂的《太祖驭将图》,画中赵匡胤微笑着将酒盏递向石守信的场景,此刻却仿佛在无声地控诉。

范仲淹望着好友涨红的脸,轻轻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但眼下女真与契丹虎视眈眈,若无得力武将,边境如何安稳?” 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黄门官捧着金漆匣子疾步而入:“二位大人,陛下急召,契丹使臣已到朝堂,说是要讨个说法!”

韩琦与范仲淹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沉。韩琦抓起案上的奏章塞进袖中,冷笑道:“来得正好,臣倒要看看,陛下如何用文臣的三寸不烂之舌,挡住契丹的铁骑!” 说罢,他甩袍转身,靴跟重重踏在青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对这风云变幻朝堂的一声叹息。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