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272章 好端端的一个中间商赚差价的事

第272章好端端的一个中间商赚差价的事,居然将自己给弄没钱了!

得了稿酬,梁肃华的心情好了很多,不再窝到驿馆中苦等放任的消息。

他准备最近再到洛阳这边的匠作坊中转转,趁着现在闲来没事,看看能不能再写一部关于洛阳这边工坊的考工杂记,说不准又能刊印换钱创收哪。

之前的那部书,就是他在地方任职时,没啥正事可干,起了兴致对任职地方和周边的风物和匠作出产进行考察后,写的一部杂记。洛阳作为大郑的京师,风物和百工可要比此前任职的地方繁盛,再攒出一部书来,好像不难?

人啊!不管到了何等位置,总是绕不过与钱的关系,一国君主会为钱费心,普通百姓也会为钱费心,虽然他们为之费心的数目不是一个量级。

梁肃华此前任官时,在钱财上所费的心力,多半不是为了自己的私财,那个时候好像自家的生计,根本是用不到钱。而现在、在钱财上所费的每一份心,可都是为了自家的生计,所以他更有动力,也更珍视。

说到钱、梁肃华对西北边地的云谷这个小割据势力,就又高看一眼。因为他发现、这个偏远势力所印之钱,居然在洛阳这边都能见得着。尤其是他们铸的银币,其流行程度甚至与正常的银子无异。

对工事有所了解的梁肃华知道,云谷所铸的银币是掺杂不少铜铅的,并不是纯银,这也是他在收稿酬的时候,特意要了实银的原因。他觉得、实银要比云谷的银币更值钱一些。

可是在洛阳街面上,云谷银币的价值,硬生生就和实银无异,一块银元就是能兑出半两实银,难道商人们真就分辨不出云谷的银币不是纯银吗?钱币之事,还真是有些令人琢磨不透。

……

关于钱的事,远在云谷的宋应奎也是琢磨不通透,这玩意还真是复杂又危险,一般人真就弄不清楚其中的规律。本来哪,宋应奎也没想着弄清楚其中的规律,但是、形势逼人,弄不懂货币的规律,就会出事啊。

比如、此刻的云谷就莫明其妙的缺钱了。

自己能印钱、货物出口量又在稳步增长利差也不小,虽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量不小,但也远没到过度投资的程度,怎么就会出现缺钱的现象哪?

从账目上看、云谷军政府这边就更不缺钱了,明明是进账比出账多,却偏偏库里的储备银越来越少。

货币通兑行那边都开始告急了,铸出来的银币和铁钱很容易就会被兑完,见天有人挤在几个通兑行的门口排队兑钱。

“郭厅长、最近到底是出了啥事?出了旱情,物价怎么不涨反跌?还有就是为何通兑行那边挤兑银钱的人越来越多,大库这边的存银都要见底了!再就是需要铸的铁钱怎么也越来越多,按理来说铸钱多了、物价应该涨啊!”储备银告急这可是大事,宋应奎赶紧找来郭凯峰询问原因,他自己反正是没想明白问题到底是出在那里了。

“通兑行那边挤兑铸钱,原委大概是从大郑和其它地方涌过来的铜钱过多!我过问过大库那边,虽然咱们的储银少了,但库里的储铜却多了不少。咱云谷铸的铁钱与大郑的制钱是一换一,铁钱这边换银元的数目也是死的,顾此从外域来的商人,就将铜钱全兑成了银元带回去,咱这边的存银可不就被掏空了!”

“不对啊!尽管咱们的铁钱与银元的兑率是死的,可是咱的银元是夹了铜铅的,比之实银是有溢价的,商人们带回大郑,无利可图啊?”郭凯峰的解释并没有打消宋应奎的疑惑,在大郑一两银子大概能兑一千二百多贯铜钱,云谷这边的是按一块银元中有四成是铜铅,怎么就出现了铜钱挤兑银元的现象哪?

“统领、虽然咱知道,铸的银元夹了铜铅,可在大郑、咱的两块银元确实能抵一两银子使,在商人们眼中,拿着一贯铜钱,在咱云谷能多兑出二百文钱来,如此大利怎么不图?”

这叫怎么回事?明明算着是沾光的事,怎么搞成了被人挤兑套利的骚操作!银元明明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可在市场上,人家就是觉得值这个价,这上那儿说理去。

如果云谷这边的体量足够大,储银足够多,被这么挤兑、最后获益的肯定是云谷。现在的问题是,底太小、很容易就被人给兑爆。

“银元被挤兑还能说通,可为何、铁钱这边也是供不应求?总不能还有人觉得,咱们铸的铁钱也要比铜钱值钱吧?”银元被挤兑算是找到了个勉强合理的解释,但铁币这块总不是这个道理吧!尽管镀了锡铁币看着确实精美不少,但铁比铜便宜这个道理难道会有人不懂!

虽然铁币被挤兑不影响储备,但一直这样增发、宋应奎的觉得隐患同样不小,说不定会搞出来个经济危机的大雷出来。

“铁钱这块,问题可能出在北项和西藩那边,他们自己不铸钱,就拿咱们铸的钱使。若是咱铸的钱,只是自己人用的话确实足够,但被这两个大国也用,那就不够了。”

又是个扯淡事,北项和西藩这两个国家把云谷当铸币机构来使了,以这两国的体量,云谷铸的这点货币,怎么可能够用哪?不过这中间好像有啥逻辑上的不对?

“西藩和北项又不会凭空得着咱们的钱?他们都是用东西换的啊,怎么铁钱的需求量会如此之大?”

“这事、属下也是想不通,反正就是咱们正常所铸之钱,多数会流到西藩和北项,从而致使咱们民间缺钱。”郭凯峰对金融和货币的了解还不如宋应奎,他怎么可能将原因解释透彻。

“钱流走了,总能得着货吧?问题是我也没见库房里的货多啊?”看到出的,看不到进的,宋应奎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使了。

“咱得着的货不是卖给大郑了吗?怎么可能压在库里!”货去了那儿,郭凯峰还真知道,这玩意的大多数就是他经手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铁币外流后,换回来的货又流到了大郑境内。由于存在利差,大郑商人喜用铜来折利,到最后不就又回到了挤兑银元套利之事上了?

整个一个大无语,好端端的一个中间商赚差价的事,居然将自己给弄没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