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苏厨 >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弹劾

苏厨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弹劾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1 14:57:50 来源:武林小说网

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弹劾

折可大见到路昭后,询问他为何军力如此薄弱,才知道他一半军力已然被黄中禹调走,不禁和路昭一起痛骂文官无能,连累将帅,陷三军奔死于途。

在路昭的带领下,折可大很快兵进渔阳,和曹南派遣的安**姚麟一起围了蓟州。

黄中禹坚决不降,还命全军戴孝,披着麻布在城头痛骂宋军,认为南朝在北朝国丧期间,春耕之际,兴军来犯,这是春秋诸国都干不出来的不义之举。

一通痛骂让折可大和姚麟恼羞成怒,姚麟什么暴脾气,当场就要率军攻打,被路昭苦苦劝住。

当晚,蓟州城里大乱,路昭的原副将马纯打开东门,接应大军入城。

大军攻入州府,抓获了意图自尽的黄中禹。

黄中禹被抓到姚麟折可大跟前的时候,依旧破口大骂,坚决不服。

姚麟拔出钢锏就要将这顽固老头来个染铺酱铺外加水陆道场,却被折可大拉住,只命人打造枷锁,将黄中禹送去霸州,听司徒处置。

一月之后,船到界河,当黄中禹听闻析津府陷落的消息后,趁看守不备,起身大呼:“吾义死不入宋!”

投水自尽。

消息送到霸州,苏油也不禁叹息,黄中禹历史上寂寂无名的一介小人物,应对时局也毫无章法,甚至可以说无能之至。

但是在乱世之中有自己心中的坚持,并且为之不惜性命,虽然可叹可笑,然而也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最终苏油命将黄中禹向北葬在武清,那里名义上还是辽国南京道的范围,并亲书“辽忠臣蓟州太守黄中禹之墓”

的墓碑,让巢谷妥为安置黄中禹家族,在那里为其守墓。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蓟州攻下后,析津府屏藩丢失殆尽,已然岌岌可危。

如今的耶律淳只有三个选择——其一,在析津府和宋军决一死战;其二,撤往檀州,与萧干合军,攻略中京道;其三,撤往居庸关,和自己父亲儿子合军,游猎鸳鸯泺。

至于大同,耶律淳已经不抱希望了。

这个时候,北廷的举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萧干退到檀州后,宋军犀利的攻势让正统朝的萧兀纳和额特勤大惊失色,两人经过商议后,萧兀纳率大军守北安州,额特勤率大军守泽州,以防备宋军进入中京道。

丁巳,折可大推进到潞县,与曹南合军。

之后命姚古、田遇北上取顺州,意图截断檀州方面与析津府的联系。

萧干滑如游鱼,在牛栏山防守宋军失利后,立即率军向西撤往昌平,同时急报耶律淳撤出析津府,否则就将被宋人大军围困。

……

汴京城,垂拱殿,群臣正在议事。

五路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两月时间攻取辽国西京、南京两道大部,如今的仁圣伪朝只剩下大同府被种折两军围困,析津府到西北居庸关、断云岭、野狐岭一条通路,其余各地都落入大宋之手,共计歼灭正蕃大军七万,俘降十数万,可谓战果辉煌。

但是朝中孔仲武、张商英,依旧发起了对苏油的弹劾,认为战事一二阶段之间的停顿,导致了耶律淳及时调整军力,让伪朝太上皇和太子撤出了大同府,萧干撤出了中京道,让本应该更加辉煌的战果大打折扣,从全胜变成了逐寇,为大宋后续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正统朝携两道财富退入鸳鸯泺,在鸳鸯泺和滦河间的巨大区域内游击,这可是大麻烦。

这是战略级的巨大失误,必须由帅臣来承担责任,即便司徒功劳巨大,但是也掩饰不了这次过失。

因此御史台根据事实,发起对司徒的正式弹劾。

这个弹劾的时机也很巧妙,张商英抓住前方战事再起,不可能临阵易帅的时机弹劾苏油,有他自己的考虑。

既完成了台谏的分内职责,捞取名声,又不至于影响前方的战争,你好我好大家好。

果然,兵部尚书黄裳就首先指出这个问题,司徒坐镇雄州,调运全局,两月之间打下的国土,是前蜀、南唐的总和。

前方帅臣的方略,后方不宜过多干涉。

如今战事方炽,更不可临阵易帅。

虽然司徒上章将过失都揽在自己身上,但是战争就是这样,存在很多的偶然。

就算孙吴再世,诸葛重生,也不能避免敌人察觉己方意图,制定应对策略。

台谏的弹劾,明显过于苛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