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63章 女仙八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63章 女仙八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7: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1、青草化仙记

华山云台观的婢女玉女四十五岁那年,浑身溃烂,被弃于山涧。腐肉招来蝇虫,哀嚎惊走飞鸟。某日一道士路过,掷来三株青草:食之可愈。

草叶入腹,溃烂处竟结痂脱落。十天左右,她步履轻盈如少女,却从此厌食人间烟火。观中人都道她死了,任她在山间游荡,饮露水、摘野果充饥。

再遇道士时,他指点道:云台观西二里石池,每日辰时投石,会浮出一株水芝。玉女依言而行,果然日日得食仙草。渐渐地,她可踏着晨雾采药,踩着夕照追云。有次观中小道士见她立在瀑布中央,水流竟绕身而过。

后来山下人说,总见个白衣女子在绝壁上行走。她时而俯身拾取灵芝,时而静立听松,却从不踏入道观半步。有樵夫想追寻她的踪迹,只见崖边留着几株青草,草叶上还带着未干的露珠。

这世间的机缘,往往藏在最深的苦难里。玉女从腐肉中重生,在山野间得道,恰似那石池中的水芝——唯有被小石惊动,才会浮出水面。人生最玄妙的转变,有时只需要三株青草的点拨,和一颗甘于寂寞的心。

2、玉英飞升记

枣强县道观里,八十四岁的边洞玄已清修四十载。她每日粗茶淡饭,晨钟暮鼓,皱纹里都刻着经文的痕迹。那年深秋,忽有白发老人推门而入,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此乃玉英粉所制,服之七日可登仙籍。

汤碗见底时,老道已化作清风。洞玄忽觉齿根发痒,白发簌簌落地,新生青丝垂至腰际。她摸着光滑如少女的脸庞,对弟子叹道:上清召我,不可久留。尔等须记,人间乐事终化黄土。

第七日拂晓,紫云压檐。弟子们听见观内环佩叮咚,却不敢推门。待云开雾散,只见洞玄立于百尺空中,脚下紫雾翻涌。刺史率众跪拜时,她袖中忽然飘落四十年来的修行笔记,纸页在空中化作白鹤,驮着未尽经文飞向群山。

后来道观井水常浮玉屑,饮之可治沉疴。弟子们说,每逢月圆夜,还能看见洞玄在云端翻动那本永远写不完的经书。

世人常道修仙要绝情弃爱,却不知这位老道姑临终最放不下的仍是弟子。她用四十年熬一碗汤饼的机缘,用飞升前最后一刻撒下济世的白鹤。原来真正的得道,不是斩断牵挂,而是让每一份牵挂都化作渡人的舟楫。

3、花间奇缘记

东州逻谷口的崔书生,是个痴迷花草的雅士。他在谷中辟了片园子,种满奇花异草。每逢春日,百步之外都能闻见花香。这日清晨,崔生正给牡丹浇水,忽见一队人马自西而来。为首的女子骑着雪白骏马,青丝如瀑,衣袂飘飘。还未等崔生看清容貌,队伍已绝尘而去。

次日同一时辰,那队人马又至。崔生早在花下设好酒席,拦马作揖道:小生爱花成痴,园中草木皆亲手所植。见姑娘连日经过,特备薄酒,请稍作歇息。女子恍若未闻,径直离去。身后老婢低声道:既备酒食,何愁不来?立时招来女子呵斥。

第三日崔生索性追着马队,直到一处隐秘宅院。老婢见白马疲乏,劝道:不如稍歇。这才促成相见。女子自称王母第三女,因爱慕人间花草,常借道于此。崔生殷勤招待,二人渐生情愫。谁知七日后,女子突然辞别:家姊察觉,你我缘分已尽。临别赠他白玉盒子,叮嘱好生珍藏。

崔生归家后,终日摩挲玉盒以寄相思。某日忽有胡僧登门,愿出百万钱求购。追问之下,胡僧叹道:此乃瑶池仙品,盒中装着昆仑山的月色、蓬莱岛的晨露。那位女郎,怕是王母座下的玉卮娘子。

崔生这才明白,自己遇到的竟是天上仙姝。后来他终身未娶,在初见的地方建了座忆仙亭。有人说每逢月圆,能看见亭中有白衣女子对月抚琴;也有人说曾见崔生踏着七彩祥云西去,手里捧着个发光的玉盒子。

这段人仙邂逅,就像谷中朝露般短暂而美好。崔生守着一场镜花水月的相遇,用尽余生回味那七日的芬芳。其实人生至美的际遇,往往如惊鸿照影,留不住才是常态。但正因留不住,那惊鸿一瞥的璀璨,才成了心头永远的朱砂痣。

4、古经奇缘记

李筌在嵩山虎口岩的石室中发现那卷《阴符经》时,绢帛已经脆如蝉翼。这位走遍名山的求道者,捧着寇谦之在一千多年前密藏的经文,日夜诵读却始终参不透其中玄机。直到那个暮春,他在骊山脚下遇见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妪——她拄着朽木杖,对着自燃的枯树喃喃自语: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这正是《阴符经》里的秘文。李筌心头剧震,伏地便拜。老妪自称骊山姥,说她研习此经已历六个甲子轮回。当李筌奉上经卷时,老妪忽然双眸如电,朽木杖在沙地上划出星图: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这些晦涩的文字在她口中化作天地运行的密码,每一句都让李筌如闻惊雷。

最神奇的是老妪演示之术时,枯枝在她掌心瞬间返青开花。她告诉李筌,这卷经文并非用来诵读,而是要在四时变化中体悟——春分那日看新芽破土的力道,冬至子时观北斗旋转的角度。临别时,老妪用木杖在溪水中写下中台志阃外春秋七字,溪水竟逆流而上,冲开李筌三年未解的困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后来李筌官至仙州刺史,总在判案时参酌天道。有次旱灾,他命人在衙门前栽下七七四十九棵桃树,按北斗方位排列。栽完最后一棵时,乌云自树梢升起,三日内普降甘霖。百姓都说看见个拄拐老妪在云中撒下桃核,落地便成雨点。

这段际遇最动人处,在于骊山姥将上古天书化入寻常草木。她教会李筌,真正的道法不在竹简绢帛,而在晨露折射的晨光里,在蚂蚁搬家的路径中。那些穷尽一生追寻秘笈的人,往往错过了身边最生动的注解。就像那卷《阴符经》,最终让李筌悟透天机的,不是石室中的孤本,而是骊山下偶然听见的,那句关于火与木的谶语。

5、谪仙归真记

百丈县的黄家女儿观福,从小不沾荤腥,只爱焚柏叶静坐。她常整日不食,饮山泉、嚼柏叶便足矣。父母虽贫,却由着她性子。及笄之年,正要议亲,她忽指门前溪水说:水底有异物。

话音未落,溪水翻涌如沸。观福纵身入水,久久不出。父母捞起一尊古木天尊像,金漆斑驳,容貌竟与观福一般无二。正悲泣时,天上降下彩云,三位仙女踏乐而来:她本是上清仙子,谪限已满。

最奇的是,观福投水处后来长出七棵柏树,排成北斗状。每逢她生辰,树梢会凝出露珠,病人饮之即愈。母亲思念女儿时,总见最大那棵柏树无风自动,仿佛在遥遥应答。

这个故事最动人的,是谪仙与凡人之间那份未了的尘缘。观福留下木像慰藉父母,柏树露水济世,都是仙凡两界的温柔牵连。天上人间,最难得的不是断绝七情,而是以神通成全相思——就像那几棵会应答的柏树,让别离也有了温度。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