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79章 策论惊帝议北疆 麟儿荐才震朝堂

太孙赵宸自东宫与陈彦一番长谈后,心潮澎湃,难以平静。他反复咀嚼着陈彦提出的“强军慑服、文化同化”双轨并进的战略构想,越思量越觉得此策高瞻远瞩,直指北疆千年痼疾的根本。结合常胜信中提及的漠北惨状与预警,他感到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必须尽快将此策上达天听。

回到寝殿,赵宸屏退左右,挑灯夜战,将日间与陈彦所论,结合自己对兵事、政事的理解,精心梳理,融会贯通,写成了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北疆安攘策论》。文中,他先是详细分析了去岁白灾对匈奴造成的生存压力与其内部权力结构的脆弱性,有理有据地推断出今秋或明春匈奴大规模南犯的极高可能性,恳请朝廷立即未雨绸缪,加强战备。接着,他重点阐述了“武慑”与“文化”双管齐下的长远之策,从整军经武、择将练兵,到开设榷场、有限援助、内附安置、教化归心等具体方略,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既展现了应对当前危机的紧迫感,又勾勒出一幅彻底解决边患、实现北方长治久安的宏伟蓝图。

直至东方既白,赵宸才搁下笔,仔细校阅一遍,确认无误后,长长舒了一口气。他深知这篇策论的分量,也明白其中一些观点(如对匈奴进行有限赈济)可能引发的争议。但为了社稷安危,他必须站出来。

翌日清晨,赵宸沐浴更衣,郑重地带着这篇墨迹未干的策论,前往紫宸殿求见皇祖父雍帝。

紫宸殿内,雍帝刚处理完几份紧急奏章,正略显疲惫地揉着眉心。听闻皇太孙求见,且非日常请安,而是有策论呈上,不禁有些讶异。他这个孙儿,聪慧好学,他是知道的,但主动呈递涉及军国大事的策论,却是头一遭。他立刻宣见。

赵宸步入殿中,恭敬行礼后,双手将策论呈上:“皇祖父,孙儿近日研读北疆奏报,偶有所得,草就此篇浅见,关乎北疆防务及长治久安之策,恳请皇祖父御览斧正。”

内侍将策论接过,呈至龙案。雍帝接过厚厚的一叠文稿,看着孙儿眼中布满的血丝却闪烁着坚定光芒,心中一动,温言道:“宸儿有心了。且待朕一观。” 说罢,便低头翻阅起来。

起初,雍帝的神色尚属平静,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锁紧,尤其是看到赵宸基于常胜信函和白灾分析,推断匈奴必会大举南犯的部分,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久居帝位,对边事并非一无所知,自然能看出孙儿分析的在理与紧迫性。

“北疆危矣!”雍帝猛地拍案而起,吓了周围内侍一跳。他目光锐利,看向侍立一旁的司礼监大太监,沉声吩咐:“速传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英国公、成国公即刻至偏殿议事!要快!”

“老奴遵旨!”大太监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退下,匆匆前去传旨。

雍帝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焦灼,重新坐回龙椅,继续阅读策论的后半部分。这一看,他脸上的凝重之色渐渐被惊讶、思索,最终化为难以抑制的兴奋与狂喜!

策论的后半部分,详细阐述了那“双轨之策”。关于“强军慑服”,论述扎实,符合雍帝一贯的认知。但真正让他拍案叫绝的,是那“文化同化”之策!贸易羁縻、有限援助以分化底层、内附安置以釜底抽薪、教化归心以图长远……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策略,跳出了单纯军事征伐或被动防御的窠臼,指向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边疆治理模式!这不仅仅是战术,更是战略!是真正可能根除北患的百年大计!甚至可以说,其意义远超一场战役的胜负!

“妙啊!妙极!哈哈哈!”雍帝忍不住抚掌大笑,连日来因国事疲惫而阴郁的心情一扫而空,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好一个‘文化同化’!好一个‘一视同仁,使其归心’!此策若行,北疆可定,天下可安!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他反复咀嚼着策论中的词句,越看越是欢喜,仿佛已经看到了漠北草原彻底安宁,胡汉一家的大同景象。

约莫半个时辰后,被紧急传召的五位重臣——内阁首辅李文渊、兵部尚书王骥、户部尚书周忱、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匆匆赶至偏殿。五人心中皆是惊疑不定,不知陛下何事如此紧急相召。尤其是看到端坐龙椅上的雍帝,非但没有忧色,反而面带难以抑制的喜色时,更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臣等参见陛下!”五人齐声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雍帝笑容满面,抬手虚扶,“急召诸位前来,是有一件紧要之事相商。”

兵部尚书王骥性子最急,忍不住问道:“陛下,不知是何事?观陛下神色,似是喜事?” 其他几人也露出探询之色。

雍帝将手中的策论轻轻放在案上,笑道:“喜事?也算是吧。朕刚得到预警,去岁漠北白灾酷烈,匈奴各部损失惨重,今秋或明春,极有可能大举南下犯边,规模恐远超以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什么?匈奴大举犯边?” 五位重臣闻言,皆是大惊失色!北疆烽烟将起,生灵涂炭,国库耗损,这怎么能是喜事?陛下莫非是……气糊涂了?

看着几人惊疑不定的神色,雍帝哈哈一笑,将策论递给首辅李文渊:“诸卿不必惊慌。且先看看这篇策论,尤其是后半部分。看完之后,便知朕为何而喜了。”

李文渊连忙双手接过策论,与其他四人围拢过来,一同观看。起初,他们也被前半部分关于匈奴必犯边的分析所震惊,神色凝重。但当他们看到后半部分的“双轨之策”时,表情开始变化,从惊讶到沉思,从沉思到震撼,最终,脸上都露出了与雍帝方才相似的狂喜之色!

“高瞻远瞩!真是高瞻远瞩啊!” 英国公张辅率先击掌赞叹,他乃世袭罔替的国公,祖上便是开国名将,于兵事最有发言权,“此策深得兵法之要!武慑立威,文化妆心,刚柔并济,方为久安之道!尤其是这‘文化同化’之策,简直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若真能推行,何愁北疆不宁?”

成国公朱勇也连连点头:“不错!以往我等只知打打杀杀,或是被动防御,此策却另辟蹊径,从根子上瓦解胡虏!妙!太妙了!”

李文渊捻须沉吟道:“此策虽略显……激进(指有限援助),然细细思之,却深合圣王‘修文德以来之’之古训,且更具可操作性。若辅以雷霆手段,确有望彻底解决边患。陛下,不知此策论,出自哪位高人之手?我等能否一见,当面请教?” 周忱和王骥也纷纷附和,都想见见这位提出如此宏韬伟略的奇才。

雍帝见几位心腹重臣皆对此策推崇备至,心中更是得意,捋须笑道:“诸卿欲见此策论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目光转向侍立在旁的赵宸,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与骄傲,“此策,乃是朕之皇孙,宸儿,昨日熬夜所作,今日一早便呈于朕览。”

“太孙殿下?!” 五位重臣齐齐惊呼,难以置信地看向一旁恭敬站立的赵宸。他们知道太孙聪慧,却万万没想到,年仅十几岁的少年,竟能有如此深邃的战略眼光和缜密的思维!这简直是天纵奇才!

一时间,赞誉之声如潮水般涌向赵宸。

“殿下天纵奇才,社稷之福啊!”

“此策高妙,老臣拜服!”

“陛下有孙如此,实乃我大雍之幸!”

雍帝听着众臣对爱孙的夸赞,笑得合不拢嘴,满脸的骄傲与欣慰,仿佛年轻了十岁。

然而,赵宸却并未居功自傲,他上前一步,躬身朗声道:“皇祖父,诸位大人谬赞了。此策论能成,实非宸儿一人之功。宸儿只是将平日所学所思,加以整理。其中关于匈奴情弊之剖析,尤其是‘文化同化’之核心构想,多得助于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兼太子侍讲陈彦之启发与深入讲解。若非陈侍讲昨日在东宫与宸儿一番长谈,拨云见日,宸儿断难有此体悟。陈侍讲虽年轻,然学贯古今,见识超卓,尤擅把握大势,宸儿受益匪浅。”

赵宸此言一出,殿内再次一静。众臣恍然,原来如此!太孙殿下背后,竟有高人指点!不过这陈彦的名字,他们也不陌生,刚刚连中六元的状元公,只是没想到他除了学问好,竟有这等经天纬地之才!

雍帝眼中精光一闪,他对陈彦本就有好感,此刻听闻爱孙之言,更是对此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当即朗声道:“哦?陈彦?可是那连中六元的钱塘陈彦?朕记得他,确是栋梁之材!没想到于军国大事亦有如此见识!好!甚好!来人!”

“奴婢在。”内侍应声。

“即刻传旨,宣翰林院修撰、太子侍讲陈彦,即刻入宫见驾!朕要亲自问对!”

“遵旨!”

内侍匆匆而去。偏殿之内,雍帝心情大好,与五位重臣继续探讨着策论中的细节,等待着那位年轻状元的到来。一场可能决定大雍北疆未来数十年命运的奏对,即将展开。而陈彦的名字,也随着这篇策论和太孙的推荐,正式进入了帝国最高权力核心的视野。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