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 > 第442章 第十五夜,天色骤变

第一缕冬霜降临,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薄薄的哀纱笼罩。

然而,比霜更早抵达的,是一些刻痕。

城东的张氏祠堂门槛上,城西的老槐树巷口,还有横跨忘川河的无名石桥栏杆上,一夜之间,多出了一个个陌生的旧名字。

它们并非墨书,而是以利器深刻,笔画执拗,仿佛要将每一撇一捺都钉进城市的骨头里。

人们说,这是“夜书人”干的。

起初,巡警以为是无聊者的恶作剧,预备追查,却被街坊邻里不动声色地拦了下来。

卖豆腐的王婆悄声道:“长官,别查了,那上面刻的,都是些没来得及留下名字的好人,莫惊了他们的手。”就连平日里最是谨小慎微的账房先生,也只是默默地用袖子拂去刻痕上的尘土,让那名字显得更清晰一些。

消息传到唤名学堂时,学徒们都有些紧张,唯独白桃不忧反喜。

她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那棵被霜打蔫了的桃树,眼神里却燃着一簇火。

“去,”她对最得力的学徒说,“把城里所有新出现的名字都拓下来,暗中记录,不许惊动任何人。归档时不必追究来历,来源一栏,就写‘不明’。”

众人不解。

白桃转过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当陌生人也开始替我们记名字的时候,就证明我们快赢了。遗忘的堤坝,已经裂开了第一道缝。”

陆九没有参与拓印,他更关心的是那道“缝”是如何裂开的。

他独自一人走遍了那些出现刻痕的地方,指腹细细摩挲着石壁上的笔画。

他发现,这些刻痕的切口极为特殊,既不像刀劈,也不像锥刺,边缘圆润而深邃。

痕迹的深浅惊人地一致,显露出使用者对力道炉火纯青的掌控,这绝非一日之功。

他取了一块软泥,小心翼翼地将一处最清晰的刻痕印了下来。

回到学堂,灯下端详,那印痕的底部呈现出一个平滑的弧面,顶端则是一个尖点。

陆九的瞳孔骤然一缩——这不是刀,也不是锥,这分明是一根被磨尖了的旧发簪。

循着这个线索,陆九开始查访城中大大小小的打铁铺。

多数匠人都摇头,说没见过这么古怪的活计。

直到他在城南最偏僻的巷子里,找到一家快要关门的老铁匠铺。

老师傅眯着昏花的眼睛,就着炉火的光辨认了许久陆九画出的簪子形状,终于一拍大腿。

“哦,想起来了,”他从一堆废铁里扒拉着,“近几个月,是有一个戴着头巾的妇人,隔三差五就来我这儿。每次都带这么根簪子,让我帮她把磨钝的尖头重新淬火烧锐。我问她一个妇道人家,要这么个利器做什么,她说……”老师傅顿了顿,模仿着那妇人沙哑又坚决的语气,“‘我要一直刻,刻到石头都认得我为止。’”

陆九心中一凛。

他没有再追问妇人的样貌,因为他知道,那不重要。

重要的不是谁在刻,而是那份“要石头都认得”的决心,已经像种子一样,在城市的冻土下发了芽。

白桃听完陆九的讲述,沉默了良久。

她走到那面挂满了名字白布的高墙前,轻轻抚摸着那些墨迹。

“一个人刻,太慢了,也太孤独了。”她低声说,“我们不能再等别人来施舍记忆。陆九,我们得让整座城都开口说话。”

她决定不再满足于追查个体,而是要点燃一场属于所有人的集体行动。

三日后,一张告示贴遍了唤名学堂和城中各处布告栏。

告示上写着:百人夜诵。

每晚八点,凡心中有记挂之人,皆可自愿前往城郊的碑林。

学堂备有所有已寻回的名录,众人可依名单轮流诵读,不限方言口音,不避重复错漏,只需心诚。

第一夜,寒风刺骨。

碑林前只聚集了三十多个零零散散的人影,大多是学堂的学徒和一些相熟的家属。

他们围着几堆篝火,借着跳跃的火光,有些羞涩地、磕磕巴巴地念出第一个名字。

声音微弱,很快就被风吹散了。

第二夜,人数涨到了六十多。

人们开始找到节奏,一个人的声音落下,另一个人的声音便接上,带着南腔北调,汇成一股不算洪亮但足够坚韧的细流。

到了第三夜,碑林前已是人山人海,不下百人。

陆九没有参与诵读,他独自登上附近早已废弃的钟楼遗址高处。

从那里俯瞰,只见碑林内外灯火蜿蜒,如同星河坠落大地。

人们自发带来的灯笼、火把、甚至只是小小的油灯,汇聚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而那百人齐诵的声音,不再是散乱的呢喃,而是一种低沉、持续的共鸣。

那嗡鸣声仿佛有生命,穿透了地表的泥土与岩石,竟与他体内那股源自地底水晶的脉冲,产生了隐隐的同步。

陆九闭上眼,感觉脚下的古老城市,正随着这诵声,一同呼吸。

这场夜诵,一连持续了十四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十五夜,天色骤变,一场谁也未曾料到的大雪毫无征兆地降临。

鹅毛般的雪片夹杂着呼啸的北风,顷刻间便给世界裹上了厚厚的银装。

城里的人们早早关门闭户,都以为今晚的夜诵会就此取消。

然而,八点整,碑林前却依旧亮起了一点灯光。

周砚独自一人撑着一把油纸伞,伞下护着一盏防风灯笼。

积雪已经没过了他的脚踝,他却站得笔直,手中举着一个黄铜打制的扩音喇叭,对着空无一人的碑林,一字一句,清晰地读出了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

“王氏,讳二妞,殁年七岁,喜食糖画……”

他的声音在风雪中显得单薄而固执,仿佛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

片刻之后,远处的巷口,一盏灯笼摇摇晃晃地出现了。

一个提着灯笼的老农,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而来,站到了周砚身后。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一个抱着熟睡孩子的年轻母亲,一个拄着拐杖、胸前依稀可见勋章痕迹的退伍老兵,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走来。

他们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站着,用自己的身体为周砚挡住一些风雪。

当周砚念完一个名字,稍作喘息时,那个拄拐的老兵忽然用他那洪亮的嗓子吼了起来:“张氏,讳秀英,十九岁,擅绣兰!”

仿佛一个信号,人群中立刻有人跟着高声接唱。

那抱孩子的母亲柔声补充:“秀英姐的兰花,绣得跟活的一样!”

“对!她还说要给我未出世的娃儿绣一顶老虎帽!”

“张秀英!我们记得你!”

六十多名踏雪而来的普通人,就这么在风雪中,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冰冷的名字,重新拼凑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

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穿透了肆虐的风雪,连远处街角负责巡夜的两个警察都停下了脚步。

他们远远地望着那片光亮和那撼动风雪的喊声,良久,不约而同地摘下了帽子,低下头,像是在为那些名字,也为这些记着名字的人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子时刚过,大雪未歇。

正在学堂里整理名录的白桃,忽然感觉脚下的地面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震动。

不是地震,那感觉更像是地底深处有什么巨大的心脏,沉重地搏动了一下。

她脸色一变,抓起一件披风便冲入了雪中,径直奔向城西那座被称为“兑位”的废弃教堂。

那扇巨大的圆形彩窗,在风雪中显得格外诡异——周围的墙壁屋顶都积了厚厚的雪,唯独这扇裂开的玻璃,竟片雪不沾。

那道从中心延伸开的裂缝里,正透出微弱而有节奏的光芒,如同人体内搏动的血管。

白桃从发间抽出一根细长的银针,小心翼翼地探向玻璃。

针尖与裂缝中的微光甫一接触,一股灼热的刺痛便从指尖传来。

银针骤然变得滚烫,在她眼前映出了一幕瞬息即逝的幻影:一群面目模糊的身影,手牵着手,正沉默地走向深邃的地底。

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背上似乎还背着一个襁褓里的婴儿,那身形……像极了小梅。

幻影消失,白桃心中巨震,猛地转身想去呼喊陆九。

可她一回头,却愣住了。

在她来时的雪地上,不知何时,已经留下了另外两行脚印。

一行深,一行浅,从教堂的阴影处延伸而出,不疾不徐地通向不远处的无名亭。

那亭子孤零零地立在雪中,此刻里面空无一人。

白桃凝视着那两行渐渐被新雪覆盖的脚印,胸口翻涌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

她没有去追问是谁来过,也没有再回头去看那扇诡异的彩窗。

她只是缓缓走到无名亭下,将怀中那份刚刚整理好的、写满了名字的厚厚名单,轻轻地压在了亭内的石凳上。

她俯下身,对着空荡荡的石凳,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语:“今晚,轮到你们读了。”

话音刚落,一阵旋风卷着漫天雪花猛地扑入亭内,那风雪仿佛有了生命,精准地打着旋,瞬间填满了石凳上另外两个空着的位置。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