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它的平和 > 第2025章 年8月1日

它的平和 第2025章 年8月1日

作者:一口海苔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17 03:49:16 来源:全本小说网

巷子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米白色的花瓣落得满地都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踩在晒过的棉花上。老王蹲在杂货铺门口,手里捏着块抹布,慢悠悠地擦着积了灰的玻璃柜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着碎金似的光点。他这铺子开了快三十年,从年轻时推着板车走街串巷,到后来租下这半间门面,墙上的油漆刷了又掉,掉了又刷,现在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倒像是浸了岁月的茶渍,透着股说不出的安稳。

“王伯,给我拿袋盐。”门口传来脆生生的声音,是对门楼里的小姑娘,扎着两个羊角辫,手里攥着块皱巴巴的五角钱。老王直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笑着应了声好,转身从货架上取了袋精盐,又从玻璃罐里抓了把水果糖塞进小姑娘兜里,“拿着,甜的。”小姑娘咧开嘴笑,露出刚换的豁牙,说了声谢谢就蹦蹦跳跳地跑了,羊角辫在身后甩得像两只快乐的小尾巴。老王看着她的背影,嘴角的皱纹堆得更深了,他总说,孩子是这巷子里最好的光景,比墙上的年画还热闹。

铺子不大,货架挤得满满当当,从油盐酱醋到针头线脑,再到孩子们喜欢的气球和摔炮,应有尽有。靠里的角落摆着张掉了漆的木桌,上面放着个搪瓷缸,印着褪色的“劳动最光荣”,旁边堆着几本翻得起了毛边的杂志。每天上午,总会有几个老街坊聚到这儿,搬个小马扎围坐着,天南海北地聊,从菜价涨到谁家的孙子考上了大学,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末了总会被老王沏的一壶粗茶浇熄火气,临走时还不忘顺手买走瓶酱油或者一袋洗衣粉。

“我说老王,你这性子也太好了点。”斜对门开修鞋铺的老李叼着烟,手里拿着块砂纸打磨着鞋底,“昨天那娘们儿,明明是自己算错了账,非说你多收了她五毛钱,在这儿吵了半天,换了我早把她轰出去了。”老王正在给一个玻璃瓶盖拧紧,闻言只是笑了笑,“多大点事儿,她家里那口子刚住院,心里正烦呢,让她出出气,总比憋出病来强。”老李撇撇嘴,吐出个烟圈,“你呀,就是太能忍,早晚得被人欺负。”老王没接话,只是把拧好的瓶子放回货架,阳光照在他手上,能看到清晰的青筋和老茧,那是几十年操持生计磨出来的印记。

傍晚的时候,铺子门口总会多一个身影。老王的老伴儿张婶,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她总是先站在门口看一会儿,看老王忙着给顾客称东西,或者听老街坊聊天,等没什么人了,才走进来,把袋子往柜台上一放,“收摊吧,饭都快凉了。”老王就嘿嘿笑着点头,开始慢悠悠地收拾东西,给货架上的空瓶子归位,把散落的零钱塞进那个掉了锁的铁皮盒里。张婶也不催,就坐在那张木桌旁,翻看着老王放在那儿的旧杂志,偶尔抬头说一句“那个酱油瓶歪了”,或者“明天记得进点醋,刘大妈说她家的快没了”。

他们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年轻时的老王还是个毛头小子,推着板车走街串巷,嗓门大得能惊动半条街。张婶那时在纺织厂上班,扎着两条麻花辫,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第一次见面是在公园的长椅上,老王紧张得手心冒汗,说了半天都是自己今天卖了多少酱油多少醋,张婶就安安静静地听着,末了说:“我看你这人挺实在的。”就这么一句话,定了一辈子的缘分。后来纺织厂效益不好,张婶下了岗,也没抱怨过一句,只是每天跟着老王一起出摊,帮着算账,给顾客递东西,日子过得紧巴巴,却总能在晚饭的桌上,变出一碟老王爱吃的腌萝卜。

“还记得老张家的小子不?”吃饭的时候,张婶突然问。老王扒拉着碗里的米饭,想了想说:“是不是那个总偷摸来买烟的?那时候才上初中,个头还没柜台高呢。”张婶点点头,“昨天在菜市场碰见他了,都当爹了,说当年多亏你总劝他别抽烟,还偷偷告诉了他爸妈,不然现在身体不定什么样呢。”老王放下筷子,摸了摸下巴,“小孩子家家的,哪能学这些,现在好了就成。”他总是这样,记不住自己帮过谁,却总能在别人提起时,露出点不好意思的笑。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雪下得没到了膝盖。老王的铺子半夜进了贼,把那个铁皮盒里的钱全偷走了。第二天早上发现的时候,张婶急得直掉眼泪,那是准备给儿子交学费的钱。老王没骂街,也没报警,只是默默地扫干净地上的碎玻璃,然后从床底下翻出个旧布包,里面是他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块银元,“拿去换了吧,够交学费了。”张婶看着那些被磨得发亮的银元,知道那是老王他爹留给他的念想,说什么也不肯要。最后还是老王硬塞给她,“物件儿再金贵,也没孩子的前程重要。”那天下午,巷子里的老街坊们听说了这事,都揣着钱跑过来,你五块我十块地往老王手里塞,说什么也要帮他把损失补回来。老王推辞不过,就挨家挨户地记在本子上,后来但凡谁家来买东西,他总是多给点,要么就少收点钱,一点点地把人情都还了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它的平和请大家收藏:()它的平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铺子后面隔了个小间,是老王的“仓库”,其实就是堆着些杂物,还有一张小床,他有时候守铺子晚了,就在这儿对付一晚。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老王和儿子的合影,照片上的儿子还是个高中生,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笑得一脸灿烂。儿子现在在外地工作,每年也就过年回来一次,每次打电话都让他们俩别再守着那间小铺子了,说他能养活得起。老王总是嘴上答应着,挂了电话依旧每天准时开门,他总说:“这铺子哪是说关就能关的,刘大妈每天早上都要来买袋豆浆,李大爷习惯了在这儿听广播,我要是关了门,他们该不习惯了。”

有一次儿子回来,正好赶上老王给一个流浪汉拿吃的。那流浪汉蓬头垢面,站在铺子门口畏畏缩缩的,老王却像对待普通顾客一样,给他拿了两个馒头和一瓶水,还递过去一条干净的毛巾。儿子在旁边看着,等流浪汉走了,忍不住说:“爸,你就不怕他是骗子?”老王蹲在门口,慢慢悠悠地削着一个苹果,“是不是骗子有什么关系,他饿了是真的。”儿子没再说什么,只是那天下午,默默帮着老王把货架整理了一遍,把积灰的角落都打扫干净了。

秋天的时候,巷子口的老槐树开始落叶,铺了一地的金黄。老王在铺子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些自己种的南瓜和红薯。有个年轻姑娘路过,蹲在摊前挑了半天,最后说:“大爷,能不能便宜点?我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呢。”老王看了看姑娘手里攥着的简历,上面写着几行清秀的字,笑了笑说:“拿着吧,不要钱,就当是给你讨个好彩头,祝你早日找到好工作。”姑娘愣了一下,眼圈一下子红了,说了好几声谢谢,临走时非要把自己包里的一个苹果留下,“大爷,这个你一定要收下,可甜了。”老王把苹果放在柜台上,看了好一会儿,像看个宝贝似的。

张婶的身体不太好,冬天的时候总爱咳嗽。老王每天早上都会早早起来,给她熬一锅梨汤,用保温杯装着,让她带到公园和老姐妹们聊天的时候喝。有一次张婶住院,老王把铺子托付给老李照看,自己在医院里守了半个月。白天给张婶擦身喂饭,晚上就趴在床边眯一会儿,头发熬得更白了,眼睛里也布满了血丝,却还是每天都笑着跟张婶说:“你看,老李昨天又把酱油给卖错价了,等你回去了可得好好说说他。”张婶笑着骂他没正经,眼角却湿了。

出院那天,老王推着轮椅,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张婶抓着他的手,那双手虽然布满了老茧,却总是暖暖的。“其实我知道,”张婶突然说,“当年你把银元换了给儿子交学费,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老王停下脚步,蹲在她面前,抬头看着她,像年轻时那样认真,“傻老婆子,跟我还说这些干啥,一家人,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吗?”张婶看着他鬓角的白发,伸手摸了摸,眼眶又热了。

铺子依旧每天准时开门,依旧有老街坊来聊天,依旧有孩子来买糖吃。老王还是那个慢悠悠的性子,有人多给了钱,他追出去好几条街也要还回去;有人忘了带钱,他大手一挥说下次再说;有人遇到难处,他总能默默地帮一把,不求什么回报。老李有时候还会说他傻,说他这样做生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老王只是笑笑,给老李的茶缸里续上热水,“钱哪有赚够的时候,可人心要是暖了,比啥都强。”

冬天来得悄无声息,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老王的铺子门口堆了个小雪人,是巷子里的孩子们堆的,还给它戴了顶老王淘汰下来的旧帽子。老王站在门口,看着那个歪歪扭扭的雪人,笑得像个孩子。张婶从屋里出来,给他披上件厚棉袄,“看你冻的,快进来吧。”老王拉着她的手,一起走进铺子里,暖黄的灯光洒下来,照亮了货架上的瓶瓶罐罐,也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皱纹和笑容。

柜台后面的铁皮盒依旧锁着,虽然里面的钱不多,但每一分都带着烟火气。墙上的旧杂志换了新的,却依旧有人愿意坐在木桌旁翻看。巷子口的老槐树落光了叶子,却像个沉默的老友,静静地守护着这条巷子,守护着这家小小的杂货铺,守护着那些平凡日子里的温暖和善意。

老王知道,自己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守着这家铺子,守着身边的人,守着心里那点简单的念想。爱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信任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辜负每一份遇见,不亏欠每一份善意。就像巷子里的阳光,不耀眼,却足够温暖;就像他泡的粗茶,不金贵,却足够解腻。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平淡,却踏实,就像他手里那块擦了又擦的抹布,磨掉了灰尘,也磨出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喜欢它的平和请大家收藏:()它的平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