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桃彻夜未眠。
那声短促而干涩的钟鸣,在她的脑海中反复回响,不似金属撞击,更像是人的骨节在空洞的石头上用力敲击,每一记都带着刮擦骨膜的刺痛感。
她终于从榻上起身,推开窗,院中万籁俱寂,昨夜那些诡异悬浮的灰烬早已不知所踪,仿佛只是一场噩梦。
但白桃知道,那不是梦。
她从一个上锁的楠木匣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件物事——那是她祖父的遗物,“耳脉铜铃”。
此铃不过掌心大小,色泽暗沉,造型古朴,据说并非用以聆听世间之音,而是能测“声之来处非耳所闻”。
她来到院中,命人取来八只大小相同的陶碗,分别盛满城中八个不同方位的泥土,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摆放。
随后,她将耳脉铜铃悬于八碗正中的一根细丝之上,铃舌距离地面三尺,纹丝不动。
她点燃了三支粗如儿臂的“定魄香”,香气沉郁,有安魂定神之效。
白桃就在这香雾缭绕的院中静坐,不饮不食,不眠不休。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铜铃始终沉寂。
直到第三日凌晨,天光最暗的那一刻,那悬挂的铃舌竟在全无风息的院中轻轻一晃,随即撞向铃壁。
“叮……叮……”
不是清脆的铃音,而是两声短促到几乎连在一起的半颤音,微弱得仿佛幻觉。
但白桃的双眼瞬间睁开,精光迸射。
铃舌颤动的方向,不偏不倚,正指向东北方的艮位。
她缓缓取出随身的罗盘,只见那原本稳定的磁针,此刻正以极细微的幅度震颤着,针尖同样死死锁定了东北。
那里是城中一片荒废多年的旧址。
“不是钟在响……”她站起身,掸了掸衣角的香灰,声音低沉而笃定,“是有人,想让那不存在的钟,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重新响起。”
与此同时,陆九重返了气象台的废墟。
那口巨大的铅棺已被移走,只在原地留下一个深色的印记。
他没有理会周遭散落的瓦砾,而是直接在铅棺原位开始了挖掘。
泥土翻开,一股陈腐的湿气扑面而来。
约莫掘进三尺,铁锹触碰到坚硬的物体,发出一声闷响。
他清开浮土,露出的竟是一片片整齐铺设的青石地砖。
这些地砖绝非现代产物,样式古旧,应是民国初年的手笔。
更诡异的是,所有地砖的铺设纹路并非寻常的井字或人字,而是呈一种巨大的螺旋状,一圈圈向内收缩,仿佛一个凝固的漩涡。
而在漩涡的最中心,则嵌着一枚手掌大小的青铜脐钮,上面刻满了细密如蚁的符文。
陆九心中一动,从怀里摸出一块巡更铃的碎片,以碎片尖角,轻轻叩击在那青铜脐钮的中心。
“叩。”
一声轻响过后,他俯下身,将耳朵贴近地面。
起初毫无动静,但就在他以为自己判断失误时,一阵微弱至极的回应自地底深处传来。
那声音细若游丝,却节奏分明,与昨夜那声“骨节敲石”般的钟鸣,在韵律上竟完全一致!
他猛然站直了身体,一个可怕的念头贯穿全身。
这座城市的地脉传音系统,这个传说中早已断绝的庞大工程,根本没有被摧毁!
它只是从“主动发声”的“钟”,转为了“被动应和”的“鼓”。
只要有足够强的意念作为“槌”,敲击在正确的节点上,那些被埋葬的旧日之声,便能借着广袤的土石地脉,再次复鸣!
他用撬棍费力地撬起一块螺旋地砖,只见地砖与地砖的缝隙之间,沉积的灰土早已在经年累月的湿气和压力下,凝结成了一条条比发丝还细的灰线。
其中一条最清晰的,蜿含蜒曲,坚定地指向城北的方向——那里,正对着一片老旧的住宅区。
白桃的药庐内,气氛凝重。
她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默听诊”。
十几名弟子盘膝静坐,双目紧闭,双手掌心虚按在自己的耳廓之上,气沉丹田,意守听宫穴。
这是“听门”一脉的内观法门,用以摒除外扰,聆听内声。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白桃亲自为他们调配了“守神汤”。
汤药色泽深黑,里面除了常规的安神药材,更加入了碾成粉末的磁石、龙骨与琥珀。
磁石镇浮金,龙骨定心神,琥珀安魂魄,三者合一,专克那些虚无缥缈、扰人心智的“浮游之声”。
弟子们服下汤药,静坐了一日一夜。
直到第二日午时,阳光最烈,阳气最盛之时,异变陡生。
一名坐在角落里的年轻药工,身体突然开始轻微地颤抖,他嘴唇翕动,发出一连串含混不清的喃喃自语。
“……主不在乾,而在默听……主不在乾,而在默听……”
他的声音僵硬、平板,不带任何感情,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在机械地复述着刻录好的言语。
白桃眼神一凛,身形如电,瞬间欺近。
她右手并指如剑,指尖银针寒光一闪,已精准无误地刺入那名药工耳后的“听会”与“翳风”二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