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六月初夏。
北京的天气已然热了起来,但早晚仍带着一丝凉爽。
清华园内绿树成荫,蝉鸣初起,学期的气氛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渐渐被一种轻松的暑期氛围所取代。
过去的两个多月,对吕辰而言,是充实而忙碌的。
学业上,他凭借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不懈努力,不仅轻松应对了机械制造专业的各门课程,还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同时,他也没有放下在郎爷、田爷那里学到的本事,偶尔得空便去请教,对古籍版本和古玩鉴定的理解愈发精深。
而更多的精力,则投入到了远在密云的白杨村蔬菜基地。
自从四月中旬那次触目惊心的旱情调研后,吕辰切实履行起了“联络员”和“技术翻译”的职责,成为了连接轧钢厂、农学院与白杨村之间最关键的桥梁。
在李怀德主任的强力推动下,红星轧钢厂的支援迅速而高效。
打深井所需的钻探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很快协调到位,由厂里工会组织,以“工农互助,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名义,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支援小队,带着柴油、劳保用品和急需的零件,开赴白杨村。
马教授那边更是全力以赴。他回到农学院后,立刻组织了一支由教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专项技术小组,几乎常驻白杨村。
吕辰和那两名农学院的同学,则负责将马教授团队制定的《深井选址建议》《简易滴灌系统制作与使用指南》《旱棚红蜘蛛综合防治方案》《通风与温度控制优化要点》等技术文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画,讲解给村里的干部和妇女代表听,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到实处。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打井过程中遇到了坚硬的岩层,进度一度缓慢;新推广的瓦罐滴灌,村民们开始时不得要领,浪费了不少水;配置农药的比例,也需要反复叮嘱才能掌握准确。
但无论是轧钢厂的工人师傅,农学院的师生,还是白杨村的乡亲们,都憋着一股劲。
李怀德隔三差五就打电话到村里询问进展,马教授更是几乎天天泡在田间地头,刘根生村长带着留守的老弱妇孺,日夜奋战。
吕辰则在其中穿针引线,传递信息,解释疑难,偶尔也会“幸运”地“买”到一些稀罕的吃食,给大家改善伙食,补充体力。
汗水没有白流,一个多月后,深井终于打出丰沛甘甜的地下水!当清冽的水流通过新铺设的管道和竹管、瓦罐组成的简易滴灌系统,精准地滋润着每一株秧苗的根须时,整个白杨村都沸腾了!抽水机的轰鸣声,在村民们听来,比任何音乐都悦耳。
与此同时,马教授指导的病虫害防治和棚间管理措施也显现出效果。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通风改善后,棚内温度适宜,秧苗茁壮成长,叶片绿得发亮,西红柿、黄瓜已经开始挂果,一片生机勃勃。
危机解除,信心大增。在李怀德的授意和马教授的技术论证下,蔬菜基地趁势扩大了规模。
轧钢厂再次支援了一批废旧油毡、铁丝等物资,村民们干劲冲天,又新建了六十个暖棚,使总数达到了一百五十个!
不仅如此,还利用轧钢厂支援的部分资金和村里的剩余劳力,在基地旁边圈出了一块地,建起了一个小型的禽畜养殖基地,首批抓来了上百只鸡雏和二十几头猪崽,算是迈出了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
吕辰站在那片已然规模可观、绿意盎然的基地前,看着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的希望笑容,听着鸡鸣猪哼的热闹声响,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踏实感。
这两个月的辛苦,值了!
学期结束,吕辰带着一身疲惫和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南锣鼓巷的家中。
刚推开院门,一个小炮弹就冲了过来,差点把他撞个趔趄。
“表哥!表哥!你终于回来啦!”小雨水兴奋地搂着他的胳膊,又蹦又跳,小脸红扑扑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度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迫不及待要分享巨大喜悦的神情。
吕辰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慢点慢点,多大姑娘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哥这不是回来了嘛?考试都考完了,接下来能好好陪你了。”他以为雨水只是因为他放假而高兴。
“不是不是!哥!是天大的好消息!”雨水急得直跺脚,声音又尖又亮,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我要当姑姑啦!你要当叔叔啦!哥哥要当爸爸啦!”
吕辰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什么姑姑叔叔爸爸的?你说清楚点?”
“哎呀!就是嫂子!嫂子有小宝宝啦!”雨水终于喊了出来,激动得小脸放光,“昨天刚查出来的!已经两个多月了!我们家里要有小宝宝了!”
轰! 这个消息像一颗甜蜜的炸弹,在吕辰脑海中炸开。巨大的惊喜瞬间席卷了他全身,让他一时竟有些懵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