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31章 新岁日常 稚子牵线睦乡邻

------

第三十一章 新岁日常 稚子牵线睦乡邻

震耳欲聋的爆竹碎屑仿佛还带着硫磺味儿,残留在地面,与新桃换下的旧符一同诉说着年节的余韵。跨过除夕那顿喧闹而温馨的守岁宴,陈彦在睡梦中悄无声息地又长大了一岁,稚嫩的生命年轮刻下了第五道印记。

新年伊始,万物似乎都在沉睡中积蓄力量,等待惊蛰的春雷。但对于陈家沟的农户们而言,生活的车轮从未真正停歇。冰雪初融,寒风依旧料峭,土地尚未完全解冻,呈现一种深沉的褐色,但农家的活计已然按着古老的节拍,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新的循环。

陈家的日子,在经历了去年那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双喜临门”的巨大喜悦后,仿佛一艘饱经风浪后终于驶入平静港湾的船,进入了一种平稳却充满甜蜜期盼的运行轨道。

陈满仓和陈延峰父子俩,是家中最坚实的根基。每日清晨,呵出的白气还未散尽,他们便已开始在院子里忙碌。陈满仓仔细检查着犁铧的锋口,用粗糙的磨石蘸水,一下下打磨着,发出富有节奏的“嚓嚓”声,眼神专注,仿佛在打磨来年的希望。陈延峰则挥舞着斧头,将冬日囤积的硬木柴劈砍成大小均匀的柴块,坚实的臂膀肌肉虬结,汗水在寒冷的空气中蒸腾出淡淡的白雾。他们还需要将积攒的农家肥运到地头,为不久之后的春耕做最充足的准备,每一锹泥土都仿佛蕴含着秋收的承诺。

陈延岭和陈延岳兄弟俩,则继续经营着西山坳那片被他们视为“宝藏”的陷阱区。冬日山林萧索,猎物远比春秋两季稀少且狡猾,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三五日便去巡视一番的习惯。这不仅是维持一项重要的家庭进项,更仿佛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与大山无声的对话。偶尔,一个被触发却落空的吊套,或是一只不幸撞入陷坑的瘦弱野兔,都能给他们带来不小的惊喜,维持着这项副业的微弱火种。

然而,与往年相比,陈家今年日常的画卷上,添了两笔鲜明而温暖的色彩。

第一个变化,关乎责任,也关乎独处。那两头日益成为家中重要财产的牛——温顺健壮的母牛和愈发活泼好动、总试图用刚冒头的犄角顶人的小牛犊——它们的日常放牧照料,正式落在了家里最小的孩子陈彦肩上。

这份差事并不轻松,尤其在春寒未褪的时节。每日清晨,当薄霜还挂在枯草尖上,陈彦便得早早起床,穿上厚厚的棉袄,揣上半个热乎乎的饼子,从牛棚里牵出这对“母子”。母牛熟悉了小主人的气息,温顺地低下头,用潮湿的鼻子蹭蹭他的手心,喷出一股带着草料味的热气。小牛犊则不然,总是兴奋地蹦跳几下,试图挣脱绳索,需要陈彦费些力气才能拉稳。

他通常会将它们牵到村旁那片河滩地,那里地势平缓,背风向阳,虽然草色枯黄,但经过一冬的沉淀,草根深处仍蕴藏着牛羊喜爱的滋味。找一棵老树桩拴好母牛,任由小牛犊在母牛周围有限的范围内撒欢啃食,陈彦的任务便算完成了一大半。

他常常会找一块被太阳晒得温热的大石头坐下,拿出怀里的饼子,小口小口地啃着,目光却飘向远方。看着牛儿反刍时悠闲甩动的尾巴,看着小牛犊不知疲倦地追逐一只蝴蝶,看着远处田间父亲和祖父微小却坚定的身影,看着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这份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放牛时光,成了他思考的专属领地。前世纷繁的记忆与今生真切的感受,常在这时空里悄然交织,让他生出许多不属于五岁孩童的感悟。他乐在其中,仿佛这片小小的河滩,就是他独享的小小世界。

第二个变化,则弥漫在家庭的空气里,是一种无声的呵护与重心倾斜。二婶李秀娟和母亲张桂娘,因其腹中孕育着家族未来的希望,被全家人小心翼翼地捧了起来,彻底晋升为“特级保护动物”。

往日里,挑水、劈柴、下地帮忙这些重活累活,被陈满仓父子三人前所未有地严令禁止,几乎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她们每日的活动范围被极大限制,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操持一家人的三餐饭食,以及一些极其轻省的家务,如缝补浆洗(重一点的衣物都由男人包了)。灶台、堂屋、卧房,构成了她们最主要的活动三角区。

但这种全方位的、近乎密不透风的保护,在拥有前世零碎现代医学常识的陈彦看来,却显得有些过度紧张甚至笨拙了。他模糊地知道,孕妇并非易碎的花瓶,需要绝对的静养,适当的、和缓的运动反而对母亲的身体和未来的生产大有裨益。看着二婶和母亲每日里大多时间只能在屋内和灶房间转悠,活动量甚至比不上院子里的母鸡,他总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应该引导她们适度地动一动,透透气。

于是,每日傍晚放牛归来,便成了他实施“孕妇健康促进计划”的绝佳时机。

当夕阳将天际染成橘红,给整个村庄镀上一层暖金色时,陈彦便会牵着他那吃饱喝足、步伐悠闲的牛儿队伍,出现在院门口。他并不急于将牛关回棚里添夜草,而是会先将牛绳暂时拴在门前的木桩上,然后像一只归巢的雀鸟,轻快地飞进屋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目标明确,总是先找到正在灶台边看着火候准备晚饭,或是坐在堂屋窗边趁着最后天光做针线的二婶和母亲。

“二婶婶!娘亲!”他扬起被风吹得红扑扑的小脸,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期盼的光芒,伸出带着凉意却柔软的小手,去轻轻拉扯她们的衣角,“牛牛都吃饱啦,肚子圆滚滚的!外头太阳还没下山,可暖和了!我们出去走一走好不好?就走到村口大槐树下,我跟六婆婆约好了听故事呢!走一会儿就回来,好不好嘛?”

他的声音奶声奶气,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恳切和天真。

起初,李秀娟和张桂娘自然是犹豫的。婆婆和丈夫的叮嘱言犹在耳,生怕吹了野风着了凉,怕路上不平绊了脚,怕走多了累着身子。张桂娘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弯下腰担忧地看着他:“彦儿,外头风大,你二婶和娘亲不能吹风,咱们就在院里走走好不好?”

但陈彦早有准备,他会努力描述外面的夕阳多么暖和,空气多么清新,甚至夸大其词地说“六婆婆说了,多走走,生弟弟妹妹的时候才有劲儿!”(这话半真半假,六婆婆确实说过类似的话,但对象是别的产妇)。再加上他那软磨硬泡的功夫和那双写满“求求啦”的大眼睛,两位本就对他疼爱有加、甚至有些溺爱的孕妇,最终总是会败下阵来,心软地答应这“小小”的请求。

“好好好,真是拿你没办法……就依你,走一小会儿,可不能跑跳啊。”张桂娘会无奈又宠溺地笑着,仔细地帮他和自己系紧衣扣。

“彦儿真乖,知道陪着婶婶解闷呢。”李秀娟则会温柔地摸摸他的头,脸上带着羞涩而温暖的笑意。

于是,在春日傍晚柔和的夕照里,陈家门前的小路上,便经常勾勒出这样一幅温馨而独特的画面:一个矮墩墩、白净可爱的小男孩,一手牵着膘肥体壮的母牛,母牛身后跟着那只一刻不停甩尾蹦跳的小牛犊,另一只小手则小心翼翼地、像个小小绅士般,搀扶着他的一位孕妇长辈,三人(或两人)慢悠悠地沿着村中的土路散步。有时陪伴他的是母亲张桂娘,有时是二婶李秀娟,有时运气好,他能同时拉上两位,那便是他“计划”的巨大成功。

陈彦人小鬼大,深谙“散步”的艺术。他从不直奔主题说“咱们去运动”,而是总能找到各种有趣的由头,设置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引导着她们自然而然地迈开脚步,扩大活动范围。

“娘亲,二婶婶,快看!狗蛋家院墙的迎春花开啦!黄灿灿的,我们走近点去看看!”

“我听见六婆婆在老槐树下讲故事呢,我们快去听听今天讲孙悟空打到第几个妖怪了!”

“前头是铁柱家,铁柱娘说新腌的酸黄瓜可好吃了,我们去瞧瞧她腌好了没?”

他的理由总是那么充满童趣和诱惑,让人不忍拒绝。等到了村民们傍晚惯常聚集闲聊的地方,比如那棵虬枝盘错的老槐树下,或是某家向阳的院墙根,那里往往已经坐了三五成群的妇人、老人和嬉闹的孩童。

村民们看到他们过来,都会露出友善的笑容,热情地打招呼。

“哎呦,延峰家的,秀娟,出来遛弯啊?气色真好,看着就舒坦!”

“彦小子可真行,小小年纪就知道陪着娘亲婶婶散步,真懂事!”

“快来这边坐,这边避风,太阳晒得暖和着呢!”

一开始,李秀娟和张桂娘还有些拘谨,只是笑着点头回应,不太好意思主动加入谈话,毕竟被全家这样“重点保护”着,多少有点不自在。但陈彦会像一条灵活的纽带,主动地穿梭其间。他一会儿趴在六婆婆膝头听故事,听到有趣处咯咯大笑,回头兴奋地给母亲和二婶“转播”;一会儿又跑到正在讨论腌菜秘诀的妇人堆里,仰着小脸问东问西,无形中就把两位孕妇带入了话题圈。

渐渐地,隔阂在温暖的夕阳和家常闲话中消融。张桂娘本就性子爽利些,很快便和村里的媳妇们自然地说笑起来,交流着怀孕的身体变化,分享着害喜的烦恼,听着过来人传授各种“过来经”。李秀娟虽然文静内向,但也会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大家说说各家的趣事、田里的庄稼、孩子的调皮,听到有趣处,便用袖子掩着嘴轻声笑起来,偶尔也会被问到针线活计,她便细声细气地回答几句,引来一片赞叹。

“可不是嘛,怀娃的时候是得多走动走动,老是窝着,生的时候才受罪呢!”

“哎呀,我怀我家那皮小子的时候,都快生了还下地薅草呢!”

“秀娟这手真是巧,这鞋底纳得密实又匀称,将来孩子穿着肯定舒服!”

“桂娘,我看你这肚形,像是个胖小子!延峰有福气!”

“去你的,我看像闺女,闺女是娘的小棉袄!”

妇人们之间的闲聊,没有高深的道理,尽是些朴实无华的家常里短、生育经验、生活智慧,却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和相互之间的关怀。在这轻松融洽的氛围里,李秀娟和张桂娘不仅舒展了因久坐而略显僵硬的筋骨,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心情也变得愈发开朗明媚,脸上时常洋溢着轻松自然的笑容。她们不再仅仅是被困在方寸之间、被过度呵护的“珍稀动物”,而是重新感受到了与村落的连接,融入了这充满烟火气的乡邻社交网络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彦则大多时候安静地待在一旁,有时听故事,有时看蚂蚁搬家,但眼角的余光始终关注着二婶和母亲。看到她们眉宇舒展、谈笑风生的模样,看到她们与其他妇人自然交流的状态,他小小的心里便像喝了一大口温热的蜂蜜水,充满了无声的成就感和巨大的满足。他正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却又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这个家,守护着家里每一个他爱的人。

当日头彻底沉入西山,晚霞褪去最后一丝瑰丽,天色开始变得朦胧,炊烟的味道越发浓郁时,陈彦便会像个精准的报时器,适时地站起身,再次拉起二婶和母亲的手。

“娘亲,二婶婶,天快黑啦,有点凉了,我们该回家吃饭啦!爷爷和爹爹该等急了。”

于是,三人(或两人)一牛一犊,又慢悠悠地踏着渐起的暮色,循着炊烟和饭香的方向,返回那个灯火初上、充满温暖等待的家。

这种每日傍晚雷打不动的散步串门,不知不觉间成了陈家沟一道新的、流动的温暖风景线。它不仅悄然改善着两位孕妇的身心状态,也无形中进一步拉近了陈家与邻里的关系,让那份因盖房、买牛、双喜临门而产生的些许距离感和羡慕感,化为了更真切质朴的乡邻情谊。

而这一切细腻的变化,都源于那个五岁孩子看似懵懂贪玩、实则蕴含着超越年龄的关怀与智慧的小小心思。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