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俗世小三儿 > 第173章 黄小善的故乡

俗世小三儿 第173章 黄小善的故乡

作者:都市农民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13 10:10:4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师父,如果这两个黄小善是同一个人,那么这个副局长黄小善还要继续调查下去,还有很东西不知道,破解秘密,必须要深入调查。”

“你说得对!”师父说着。

经过了这么多年,教育局的人不知道换了多少茬,再了解这个黄小善,真是太难了。

“看起来,只能从那些退休的老干部、老同志下手了。”师父说着。看起来这件事,还得需要师父托关系了。我也没闲着,找到庞卫国,看他能不找一下县公安局的人,从户口下手,看能否发现黄小善的一丝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天过后,县教育局-师父的学生来信说,黄小善老家是渤海县运河乡运河村,1970年失踪,同年黄小善的老婆上吊自杀。

“真是可怜,这不就是我们说过的家破人亡吗?好人没好报啊这是!”师父在我面前叹着气。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师父如此的伤感。

“师父,这个运河村我得去一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这个周末,给你一天假!”师父眼里满是期望。

运河乡运河村,一听这名字就知道,离运河不远。一打听,其实就在渤海市北十里地,这个运河村在运河的东边,距离运河河道也就四百来米。

进到村里,古色古香,说白了就是过去遗留的建筑比较多,再说白一点,就是穷!但是我的心情莫名的激动,如同离家在外的赤子回来一样,亲切、温暖。

在村里,专门找年纪大一点的人询问,我猜想,如果黄小善活着的话也应该四五十岁了。

起先问了好几个,都说没听过黄小善这个名字,我的心冷到极点,感觉很失望。

“老大爷,我打听一个人,您看知道不?”一个老头坐在土房门口,穿着破了窟窿的半截袖,抽着旱烟袋,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态,旁边一个小孩蹦来跳去的。也许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了。

老头看了我一眼:“你找对人了,这个村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听老头这么一说,我蹲在老人的身边:“老大爷,我找一个人,他叫黄小善,这个人可能死了好多年了,你认识不?”

“黄小善?黄小善?”老人嘴里念叨着:“好熟的名字,不过,确实很久没有听说过了!”

“这个人当过县教育局的副局长!”我提醒了一句。

老人恍然大悟,烟袋锅子敲了敲砖头:“想起来了,你一说当过副局长,没错了,就是他,王奶奶家的孩子!”

听到这里,我也是很兴奋,这次没白来!

沉默了几秒,老人接着说道:“黄小善,这孩子不错,很孝顺,只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孩子突然就看不到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哎!”老人说着摇了摇头。

老人说,王奶奶还健在,向北一百米东拐,三间大瓦房就到了。

谢过之后,沿着小巷一路向北,不多时就到了。这是一栋三间大瓦房,在村子里格外显眼,突出。红色的铁门,大门口上方挂着一个铁牌"革命之家"。轻轻敲门,过了好一会,一阵缓慢的脚步声,门栓一响,门轻轻转开,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门里。

此时,我的眼泪早已不听使唤,哗地流了下来。我也很诧异自己,怎么哭了?可是就是控制不住。双膝发软,竟然跪了下去,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喊:妈,我回来了!

我竟真的喊了出去。

"小善!你是小善?"老人弯着腰,扔倒拐杖,差点摔倒,抓住我的肩膀,颤颤巍巍的喊着:“小善,想死娘了!"

我赶紧扶住老太太,说道:“我叫小三儿,您是黄局长的妈妈?黄局长当年帮助过我师父,特别叫我来找黄局长感谢的!"面对老太太,我只能编一下故事了。善意的谎言吧!

老太太很失望,把我仔细看了一遍:“确实不是,你太小了,你刚才为啥叫我妈妈?我耳朵不好使了,听不清了!"

院里东西不多,地面砖缝里长着杂草,显得很荒凉。老人把我让进屋里,屋里很干净,地面洋灰摸平,墙面白色,家具不多,点缀的恰到好处,里屋坑上铺着花色凉席,东边摆着一个红漆柜子,一看就是老物件。

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和老人攀谈了起来。原来老人就黄小善一个儿子,有出息,当上了副局长,意外的是黄小善突然失踪,儿媳妇经受不住打击,寻了短见。黄小善遗有一子,当年也就四岁的样子,可是孩子自己在门外玩,被人抱走了,就剩下一个孤老婆子。

听到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我气不打一处来,牙齿咬得叮当响,心里在想,黄小善的仇一定要报。

老人还说,她的丈夫是一个八路军,战死在疆场,这么多年,政府对她很照顾。

“老太太,你这房子不错啊,谁给盖得?”我问道。一个孤独老人有这么好的住处,难以理解。

“几年前,一个好心人出钱给盖的,我都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好人啊!”老人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俗世小三儿请大家收藏:()俗世小三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和老人说话时,我的眼泪总止不住,老人很奇怪,我只能说眼里进了沙子。

“老太太,您有黄局长留下的东西吗?我可以看看吗?”

“有,都留着呢!"老人说着,上了大坑,打开柜子,拿出一个红布包,放在坑上,打开,里面东西还真不少。让我眼睛大开的是,有户口本。

“老奶奶,我可以看不?"

“看吧,对你们来说不值钱,但都是我的心肝啊。慢拿慢放,别弄坏了。”

对于老太太来说,这就是宝贝,是他儿子留给她的念想!在我的眼里,如旧友重逢。这感觉很奇特,说不清道不明。

这是一本旧户口本了,颜色有点发黄,小心翼翼的拿在手里,打开,首页是这个老太太,户主王张氏,1914年出生,今年应该是73岁了。第二页就是黄小善,1940年9月29日出生。看到这里,我眼前一亮,9月29日,里面竟然有“9”和“29”两个特色数字,县中的“吉数”不就是这两个数字吗?这么巧吗?

我抑制住内心的惊喜,继续看了下去。在“与户主关系”一栏,写着“母子关系”。这我就有点不理解了,母子关系的话,黄小善应该姓张才对,怎么姓黄呢?

老辈子女性很多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出嫁后就叫某某氏。王张氏说明老太太姓王,丈夫姓张。所以,黄小善应该姓父姓“张”才对。

第三页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叫单佳玲,1940年7月16日出生,与户主的关系“儿媳妇”。户口本里没有老太太的孙子的信息。

布包里还有一些黄小善上学时候的物品。一张奖状引起我的注意,“黄小善被评为1958年优秀学生,特发此状,以兹鼓励。”下面的印章是“渤海县第一中学”。

看了一会,只有那个户口本和奖状还有些价值。这时候老太太迷糊着眼,睡意朦胧的,倚在柜子旁打着瞌睡。我真不忍心把老人家吵醒,悄悄地把布包裹好,放在老人的旁边,在柜子上找到一床单子,轻轻地盖在老人的身上,给老人磕了一个头,走出屋子,关好门。

离开的时候,我心情特别的郁闷,有种亲情分离的那个味道。回到学校,第一时间找到了师父,把经过讲了一遍。

“师父,你知道渤海县第一中学是哪个学校吗?”我问道。

“就是县中啊。县中以前就叫这个名字,好像是1980年左右改的渤海县中学。”师父说道。

听到这里,我很是兴奋,“师父,我判断这个黄小善一定和县中的吉数有关系!”

喜欢俗世小三儿请大家收藏:()俗世小三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