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283章 包子印了龙凤纹

孙二娘的包子铺 第283章 包子印了龙凤纹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21 09:38:0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处暑的晨露沾在十字坡的草叶上,晶莹得像碎银子。孙二娘蹲在灶前发面,指尖按在面团上,坑洼慢慢弹回来,软得像婴儿的脸。案上摆着块新刻的木模,是陈阿狗昨夜赶制的,上面刻着简单的龙凤纹,说是应个喜庆。

“当家的,把那罐蜂蜜递过来。”她头也不抬,往面里撒着酵母,“昨儿个朱都头说,东京来的官差没走,在济州府衙住下了,整日盘问商户,怕是冲着咱这铺子来的。”

张青搬着蜂蜜罐过来,罐沿的糖渍粘了层灰。“盘问?他们是想找黄衫客的信物。”他把罐往案上一放,“那木牌早烧了,能有啥把柄?”

孙二娘往面团上抹蜂蜜,甜香漫开来:“把柄不在木牌,在人心。他们就是想搅得十字坡鸡犬不宁,好让咱自己露出破绽。”她举起木模往面团上一按,龙凤纹清晰地印在上面,“今儿个蒸些带花样的包子,给乡亲们提提神。”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两个穿青布衫的汉子走进来,腰间别着短刀,眼神在龙凤纹包子上打了个转。“店家,来十个带花样的,要热乎的。”为首的汉子声音发闷,像含着东西。

孙二娘往蒸笼里摆着包子:“客官稍等,这龙凤包得慢火蒸,急不得。”她注意到汉子袖口沾着墨渍,指甲缝里有纸屑——不是寻常食客。

一、纹里藏机

汉子们接过包子,没立刻吃,反倒掏出张纸铺在桌上,纸上画着个简易的地图,十字坡的位置被圈了个红圈。“听说这附近有个老窑?”为首的汉子用筷子点着地图,“想去看看,店家知道路不?”

孙二娘往灶里添了把柴:“老窑早塌了,前年黑风岭发山洪,把窑口冲了。”她往包子上撒了把芝麻,“客官要是想去,可得当心,里面有蛇。”

另一个汉子突然笑了,露出颗金牙:“孙当家的倒是清楚。只是我们听说,那窑里藏着东西,是个穿黄衫的留下的。”

张青往灶膛里塞了根硬柴,火星子溅到地上:“黄衫客?没听过。我们只认包子不认人。”

金牙汉子刚要再说,门外传来吆喝声,陈阿狗赶着牛车送瓷碗来,车辕上插着面小旗,旗上绣着个歪歪扭扭的“窑”字。“孙二娘,新碗来了!”他看见两个汉子,眼睛一眯,“这不是府衙的刘文书吗?咋改穿便服了?”

刘文书脸色一变:“你认错人了。”

“认错?”陈阿狗把牛车往门口一横,“前几日你去窑里收‘笔墨税’,还拿走俺两个新碗,咋不认得俺了?”他往地上啐了口,“穿便服来查窑,怕是没安好心!”

刘文书拍案而起:“小崽子找死!”手刚按在刀柄上,就被孙二娘的剔骨刀架住了脖子。

“在十字坡动刀,得问过老娘。”孙二娘的刀往他喉间压了压,“说,谁派你们来的?找啥东西?”

二、龙凤为证

刘文书吓得腿一软:“是……是高俅府里的李虞侯!他说黄衫客把弹劾高俅的奏折副本藏在老窑,让我们来搜!”

张青眼睛一亮:“奏折?”

“是……是说高俅私通辽人,还贪了军饷……”刘文书抖得像筛糠,“李虞侯说,找到副本就烧了,再把十字坡的人都抓起来,说是通贼!”

孙二娘往灶里添了把柴:“老窑早塌了,你们咋找?”

“李虞侯给了张图,说有密道……”

话没说完,门外传来马蹄声,朱都头带着衙役赶来,手里举着个布包:“孙二娘,这是在刘文书住处搜的!”布包里是张密道图,还有封信,上面写着“找到奏折,灭口”。

孙二娘把龙凤包往刘文书面前一推:“认得这花纹不?”她指着龙纹,“这是官府粮仓的印记,你前几日去粮仓运粮,偷了不少吧?”又指着凤纹,“这是张屠户给你的腊肉印,他说你拿了他十斤肉没给钱。”

刘文书脸色惨白——这些事都是他私下干的,孙二娘竟全知道。

“你要是说实话,”孙二娘收起刀,“就把李虞侯的事抖清楚,不然这些账算下来,够你掉脑袋。”

刘文书咬了咬牙:“李虞侯还说,三日后要放火烧老窑,嫁祸给梁山,再派兵剿了十字坡!”

三、窑中设伏

老窑在黑风岭深处,洞口被藤蔓遮着,像张巨兽的嘴。孙二娘带着张青、陈阿狗和十几个后生,提着灯笼往里走,密道比想象的深,石壁上渗着水,滴在地上“嗒嗒”响。

“按图上看,奏折藏在第三岔口的石缝里。”张青举着灯笼,光照在石壁的刻痕上,“这是当年窑工挖的逃生道,没想到成了藏东西的地方。”

走到第三岔口,陈阿狗突然喊:“这儿有动静!”他指着石缝,里面露出个油纸角。孙二娘伸手一摸,掏出个布包,里面果然是奏折副本,墨迹还带着潮气。

“快撤!”孙二娘把布包往怀里塞,“李虞侯的人怕是快到了。”

刚出洞口,就见火把连天,李虞侯带着几十个兵丁围上来,手里的弓箭对着他们:“把奏折交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二娘往身后的藤蔓指了指:“早烧了!”

李虞侯冷笑:“烧了?那就把你们都烧死!”他举弓就要射,突然脚下一软,掉进了后生们挖的陷阱,兵丁们顿时乱作一团。

“动手!”张青喊了声,乡亲们从藤蔓后冲出来,手里的石块、柴刀往兵丁身上招呼。孙二娘的剔骨刀舞得像雪片,转眼间就砍倒三个。陈阿狗抱着捆柴往兵丁堆里扔,张青点火一烧,火借风势,把兵丁们逼得连连后退。

四、纹印民心

天亮时,李虞侯被捆在老窑前,身上的官服被撕破,嘴里塞着布。朱都头拿着奏折副本,气得直发抖:“这等奸贼,竟敢私通辽人!”

孙二娘把龙凤包分给后生们:“尝尝?这龙纹凤纹,看着金贵,其实不如咱这包子实在。”她指了指围观的乡亲,“民心才是真龙凤,谁要是亏了民心,迟早栽跟头。”

回十字坡的路上,陈阿狗捧着个新烧的龙凤纹瓷盘:“孙二娘,俺把这纹刻在盘上,以后咱的包子就用这盘装,让大伙儿都记得今儿个的事。”

孙二娘接过瓷盘,阳光照在上面,龙凤纹闪着微光。她突然想起黄衫客的话,民心做馅的包子,果然嚼着香。

李虞侯被捆在老窑前的槐树上,嘴里的布条被朱都头扯掉,他梗着脖子嘶吼:“你们敢动我?我可是高俅大人跟前的人,等我出去,定将这十字坡夷为平地!”

孙二娘拎着刚出炉的龙凤包走过去,把一个包子狠狠塞到他嘴边:“先尝尝这个再放狠话。你看这龙凤纹,印在包子上是给乡亲们添喜,印在你这种人身上,就是催命符。”

李虞侯偏头躲开,包子掉在地上,沾了层泥。“呸!乡野村夫的东西,也配让我碰?”

“配不配,不是你说了算。”张青上前一步,一脚踩在他脚踝上,“你私通辽人、贪墨军饷的罪证都在这奏折里,就算高俅来了,也保不住你。”

朱都头拿着奏折副本,对围观的百姓朗声道:“大伙儿听听,这奏折里写得明明白白,李虞侯借着押送军粮的由头,把三千石粮食偷偷卖给了辽国,还虚报损耗,把银子揣进自己腰包!”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骂声此起彼伏。有个老汉气得发抖:“俺儿子在边关当兵,去年就是因为粮草不济,冻饿而死……原来是被这等奸贼害的!”

孙二娘看火候差不多了,对朱都头道:“朱都头,人证物证俱在,该送他去济州府衙了。只是这奏折正本还在老窑深处,得派人去取回来,那才是最硬的凭据。”

朱都头点头:“我带两个衙役去取,你们先带着李虞侯回府衙。”

谁知刚要动身,就见黑风岭方向跑来几个猎户,气喘吁吁地喊:“不好了!李虞侯的亲兵带着人往老窑来了,说要抢回奏折!”

孙二娘眉头一挑:“来得正好。张青,你带乡亲们把李虞侯往府衙送,我去老窑帮朱都头。”

张青急道:“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孙二娘按住他的肩,“你得护着乡亲们,别让李虞侯的人反扑。我去去就回。”

说罢,她抄起墙角的扁担,跟着朱都头往老窑跑。刚钻进密道,就听见外面传来马蹄声,亲兵们的呵斥声震得石壁嗡嗡响。

“就在里面,给我搜!找不到奏折,都别活了!”

朱都头拉着孙二娘躲进岔口的暗洞——这是当年窑工藏工具的地方,仅容两人蜷身。亲兵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火把的光在通道里晃动,照得人影忽大忽小。

“头儿,这儿有石缝!”一个亲兵喊着,伸手去抠石缝里的油纸。

孙二娘心提到了嗓子眼,朱都头握紧了腰间的刀,随时准备冲出去。就在这时,洞外传来喊杀声,竟是张青带着乡亲们杀了个回马枪。

“狗官!敢来撒野!”张青的吼声混着扁担砸人的闷响,亲兵们顿时乱了阵脚。

孙二娘趁机钻出暗洞,一扁担将拿奏折的亲兵扫倒,抢过油纸包塞进怀里。朱都头紧随其后,刀光一闪,挑落两个亲兵的兵器。

外面,乡亲们拿着锄头、镰刀,把亲兵们围在中间。有个后生举着龙凤包喊:“吃个包子再打!让你知道十字坡的厉害!”说着就把包子往一个亲兵脸上砸去,正好糊了他满脸面渣。

混乱中,孙二娘瞥见一个亲兵偷偷摸出火折子,竟想点燃洞口的柴草——这是要烧窑灭口!她想也没想,冲过去一脚踹飞火折子,顺手夺过他腰间的弓,拉满了对准天空:“都住手!谁再动,这箭就射穿谁的喉咙!”

亲兵们被她的气势震慑,纷纷停手。孙二娘指着被捆住的几个领头的:“把他们也捆了,一起送府衙!”

乡亲们齐声应和,押着俘虏往回走。孙二娘走在最后,摸了摸怀里的奏折正本,又看了看手里沾着面渣的扁担,忍不住笑了——这龙凤包,还真成了十字坡的“护身符”。

回到十字坡时,日头已经偏西。张青正指挥着后生们收拾战场,见孙二娘回来,赶紧迎上去:“咋样?没受伤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得很。”孙二娘晃了晃手里的奏折,“这下,李虞侯想翻供都难了。”

朱都头让人把俘虏押进府衙大牢,自己则拿着奏折去见知府。没过多久,就传来消息:知府看过奏折,勃然大怒,当即上书朝廷,弹劾高俅与李虞侯通敌叛国。

傍晚,乡亲们聚在包子铺前,孙二娘蒸了一大笼龙凤包,分给大伙儿。咬着香喷喷的包子,有人问:“孙二娘,以后这龙凤包是不是要天天做?”

孙二娘笑着说:“只要大伙儿喜欢,咱就天天做。这龙凤纹啊,印在包子上,是咱十字坡的念想;刻在心里,是咱过日子的底气。”

张青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他的笑:“说得好!往后,咱这包子铺,就叫‘龙凤铺’!”

大伙儿轰然叫好,笑声在十字坡的暮色里荡开,混着包子的香气,飘得老远老远。孙二娘望着眼前的热闹,心里明白,这十字坡的日子,就像这龙凤包一样,定会越来越红火。

暮色像浸了墨的棉絮,一点点压下来,把十字坡裹进温柔的黑里。包子铺的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纸,在地上投出个暖融融的圆。

孙二娘正低头揉面,手腕转得飞快,面团在案板上“啪啪”作响,带着股子劲道。张青蹲在灶前添柴,火光舔着锅底,把他的脸映得红堂堂的。

“嫂子,再多加两瓢面呗!”门外传来后生们的吆喝,“今儿个打了胜仗,得多吃两个才够劲!”

“等着!”孙二娘应着,手底下更麻利了。笼屉摞得老高,蒸腾的热气顺着缝隙钻出来,裹着酵母的甜香,把墙角堆着的兵器都熏得软和了些——那是今儿个从亲兵手里缴来的,暂时堆在这儿,等明天交上去。

张青往灶里塞了块干硬的木头,火星子“噼啪”溅出来:“刚才朱都头派人来说,知府大人看了奏折,气得把茶碗都摔了,说要亲自提审李虞侯。这下,高俅怕是坐不住了。”

孙二娘揪起面团,往案板上狠狠一摔:“他坐不住才好。这种蛀虫,早该挖出来晒晒了。”她把摔好的面团切成小块,手指翻飞,眨眼间就捏出十几个小剂子,每个剂子都被她用拇指按出个小坑,往里面填着肉馅。

“嫂子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一个后生凑过来,眼睛盯着笼屉,“这龙凤纹捏得,比前儿个更精神了!”

孙二娘笑了笑,拿起个剂子,指尖在边缘捏出细密的褶子,一边捏一边说:“这褶子得捏够十八道,少一道都不精神。就像咱过日子,一步都省不得。”

正说着,门外一阵马蹄响,朱都头翻身下马,手里举着个油纸包,大步走进来:“好香!嫂子又在蒸包子呢?”

“刚上笼,”孙二娘往灶前挪了挪,给朱都头让地方,“知府大人那边有信了?”

“有信了!”朱都头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几块亮晶晶的糖,“知府赏的,说多亏了咱十字坡的人,不然这案子还得被高俅压着。”他把糖递给旁边的孩子,“李虞侯招了,不仅供出了高俅私通辽国的事,还说高俅在城外藏了批兵器,打算接应辽人进城。”

张青猛地站起来,手里的火钳“哐当”掉在地上:“啥?他敢!”

“现在不敢了。”朱都头捡起火钳递给张青,“知府已经让人去抄了,还说要请嫂子去府衙一趟,给记个功。”

孙二娘头也没抬:“功就不必了,给咱十字坡减点税就行。”

“减税!嫂子说得对!”后生们跟着起哄,“咱要减税!”

朱都头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知府也说了,十字坡的税,三年不用交!”

“好!”大伙儿拍着手叫好,震得屋顶的灰尘都掉下来了。

孙二娘把最后一个包子放进笼屉,盖上盖子,直起身说:“这才像样。”她擦了擦手上的面,看着满屋子的笑脸,心里那点因为打斗而起的躁气,全被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冲散了。

夜渐渐深了,包子铺的灯还亮着。有人带着自家腌的咸菜来换包子,有人搬来新劈的柴火堆在墙角,还有孩子拿着石子,在地上画刚学会的龙凤纹,画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

孙二娘坐在灶前,看着跳动的火苗,手里转着根擀面杖。张青凑过来,往灶里添了根柴:“想啥呢?”

“想咱这包子铺,”孙二娘笑了,“以后啊,不光要蒸龙凤包,还得蒸豆沙包、菜包,让咱十字坡的人,天天都能吃上热乎的。”

火光在她眼里跳,像藏着星星。张青看着她的侧脸,突然觉得,这十字坡的日子,真的就像这笼屉里的包子,正慢慢发起来,发得又大又圆,满是希望的样子。(全文约字)

创作灵感:龙凤纹包子成了十字坡的记号,引来高俅余党报复,他们伪造龙凤印信诬陷孙二娘谋反。孙二娘联合百姓,用带纹的包子作为证据,在公堂上揭穿伪造印信的破绽,让民心成为最硬的理。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