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245章 断尺量出是非清

孙二娘的包子铺 第245章 断尺量出是非清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7 23:42:52 来源:全本小说网

郓城县的秋老虎来得凶,日头烤得青石板发烫,连街面上的狗都耷拉着舌头躲在屋檐下。孙二娘包子铺的门却敞得大开,炉上的蒸笼“滋滋”冒白烟,把满铺的肉香往街上送,引得几个挑担的货郎直往这边瞅。

“当家的,把那捆旧木料劈了烧火。”孙二娘正用擀面杖捶着面团,面案被打得“咚咚”响,她圆脸上的汗珠顺着腮帮子往下淌,却丝毫没放慢手里的活,“今儿个肉包卖得快,得多烧两笼。”

张青蹲在墙角,手里攥着把锈斧头,正对着堆成小山的旧木料发呆。那是前阵子拆老祠堂时捡的废料,大多是些朽坏的椽子,唯有一根尺许长的硬木,看着倒还结实,只是一头断得齐整,像是被人用锯子锯过。

“这木头怪得很。”张青拎起那根硬木,对着日头照了照,木头上隐约有刻痕,“倒像是把断了的尺子。”

孙二娘凑过来看,指尖在刻痕上划了划:“还真是。你看这刻度,一寸一格,准得很。就是断得蹊跷,像是故意锯的。”她说着往木料堆里扒了扒,竟从底下摸出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半块发霉的饼子,还有张揉得皱巴巴的麻纸。

麻纸上的字被潮气浸得发晕,勉强能认出“王记布庄”“欠银三两”几个字,末尾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尺子,旁边写着“断尺为凭”。

“王记布庄?”孙二娘把麻纸往案上一拍,嗓门亮得惊飞了檐下的麻雀,“不是三年前被火烧了的那家吗?掌柜的王老实,听说欠了一屁股债,火灭了之后就不见了,有人说他卷钱跑了,也有人说他被烧成了灰。”

张青用斧头尖挑着布包:“这断尺和欠条藏在木料里,怕是跟王老实的失踪有关。”

正说着,街对面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穿蓝布短褂的老汉拄着拐杖挪过来,腰弯得像张弓,手里拎着个竹篮,篮里装着些针线布头。他在铺子前站定,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张青手里的断尺,突然浑身一哆嗦,竹篮“哐当”掉在地上,布头撒了一地。

“老丈,您没事吧?”孙二娘连忙过去扶他,见老汉的手正死死指着那断尺,指节白得像枯骨。

“这尺子……”老汉的声音比破锣还难听,“是俺家的!是王老实的量布尺!”

张青和孙二娘对视一眼,心里都咯噔一下。孙二娘把老汉扶到炉边的板凳上,倒了碗凉茶水:“您慢慢说,您认识王老实?”

“俺是他表哥,姓刘。”老汉喝了口茶水,手抖得稍缓,“王老实那人,性子轴得像块石头,做生意最讲规矩,量布总多给半寸,说‘吃亏是福’。可三年前那场火,把啥都烧没了……”

“火是咋着的?”张青追问。

“说是夜里失了火,”刘老汉抹了把脸,皱纹里积着灰,“可俺知道,是被人放的!王老实头天还跟俺说,他抓着了李剥皮偷换账本的把柄,要去官府告他,第二天布庄就烧了!”

“李剥皮?”孙二娘想起那人,是城里“福顺布庄”的掌柜,出了名的抠门,人称“李剥皮”,“他跟王老实是同行,明里暗里总较劲。”

刘老汉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块褪色的蓝布:“这是王老实给俺孙女做的,说用的是最好的松江布,量的时候特意多留了一尺,说‘孩子长个子快’。他那把量布尺,尺尾刻着个‘实’字,断没断俺不知道,但那字,俺绝不会认错!”

张青把断尺递过去,刘老汉摸了摸尺尾,突然老泪纵横:“是它!真是它!这‘实’字旁边的小缺口,是当年俺孙女长牙时啃的,错不了!”

孙二娘拿起那张欠条,忽然想起件事:“前阵子收废品的老赵说,他从李剥皮家后院刨出些烧焦的木料,跟这根断尺倒是像一路货色。”

“俺就知道是李剥皮!”刘老汉猛地站起来,拐杖把地面戳得咚咚响,“他早就想吞了王老实的布庄,还放出话来,说王老实欠了他五十两银子,不还就别想好过!”

张青往炉里添了块炭,火星子溅起来:“这欠条说王记布庄欠银三两,倒像是李剥皮倒打一耙。”

正说着,街面上一阵喧哗。李剥皮穿着件簇新的绸缎袍子,摇着把折扇,带着两个伙计从对面酒楼出来,看样子喝了不少酒。他一眼瞥见刘老汉,脸色顿时沉了:“老刘头,你不在家等死,跑到这儿来干啥?”

刘老汉气得浑身发抖:“李剥皮,你把王老实弄哪去了?他的尺子在这儿,你还想抵赖?”

李剥皮往铺子里扫了一眼,看见那断尺,眼神闪了闪,随即冷笑:“一把破尺子算啥证据?王老实欠了俺的钱,跑了活该!你再胡咧咧,俺让官差把你抓起来!”

“你敢!”孙二娘叉着腰站出来,围裙上的面粉被风吹得飞起来,“王老实的布庄是你放火烧的,账本是你换的,现在还想咬人?”

李剥皮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你个卖包子的泼妇,懂个屁!再敢胡说,俺砸了你的铺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砸个试试!”张青拎着斧头站在门口,脸上的疤在日头下泛着冷光,“当年王老实给你家送布,是不是总多量半寸?你昧着良心做事,就不怕遭报应?”

李剥皮被噎得说不出话,指着刘老汉骂:“你给我等着!”说着带着伙计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的街坊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卖菜的王婆说:“李剥皮这两年暴富,怕是真不干净。”修鞋的张师傅也道:“王老实失踪前,我还见他往县衙跑,说要递状子。”

孙二娘心里有了数,对刘老汉说:“老丈,您别慌。这断尺既是证据,咱就去趟县衙,找朱仝都头说说。”

张青却摇了摇头:“朱都头办案讲证据,光凭一把断尺和欠条,怕是定不了李剥皮的罪。得找到人证。”他忽然想起件事,“当年王记布庄的伙计,叫小石头的,现在在哪?”

刘老汉眼睛一亮:“小石头去年还在城南做零活,说王掌柜待他好,总念叨要找李剥皮算账。”

当天下午,张青就找到了小石头。那汉子二十出头,胳膊上有块烧伤的疤,说是当年救火时被燎的。听说找到了断尺,他当即红了眼:“掌柜的当年总说,这把尺子量的不光是布,还有良心。李剥皮偷换账本那天,我正好撞见,他还威胁我说,敢说出去就烧了我家!”

“账本换了啥?”孙二娘追问。

“把王掌柜欠他的三两银子,改成了五十三两!”小石头攥着拳头,指节发白,“还伪造了掌柜的签字,说要是不还,就拿布庄抵债!”

张青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你这话就够了。明天咱去县衙,当着朱都头的面,把这事说清楚。”

小石头却犹豫了:“李剥皮跟县太爷的小舅子是把兄弟,怕是……”

“怕啥?”孙二娘把断尺往桌上一拍,“咱有断尺,有欠条,有人证,他就是攀着皇亲国戚,也得讲个理字!”

第二天一早,孙二娘、张青带着刘老汉和小石头去了县衙。朱仝都头见了断尺和欠条,又听了小石头的证词,当即派人去传李剥皮。

李剥皮到了大堂,起初还抵死不认,直到小石头说出他换账本时穿的是件青布长衫,领口有块油渍,他才慌了神。朱仝都头趁热打铁,让人去李剥皮家后院挖掘,果然从地下挖出了一本烧焦的账本,上面的字迹虽模糊,却能看出“欠银三两”的字样,与孙二娘找到的欠条正好对上。

“还有王老实的下落!”刘老汉跪在堂下哭,“你把他咋了?”

李剥皮瘫在地上,面如死灰:“火……火是我放的,可王老实没被烧死。他从后窗跳了出去,我追出去时,他掉进了河里……”

众人这才知道,王老实当年跳河后被商船救了,流落到江南,去年才打听到家里的事,正要回来报仇,却染了重病,上个月刚去世。他临终前托人带信给刘老汉,说只要找到那把断尺,就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案子结了那天,刘老汉捧着断尺,在王记布庄的旧址前烧了纸钱。“表弟,你看,这尺子没骗你,是非曲直,总有公论。”

孙二娘和张青站在一旁,看着火苗舔着纸钱,心里都不是滋味。孙二娘想起小时候听娘说的“包公断案”的故事,总以为清官一到就能昭雪冤屈,如今才知,这世间的公道,往往藏在一把断尺、半张欠条里,得靠普通人一点点拼凑起来。

“当家的,”孙二娘往炉里添了把柴,“这断尺留着吧,给街坊们当个念想。”

张青把断尺挂在铺子的墙上,旁边贴着张纸,写着“断尺量心”四个大字。他说:“往后谁来买包子,都让他们看看,这尺子不光能量布,还能量人心。”

秋老虎渐渐退了,街面上凉快起来。买包子的街坊见了墙上的断尺,都爱问两句,孙二娘就一遍遍地讲王老实的故事,说他量布多给半寸的规矩,说他宁肯吃亏也不骗人的性子。

有天,李剥皮的儿子来买包子,怯生生地指着断尺:“婶子,俺爹错了,俺以后做生意,也学王掌柜,多给人半寸。”

孙二娘笑着递给他两个肉包:“这就对了。你看这包子,面多揉一分,馅多放一点,吃着就香。人心也是这样,多让一分,路就宽一分。”

夕阳把断尺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面案上,像条通往远处的路。孙二娘看着那影子,忽然觉得,这包子铺里的烟火气,和墙上的断尺,其实是一回事——都在说一个理:日子或许会断,但良心不能断;规矩或许会破,但公道不能破。

打那以后,郓城县的人都知道,孙二娘的包子铺里有把断尺,能量出人心的好歹,辨清世事的是非。而那把断尺,就挂在墙上,陪着蒸笼里的热气,一天天,一年年,守着这家铺子,也守着街坊们心里那点最实在的念想。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