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 第133章 大舅爷带着姜家人又回来了!

第133章大舅爷带着姜家人又回来了!

给工匠分级分类自然是为了提高整个工人群体的技术能力,目前的工坊里真正有技术的并不多,大多数是从农民和逃难的市民阶层招过来的。分级后,就有了竞争机制,工人们就有了提高自身技术的动力。

细分工种,可以让工人们在工作时更专注于提升某类技术,从而让技术提升的速度加快。并且促进整个工坊系统中的生产环节细分,最好是能形成半流水化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你们议定的这个匠人分级和分类标准,本官原则上是认可的。不过要提出几点修正意见。三级及以上的工匠评定,除了自身技术水平的评定外,还要加上带徒能力。比如要想评三级匠人,最起码得有五个以上过了出徒考的徒弟,评四级匠人的话,得有十个过了出徒考和四个以上过了二级考评的匠人徒弟。

三级及以上的匠人,待遇标准偏低了,三级匠人月工资要过二两银子,五六级的匠人,月工资要达到五两银子左右。除了工资待遇外,还得有分房等其它待遇!在地位上,三级及以上匠人等同于副乡长级官员,算是半个官身,与此前大郑的秀才待遇差不多要一致。

再就是铁匠这块的工种分的还不够细,炼铁匠、铸铁匠,制器铁匠,精工铁匠这几个大的铁匠分工外,每个匠种还应再分三到四个小匠种。铁匠行是大行,也是将来我五营各类匠行中的首重之行,一定要以更专业的分工为行当的成事立制。”

与后世自己所从事的机械行业相比,现在的铁匠行当分工太过粗糙了,粗糙的分工不利于行业的快速进步和技术的迭代。同时这个时代匠人们对技术传播和扩散并不热心,必须要通过政策的引导,打破匠人们搞技术垄断的恶习。

用地位和和实际利益促使匠人们积极参与到技术扩散和培养更多技工的行列中来,这是宋应奎最期望看到的现象。

只要手底下有几千真正的技术工人班底,还怕应付不了别的势力?别人想着扩大地盘,增加人口以增加竞争力,咱不和他们卷这玩意,咱得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除了对匠人分级、分工外,下一步还要增强匠人们的文化知识,要对现在的工人群体进行扫盲。还要加快标准化生产的步伐,真正奠定体系化发展工业的基调。用两到三年时间,让五营成为一个模范工业化小镇,从而真正成为有根所依的势力。

时间到了农历四月,五营百姓的春耕工作算是全部完成了,从现在到收夏粮的七八月份之间,对农民来说,是一个相对空闲期。

年初开展的开荒和整修渠道的工作,也进入施工中期。沿川子的引水渠已经通了水,现在就剩下苟家河和柳家营两个大工程。

“开荒工作、暂且停下来,等秋后再展开。现下除了苟家河和柳家营的引水渠工程外,其他人手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沿川城里要尽快建一批砖瓦房,解决城中百姓的住房问题。二一个是要好好的整修一番五营到石坪和五营到沿川的道路,要让咱五营境内的路宽敞起来,能跑大马车。

干这两样工程只靠沿川城内的难民是不行的,五营所有的壮劳力都要动员起来。当然、也不能白使唤这些壮劳力,镇守府会给他们开铁钱以代工资。凭着镇守府的铁钱,所有五营百姓都可以在军供商行中买东西。”

因为商业的恢复,目前宋应奎手里现金流已经充裕了起来。但以铁币代实钱的权益之计,他还想保留一段时间。吃到了自己印钱甜头的人,再让他老老实实玩实钱,几乎是不可能。

铁币代实钱制度推行以来,还有个令人没想到的好处。拿到铁钱的人消费动力要比拿到铜钱的高,这玩意有刺激消费的作用。

铁钱到底是个没啥信誉度的货币,领到铁币工资的人,根本不敢将手中的钱多放。越快花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物件,心里才会有点底。

军供商店里粮食是限量购买,但也有不限量的东西,比如一些铁器就很受欢迎。因为军供商行往外卖的,会比市价稍微便宜一点。有聪明人甚至从中看到了商机,用铁钱从军供商行手里买来铁器,然后再到集市上将其倒卖出去,从中赚点差价。

五营集上,最近一段日子,摆摊卖铁器的和专程到集市上收零散铁器的小商贩还真不少!凡是有利可图、有差价可赚的地方,就少不了图利而来的商人。

对于这种现象,宋应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太当回事,就当是给军卒和工人们的一点福利吧。或者是权当直接将产品发到了他们手中来抵工资。

既然是这个心态,哪为何不直接给他们发产品哪?如此一来岂不是更省事?这当然不一样,拿到货币后再到军供商行换东西,选择余地大啊。随着各项产业逐步正规,军供商行里的产品是越来越丰富,除了自产的东西外,还有不少从外边采买过来的货物。

正是因为军供商行的货物越来越丰富,铁币的信誉才越来越坚挺,五营百姓除了不敢将其过多的在手里存外,平常时候就将其视为和铜钱一样的等值货币。有时候民间交易,也会用铁钱代铜钱!

“我大舅爷?他们怎么可能在石坪关?这不会是搞错了吧?”在沿川城与秦木匠规划城中建筑布局的时候,石坪关的哨兵传来了一个有点奇怪的消息。说是有一个自称是镇守大人大舅爷的老头,带着七八十号人想要入石坪关进五营。

“来人确实说是大人的舅爷,他说他是姜家的族长,叫姜云升。”面对宋应奎的疑惑,哨兵再次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你去五营街上找一下姜小虎,就说本官让他到石坪关辨认一下家人,若确实是姜家人,就赶紧接到沿川城来。”大舅爷带着家人不是跑到秦州投奔二舅爷去了吗?怎么又带着家眷到了五营?秦州那边莫非出了啥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