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 第36章 神仙三十六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第36章 神仙三十六

作者:富家尔尔 分类:玄幻奇幻 更新时间:2025-11-13 08:57:06 来源:全本小说网

1、箭影仙踪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的重阳节,长安城外的沙苑原野上,秋高气爽,草木染金。玄宗皇帝兴致勃发,亲率大队人马围猎。猎旗猎猎,马蹄踏碎荒草,惊起无数飞禽走兽。就在此时,云层深处,一只孤鹤翩然出现,雪白的羽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悠然盘旋,似在俯瞰人间喧嚣。

玄宗精神一振,弯弓搭箭,屏息凝神。只听“嗖”的一声,利箭破空而出,直贯云霄。那鹤儿似乎猝不及防,哀鸣一声,身形一滞,箭镞已深深没入它的翅根。它挣扎着向下坠落,眼看就要触地,却在离地丈许之处,猛地振翅,如一片飘忽的云,竟又挣扎着向西南方向飞去,转瞬便消失在众人惊愕的视野尽头。

时光流转,数月之后。在千里之外的益州城西,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道观。观内松桂参天,幽深寂静,非道行精深者不得居留。观中东廊第一院,尤为清幽。一年之中,总有那么三四次,一位自称青城山道士徐佐卿的人会悄然造访。他气质清雅古朴,神态超然物外,观中道士无不敬仰。院中正堂,观中老者特意为他虚位以待,徐佐卿每次来,或住三五日,或住十来天,便飘然返回青城山。

这一日,徐佐卿忽然从外面归来,神色间却带着一丝罕见的疲惫与黯然。他步入正堂,对院中众人缓缓开口:“我今日在山中行走,不幸被一支飞箭所伤,所幸已无大碍。”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如古井,“只是此箭非凡间之物,我将其留于壁上。待到后年,箭的主人自会到此寻它,届时务必亲手交还,千万不可遗失。”

众人惊疑不定,只见徐佐卿走到墙边,提笔在壁上题写数行字迹,笔走龙蛇,似有深意。写罢,他微微一笑,转身离去,从此再未踏足此地。

两年时光匆匆而过。这日,道观忽然迎来圣驾,玄宗皇帝銮驾赫然驻于观前。原来他巡幸至此,想起旧事,便入观游览。行至东廊第一院,那壁上题字赫然映入眼帘。玄宗凝神细看,字迹竟似曾相识,心中猛地一震。他急命随从取来自己昔日所用之箭,与壁上所挂之箭细细比对——箭羽、箭杆、乃至那独特的徽记,竟分毫不差!

玄宗呆立当场,手中冰冷的箭杆仿佛突然有了温度。他猛然忆起沙苑上空那只带箭西南而去的孤鹤,那绝望挣扎中仍奋力腾空的身影……原来那并非寻常禽鸟,竟是眼前这位仙风道骨的徐佐卿!一念之差,他竟以帝王之威,射伤了超然物外的方外之士。玄宗面色凝重,久久凝视着壁上题字,又缓缓摩挲着那支箭,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愧疚。他默默将箭取下,紧紧握在掌心,仿佛握住了一段失落的因果,一个无声的警示。

玄宗离关后,那支箭被他珍重收藏,再未示人。而徐佐卿题字的墙壁,却成了道观中一处无声的圣地。道士们每每经过,皆屏息凝神,仿佛那墨迹深处,仍回荡着仙人被凡矢所伤时的叹息与宽宥。

那支箭最终回到了射出它的人手中,却已不再是狩猎的战利品,而成为一面映照人心的明镜。原来这世间所有看似偶然的相遇与伤害,都藏着宿命般精密的回环。我们每一次无意的放逐,终将在时光的河流里,以另一种方式漂流回自己的岸边——那时,掌心接住的,究竟是命运的嘲弄,还是灵魂的警醒?

2、雪夜客

天宝年间的扶风县令,衙署修得比王府还气派。此公出身煊赫,眼里只搁得下朱紫贵人,寒门士子连他阶前青砖都踏不暖。时日一久,满城尽是压低的怨声。倒是他手下两位属官不同:主簿李君,门庭常开待客;县尉裴某,更好黄老之道,俸禄多散给贫户,暗中替县令拾掇着民心裂痕。

这日县令宴请贵宾,琉璃盏映着满堂锦绣。裴尉托病不来,满座正待举箸,门吏忽慌慌张张进来:“老爷,门外有个怪客,自称拓跋大郎,非要此刻见您!”

县令金杯一顿,眉峰拧起:“没眼色的东西,叫他候着!”

话音未落,堂前已炸响一声怒喝:“竖子安敢拒客!” 声如闷雷滚过屋梁。众人惊望,见一巨汉昂然立于门口,额头宽阔如崖,身长七尺有余,旧布袍裹着山岳般的身躯,手拄一根虬结木杖,风尘仆仆。门吏被他气势所慑,瑟缩在后。

县令脸上红白交加,牙缝里挤出一句:“……请入席。” 那大汉拓跋也不谦让,径直走到上首空位,撩袍坐下,震得席案微颤。满堂珠光宝气,霎时蒙了层灰。

宴席成了冰窖。贵客们箸尖拨弄着珍馐,眼角却瞟着那怪客——他撕扯羊腿如搏虎狼,酒浆淋漓沾满虬髯,对县令的寒暄充耳不闻。县令举杯的手悬在半空,指尖微微发抖,强堆的笑纹冻在脸上。

终至席散,拓跋大郎将油腻大手在袍襟一抹,长身而起,竟不对主位揖别,转身便走。县令忍怒草草一揖,脸色已铁青。那大汉行至门边,忽又停步,铜铃般的眼扫过满堂华服,嗤笑一声:“好一场富贵腌臜戏!” 声震屋瓦,余音未绝,人已大步流星消失在暮色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满堂死寂。李主簿心头突突直跳,暗忖此客绝非俗流。当夜便踏雪寻到裴尉城郊小院,备述席间怪状。裴尉正煮雪烹茶,闻言眸中精光一闪:“此人气度,似曾相识……倒像终南山深处偶遇的樵隐!”

三日后,扶风城忽降暴雪。李主簿夜半被叩门声惊醒,开门竟是裴尉,肩头积雪盈寸,身后一架简陋爬犁,上覆草席。席下赫然是拓跋大郎蜷缩的身躯,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快!寻个避风处!” 裴尉气息急促,“城外破庙寻到他时,已冻僵了!”

李主簿慌忙将人安置在自家厢房炭火边。裴尉解开自己貂裘裹住大汉,又取出银针,就着昏黄灯火,刺向他周身大穴。针尖游走间,裴尉额角渗出细汗,指尖却稳如磐石。拓跋僵冷的身躯终于开始微弱起伏,喉间发出破风箱般的嗬嗬声。

县令闻讯次日赶来,立在厢房门口,皱着鼻子不肯踏进半步。草席上那人乱发如蓬,与那日宴上狂客判若两人。

“此等腌臜狂徒,” 县令袖掩口鼻,声音从绫罗后闷闷透出,“裴尉你倒好心!”

裴尉正俯身给拓跋喂药,头也不抬:“县尊,此身皮囊,风雪中不过一张草席。贵贱荣辱,焉能蔽目?”

县令拂袖而去,靴子踩在雪地上咯吱作响,格外刺耳。

拓跋在裴尉和李主簿轮流看护下,竟一日日缓过气来。腊月二十三夜,他忽然睁开眼,眸中精光湛然,哪有半分病态?他推开药碗,对守在一旁的裴尉道:“某该走了。” 也不问恩人姓名,只从怀中摸出一物塞进裴尉手中——是块温润墨玉,雕着云绕孤峰,触手生温。

“风雪夜归人,终须向山行。” 拓跋披衣下榻,推开柴门。门外大雪初霁,月光泼银般洒满庭院。他回头对裴尉一笑,身影没入清辉雪路,再无痕迹。

开春天暖,县令府邸忽遭天火,雕梁画栋一夜成灰。县令本人虽逃得性命,却惊悸成疾,一蹶不振。而裴尉怀中那枚墨玉,竟在某个清晨化作一撮松针,清香犹存。

裴尉捏着那缕松针立于衙署阶前,望着檐角化尽的残雪。怀中那份辞官的文书,墨迹早干。他忽地一笑,将松针迎风一撒,任其卷入市井烟火深处。原来真正的贵气,不在拒人千里的高门,而在向风雪敞开的一扇柴扉;人海中最孤高的身影,有时反倒在俯身拾起一张草席的瞬间,触到了青云。

3痴仙

御史魏方进府邸里,有个十五岁的幼弟,成日蜷在廊角石阶下。涎水混着涕泪,在他破旧的前襟上结成硬壳,十指乌黑,总在泥灰里抠挖。阖府上下,连粗使仆役都绕着他走,暗地里唤他“脏痴儿”。唯有一个出嫁的姐姐魏氏,每回省亲,必蹲在那孩子面前,用温水浸透的软巾,一点点拭去他脸上的污浊。仆妇们嫌恶,她便亲自动手为他沐浴更衣。那孩子木然由她摆弄,只有姐姐梳理他纠结的乱发时,僵硬的脖颈会微微向那温软的掌心靠拢。

一日午后,痴儿又在府门边晒太阳,十指在脖颈间抓挠,发出沙沙的声响。几个邻人正指指点点,长街尽头忽地卷起一阵风尘。只见数十骑人马簇拥着一位朱衣官人,蹄声如雷,转瞬便到了阶前。朱衣人滚鞍下马,目光如电一扫,竟直直走向那蜷缩的痴儿,在众目睽睽之下,撩袍跪倒,俯身叩拜,额头深深触地:

“仙师,末将来迟!”

阶前死寂。那痴儿抓挠的动作蓦地停住,缓缓抬起头。脸上浑浊的泪痕鼻涕依旧,可那双眼睛——竟如古井深渊,寒光凛冽,直刺人心!他开口,声音清越如金玉相击,字字砸在青石板上:

“缘何迟误?所勾当之事可了结?”

朱衣人伏地更深:“已有次第。”

痴儿眉峰一蹙,竟带出雷霆之威:“何不速速了断?退下!”

朱衣人诺诺连声,率众翻身上马,蹄音远去如一阵急雨。痴儿眼中那逼人的神光,倏忽熄灭,如同燃尽的灯芯。他重新缩回身子,涎水又顺着嘴角淌下,手指继续在脖颈间无意识地抓挠,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只是日头下恍惚的梦影。

当夜,痴儿无声无息地去了。魏府上下虽惊疑白日之事,却也只是按例草草收敛,一具薄棺,几锹黄土便打发了。只有魏氏姐姐,扑在冰冷的棺木上,哭得几欲昏厥。小殓那日,她趁无人,抖开一个包袱,将一件叠得齐整的明黄绣花袄子,轻轻覆在弟弟胸前。袄子针脚细密,是当年她亲手缝制,痴儿唯一一件体面衣裳。她指尖抚过那冰凉的绸面,终是替他掩上了棺盖。

不久,安史乱起,潼关失守。魏方进扈从玄宗仓皇西奔,魏氏亦随驾颠簸。行至马嵬驿,六军鼓噪,杀声震天!宰相杨国忠顷刻间被乱兵剁成肉泥,魏方进仗着御史身份上前呵斥,话音未落,几柄雪亮横刀已穿透他的胸膛!魏氏躲在驿馆窗后,眼睁睁看着兄长血溅当场,惊怖得浑身僵冷。乱兵如嗜血的蝗群,直扑驿馆,木门在撞击下发出刺耳的呻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