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42章 铺子里要雇个工人!

第42章铺子里要雇个工人!

皇帝驾崩的消息在五营镇传开后不久,又传来了一个消息。为了给老皇帝办葬礼,朝廷向全天下的百姓加征银税。

意思是皇帝家办白事,所有老百姓都得强制随份子。加征的税收是按户籍收的,全国户籍份为五等,像宋应奎家就是四等户,需要交一两银钱的摊派。

奶奶的腿、穿越到大郑王朝,福利一点没享受上,税没少缴,还干了半年多的苦力,感觉是纯纯的让人当韭菜割。

好在在乡里开个铁匠铺倒是不用缴税,也就买的铁料比较贵。如果铺子搬到五营镇街道上,就免不了给官府缴税,同时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摊派会随之而来!

家里缴了皇家保白事的份子钱后,就再没啥大事,按部就班的进行春耕。今年的宋家的春耕与往年差不多,变化也就是将从郭家要来的土豆种子种了四亩多。另外就是把磨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沤肥之后当肥料上在了地里。

穿越前在肥料厂干过的人宋应奎知道豆渣的肥料价值,这玩意可不能浪费。本来、他计划是要抽时间将家里的山地平整一下,修成梯田,这样耕种起来方便。但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只能暂时搁浅,等秋收后再说。

春耕不像秋收那样耗费人力,一般情况下爷爷和老爹带着二弟就能搞定,偶尔宋应奎和三叔关了铺子帮一两天忙。

因为春耕需要农具,最近这些日子铺子里的活其实挺忙的。一般的小件活,倒是不占人手。关键是最近这段时间到铺子里定做架子车的人家,有些多!短短二十天时间,就收了做近三十辆架子车的活。

按铺子目前的人手,估计要做两三个月才能把交的这些车给做成。也不知道怎么了,架子车这玩意在五营镇,感觉很有市场的样子,没怎么推广,就给铁匠铺子带来了不少单子,一辆车的要价在两三百文之间,仅目前的这些订单,做完了的话,就能收七八两银子。抛去用铁料的支出,还能剩五两银子,说实话、对一个刚刚开起来的小作坊来说,盈利算是挺可观的了!

“三爹、铺子里活压的比较多,靠着咱们做,用的时间太长。我准备要再雇个人,给你说一声。”虽然这个铺子宋营奎一个人的就能说了算,但三叔毕竟是长辈,有些话提前沟通一下为好。

“雇人?咱们慢点干,一样能干完,把钱给别人有啥好的?”三叔对雇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想着把这些钱全落到自家口袋里更好。

“话不能这么说,雇了人,咱干活的速度就快了,接的单子也就更多了,实际算下来,要比纯粹咱两个人干挣的更多。”

“是吗?哪就按你说的办。我感觉,咱这架子车的活,确实是越干越多。这么好用的车,远的不说,起码咱五营镇的人家,一家就得做一辆。只靠咱两个,啥时候能做完?”经宋应奎一开解,三叔很容易就想通了这事。主要是他对架子车的市场,很看好,觉得家家户户都需要这种车。

架子车的市场真的很好吗?宋应奎不这么觉得。五营镇是山区,架子车确实很适合。但问题是这玩意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是个木匠就能做。现在订单量大,也就是大家还认宋应奎是第一个做出这玩意的人。时间一长,首发效应就不明显了!

往后铺子要想长久的发展,还得想办法搞出不容易被仿制的主打产品,单靠做架子车这种一招鲜的活,是不能吃一辈子的。

沿川峡口开的这个铺子,在宋应奎看来应该被定义为作坊而不是铺面。一个没有产品,只靠来料加工维持的作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坊。

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想到什么有市场的产品出来!要不弄个新式的犁出来?好的农具是刚需,打市场更容易。而宋应奎的记忆里,正好有一种和现在流行的犁大不一样的样式。目前流行的犁,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划地犁,宋应奎想搞的是一种能翻地的犁,后世的农村有人称其为步犁,好像是从前苏联传过来的。

步犁能翻地,犁地的深度要比传统划地犁深,这样更容易养地,应该是很适合西北边地秋天的时候翻地保熵。

“焕义、你最近活多不?我找你有个事说一下,我家在峡口的铺子里要雇个人,想来想去,我觉得你合适。话得说明白不是雇人手,就雇工。一天五个时辰的活,一个月还有四天不上工缓的时候。工价按月走,一个月五百文钱,过年的时候,有十六天的年假!要是铺子里今年情况好些,我还会发奖金!”雇工的人选宋应奎想来想去,觉得丁焕义最合适。所以晚上回家的时候,专门绕到他家在门口堵了丁焕义,把事说了出来。

“一月的工钱是五百文,还能在屋里缓四天?管不管饭?”丁焕义听了待遇后,首先问的是管不管饭。要是不管饭,五百文钱的工钱,就不划算了。

“管饭、一天中午和晚上管两顿,跟着我们一块吃。晚上下工后,你想干什么干什么,我铺子里一天只上五个时辰的工。要是晚上加班干活,还有加班费!”

“那成哪!你看我啥时候到你铺子里去干活?”听到能管饭,丁焕义痛快的应了下来。

“啥时候上工都行,从你来的那一天算起,干够一个月就发工钱。对了、这事你怕是得和你大商量一下,他能不能同意还不好说。”以丁焕义的手艺,雇短工五百文算少的,但雇长工的话,待遇算是很可以了。宋应奎最担心的是他爹丁得贵不同意,老头至今还在到处传宋家的闲话。

“我爹那边你不管,他就是不同意,我也要到你的铺子里去干活。跟着他干,连个手艺都学不会。我还是觉得跟着你干活,长手艺快。”丁焕义去年上半年跟着宋应奎在木匠营干过近半年活,那段时间他感觉手艺长的最快。回来之后,他就对自家老爹得水平有了怀疑,同样是木匠,怎么跟着老爹干活,水平反倒是提不上去?莫不是老爹的能力有问题!自家大哥跟着老爹已经干了好几年活,水平现在居然和自己差不多,看来得跟个水平更高的干活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