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56章 女仙一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56章 女仙一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7: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1、西王母

天地未分,道气沉寂如亘古凝滞的深海,无波无澜。在这玄奥的寂寥里,一点灵机悄然萌动,如同深潭下酝酿的微光。于是,东华至真之气自无垠中蒸腾而出,于碧海之滨、芬灵之墟,化生一位神明——木公。他掌阳和之气,主理东方,世人尊为东王公。

与之相应,西华至妙之气亦在神州伊川沛然流转,孕育出一位女神。她诞生之际便身具飞腾之能,这便是金母,俗姓侯,后世敬称西王母。她执掌“元”,孕育着生命与宇宙最幽深的神奥。她从莽苍原始的混沌中,分得那最为纯粹醇厚的大道精气,聚而成形,以柔顺为本,位配西方,为极阴之元始。她与东王公,阴阳相谐,二气交融,共同化育滋养天地,犹如无形巨手,陶铸万物于洪炉。

她所居宫阙,远在西方极妙之地。龟山春山深处,昆仑神圃之内,阆风仙苑之间,矗立着西王母的都城。那是何等景象?玉楼十二,如星辰凝结,琼华闪烁,辉光流转于千里仙城之上。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但凡女子登仙得道者,莫不归其统御。

岁月在仙山流淌,人间早已换了山河。黄帝治世之时,西王母遣出使者白虎之神,乘着皎洁如雪的神鹿降临帝庭。神使郑重展开一卷舆图,山川脉络、大地气运,尽数交付于这位人皇。那是来自洪荒之初的指引,也是神只对人道的无声眷顾。

其后虞舜摄位,西王母的使者再度翩然降临。这次奉上的是一枚温润无瑕的白玉环。舜帝即位,使者又一次出现,献上的是更为宏阔的疆域图,于是舜帝广黄帝九州为十二州。不久,又一件神物由天界而至——白玉琯。舜帝吹奏这神异的玉管,八面来风随之应和流转,天地间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清和之气。故《尚书》帝验期有载:“王母之国在西荒也。”其声名,早已深植于华夏的古老记忆之中。

那巍峨昆仑之上,白玉龟台的光辉亘古长存,它是朝圣者心中不灭的灯塔。昔年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心怀至诚,于险峻的西城山中跋涉,最终得遇引路仙真西城王君。三人紧随其后,越过凡人视为畏途的积石险峰,渡过弱水湍急的津渡。当浮沉于白水黑波之间,他们顾盼之际,昆仑仙境已在眼前豁然洞开。白玉龟台庄严矗立,西王母元君高居其上,周身笼罩着难以言喻的静谧威仪。

茅盈拜伏于地,言辞恳切:“弟子茅盈,不过一介卑微凡躯,却心慕龙凤般的长生久视。以朝生暮死般脆弱的性命,渴求如月相累积般漫长的光阴……恳请元君慈悲,赐予长生之道。”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玉台上回荡,带着凡尘的微尘与对永恒真切的向往。

那玉台之上,仙气氤氲缭绕,西王母的目光深邃如渊海。她微微颔首,并未即刻应答,那默许的深意却仿佛在玉阶上悄然流转,仙真西城王君在旁静立,一切尽在不言中。

另一位求道者张道陵,后来的张天师,其朝圣之路更为神异。彼时他随侍太上道君,驾驭着九重华盖的神车,控御飞虬,划破苍穹。神车迅疾如电,越险峰,渡弱津,浮白水,凌黑波,转瞬之间,已抵达昆仑仙境。朝谒王母于昆陵阙下,此等际遇,奠定了他日后开宗立派的非凡道基。

更有那王褒,字子登,心志坚如磐石。他清心斋戒整整三月,涤尽尘虑。西王母感其精诚,终于现身,亲授他无上宝典——《琼华宝曜七晨素经》。神光缭绕,玉字生辉,那一刻,凡俗的身躯仿佛被经文中的星辰点亮。

仙阙之外,昆仑的风,携着亘古的清寒,拂过玉砌的楼台。那些有幸登临玉台者,所承受的目光,并非雷霆般的威严,而是一种深广无垠的包容,如同大地承载万物,静默无声。这目光所及之处,是茅盈谦卑的伏拜,是张道陵得见大道时的震撼,是王褒清斋三月后承接经卷时指尖的微颤。

西王母的威仪,是寂静深谷中的幽兰,是寒夜中无声润物的月华。她不似东方木公执掌的赫赫天光,而是以柔顺之质,涵养群生,为至阴之元始。她所执掌的,是生命深处最幽微的萌动,是万物得以绵延不绝的母性泉源。那枚授于舜帝的白玉环,环体无始无终;那能调和八风的白玉琯,其声清越通玄;连同授予求道者的无上经文,字字珠玑——这些皆是宇宙间至柔力量的化身,看似无形,却蕴藏着滋养万物、贯穿始终的伟力。

当人间仍在追逐太阳般灼目的力量,膜拜雷霆般震耳的权威时,昆仑之巅那轮清辉却静静昭示:至深的伟力,原在柔弱与包容里孕育永恒。西王母的沉默目光,恰如暗夜中滋养万物的月光——那无言的注视,并非居高临下的恩赐,而是以浩瀚的母性承载起无数求索的灵魂。在刚猛易折的世间法则之上,总有一种更幽邃的力量,以柔弱为衣,以涵养为心,默默维系着星汉流转、草木枯荣的天地大序。

2 、仙阙的次席光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昆仑的月光不仅映照着西王母的龟台,也悄然流转于另一位女神的居所——上元夫人。她是道君座下真传弟子,自玄古幽渺处便已得道,执掌着三界仙真的名册权柄。她的尊位,仅在龟台金母之下。然而这位权柄煊赫的女仙,行事却极为低调,每每降临,常先遣侍女通传,自居宾侣之位。

人间帝王,谁不渴慕仙缘?汉武帝刘彻,便是其中翘楚。他遍祀名山,精诚祷醮,所求无非仙真一顾。元封元年,辛未岁,七月七日那夜,二更刚过,汉宫深处忽有异香弥漫,清辉满殿——竟是西王母亲身降临!

武帝慌忙迎拜,稽首至地,久久侍立不敢抬头。王母慈声命他落座,以天界珍馐款待。筵席将尽,王母欲起驾归去,武帝急急离席叩首,言辞恳切,殷殷挽留。王母感其至诚,复又安坐。她旋即对侍女郭密香道:“且去邀上元夫人,同赴此汉宫之宴。”人间帝王的宫阙,竟成了两位至尊女仙临凡的宴所。

时光如白鹿跃过宫墙。转眼到了汉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岁。咸阳人茅盈,字叔申,于仙途精进,功行圆满,终蒙天恩,获赐黄金九锡之庄严仪礼,受封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五方帝君亲临授册,神光浩荡,礼毕各自升天而去。

就在这荣耀鼎盛之时,茅盈的授业恩师总真王君,恭请西王母与上元夫人再度联袂降临。这一次,仙踪落于句曲山金坛陵的华阳天宫,专为这位新晋真君设下庆贺之宴。

天宫光华流转,玉醴琼浆。宴饮方酣,西王母与上元夫人相视颔首。上元夫人款款起身,自怀中郑重取出两部仙家秘典——《四非宝经》与《洞飞二景内书》,亲自授予茅盈这位新任司命真君。神文宝篆,辉映着她沉静的面容。授书礼成,两位至尊女仙便不再流连。只听得仙乐隐隐,千乘万骑的仪仗簇拥着她们,升入渺渺太空,唯留下句曲山巅不散的祥云,与人间关于那惊鸿一瞥的永恒传说。

她执掌真仙名籍,权柄赫赫,却甘居龟台金母之后;她位次崇高,却每每先遣侍女通传,自处宾位。华阳天宫那场盛宴,她悄然立于王母身侧,却在最关键处轻启宝匣,将大道真经付与茅君。这绝非陪衬,而是另一种深沉的成全。

世间的目光总追逐那至高的尊位,却常忽略次席的光华。上元夫人的存在,如明月之侧的璀璨星辰,虽不夺目,却自有其维系苍穹的轨迹与力量。真正的尊贵,何尝只在位阶高低?甘守其位,不矜不伐,于寂静处行惊天动地之事,以谦光映照乾坤——那收敛的光辉深处,藏着维系宇宙秩序的另一种磅礴伟力。这“亚位”的雍容,本身便是一种照亮天地的无上境界。

3 、玉色流光

燕昭王二年,遥远的广延国献来两位绝世舞者。旋波与提谟,肌肤如冷玉雕琢,体态轻盈似云托,吐气若幽兰初绽。她们行止翩然,足迹不染尘埃;经年累月,不食人间烟火。昭王惊为天人,以鲛绡为幄安置,饮以美玉熔炼的琼浆,饲以丹泉灌溉的仙粟。

一日,昭王登临崇霞高台,召二女近前。熏风骤起,环佩轻摇,她们仿佛要被这无形气流托举而去,身形飘摇难定。昭王心念微动,抽出冠冕缨络轻轻一拂。这丝缕掠过空气的瞬间,旋波与提谟仿佛得了无声的敕令,骤然旋开舞袖。

舞姿之妖娆,令翔鸾自惭形秽;歌喉之清越,绕梁三日仍有余韵。伴舞的女伶纵使拼尽全力应和,那歌声也如凡鸟仰望云中仙音。她们的舞步分作三叠:

第一叠名“萦尘”,身形飘忽不定,似与浮尘光影嬉戏交融,观者难辨人与微尘;第二叠名“集羽”,腰肢柔婉回旋,如同万千羽毛聚散随风,轻盈得几乎要化入风中;第三叠名“旋怀”,舞袖舒卷如云,缠绵低徊,仿佛下一刻便要温柔地旋入观者襟怀。

高台之上铺设着麟纹瑞兽的锦席,异香氤氲四溢,那是来自神秘波弋国的“华芜香”。此香奇异,浸润之处,土石亦为之芬芳。席间香气缭绕,台上舞影翩跹,燕王目眩神迷,恍然不知身在人间。

当旋波折腰如弱柳,广袖舒卷似流云,整个崇霞台仿佛悬浮于太虚。那“萦尘”之舞,是她们对尘世最温柔的戏谑——身影与微光浮尘浑然一体,昭王御手轻拂的缨络,不过徒劳地穿过一片虚影;“集羽”的翻飞间,她们轻盈得似乎下一刻就要散作千片白羽,乘着华芜香的氤氲飞回九天;至于“旋怀”,那曼妙身姿几欲投入君王怀抱的刹那,却又如烟云般滑开,只留下袖底一缕寒玉般的冷香。

盛宴终有尽时。舞罢香残,人去台空,唯余麟纹锦席上,华芜异香固执地渗入经纬,昭示着仙踪曾驻。燕王以缨络轻拂,欲挽留那非尘的丽影,终究徒劳。旋波与提谟,如同两滴误坠凡间的玉露,纵使琼筵玉席、丹泉美膏,亦不过暂寄形骸。人间最奢华的牢笼,怎锁得住一缕本属于太虚的流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们翩然远引,只留那奇异馨香,固执地渗入麟文席的经纬,渗入崇霞台的砖石。香愈久愈幽,仿佛在无声诉说:真正的至美,恰如这异国之香,可浸润万物,却永不能被凡俗之手真正攫取。君王缨络拂过的,终究是太虚投下的幻影;人间极致的恩宠与挽留,不过是向云中投掷的石子,徒然搅动一池倒影,留不住半片玉色的流光。

4 、山魄

当云海漫过神女峰时,巫山十二峰便活了。那云气蒸腾聚散,似有灵性盘桓,传说里藏着一位神女的精魂——云华夫人瑶姬,西王母膝下第二十三女,掌有“徊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的大道神通。

那年她自东海游历归来,飞临长江之上,俯瞰得见巫山。但见群峰如戟,刺破苍穹,深谷幽邃,巨石垒叠如天然法坛。这雄奇中蕴藏的灵秀,令她心驰神往,不由得按下云头,留连徘徊。

彼时人间正被洪水围困,大禹受命治水,恰驻跸巫山脚下。一日,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山谷轰鸣震动,仿佛天崩地裂,人力难敌。正当禹束手无策之际,忽见云端祥光隐隐,一位神女衣袂飘飘,立于峰巅。禹心中顿悟此非凡人,疾步上前,躬身拜倒,恳求相助。

瑶姬颔首,即命侍女取出一卷玉册,亲手授予大禹:“此乃召策鬼神之书,可助你平定风波。”言罢,又唤出麾下六位神将——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声如金玉交击:“尔等当竭力辅佐大禹,开山导流,疏浚江河!”

神将领命,刹那风雷激荡。狂章力劈巨岩,庚辰踏浪锁蛟,黄魔镇伏地脉,大翳移石填壑。禹得此神助,如虎添翼,手持召鬼神之书,指挥若定。但见巨石在神斧下纷纷崩裂,桀骜的洪流被引入新开的河道,水患之势渐渐驯服。禹心怀感激,再度向瑶姬所在的峰头深深拜谢。

神迹并未止步。一日禹登临巫山绝顶拜谒瑶姬,仰首之际,惊见神女倏然凝立不动,竟化作一尊莹洁的巨石,与山崖浑然一体。未几,那石像又骤然散作漫天轻云,浮游聚散;忽而凝为细雨潇潇,忽而幻作游龙翔鹤,姿态万方,杳渺难近。

禹目睹此等变幻,疑窦丛生,暗忖此女神通诡谲莫测,莫非是妖异幻化?遂私下请教神将童律。

童律正色道:“真君差矣!天地运行之根本在于‘道’,而推动大道流转显化的,则是圣贤真人。云华夫人非寻常仙流,乃西王母爱女,位列上真。其所行变化,不过是大道流转之表象,如同金石无火不熔,江水无阳不腾。夫人凝则为石,散则为气,聚则为雨,腾则为龙,翔则为鹤——万变不离其真元,千化皆证其道体。岂是我等能以凡俗心思揣度的?”

瑶姬终恋巫山奇绝,散尽仙班侍从,将精魄长留于此,与这方山水交融为一。神女坛上翠竹垂枝如帚,凡有枯叶尘埃飘落坛上,竹枝便随风轻扫,坛石始终莹洁不染尘埃。山民世代供奉,称她为“大仙”,对岸那亭亭玉立的石峰,便是她永恒的姿态。

千年流转,到了楚襄王之时。巫山神女之名早已浸透楚地风谣。可惜襄王不解真意,只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字面里,捕风捉影出一点暧昧绮情。他无心探求长生大道,却在江水之滨大兴土木,筑起高唐之馆、阳台之宫,以俗世香火妄祀神女。宫阙虽巍峨,笙歌虽靡曼,内里却浸着凡尘的浊念与荒嬉,全然是凡人对仙家的亵渎与误读。

宋玉的赋文流传越广,瑶姬那飘渺的仙姿在世人心中便越是模糊,终至沦为**投射的缥缈幻影。高真上仙的清净道体,岂容如此轻慢诬降?唯有巫山深处那座小小的祠庙,世代山民执拗地呼之为“大仙”。坛侧翠竹依旧垂拂,风过时沙沙作响,如神女无声的叹息,轻轻拂扫着世间的尘滓与妄念。

瑶姬化石,是天地间最深沉的回眸。当狂澜席卷人间,她点化神将,授书禹王,以神力劈开混沌;当尘世喧嚣渐起,她却敛去光华,散入云雾雨鹤,最终归于山石竹影的静默。楚王筑台兴歌时,神女峰上的云岚依旧聚散无心,石坛边的青竹依然拂扫自洁——那是超越帝王宫阙的永恒殿堂。

原来至高的神性,并非高踞庙堂享受烟火,而是将精魂散入山河脉络。巫山十二峰云雾的每一次升腾与凝结,都是神女亘古的吐纳。神女石那静默的守望,是超越香火的永恒祀典。真仙早已拂衣而去,又从未离开,她化作了峰峦的脊梁、流云的魂魄、竹枝上的清露,在天地呼吸间永恒印证:唯将自身化作山河的一缕精魄,才是神明不朽的庙宇,才是对人间最深挚的垂顾与无言守望。

云是山的呼吸,石是神的凝望。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