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章 家事微澜 山雨欲来

------

第二章 家事微澜 山雨欲来

陈彦,或者说灵魂承载着李慕白记忆的陈彦,在陈家沟这个小小的农家院落里,一天天长大。

通过长时间的倾听和观察,他逐渐摸清了这个家的基本情况。

爷爷陈满仓和奶奶王氏,是家里的主心骨。爷爷年轻时是个好把式,如今虽年纪渐长,但地里的大事小情依旧离不开他的拿捏,性格沉默寡言,却自带威严。奶奶则操持着家务,慈祥中透着利落,将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父亲陈延峰是家中的长子,今年刚满二十,正是壮劳力。他继承了爷爷的勤劳和母亲的敦厚,性子有些憨直,但对家人,尤其是对陈彦,有着恨不得掏心掏肺的疼爱。母亲张桂娘,温柔贤淑,因是读书识字的娘家出身,言行举止间总带着一丝村里其他妇人没有的斯文气。

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两个半大的小子,那是陈彦的两个叔叔。二叔陈延岭,今年十五,三叔陈延岳,刚满十四。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话一点不假。这两个叔叔正处在能疯跑能闯祸、饭量惊人的年纪,因为家境和长幼顺序的缘故,大哥陈延峰成亲后,他们的亲事便暂时搁置了,至今还未说上媳妇。两人性格跳脱,平日里除了下地帮些忙,更多时候是漫山遍野地跑,掏鸟蛋、摸鱼虾,偶尔也会凑到小侄子陈彦的摇篮边,做鬼脸逗他,虽然常常被奶奶以“别吓着孩子”为由赶开。

陈彦的外家,是镇上的张家。外祖父张老爷子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杂货铺子,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日子比纯粹的农户宽裕不少。张老爷子育有三子一女,陈彦的母亲是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的女孩,自幼颇受疼爱。三个舅舅皆已娶妻生子,大舅继承了杂货铺的经营,二舅学了木匠手艺,三舅则在铺子里帮忙。

陈彦满月时,张家浩浩荡荡来了许多人。外祖父张老爷子是个精瘦的小老头,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的精明,抱着陈彦时却笑得见牙不见眼,带来的礼物也最是丰厚,除了常见的鸡蛋红糖,还有几匹细软的好布料,说是给外孙做衣裳。外祖母李氏则拉着女儿桂娘的手,细细叮嘱着月子里的注意事项,眼里满是心疼。三个舅舅和舅妈们也各自带了礼物,院子里一时间热闹非凡,与陈家的朴实农耕气息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也其乐融融。

张老爷子私下里对陈满仓和陈延峰感叹:“桂娘自小没吃过什么苦,嫁到你们家,是她的福气。延峰是个踏实肯干的,我们放心。只是这世道,光靠地里刨食终究艰难些……若是将来彦儿有机会,还是该读些书,识些字,多条出路。”这话,说到了陈满仓的心坎里,他默默点头,看着摇篮里的孙子,目光深远。

时光荏苒,陈彦在全家人的呵护下,悄无声息地吸收着这个新世界的信息。

他刻意放慢了自己身体成长的“惊人”表现,除了比寻常孩子更早学会清晰吐字、更少哭闹、眼神更显灵动外,并未过多展露异常。他深知,在这个时代,过于妖孽并非好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捧杀,或是被视作异类,都非他所愿。他需要时间观察和融入。

通过听大人们闲聊、村里人串门时的唠嗑,他零碎拼凑出所处的环境:这里是一个叫做“大雍”的王朝,开国至今已百年,当今圣上年号“承平”。然而这“承平”之下,远非真正的太平盛世。百年王朝,积弊已生,土地兼并,吏治渐弛,边关更是从未真正安宁过。

他所处的陈家沟,位于雍朝南方浙江行省江陵府辖下的一个普通村落,再往北数数千里里,便是绵延的边境线,与强大的匈奴部落隔关相望。虽然近些年大的战事没有,但小规模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边关百姓的生活始终蒙着一层淡淡的阴影。

这些信息让陈彦彻底确定,这里绝非他所知的任何一段华夏历史,而是一个陌生的时空。这让他既感到一丝茫然,也激发起了强烈的好奇与警惕。一个并非处于鼎盛时期的王朝,一个贫穷的村庄,这意味着安稳的日子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牢靠。

果然,命运的转折在他两岁这年的秋天,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那一日,天高云淡,本该是丰收的季节,地里却因夏季的一场旱灾而显得收成寥落。村里突然响起了急促刺耳的铜锣声,一声紧过一声,敲得人心惶惶。

“里正召集!所有男丁,村口祠堂集合!紧急官令!”差役骑着快马,在村里纵马狂奔,声嘶力竭地呼喊,马蹄扬起的尘土都带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陈满仓脸色一变,旱烟袋也顾不上拿了,抬脚就往外走。陈延峰和两个半大的小子也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跟着父亲跑了出去。

奶奶王氏和母亲张桂娘相互看了一眼,脸上都没了血色,一种巨大的恐惧瞬间攫住了她们。张桂娘下意识地抱紧了怀里的陈彦,手臂微微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村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女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交头接耳,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惊惶和不安。

不知过了多久,陈满爷仨回来了。陈满仓的脸色铁青,仿佛一瞬间老了十岁。陈延峰低着头,拳头紧紧攥着,指节发白。两个小的更是吓得脸色惨白,眼神里全是懵懂的恐惧。

“爹……咋、咋回事?”王氏的声音都在发颤。

陈满仓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磨过:“北边……匈奴人大举犯边了,破了雁门关……朝廷,要征发民夫,运送粮草辎重……每家每户,两名男丁……”

“嗡”的一声,王氏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栽倒在地。张桂娘更是瞬间泪如雨下,死死咬住嘴唇才没哭出声。

两名男丁!这意味着什么,再清楚不过。陈满仓年纪已大,两个小儿子还未成年,唯一的壮丁,就是陈延峰!还必须再出一人,那就只能是……

“我去!”陈延峰猛地抬起头,眼睛赤红,“我是老大,我肯定得去!另一个……让延岭跟我去!”他看了一眼吓得浑身发抖的二弟,咬牙道,“他十五了,不算小了!能扛得动东西!”

“哥!”陈延岭吓得叫出声,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闭嘴!”陈延峰低吼一声,随即目光转向父亲,声音低沉却坚定,“爹,家里不能没有您撑着。我和延岭去!三弟还小,留在家里帮衬。”

陈满仓看着大儿子,这个平日里憨厚少言的汉子,此刻却显出了顶门立户的担当和决断。他喉咙滚动,最终只是沉重地点了点头,浑浊的老眼里溢满了痛苦和无奈。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刀兵无情,北地苦寒,此一去……他不敢再想下去。

接下来的两天,陈家沉浸在一种压抑的悲恸之中。奶奶和母亲强忍着悲痛,连夜为父子俩赶制厚实的冬衣和结实的鞋子,将家里最好的干粮全都塞进他们的行囊,仿佛多带一点,就能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陈延峰变得异常沉默,他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妻儿。夜里,他抱着陈彦,用长满胡茬的脸轻轻蹭着儿子娇嫩的小脸,动作小心翼翼,充满了不舍。

“彦儿,”他声音沙哑,对着懵懂却眼神清澈的儿子,絮絮叨叨地说着话,像是在交代遗言,“爹要出趟远门,去给朝廷干活儿。你在家要乖乖听娘和爷爷奶奶的话,不许淘气,知道吗?”

陈彦心里一酸,他虽身体幼小,灵魂却是个成年人,如何不懂这意味着什么。他伸出小手,摸了摸父亲粗糙的脸颊。

这个动作让陈延峰瞬间红了眼眶,他猛地抱紧儿子,哽咽道:“我儿子这么聪明,将来肯定是要读书当大官的……爹没本事,不能给你挣下啥家业,但爹有力气,去给朝廷运粮,也算是……算是为国出力了。你平平安安长大,爹……爹就心满意足了。”

他又看向默默垂泪的张桂娘:“桂娘,苦了你了……家里,就拜托你了。等我回来……”

张桂娘再也忍不住,扑进丈夫怀里,失声痛哭。

出发的日子到了。村口聚集了上百名被征召的民夫,大多是青壮年,也有像陈延岭这样半大的少年,个个面带愁容,家人的哭喊声此起彼伏,愁云惨雾笼罩了整个陈家沟。

陈延峰背着重重的行囊,手里拿着扁担,陈延岭跟在他身后,脸色苍白,身体微微发抖。陈满仓带着一家老小来送行。

陈延峰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父亲、母亲、妻子,然后目光落在被母亲抱着的陈彦身上。他走上前,再次用力抱了抱儿子,然后猛地转身,拉起二弟,汇入了那支沉默而悲壮的民夫队伍中,头也不回地向着北方,那战火纷飞的方向走去。

队伍渐渐远去,黄土路上只留下杂乱的脚印和弥漫的尘埃。

奶奶和母亲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爷爷陈满仓挺直的脊梁仿佛一下子佝偻了,他望着北方,久久不语,只有那双紧握的拳头,暴露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陈彦被母亲紧紧搂在怀里,感受着那滚烫的泪水滴落在自己的额头上。他望着父亲和叔叔消失的方向,小小的拳头也不自觉地握紧了。

北方的战火,国家的兴亡,原来离他这个小小的农家子,并不遥远。父亲的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军粮,更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乃至一个王朝的安危。

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和一股想要改变这一切的微弱却坚定的念头,在这个两岁孩童的心底悄然滋生。

乱世,已至。

------

(第二章 完)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