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46章 神仙四十六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46章 神仙四十六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7: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1、王太虚

王屋山下,县令王大人卸了官袍,一身布衣站在深秋的风里。衙门口那株老槐簌簌落着叶子,也像在替他卸去最后一点尘世的牵绊。他痴迷《黄庭经》半生,蝇头小楷注满了书页空白,可那些玄奥真意,总如烟似雾,隔着一层看不透的纱。唯有日诵五六千遍,直至唇舌麻木,仿佛声音本身能凿开那堵墙。为这执念,他自请调任这王屋小县——只为靠近传说中藏于山腹的小有洞天,那座神仙府邸。而今,终于抛却了乌纱印绶。

数月绝粒咽气,松针朝露为食,山岚清气为饮。形销骨立之际,却觉一股奇异的清流自丹田升起,四肢百骸渐次轻灵,仿佛要挣脱这沉重的肉身。他最后回望了一眼山脚下尘烟依稀的县城,毅然转身,踏入了王屋山深处那道幽暗如巨兽之口的天然石隙。

洞初尚可直立,越深入越逼仄。石壁湿滑冰冷,渗着千年寒气。他只能匍匐,额头抵着黏腻的苔藓,手脚并用在泥泞与尖锐的碎石上爬行。黑暗浓稠得化不开,唯有指尖摸索石壁的触感,告诉他前路未绝。呼吸在狭道里撞出空洞回响,仿佛整座山压了下来。不知爬了多久,某一刻,前方骤然开阔!

他挣扎着站起,眼前景象惊得他几乎窒息。一个巨大无比的穹窿豁然洞开,高不见顶。一壁峭崖如天神巨斧劈开,直插虚空。崖底,竟嵌着一方宽阔石室,足容数百人。石床、石几,光滑齐整,静静陈列,仿佛主人刚刚拂袖离去,余温犹存。

石室中央,一方玉案莹莹生辉。案上,一卷古经静静横陈,非帛非纸,其色如暗夜凝结的深青,隐隐流转着难以言喻的柔光。王大人心跳如鼓,口干舌燥。他踉跄上前,却不敢靠近玉案三尺之内。扑通一声,双膝重重砸在冰冷石地上,额头触地,虔诚叩首:

“下土贱臣,形浊气秽,只慕长生微光。今日万劫幸入仙府,得睹天书……不敢亵渎圣物,但求真仙垂怜,许此凡胎浊目,略窥玄经片语,此生无憾矣!” 声音在空旷石室回荡,带着孤注一掷的颤抖。

话音方落,石室深处,一点微光亮起。光晕中,一位道人身影悄然凝实,白发垂肩,青袍素净,面容却如古潭映月,沉静得不见一丝涟漪。正是东极真人王太虚。他目光落在王大人身上,无悲无喜,只如深秋寒潭,映出叩拜者渺小的身影。

“尘心未死,何以窥天?” 真人的声音不高,却似从岩壁深处透出,带着山岳的沉浑。

王大人浑身一凛,伏得更低:“弟子……弟子只求……”

“求?” 真人唇角似有一丝极淡的、看透万古的微讽,“你求长生,是惧此身腐朽?求大道,是慕仙家逍遥?亦或……只是放不下那书斋里注解未成的执念?” 字字如针,刺破他层层包裹、连自己都未曾深究的妄念。

王大人猛地抬头,冷汗涔涔而下。真人洞彻的目光下,他注解《黄庭经》时的沾沾自喜,幻想得道后超然物外的飘飘然,甚至此刻跪在这里那份隐秘的、欲将仙缘据为己有的贪婪……所有粉饰轰然剥落,露出**裸的“我执”本相。原来自己追逐半生的,不过是个精心构筑的幻影,只为喂养那个永不满足的“我”子。他面如死灰,嘴唇哆嗦,却发不出一声辩驳。

真人不再言语,只抬手,宽大的袍袖朝着玉案上那卷玄经轻轻一拂。如同拨开一层无形的纱帐,深青色的卷轴骤然光华大放!无数金色符文自经卷中喷薄而出,旋转飞舞,充斥整个巨大洞府。它们并非静止的文字,而是流动的星河、呼吸的山脉、生灭的草木、奔腾的江海……天地间至深的韵律与法则,以最本真的形态,浩荡奔涌于这方石室乾坤!

王大人如遭雷击,目眩神迷。这磅礴无边的“道”之洪流,瞬间淹没了他脑中所有对《黄庭经》的注解、所有推敲过的义理、所有苦苦持诵的经文。他那些耗尽心血的字句,在这活生生的宇宙大化面前,渺小如尘埃,僵硬如枯骨。他第一次真正“看”见了道——不是书上的墨迹,而是天地本身宏大无言的运行。巨大的震撼与前所未有的卑微感,将他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光华渐敛,符文隐去。石室重归幽暗,玉案依旧,古井如初。真人王太虚的身影也渐渐淡去,只余一句箴言,如磬音般在洞府间袅袅萦绕,字字敲在王大人心坎:

“道在呼吸,在草木枯荣,在日升月恒。何曾锁于竹帛?何须注解分明?心若蒙尘,纵得万卷,亦是迷途。”

余音散尽,洞府一片死寂。王大人瘫坐在地,久久无法回神。那卷深青色的古经依旧静静躺在玉案上,散发着幽微的光。他凝视着它,眼中再无半分炽热的攫取之意,唯有无边的空茫与了悟后的平静。他缓缓起身,最后对着玉案深深一揖,再无留恋,转身走向来时的黑暗甬道。回程的匍匐似乎不再那么痛苦难熬。回头。

山道上,一滴露水自叶尖坠落,无声地砸在布满青苔的石上,碎成更小的水珠,每一颗都映着完整的天空。他停下脚步,看着那转瞬即逝的晶莹,忽然明白了真人的话。大道至简,何须远求?脚下每一步,叶上每一滴露,风中每一声鸟鸣,皆是真经流转,生机盎然。他仰头,对着莽莽苍苍的王屋群峰,无声地笑了。山风灌满他洗尽铅华的布衣,吹向山下喧嚣人间,也吹过亘古无言的山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2、王子芝

酒香,是王子芝游荡人间最深的锚。这位白云缑氏山飘出的散仙,踪迹出没京洛五十余年,面貌却始终停在四十许人。他嗜酒如命,腹中却仿佛装着无底深潭,任多少玉液倾入,只化作颊上两抹微红,眼神清亮依旧。

蒲帅王重盈初镇此地,奉他为上宾,安置在紫极宫雅室,每日送去三坛御酒。王子芝倚窗慢饮,酒虽醇厚,喉头却总腻着一层富贵脂膏,缺了筋骨。

一日薄暮,他踱出宫门。斜阳熔金里,一个担柴汉子正歇脚墙根。粗布短褂,赤脚草鞋,汗气混着山野辛烈扑面而来。王子芝目光落在他脸上——眉宇疏阔,眼神却沉静如古井深潭。他买下柴薪,多塞碎银。樵夫坦然接了,道声谢,仿佛接过几片落叶。

王子芝望着背影融入市井,低声吩咐道童:“跟着他。”暮色四合时道童回禀:“那人直奔城西‘刘记酒肆’,把银子全换了酒,一气饮尽,步履如飞往西山去了!”

隔日樵夫再来,王子芝捧出御酒相邀。樵夫仰脖三大碗下肚,抹嘴笑道:“好酒!富贵气十足!不过嘛……”他目光投向远山,“比起解县石家土灶烧的浊酒,终究差了口地气!前日独饮,未能尽兴。”

“解县石氏?”王子芝心头微动。

樵夫担起空柴担:“先生若有心尝这山野味,明日午时,城西三十里老君坡古松下见!”说罢大步流星而去,背影踩着暮云消失。

次日王子芝踏路疾行。山势渐陡,正午时分,千年古松下空无一人,唯有松涛阵阵。他正疑惑,鼻端忽钻入一缕奇异的酒香!浓烈、霸道,带着柴烟焦灼、泥土腥气、谷物酸酵野蛮冲撞,却勾魂摄魄。

循香转过山岩,豁然开朗——几间茅舍依山,柴扉半掩。老梅树下,樵夫盘坐青石,面前两只粗陶海碗。土灶柴火噼啪,蒸腾着灼热酒气。

“先生果然信人!”樵夫笑着斟满海碗。酒液浑浊琥珀,浮着糟粕。“山野村酿,莫嫌。”

王子芝端起粗碗,浓烈气息冲鼻。他啜饮一口,酒液滚烫如火线贯喉!辛辣激得舌麻,焦糊甘甜弥漫,暖意轰然炸开四肢百骸。额角沁汗,酣畅淋漓直冲顶门!

“好!”王子芝脱口赞道。这酒野性难驯,却蕴着最蓬勃的山野精魄。御酒与之相比,如同修剪的盆景,失了莽林元气。

两人不再言语,山风松涛间一碗接一碗对饮。酒气蒸腾,樵夫面容在热气中模糊,唯双眼愈发清澈,映着云天。

几碗下肚,王子芝如坠云端。朦胧中,樵夫身影倏然站起,遥揖长笑:“浊酒已尽,仙缘已了。先生珍重!”话音未落,人影如轻烟散入莽莽山林。

王子芝酒意惊散。古松下,青石上,空余两只粗陶海碗。一只倒扣,一只碗底尚存几滴残酒,兀自散发粗粝余香。茅屋柴扉半掩,寂静如从未有人烟。

他怔立良久,拾起空碗。碗底残酒在正午阳光下折射浑浊却炽热的光。山风浩荡,灌满泥土、腐叶、松脂的气息,裹挟那霸道酒香最后的倔强。

王子芝仰天大笑,声震林鸟。仙踪渺渺,可这碗底残存的灼热,便是最真切的点化。

下山路上步履轻快。城郭在望,紫极宫飞檐浮现。他怀中似还揣着那山野烈酒的滚烫余温。唇齿间野蛮的甘香辛辣翻涌,那滋味,胜过千坛御酒,万卷丹书。

至味何须寻玉瓮?真仙不必觅云踪。一碗山间火,烧透名利茧;几滴泥灶浆,照见天地心。原来最深的道,不在紫极宫缭绕的香火,而在樵夫担上那捆带露的薪柴,在那碗浑浊滚烫、足以烫穿世故的酒浆里。

3、长安酒幡

长安城里的刘商,少年时便以才名动京华。他写的《胡笳十八拍》,连深闺稚子都能吟上几句。进士及第后,一路做到郎官,官袍加身,人人称羡。可每当夜深人静,烛火摇曳,刘商抚摸着案头冰冷的官印,心头却空落落的。书房里兵书与丹经并置,案头朱批的公文旁,总摊着几卷翻毛了边的《黄庭经》。他遍访长安道士,拜师求教,炼丹服气,倾尽俸禄,只为捕捉一丝飘渺的长生气息。

眼见鬓角染霜,筋骨渐衰,他常对月长叹:“浮名如朝露,官身似囚笼!古之贤者弃官求道,终得超脱。我妻儿已安,俗债已了,难道还不及古人的洒脱?”这念头如藤蔓缠绕,日益疯长。终于一日,他称病挂印,脱下官袍换上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衣,向东飘然而去。

船抵广陵(扬州),正是午后。街市喧嚣,人流如织。忽见前方人潮围拢,水泄不通。刘商好奇进入,只见一个中年道人席地而坐,面前摊开几包草药。道人面容清癯,双目却亮得惊人。求药者七嘴八舌,皆言此药灵验非凡。

道人正低头分药,目光无意扫过人群边缘的刘商,陡然一顿!那眼神,仿佛千年古井投入一颗石子,漾开一丝异样的涟漪。道人倏然起身,对满场求药者团团一揖:“今日缘分已尽,诸位请回!”不顾众人错愕,他径直拨开人群,一把拉住刘商手腕,力道沉稳:“随我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刘商不及反应,已被道人拽进街边一座临河小楼。道人熟稔地唤来一坛陈年花雕,拍开泥封,醇香四溢。他也不客套,先自斟一碗,仰脖饮尽,才看向仍有些怔忡的刘商:“郎君心中,所求为何?”

刘商心头微震,将辞官访道、求仙无门之苦娓娓道来。道人听罢,只淡淡一笑,手指蘸着酒水,在油腻的木桌上勾画起来:“神仙道术?缥缈难求。不如说说实在的——你看那嬴政扫**,筑长城,求不死药,声势煊赫,最后如何?不过骊山一抔土!汉武开疆,封禅泰山,遣方士入海,折腾半生,终究未脱凡胎!”他口中秦汉魏晋,历代兴衰秘辛,帝王将相轶事,竟如亲历亲见,字字凿凿,听得刘商脊背发凉,冷汗涔涔。这哪是寻常药贩?分明是位洞穿千年烟尘的奇人!

“所以,”道人放下酒碗,目光如炬,直刺刘商心底,“神仙渺茫,强求何益?道不在蓬莱,而在……”他顿了顿,手指轻轻一划,指向窗外熙攘的街市,“这红尘万丈之中。”

刘商如遭棒喝,僵坐当场。窗外市声、桨声、叫卖声、孩童嬉闹声,汇成一股汹涌的浊流,冲击着他多年筑起的清修高台。他脑中一片混乱,无数念头翻腾:难道半生所求,竟是歧路?这喧嚣市井,真能藏得住大道?

暮色四合,楼内光影渐暗。刘商只觉千头万绪,难以理清,只得先行告辞。那道人也不挽留,只含笑目送他下楼。刘商走出酒肆,忍不住回头望向小楼窗口——灯火阑珊处,空空如也!道人竟如轻烟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商惊立街头,夜风拂面,酒意顿消,唯余一身冷汗。翌日清晨,他怀着一线渺茫希望,重访那座小楼。楼内酒保打着哈欠擦拭桌椅,对刘商的询问一脸茫然:“昨日?哪有什么道士?客官莫不是吃醉了?”

刘商失魂落魄,漫无目的地在广陵城中游荡。三日后,他行至城西一处荒僻废园。断壁残垣间,荒草没膝。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缩在破亭下,抱着只豁口的粗陶酒坛,正醉眼朦胧地哼着俚俗小调。刘商目光扫过,本欲离去,脚步却猛地钉住——那老丐怀中紧抱的酒坛,样式粗陋,泥封犹在,分明与昨日小楼里那坛一模一样!

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攫住了刘商。他缓缓上前,摸出几枚铜钱轻轻放入老丐破碗。老丐浑浊的眼珠动了动,咧嘴一笑,露出焦黄的牙齿,竟将怀中的酒坛往刘商面前一推,含糊不清地嘟囔:“喝……喝点?”

刘商凝视那粗糙的坛身,昨日道人那声“道在红尘”的断喝,仿佛又在耳边炸响。他不再犹豫,接过酒坛,拍开泥封,仰头灌下一大口!烈酒辛辣,如刀割喉,呛得他连连咳嗽,眼泪迸出。这滋味,与昨日楼中醇厚的花雕,天壤之别!

然而几口烈酒下肚,一股奇异的暖流却在胸腹间弥漫开来。他环顾四周:断壁上的藤蔓在风中轻摇,荒草间虫鸣唧唧,远处城郭的喧嚣隐隐传来。老丐满足地咂咂嘴,蜷缩着沉沉睡去,鼾声如破旧的风箱。刘商抱着冰冷的酒坛,跌坐在荒亭石阶上。他望着老丐沟壑纵横的睡脸,又望向长安的方向——那里有他半生追逐的浮名与虚妄的仙途。而此刻,口中烈酒的烧灼感如此真实,破亭下乞丐的鼾声如此真切,废园里草木的气息如此鲜活。

怀中酒坛渐空,映出广陵城头一片混沌的暮云。

刘商终未寻得仙丹,却在粗陶坛底尝到了大道的真味——它不在远遁的云山,而在足下的烟火。

那道士如惊鸿一瞥,只为点破迷障:心若囿于方外之执,纵处山林亦染尘;心若能安于闹市,则贩夫走卒皆是仙踪。

4、碧虚玉幢

长安城里的白幽求,名字取得清雅,运道却实在不济。年复一年,青麻纸上朱笔落榜,墨痕未干,心已凉透。贞元十一年春闱放榜,他又名落孙山。望着满城新科进士打马游街的喧腾,他心灰意冷,一咬牙,跟着一队渡海去新罗的商贾,登上了摇摇晃晃的海船,只想远远逃离这片伤心地。

船行至大谢公岛附近,天变了脸。白日里还波平如镜,入夜却狂风骤起,墨黑的海水像被无形巨手疯狂搅动,掀起山岳般的巨浪。船如一片枯叶被抛上浪尖又狠狠砸落深渊。桅杆折断的巨响混着人的惊叫,瞬间被狂风撕碎。白幽求死死抱住半截船舷,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浮沉,眼睁睁看着同船的人影被巨浪吞噬。不知过了多久,风势稍缓,他发现自己竟攀附着一块破船板,随波逐流。

漂了两天两夜,水尽粮绝,神智昏沉。就在他以为自己要葬身鱼腹时,风浪奇迹般平息了。茫茫水雾中,一片深黛色的巨大轮廓在前方显现——是一座岛,一座高得望不见顶的山岛!更奇的是,那山南面的半山腰上,竟嵌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城郭,亭台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气象非凡,绝非人间所有。

白幽求拼尽最后力气,用破木板划水靠岸。山壁陡峭如削,他手足并用,攀爬了不知多久,终于接近那片奇异的城池。离城尚有二三里,山路两旁的情景却让他魂飞魄散——道旁竟盘踞着无数龙虎!那龙,金鳞闪烁,须髯戟张;那虎,白额吊睛,目光如电。它们或蹲或踞,如同守卫宫门的石像,却又分明是活物!白幽求一出现,千百道冰冷锐利的目光齐刷刷盯在他身上,空气仿佛凝固,带着令人窒息的威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两股战颤,冷汗浸透残破衣衫,想后退,脚下却是万丈深渊;想呼救,同船人早已无影无踪。绝望中,他连滚带爬躲到道旁一棵虬枝盘结的古树下,瑟瑟发抖。山风掠过,枝叶摩擦,发出奇异的“沙沙”声响,仔细听去,竟似人语,反复吟诵着几句飘渺的诗句:

“玉幢亘碧虚,此乃真人居。

徘徊仍未进,邪省犹难除。”

白幽求听得心惊肉跳,这诗仿佛在点破他的窘境:徘徊不敢进,是因心中俗念未除?他正惊疑不定,忽见那巍峨的城门豁然开启,一位身着大红官袍、面如冠玉的朱衣人飘然而出,朗声宣道:“西岳真君驾临!” 道旁那些令人生畏的龙虎闻声,竟齐齐俯首,发出低沉恭敬的回应:“真君尚未驾到!”

白幽求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此刻也顾不得许多,连滚带爬扑到路中,朝着朱衣人方向嘶声高喊:“大人!大人!落难书生白幽求,误入仙山,求大人垂怜指引!”

那朱衣人仪态万方,闻声只淡淡侧目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平静无波,既无惊讶,亦无怜悯,仿佛只是看见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他甚至没有片刻停留,衣袂飘飘,径直穿过俯首的龙虎行列,向山下飘然而去,转瞬消失在云雾深处。白幽求僵在原地,伸出的手颓然落下,巨大的失落与茫然淹没了他。朱衣人的无视,比龙虎的威压更让他心寒,那是彻底的、居高临下的漠视。

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头顶那棵古树繁密的枝叶间,忽地传来一声极轻微、极清晰的叹息。紧接着,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如同贴着他的耳根响起:“痴儿,归路在足下,何须叩问仙门?速回!速回!” 一股柔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猛地将他向后一推!

白幽求只觉天旋地转,脚下虚空,整个人如坠云端。耳边风声呼啸,眼前光影迷离。不知过了多久,“噗通”一声,他重重摔在一片柔软的沙滩上。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海浪温柔地拍打着脚踝。他挣扎着爬起,环顾四周,远处竟有袅袅炊烟升起!

他踉跄着奔去询问,海边捕网的渔夫用浓重的乡音告诉他:“此地明州也。”明州!竟是故国海岸!白幽求呆立当场,望着熟悉的渔村和归航的帆影,恍如隔世。那碧虚玉幢的仙城、森严的龙虎、漠然的朱衣人、树间的叹息……一切清晰得如同烙印,却又遥远得如同幻梦。

回到长安,他默默变卖了仅剩的书卷笔墨,在城郊结庐而居。案头不再有圣贤书,只常备几块茯苓,渴饮清泉,饥餐山果。他不再踏入科场一步,只背着简单的行囊,开始用脚步丈量五岳的雄奇。当他在华山西峰,看云海翻涌吞没群山;当他在泰山极顶,沐朝霞染红天地,往昔求取功名的焦灼,如同被山风彻底涤荡。

白幽求嚼着茯苓,倚在嵩山古松下。

那碧虚仙境的玉幢,终究是遥不可及的幻影;而足下五岳的松涛,才是真实的回响。

朱衣人那一眼的漠然,原是天地最大的慈悲——它击碎了人心中对虚幻仙缘的妄念,让迷途者看清:真正的归途,不在云外仙台,而在放下执念后,脚下这片坚实而丰饶的尘世山川。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