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唐诗宋词漫话 > 第274章 七律·闻杨亚俊案有诫

唐诗宋词漫话 第274章 七律·闻杨亚俊案有诫

作者:丙叔佩史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20 15:48:09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七律·闻杨亚俊案有诫》

惊雷昨夜震南关,

霹雳穿云碎玉冠。

初志终随浊浪改,

长堤竟被蚁泥攒。

铜驼巷里金珠匿,

铁网阶前霜雪寒。

莫道边城天海阔,

清波自鉴寸心丹。

……

赏析:以诗为诫,在历史镜鉴中照见初心与底线

一、诗体与文脉:承古典讽喻之魂,写当代反腐之实

七律之妙,在于“格律谨严而意脉流动”,既能以对仗之工显逻辑之密,又能以意象之巧藏情理之深。此诗延续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关怀,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讽喻精神,将杨亚俊案这一个案置于“权力与**”“初心与异化”的永恒命题中,以古典意象包裹当代议题,形成“以古鉴今”的张力。全诗七联起承转合,从“惊雷震案”到“清波自鉴”,既写反腐之威,更写守正之要,字里行间皆是对“为官者当如何自处”的叩问。

二、首联:惊雷破幻,写“身份崩塌”之痛——起笔即见锋芒

“惊雷昨夜震南关,霹雳穿云碎玉冠”,以“雷霆”意象开篇,如利剑破鞘,瞬间撕开**的伪装。

“惊雷”“霹雳”自古便是“天威”的象征。唐人李贺《雁门太守行》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以天地异象写战事之烈;此处则以“震南关”(防城港地处南疆要塞,古称“南关”)点出地域,用“惊雷”喻纪委监委的审查调查,一个“震”字,既写行动的突然性,更显反腐力度——无论位高权重,还是地处偏远,“天网”之下无人能逃。

“碎玉冠”尤见匠心。“玉冠”非指实物,而是官员身份、声誉的象征(如“冠冕堂皇”之“冠”),它本应代表“清正”与“尊严”。“碎”字比原作“裂”字更具毁灭性:“裂”是破损,“碎”是彻底崩塌。这让人想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对“冠冕”的珍视,而此处“玉冠碎”,恰是对“折腰事权贵”“贪腐失节”者的反讽——昔日的“衣冠楚楚”,终因**化为碎片。

首联以“天威”喻“法威”,起笔便奠定“反腐无禁区、失节必严惩”的基调,为全诗的“诫”字立骨。

三、颔联:初心失守,析“堕落轨迹”之因——承续警示内核

“初志终随浊浪改,长堤竟被蚁泥攒”,从“事件爆发”转入“根源剖析”,以两组比喻揭示**的渐进性,暗合“防微杜渐”的古训。

“初志”直指党员干部入职时的“初心使命”(如“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比原作“美质”更具针对性。“浊浪”则喻权力场中的诱惑——或为金钱美色,或为人情围猎,如“浊浪排空”般汹涌。“改”字含深意:初心的丧失并非被迫,而是在“浊浪”中逐渐“主动变质”,恰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言“智勇多困于所溺”,沉溺于**,终致初心蒙尘。

“长堤竟被蚁泥攒”化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蚁泥攒”的“攒”(聚集、堆积)比“蚁穴穿”更强调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如蚂蚁衔泥般,一点一点累积——一次违规收受、一次人情偏袒、一次权力寻租,看似“小事”,最终却让“长堤”(党纪国法、政治根基)崩塌。唐人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正与“长堤毁于蚁泥”呼应:毁灭自身的,从来不是外力,而是日积月累的放纵。

颔联对仗精严,“初志”对“长堤”(个体初心与制度根基),“浊浪改”对“蚁泥攒”(外部诱惑与内部纵容),从“个人变质”到“系统受损”,层层递进,将**的“渐进性”与“破坏性”写得入木三分。

四、颈联:公私对决,显“法网恢恢”之严——转写正邪终局

“铜驼巷里金珠匿,铁网阶前霜雪寒”,以“私利”与“法纪”的尖锐对立,展现**的贪婪本质与必然结局,是全诗“冲突感”的**。

“铜驼巷里金珠匿”化用“铜驼荆棘”典故(《晋书》载“铜驼街”为西晋繁华之地,后因战乱沦为荆棘丛生之所),此处“铜驼巷”喻**者钻营的“利益场”——曾经的权力寻租地、暗箱操作处,如今成了藏匿“金珠”(不义之财)的窝点。“匿”字写尽贪腐的隐蔽与心虚,恰如杜甫“朱门酒肉臭”中“朱门”的奢靡,皆揭露“以权谋私”对公共利益的吞噬。

“铁网阶前霜雪寒”中,“铁网”直指“法网”(如“天罗地网”),“阶前”暗喻审判现场(如法庭台阶),“霜雪寒”则有双层意涵:一是法纪的冰冷无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二是**者面对惩处时的悔恨与绝望(如“霜雪覆身”般彻骨寒冷)。这与元缜“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的感慨相通,皆道破“权力失控必遭反噬”的铁律。

颈联“铜驼巷”对“铁网阶”(**温床与法纪现场),“金珠匿”对“霜雪寒”(贪婪所得与悔恨结局),对比强烈,既写尽**的丑陋,更显“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必然——“匿”得再深,终会被“铁网”捕获;贪得再多,终会在“阶前”感受“霜雪”之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唐诗宋词漫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五、尾联:清波为镜,立“丹心自守”之誓——合于劝诫初心

“莫道边城天海阔,清波自鉴寸心丹”,从“批判**”转向“倡导坚守”,以简洁意象收束全诗,赋予“警示”以正向力量。

“莫道边城天海阔”回应首联“南关”,点出防城港“沿海沿边”的地理特征。“天海阔”本是壮阔之景,却被“莫道”否定——别以为地域偏远、监管“鞭长莫及”,就可心存侥幸。这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不同,此处的“天海阔”是对“侥幸心理”的棒喝:无论空间多辽阔,法纪的“尺度”从未缩短;无论环境多复杂,底线的“重量”不容轻慢。

“清波自鉴寸心丹”以“清波”喻“法纪”与“民心”(如“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寸心丹”则化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丹心”,直指“忠诚”——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初心的忠诚。“自鉴”二字强调:无需他人监督,当以“清波”为镜,日日审视自己的“寸心”是否仍如“丹”般赤红。这比原作“红莲照影”更直接,将“清廉”从象征落到“心性”,劝诫党员干部:守住“丹心”,便守住了一切。

六、全诗主旨:在“破与立”中重思“为官之道”

修改后的《闻杨亚俊案有诫》,比原作更聚焦“党员干部”的身份属性,更突出“初心—异化—严惩—自守”的逻辑链。诗中,“惊雷”“铁网”是“破”——打破“位高权重可妄为”“地处偏远能侥幸”的幻想;“初志”“寸心丹”是“立”——重申“为官者当守初心、存丹心”的根本。从“碎玉冠”的痛惜到“清波鉴”的清醒,从“蚁泥攒”的警示到“寸心丹”的坚定,全诗始终叩问一个核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而非满足私欲的“工具”。

这种思考,与古典“官箴诗”的精神一脉相承。如白居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为民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皆在“寸心丹”中得到回响。最终,此诗告诉我们:反腐的终极意义,不仅是“惩前”,更是“毖后”;不仅是“震慑”,更是“唤醒”——唤醒每一位党员干部对“初心”的敬畏,对“丹心”的坚守。这,正是“诫”字穿越古今的重量。

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唐诗宋词漫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