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孙二娘的包子铺 > 第1章 雁门残雪映暮春

孙二娘的包子铺 第1章 雁门残雪映暮春

作者:凌霄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30 13:46:38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天龙遗梦

暮春的雨,总带着股化不开的凉。

阿石蹲在雁门关下的碎石堆里,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块带血的箭簇。铁锈混着雨水钻进指甲缝,涩得他眯起眼——这已是他今日找到的第三支箭了,箭杆上雕着的狼牙纹在暮色里泛着青黑,是丐帮的记号。

“阿石!快些走!”兰婆婆的呼唤从坡道上飘下来,裹着雨丝打在他脸上。老人手里攥着个粗布包袱,佝偻的脊背几乎弯成了虾米,“再等会儿,山风该把你刮进沟里了。”

阿石把箭簇塞进怀里,摸了摸腰间的水囊。囊口的皮子磨得发亮,是去年冬天兰婆婆用狼皮给他缝的。他踩着满地的断矛往坡上爬,草鞋陷进泥里,带出些灰黑色的碎骨——三年了,雁门关下的泥土里,总也清不干净这些东西。

兰婆婆的窝棚搭在背风的山坳里,四根歪脖子松木棍支着油布,墙角堆着半篓草药,空气中飘着股苦香。阿石刚掀开门帘,就被扑面而来的暖意裹住——灶膛里的火正旺,陶罐里的药汤咕嘟冒泡,架在火上的铁锅里,炖着只肥硕的山鸡。

“今天运气好,在乱石滩捡着的。”兰婆婆用粗布擦着手,皱纹里还嵌着泥,“许是去年冬天冻死的,没坏透,炖了给你补补。”

阿石没说话,只是往灶膛里添了块松柴。火光映在他脸上,能看见额角那道月牙形的疤——三年前他被兰婆婆从死人堆里扒出来时,这道疤就带着血痂,像块没长好的肉。

“又去捡那些破烂?”兰婆婆忽然敲了敲他的后脑勺,“乔峰大侠的事都过去了,你总翻那些箭头子做什么?”

阿石的手猛地一颤。松柴从灶膛里滚出来,火星溅在草鞋上,烫出个小洞。他低头用脚碾灭火星,怀里的箭簇硌着肋骨,像块冰。

三年前的那个秋夜,他其实是记得些片段的。震天的喊杀声,铁蹄踏碎骨头的脆响,还有个穿玄色僧袍的大汉,抱着另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往关下冲,那人胸口插着支箭,箭杆上的狼牙纹在月光里闪得刺眼。

“兰婆婆,”阿石忽然开口,声音被火熏得发哑,“他们说,乔峰大侠是契丹人?”

铁锅里的山鸡忽然滚了出来,落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兰婆婆慌忙去捡,手被烫得通红也没知觉,只是反复念叨:“胡说……都是胡说……乔大侠是大英雄,怎么会是……”

阿石默默捡起地上的山鸡,用布擦了擦上面的泥。他知道兰婆婆为什么激动——当年若不是乔峰在雁门关外挡下辽军,这雁门关下的百姓,早成了马蹄下的肉泥。可镇上酒肆里那些行商说的,又不像假的——那个叫乔峰的丐帮帮主,原是契丹萧姓贵族,最后在雁门关外自尽了,用自己的血换了宋辽十年不战。

“明天跟我去趟镇子。”兰婆婆忽然往灶膛里塞了把干草,火光猛地蹿起来,“你王大叔捎信来,说进了批好药材,我去换点当归,给你炖鸡汤。”

阿石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窝棚角落的那堆破烂上。那里堆着他三年来捡的东西:断成半截的铁枪,刻着“宋”字的头盔,还有块绣着半边狼头的黑布——兰婆婆说,那是丐帮的令牌残片。

后半夜的雨停了。阿石躺在铺着干草的土炕上,听着兰婆婆的鼾声,悄悄摸出怀里的箭簇。月光从油布的破洞漏下来,照在箭簇的血槽上,那些细密的纹路里,仿佛还凝着暗红的血。

他忽然想起去年在关下的深沟里,捡到的那块玉佩。玉是暖玉,雕着只展翅的鹰,鹰爪下刻着个模糊的“辽”字。他把玉佩藏在松树下的石缝里,没告诉兰婆婆——他总觉得,那东西不该属于这里。

天刚蒙蒙亮,兰婆婆就拽着阿石往镇子走。山路被雨水泡得泥泞,老人的裹脚布湿了又干,在裤脚凝成硬邦邦的盐霜。阿石想替她背包袱,被她一巴掌打开:“我老婆子还没到走不动路的地步。”

镇子在雁门关南十里处,是个只有两条街的小去处。唯一的酒肆挂着块“迎客楼”的破木牌,掌柜的王大叔是兰婆婆的远房亲戚,也是镇上少数知道阿石来历的人。

“兰婶子可算来了!”王大叔正蹲在门口劈柴,看见他们就扔了斧头,“昨儿刚进的当归,还有些长白山的野参,给阿石补补身子正好。”

兰婆婆跟着王大叔进了后屋,留下阿石在柜台前等着。酒肆里没什么客人,只有个穿青布长衫的书生,正对着碗阳春面发呆。那书生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容清癯,颔下留着三缕短须,手指修长,握着筷子的姿势却不像读书人,倒像握着柄剑。

阿石的目光落在书生腰间的玉佩上。那玉是羊脂白,雕着朵莲花,花瓣上的纹路细腻得像真的。他忽然想起自己藏在石缝里的那块鹰纹玉佩,质地竟有几分相似。

“小兄弟看着面生。”书生忽然开口,声音温和,带着点江南口音,“是住在关下?”

阿石没应声,只是往门口退了退。兰婆婆说过,镇上的生人多,尤其是那些背着刀剑的,少搭理为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书生笑了笑,没再问话,只是低头吃面。阿石却看见他吃面的样子很古怪,筷子几乎没碰到嘴唇,面条就自己滑进了嘴里——这手法,倒像是兰婆婆偶尔提起的“吸星**”,只是那书生的气息平和,又不像魔教妖人。

“阿石!走了!”兰婆婆拎着个布包从后屋出来,脸上带着喜色,“王大叔送了咱两斤红糖,回去给你蒸糖糕吃。”

阿石刚要跟上,就被书生叫住了。“小兄弟留步,”书生从袖中摸出锭银子,放在柜台上,“我想问个路,往参合陂去,该走哪条道?”

兰婆婆的脸色猛地变了。她拽着阿石就往外走,脚步快得不像个老人:“不知道!别问我们!”

阿石被拽得一个踉跄,回头时看见那书生正望着他们的背影,眼神里带着些说不清的东西。阳光落在书生的莲花玉佩上,折射出的光刺得他眼睛生疼——那光里,竟像是映着无数张人脸,哭的,笑的,带着血的。

出了镇子,兰婆婆才松开手,胸口剧烈起伏着,像是受了极大的惊吓。“以后再有人问参合陂,就说不知道!”她的声音发颤,“那地方……是个凶地,去不得!”

阿石想起兰婆婆偶尔讲的故事。参合陂,是三十年前辽军大败的地方,也是……乔峰大侠亲生父母的埋骨之地。当年带头大哥带着中原高手误杀了乔峰的父母,才有了后来的种种恩怨。

“兰婆婆,”阿石忽然问,“你认识乔峰大侠吗?”

兰婆婆的脚步顿住了。她望着雁门关的方向,嘴唇哆嗦着,半天才挤出句话:“认识……怎么不认识……当年他在关下挡辽军,浑身是血,却笑着对我们说‘别怕’……”

她忽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塞到阿石手里。那是块发黑的布条,上面绣着个歪歪扭扭的“乔”字,针脚粗糙得像是初学刺绣的人绣的。“这是那天从他身上撕下来的,”兰婆婆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都说他是契丹狗,可在我眼里,他比谁都像个汉人英雄。”

阿石攥着布条,感觉那粗糙的布面下,仿佛还残留着体温。他忽然想起酒肆里的书生,想起那块莲花玉佩,想起书生问起参合陂时,兰婆婆惊慌的眼神——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回到窝棚时,天已经擦黑。兰婆婆生火做饭,却没了中午的兴致,只是一个劲地往灶膛里添柴,火苗蹿得老高,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

半夜里,阿石被冻醒了。窝棚的门没关严,风灌进来,带着股熟悉的血腥味。他摸出枕头下的短刀——那是他用捡来的断矛磨的, blade 虽钝,却足够防身。

月光里,有个黑影正蹲在兰婆婆的炕边。阿石刚要扑过去,就看见那黑影转过头,竟是酒肆里的那个书生!

“别出声。”书生的声音压得很低,手里拿着根银针,正往兰婆婆的手腕上扎,“她中了迷药,我帮她解了。”

阿石的刀停在半空。他看见兰婆婆的眉头渐渐舒展,呼吸也平稳了许多,确实不像中了邪的样子。

“你是谁?”阿石的声音发紧,握刀的手出了汗。

书生没回答,只是从袖中摸出块玉佩——正是那块鹰纹辽玉!“这是你的吧?”书生把玉佩放在地上,“藏在松树下的石缝里,我找了三天。”

阿石的瞳孔猛地收缩。这块玉佩他藏得极隐蔽,除了自己,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你到底是谁?”

“我是谁不重要。”书生的目光落在阿石怀里露出的布条上,“重要的是,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世。”

阿石的心猛地一跳。三年来,他无数次想过自己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死人堆里,可兰婆婆总说他是捡来的,再问就哭。

“兰婆婆知道些什么,”书生忽然叹了口气,“但她不敢说。当年雁门关外的那场血战,死的不只是辽兵和宋兵,还有些……不该死的人。”

他蹲下身,捡起地上的鹰纹玉佩,用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这玉佩,是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洪基赐给萧远山的,后来传给了乔峰。但你这块,上面刻着的‘辽’字,比乔峰那块多了个小点——这是契丹皇族旁支的记号。”

阿石的脑子嗡嗡作响。他想起那些关于乔峰身世的传言,想起自己额角的月牙疤,想起兰婆婆每次提到契丹时惊慌的眼神。

“你是说……我是契丹人?”

“是,也不是。”书生把玉佩塞进他手里,“你娘是汉人,你爹是契丹皇族的旁支,当年在乔峰帐下当差。雁门关大战时,你爹带着你娘想偷偷回中原,却被误当成辽军细作,死在了乱箭之下。”

书生忽然解开自己的长衫,露出左肩上的伤疤——那伤疤是个月牙形,和阿石额角的疤一模一样。“我是你爹的亲卫,当年拼死把你从死人堆里抱出来,却被流箭射中,昏了过去。等我醒来,你已经不见了,只在地上捡到这块玉佩的碎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石攥着玉佩,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忽然想起兰婆婆塞给他的那块绣着“乔”字的布条,想起酒肆里书生说的参合陂——原来兰婆婆不是不知道,她是怕,怕他知道自己是契丹人,怕他记恨汉人。

“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

“因为有人不想让你活着。”书生的声音忽然冷了下来,“当年杀你爹娘的,不只是普通兵卒,还有些中原武林的人。他们怕你长大报复,这三年来一直在找你,刚才给兰婆婆下迷药的,就是他们的人。”

窝棚外忽然传来脚步声,很轻,却瞒不过阿石的耳朵。他这些年在关下捡破烂,练出了副好耳力,能听出这是至少十个人的脚步声,手里还拿着刀剑。

“他们来了。”书生站起身,从靴筒里抽出柄短刀,刀身薄得像纸,“不想死的话,就跟我走。”

阿石看向兰婆婆的炕。老人还在熟睡,眉头却皱着,像是在做什么噩梦。他忽然把那块绣着“乔”字的布条塞进兰婆婆手里,又将鹰纹玉佩挂在脖子上,贴身藏好。

“去哪?”

“江南。”书生的刀在月光里闪着冷光,“那里有个人,知道所有事情的真相。”

窝棚的门被一脚踹开时,阿石跟着书生从后窗跳了出去。身后传来刀剑碰撞的声音和兰婆婆的惊呼,他却不敢回头——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是那个在雁门关下捡破烂的阿石了。

山风卷着残雪,打在脸上生疼。阿石跟着书生往南跑,脚下的草鞋很快磨破了,石子嵌进肉里,渗出血来。他忽然想起兰婆婆炖的山鸡,想起王大叔的当归,想起窝棚里温暖的火光——那些东西,恐怕再也回不去了。

“对了,”跑过一片松林时,书生忽然开口,“我叫石清风。以后,你就叫石念乔吧——念着乔峰的念,乔峰的乔。”

阿石,不,石念乔点了点头。他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感觉那暖玉正在发烫,像块烧红的烙铁。远处的天边泛起鱼肚白,照亮了南下的路,也照亮了他额角的月牙疤——那疤痕在晨光里,竟像是在微笑。

他不知道江南有什么在等着他,也不知道那些想杀他的人是谁。但他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为了死去的爹娘,为了兰婆婆,也为了那个素未谋面,却让他觉得无比亲近的名字——乔峰。

风里,似乎还飘着兰婆婆的声音,在一遍遍喊着“阿石”。石念乔的眼眶湿了,却没回头。他只是攥紧了手里的短刀,跟着石清风的脚步,一步步远离了雁门关,远离了那些埋在残雪下的往事。

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是忘不掉的。比如那块带血的箭簇,比如绣着“乔”字的布条,比如雁门关下永不消散的血腥味——这些,都将跟着他,一路向南,直到找到那个叫“真相”的东西。

江南的雨,应该和雁门关的不一样吧?石念乔忽然想。或许那里的雨是暖的,像兰婆婆的手,像那块带着体温的玉佩。

他加快了脚步,仿佛这样就能快点走到那个没有残雪,没有仇恨的地方。却不知,江南的烟雨里,藏着更多比雁门关的风雪更冷的东西,正等着他一步步靠近。

喜欢孙二娘的包子铺请大家收藏:()孙二娘的包子铺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