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247章 碎镜照见未了情

孙二娘的包子铺 第247章 碎镜照见未了情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7 23:42: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郓城县的春阳斜斜地淌过孙二娘包子铺的窗棂,在面案上投下块亮斑。孙二娘正揉着面团,指尖忽然触到个硬物——是块嵌在案角缝里的碎玻璃,边缘锋利,映着她的影子,像片残缺的月亮。

“当家的,找个东西把这碎玻璃起出来。”她用擀面杖敲了敲案角,嗓门脆得像新摘的黄瓜,“别扎着人。”

张青蹲在灶前修风箱,闻言直起身,从墙根摸出把锈凿子。他眯着眼瞅那碎玻璃,突然“咦”了一声,凿子停在半空:“这不是玻璃,是镜子。”

孙二娘凑过去细看,碎块果然是镜面,背面还粘着点暗红的漆,像是从哪个镜匣上掉下来的。她用指甲抠了抠,镜面脱落的地方露出层薄木,上面刻着个“柳”字,笔画里还残留着点金粉,想来当年是面讲究的镜子。

“这案台是前两年从柳家旧宅买的,”张青把碎镜捏在手里,阳光透过镜面,在墙上投下片晃眼的光斑,“柳家那老太太,当年可是郓城出了名的美人,后来不知咋的,三十岁就疯了,天天抱着个空镜匣坐在门口,说‘等他回来补镜子’。”

孙二娘往灶里添了把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你说的是柳月娥?我听王婆说过,她男人是个秀才,去京城赶考就没回来,有人说中了状元忘了本,娶了大官的女儿,也有人说在路上遭了劫,连尸骨都没留下。柳月娥等了三年,突然就疯了,去年冬天刚没的。”

正说着,铺门被“吱呀”推开,一个穿月白衫子的姑娘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蓝布包袱,眉眼弯弯的,像极了画上的仕女,只是眼角带着抹挥不去的愁绪。她的目光在铺子里转了圈,最终落在张青手里的碎镜上,脚步猛地顿住,包袱“啪”地掉在地上,露出里面的半面铜镜。

“这镜子……”姑娘的声音抖得像风中的柳丝,“是俺娘的!是柳月娥的镜子!”

孙二娘连忙把她往炉边让,炉上的水壶正“呜呜”唱着,蒸汽裹着暖意扑在人脸上。“姑娘,您慢慢说,您是……”

“俺叫柳念昔,”姑娘蹲下身捡包袱,指尖抚过铜镜边缘的缺口,那缺口竟与张青手里的碎镜严丝合缝,“这是俺娘临终前交俺的,说另一半在‘能照见真心’的地方。她还说,镜匣里藏着爹的信,可俺翻遍了旧宅,啥都没找着……”

张青把碎镜递过去,柳念昔将两块碎片拼在一起,镜面虽布满裂纹,却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背面描着缠枝莲,花心嵌着颗小红珠,正是王婆说的“柳家传家宝镜”。

“俺娘总说,这镜子是爹送的定情物,”柳念昔的眼泪滴在镜面上,晕开片水雾,“爹走前说,等他中了举,就用这镜子给她描眉。可他走了十五年,俺娘从青丝等到白头,到死都没等到那句话……”

孙二娘心里一酸,给她倒了碗红糖姜茶:“你娘没说过你爹的名字?或是有啥信物?”

“爹叫沈文渊,”柳念昔从包袱里摸出张泛黄的纸,是幅残画,画的是月下柳树,角落里题着行小字:“月娥亲启,镜在情在”,“这是爹临走前画的,俺娘天天对着画哭,说画里的月亮缺了角,就像他们的缘分。”

张青突然想起件事,往面案底下钻了钻,摸出块松动的木板:“这案台是柳家的梳妆台改的,当年拆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板不对劲。”他把木板撬开,里面掉出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半封信和个小小的木刻——木刻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眉眼正是年轻时的柳月娥。

信上的字迹清隽,墨迹却洇了大半:“月娥吾妻,见字如面。京城虽好,不及你眉间一缕春风。今科落第,囊中羞涩,恐归乡难堪,暂留京抄书糊口。镜匣夹层有银五两,可添冬衣……待吾攒够盘缠,定当策马归……”后面的字被水浸得模糊,只隐约能看出“勿念”二字。

柳念昔捧着信纸,手指抖得几乎捏不住:“这是爹的字!他没中状元,也没遭劫!他是……是觉得没脸回来!”

孙二娘忽然想起小时候听娘说的“望夫镜”的故事:有个女子天天对着镜子梳妆,等赶考的丈夫归来,后来镜子碎了,她就把碎片贴在窗上,说这样能照得更远。当时只当是戏文,如今见了柳念昔,才知这故事里的苦,比黄连还涩。

“姑娘,”张青往炉里添了块炭,“你爹没回来,说不定有别的难处。这信上没写年份,说不定……”

“信是十三年前寄的!”柳念昔指着信纸边缘的邮戳,“俺认得这印章,是当年郓城驿站的!俺娘肯定收到了,可她为啥……”

话音未落,铺门口传来阵咳嗽,王婆挎着菜篮站在那里,见了柳念昔手里的镜子,叹了口气:“念昔姑娘,有些事,你娘是怕你知道了伤心。”

原来当年柳月娥收到信后,正赶上郓城闹瘟疫,她把那五两银子全买了药,分给了街坊,自己却染了病,差点没挺过来。等病好后,她去驿站问有没有后续的信,驿站的人说,有个姓沈的秀才在京城染了风寒,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娘怕你还小,经不起这打击,就把信藏了起来,”王婆抹了把泪,“她疯疯癫癫说‘补镜子’,其实是想补你爹没说完的话啊。”

柳念昔的眼泪掉得更凶了,突然起身就往外走:“俺要去京城!俺要找爹的坟!”

孙二娘一把拉住她:“傻姑娘,京城那么大,你去哪找?再说你娘盼了一辈子,不就是盼你好好活着?”

张青从怀里摸出些碎银子:“俺认识个在京城镖局做事的弟兄,让他帮忙打听沈秀才的下落。你先在郓城住下,等有了信再说。”

柳念昔看着拼起来的碎镜,忽然笑了,眼泪却还在流:“俺娘说,镜子碎了能补,人心碎了也能缝。俺爹虽没回来,可他心里有俺娘,这就够了。”

当天下午,柳念昔在包子铺旁租了间小房,支起个绣活摊子。她的绣活做得好,尤其擅长绣镜子里的人影,街坊们都说,那影子像极了年轻时的柳月娥。

孙二娘常去看她,见她总对着碎镜发呆,就说:“别总看了,伤神。”

柳念昔却笑着把碎镜往阳光下举:“二娘你看,阳光照过镜子,墙上的光斑是圆的呢。就像俺爹娘的情分,看着碎了,其实从来都是圆的。”

一个月后,张青的弟兄从京城捎来消息:沈文渊当年确实染病去世了,死前托同乡把积攒的十两银子寄回郓城,只是那同乡贪财,把银子吞了,还谎称沈文渊无后。同乡去年病死前,才把这事告诉了儿子,他儿子如今在郓城做货郎,正想找柳家后人赎罪。

货郎来的那天,捧着个布包跪在柳念昔面前,里面是十两银子和半块玉佩——玉佩上刻着个“沈”字,与柳念昔脖子上的“柳”字玉佩正好合成一块。

“这是沈先生临终前攥在手里的,”货郎的声音满是愧疚,“俺爹说,他总念叨‘月娥的镜子该擦了’。”

柳念昔把两块玉佩合在一起,忽然对着包子铺的方向喊:“娘,您听见了吗?爹没忘您!”

那天傍晚,柳念昔把碎镜和玉佩埋在了柳月娥的坟前,又烧了那半封信和残画。火光里,她轻声说:“爹,娘,你们的镜子补好了,情分也续上了,该安心了。”

孙二娘和张青站在远处看着,张青忽然说:“你说这镜子,到底照见了啥?”

孙二娘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出锅的糖包:“照见了人心呗。有的人看着光鲜,镜子里全是龌龊;有的人看着疯癫,镜子里倒比谁都清亮。”

打那以后,柳念昔的绣活摊子上多了面新镜子,镜面光可鉴人,她总说:“这镜子不光照模样,还照良心。来绣东西的,心里干净,绣出来的花才鲜活。”

有回,个穿绸缎的妇人来绣鸳鸯,柳念昔看着镜子里的她,突然说:“您心里有愧,这鸳鸯绣出来也是苦的。”那妇人脸一红,匆匆走了,后来才知她是抢了别人丈夫的。

街坊们都说,柳念昔的镜子是面“照心镜”,比庙里的菩萨还灵。柳念昔听了只是笑,说:“不是镜子灵,是人心自己藏不住事。就像这包子,面发得虚,蒸出来就是歪的;心里装着假,日子过着也发飘。”

孙二娘的面案上,那块碎镜被她镶在了个木框里,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有人问她为啥留着,她说:“看着它,就知道啥叫‘情分’。碎了不怕,只要心里那点念想没断,总能拼出个模样来。”

春末的雨淅淅沥沥下起来,打在窗纸上沙沙响。柳念昔的绣活摊子上,新镜子映着雨丝,像挂了串水晶帘子。孙二娘看着那帘子,忽然想起柳月娥抱着空镜匣的模样——原来有些等待,不是为了结果,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在岁月里有个牵挂的地方。

张青端来刚蒸好的包子,热气模糊了镜面,却模糊不了那“柳”字的笔画。他说:“雨停了,该晒镜子了。”

孙二娘笑着接过来:“是啊,让阳光照照,啥心事都亮堂了。”

雨停时,阳光重新洒满铺子,碎镜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像撒了把星星。柳念昔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块新绣的帕子,帕子上是对鸳鸯,在月光下交颈而眠,旁边绣着行小字:“镜碎情未断,月缺终有圆。”

孙二娘看着那帕子,忽然觉得,这包子铺里的烟火气,和那碎镜里的光,其实是一回事——都在说,日子或许有残缺,人心或许有遗憾,但只要还有念想,还有盼头,就总有暖起来、圆起来的那天。就像柳月娥等了一辈子,虽没等到人,却等到了真相;柳念昔寻了一路,虽没找回爹,却找回了爹娘之间那片从未褪色的月光。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