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17章 何督工、理想和面包

如果说技术和物资的难题尚可凭借智慧和资源解决,那么人员的疲惫与信念的动摇,则是更难以驱散的阴霾。

盛夏的车间,温度时常超过四十度。

高强度、高精度的安装作业,对所有人的体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几个来自南方的年轻学生,首先出现了中暑症状,头晕、恶心、乏力。

紧接着,又有青工在搬运部件时被锋利的金属边角划伤了手臂,虽然不严重,但也见了红。

更多的人,则是身上起了大片的痱子,奇痒难耐,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更是精神萎靡。

厂医带来的十滴水、仁丹很快消耗殆尽。

吕辰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找到厂医,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夫,咱们能不能按古方‘藿香正气散’的方子,加大剂量熬制一大锅解暑凉茶?就用大桶装着,放在车间几个通风口,让大家随时能喝到。再备一些外用的痱子粉和清凉油。”

厂医有些犹豫:“这……方子倒是好方子,解暑化湿。但这么大锅熬药,是否符合规定?而且药材……”

“规定我来想办法,药材我去找李厂长特批。”吕辰态度坚决,“不能让同志们倒在岗位上,这不是爱护,是浪费!我们必须保证大家的健康。”

在他的坚持和李怀德的特批下,很快,几个散发着浓郁草药香气的大桶出现在了车间里。

光有药还不行,如何让大家愿意喝、能喝下去是个问题。

这时,刚中考完、正在家享受暑假的小雨水被吕辰“抓了壮丁”。

“雨水,帮哥个忙。”吕辰看着亭亭玉立、眉眼聪慧的妹妹,“车间里太热,好多哥哥姐姐叔叔伯伯中暑了,你跟着厂医阿姨,负责熬药、发药,监督大家一定要喝下去。”

小雨水一听能帮上忙,立刻来了精神,用力点头:“放心吧表哥!保证完成任务!”

于是,每天上下午,车间里都会出现一个穿着干净学生裙、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少女身影。

她推着一个装着巨大保温桶的小车,声音清脆地招呼着:“喝药啦!防中暑的,每人一碗哦!”

那深褐色的药汁,散发着浓郁而古怪的草药气味,入口之苦,简直能让人灵魂出窍,喝下去的人无不龇牙咧嘴,浑身一抖。

很快,雨水就得了一个“何督工”的戏称。

吕辰又找到何雨柱。

何雨柱二话不说,每天中午在食堂熬上几大桶浓浓的红糖水,放凉了送到车间。

于是,车间里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何督工”的药桶前,屏住呼吸,仰头灌下一碗苦药,然后立刻冲到旁边的糖水桶,舀上一碗温润甜美的红糖水,“咕咚咕咚”灌下去。

这一苦一甜,仿佛某种奇特的仪式,极大地缓解了暑热带来的不适,那打摆子般喝药后又猛灌糖水的样子,也成了苦中作乐的谈资,无形中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雨水这个“何督工”,也成了枯燥艰苦的工地上,一抹备受喜爱的亮色。

身体的疲惫尚可缓解,但信念的动摇却更为棘手。

深夜,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但气氛却有些沉闷。

除了必要的设备调试声,少了往日的热烈讨论和欢声笑语。

几个年轻的学生坐在角落,一边擦拭着工具,一边低声交谈。

“……天天就是调、改、测,问题一个接一个,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感觉比在学校做课题难多了,理论和实际差距太大了。”

“这自动化,真的能成吗?投入这么大,万一……”

他们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夜里,却清晰地传到了一些核心成员的耳中。

这是一种典型的“高原反应”,在经历了初期的高速进展和兴奋期后,面对漫长而反复的攻坚阶段,难免会产生怀疑和疲惫。

刘星海教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没有立刻召开大会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又一个忙碌到深夜、大家拖着疲惫身躯准备返回临时宿舍休息时,他示意大家稍等一下。

他走到车间中央,那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标注着密密麻麻进度节点的项目总体甘特图。

他没有看图纸,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疲惫的脸庞。

“同学们,老师们,师傅们,”刘教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大家都累了,我知道。这段时间,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安装的精度、工艺的稳定性、物资的短缺,还有这该死的天气……我知道,有些人心里在打鼓,在怀疑,我们选择的这条路,是不是太难了?值不值得?”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给每个人思考的时间。

“我不跟大家讲什么大道理,也不给大家画什么大饼。”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平实而深沉,“我就想带着大家,一起回头看看。”

他伸手指向车间角落里那条已经完成自动化改造、正在进行最后测试的老旧中试线:“还记得它吗?我们最初的技术验证平台,这条‘百衲衣’一样的生产线。当初,我们只是梦想着,能让它自己动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手指移动,指向墙上挂着的“掐丝珐琅”电路板样品:“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烧出合格的电路板时,大家的欢呼吗?那时候,我们连稳定的材料配方都没有。”

他的目光又扫过那些新安装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设备:“再看看现在,这条崭新的生产线,已经初具雏形。供料对中、轧制、矫直、飞剪、喷码分级……一个个子系统,从图纸变成了现实。这里面,有我们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又有多少次,我们以为过不去的坎,最终都被我们迈了过去?”

刘教授的声音渐渐充满了感情:“我们不是凭空变出这一切的。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在座的每一个人,用汗水、用智慧、甚至是用带血的双手,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搭建、一点点调试,才走到今天的。”

“从无到有,我们做到了。”他的语气变得无比坚定,“现在,我们正在从‘有’到‘好’,从‘好’到‘精’。这个过程,注定是艰难的,注定会遇到数不清的‘魔鬼细节’。但我想问问大家,我们当初是为什么走到一起的?”

“是为了给中国的工业自动化,蹚出一条路来!”他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提高,“是为了让我们的工人兄弟,能从危险、繁重的岗位上解放出来!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有更优质、更高效的钢铁!”

“这条路,从来就没有容易走过。外面的封锁还在,国内的条件依然艰苦。但我们没有等,没有靠,我们就凭着这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凭着厂校携手的合力,凭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硬生生走到了现在!”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看到许多原本低垂的头抬了起来,疲惫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光芒。

“眼前的困难是很大,身体的疲惫也是真的。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们克服的每一个困难,解决的每一个问题,不都是我们能力的证明吗?不都是我们向最终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吗?”

“我相信,当我们亲手点亮这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看着合格的板材如同流水般自动产出时,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切汗水、一切艰辛,都会觉得——值了!”

刘教授没有喊口号,他只是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回顾了团队共同奋斗的历程,将个人的疲惫与集体的成就、国家的需求联系了起来。

这比任何空洞的激励都更有力量。

一种无声的共鸣在车间里弥漫。

年轻学生们眼中的迷茫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理解的释然和重新燃起的斗志。

老师傅们黝黑的脸上,也露出了坚毅的神情。

是啊,他们已经走了这么远,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怎么能倒在黎明之前?

不知是谁率先鼓起了掌,起初是零星的,随即迅速连成一片,变得热烈而持久。

这掌声,既是送给高瞻远瞩、善解人意的刘教授,也是送给彼此,更是送给他们那个不曾放弃的自己。

技术的难关可以用智慧和汗水去攻克,物资的短缺可以靠人脉和努力去弥补,但唯有信念,才是支撑这支队伍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持续前进的最根本动力。

刘教授这番发自肺腑、点燃信念的讲话,如同在众人心田里播下了火种。

而李怀德随后跟进的、实实在在的后勤保障,则让这火种得以熊熊燃烧,并结出坚实的果实。

刘教授话音落下的第二天,一系列细致入微、力度空前的保障措施便运转起来。

首先是“胃”的攻坚战。

李怀德亲自跑到第一食堂,当着所有食堂职工的面,给何雨柱下了死命令:“从今天起,实践基地所有师生、参与改造的工人师傅,伙食标准,就按厂里接待上级领导和苏联专家的‘接待灶’执行!物资我去协调,饭菜你们负责,必须让大家吃好吃饱,油水要足!”

何雨柱领了这道“尚方宝剑”,立刻开动脑筋,硬是利用有限的原材料,开发出了一系列让人垂涎欲滴的硬菜。

大块的“红烧肉炖土豆”,用硕大猪骨熬煮的“骨头汤熬白菜”,每周固定一次的“红烧鱼”。

主食也不再是单调的窝头玉米饼,白面馒头、大米饭管够。

这些实实在在的油水,化作滚滚热流和力气,支撑着大家持续奋战。

更让人感动的是深夜加餐。

每当挑灯夜战到深夜,众人饥肠辘辘、精力即将耗尽之时,何雨柱必定会带着几个食堂工人,推着热气腾腾的小车出现在车间门口。

车上是一笼笼刚出锅、白胖喧软的大肉包子,以及一桶桶滚烫、飘着蛋花的紫菜汤。

包子的肉香和面粉的甜香混合在一起,瞬间便能点燃所有疲惫的神经。

“开饭啦!柱子哥送夜宵来啦!”一声呼喊,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围拢过来,一人两个大包子,一碗热汤下肚,额头上冒出细汗,浑身的疲惫仿佛都被这温暖的食物驱散了大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怀,远比任何空洞的动员令都更具力量,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需求。

其次是“利”的强心针。

在当月工人们关饷的日子,他特意把参加项目的同学们召集到厂部办公室,没有长篇大论,只是亲手给每个人发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他语气诚恳,带着长辈般的关怀:“同学们,拿着。这不是报酬,也不是工资,是厂里给你们买书、买文具、贴补生活的一点心意。你们远离课堂,在这里为国家工业化流汗,甚至流血,国家、厂里,绝不能让你们再流泪!”

信封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劳动补助”,数额足以让这些平日清贫的学生们眼前一亮,心头一热。

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捏着厚厚的信封,眼眶有些发红,这笔钱足以让他给家里寄回一份让父母安心的汇款单。

对于轧钢厂参与项目的老师傅和技术骨干,李怀德则设立了“技术指导津贴”,明确体现了对他们知识和经验的尊重。

即便是最普通的青工和协助工作的工人,李怀德也亲自督促财务科,确保“加班补贴”必须足额、按时发到每个人手里。

他让车间主任明确告知:“这是李厂长特批的专项资金,谁要是敢克扣、敢拖延,我李怀德第一个不答应!”

这话传开,工人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心里也更踏实了。

再者是“荣”的催化剂与“未来”的承诺。

李怀德还利用厂长的资源和渠道,搞来了一些市面上极其罕见、专供特需的“稀罕物”——比如水果罐头、奶糖、甚至还有珍贵的奶粉。

这些东西,他不搞平均主义,而是作为对刘星海、沈青云、赵老师、汤渺教授等核心骨干,或者像吕辰、钱师姐这样在关键时刻做出突出贡献者的“特殊奖励”。

这种带有明显认可和倾斜的奖励,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更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激励着所有人奋勇争先。

他还专门安排人联系正阳门缝纫合作社,为实践基地的每一位成员量身定做了一套质地结实、款式利落的深蓝色工装。

在左胸位置,用红线精心绣着一行小字:“红星-清华自动化攻坚”。

这套衣服一发下来,立刻成了大家最爱穿的“战袍”,它不仅仅是一件工作服,更成了身份认同和荣誉的象征,是参与这场伟大攻坚战的“勋章”。

目光长远的李怀德,更是给出了关乎个人发展的郑重承诺。

他向参与项目的优秀青工公开宣布,等项目成功结束后,将在定级、评优、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他和刘星海教授亲自为他们撰写鉴定评语,以他们在红星厂实践期间的卓越表现和贡献,这些评语的“重量级”不言而喻,将对他们未来的毕业分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像钱师姐、吴国华、任长空这样来自外地、表现出色的尖子生,李怀德则会找机会私下暗示:“好好干,只要你们愿意留下来,北京户口的问题,厂里可以想办法帮助协调解决。”

这个承诺,在那个年代,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意味着一个光明的、扎根首都的未来。

李怀德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精准而有力。

车间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之前的沉闷、疲惫和些许迷茫,被一种积极、昂扬、充满干劲的氛围所取代。

大家穿着统一的“攻坚服”,吃着油水充足的饭菜,拿着实实在在的补助,想着光明的前景,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刘教授点燃的信念之火,被李怀德添上了充足的干柴,燃烧得更加旺盛,照亮了通往胜利的道路。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