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群带来的短暂共鸣,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烛火,为“烛龙”小组指引了一个全新的方向。生物协同研究小组迅速成立,吸纳了动物行为学家、生态学家甚至几位研究植物神经生物学(一个存在争议但在此刻显得无比重要的领域)的学者。
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城市上空的鸽子。敏感的监测设备被秘密布设到公园的林地、郊区的湿地、甚至一些居民阳台的花盆里。目标是与那些可能对环境中细微能量、磁场或意识场变化有所感应的生命形式建立联系。
进展缓慢,却时有惊喜。
一位植物学家发现,在之前三角定位的顶点区域附近,几种特定蕨类植物的叶片卷曲方向和叶绿素荧光强度,在每天特定的、与“帷幕”扫描存在微弱对应关系的时间段,会出现统计学上的显着偏离。它们仿佛在用自身的新陈代谢,记录着无形的潮汐。
一位昆虫学家报告,某个靠近城北工业园湮灭坑洞的蜂群,其“摇摆舞”所指示的蜜源方向变得混乱不堪,工蜂表现出明显的焦躁,仿佛它们依赖的某种导航信号受到了强烈干扰。
最令人惊奇的发现来自于对城市流浪猫社群的长期观察(借助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网络)。数据分析显示,在几次重大异常事件(包括林深消失)发生前后,不同区域的猫群活动轨迹会出现短暂的、同步的聚集或疏散模式,其行为改变比仪器监测到的能量波动还要提前数分钟甚至更久。
“它们不是在响应能量,它们是在预感。”江雨看着那些交织的猫咪活动轨迹图,喃喃道。她体内的“结构”在这些信息面前,似乎也变得活跃起来,带来一种模糊的、类似于直觉的指引感。
这些来自自然界的“低语”虽然零碎、隐晦,无法直接转化为武器或盾牌,但它们共同描绘出了一幅超越人类感官的、动态的环境压力图谱。对手的技术可以屏蔽仪器,可以干扰意识,却似乎无法完全掩盖其对自然界最基础层面造成的涟漪。
“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翻译器’。”老赵在会议上总结道,“一个能够整合这些生物信号,并将其与‘心源网络’、能量监测数据融合分析的平台。”
技术组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他们借鉴了“卡珊德拉”构建“心源网络”的分布式架构,尝试创建一个名为“自然感知网络”的子系统。这个网络不追求控制,只专注于接收和解读来自动植物、甚至地质微生物的微妙反馈。
与此同时,对林深留下的“生物电场印记”的研究也在继续。那凝固的神经拓扑图谱太过复杂,现有的技术无法解读其蕴含的信息,更别提与之交互。但它像一块磁石,持续散发着微弱的、独特的场域。技术组发现,当“自然感知网络”捕捉到某些强烈的、与已知异常事件相关的生物信号时,这块“印记”会相应地产生极其细微的、类似共振的扰动。
“它在‘听’。”一位物理学家难以置信地说,“这块意识化石,似乎能对指向性明确的自然反馈产生反应!”
这意味着,林深的“印记”并非死物,它仍以某种形式与这个世界连接着。
江雨几乎每天都待在存放“印记”的隔离实验室外。她无法进入,只能隔着厚重的观察窗,感受着体内“结构”与窗内那团无形之物之间若有若无的共鸣。悲伤依旧刻骨,但一种奇异的平静感开始滋生。他并未远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化作了这片土地感知系统的一部分。
这天傍晚,江雨像往常一样站在观察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高窗,给冰冷的实验室镀上一层暖色。突然,她体内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清晰的悸动,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与此同时,实验室内的监测仪器发出了低低的警报声——那块“印记”的扰动幅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
几乎在同一时刻,“自然感知网络”的控制中心收到了来自多个节点的紧急信号!
城郊湿地,所有监测点的蛙鸣在同一瞬间戛然而止。
公园林地,之前被标记的蕨类植物叶片出现了剧烈的、同步的卷曲。
数个流浪猫社群的轨迹图显示,它们正从四面八方,向着市中心废弃的老图书馆方向汇聚!
甚至连天空中的鸽群,也再次聚集,在图书馆上空形成了巨大的、缓慢旋转的漩涡!
所有的生物信号,都指向了同一个地点!并且,其强度和同步性,远超之前记录的任何一次!
“老图书馆?”老赵看着地图,眉头紧锁。那里因为年久失修和搬迁计划,已经封闭多年,平时人迹罕至。
“那里有什么?”江雨急问。
技术员快速调取老图书馆的资料。“建筑本身是上世纪的老楼,没什么特别。但地下……有一个废弃的、规模不小的防空洞系统,建于更早的年代,后来部分被改造成了图书馆的储藏室,但大部分区域已经几十年没人进去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尸忆破案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防空洞?地下?
江雨的心脏猛地一跳。她想起林深曾提过,对手喜欢利用地下空间。而且,老图书馆的位置,并非之前任何已知的能量节点或异常点。这是一个全新的、被自然界的“低语”共同揭露出来的盲点!
“立刻封锁老图书馆周边区域!派遣侦察小队!穿戴最高级别防护!”老赵毫不犹豫地下令,“江雨,你留在指挥中心!”
“不!”江雨斩钉截铁地拒绝,她体内的“结构”正传来灼热的、指向明确的冲动,“我必须去!只有我能‘感觉’到那里的东西!这是……他的指引!”她指向观察窗内那团再次恢复平静的“印记”。
老赵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决绝,又看了看屏幕上那前所未有的、来自整个城市生物的同步警报,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穿戴防护,跟紧队伍。有任何不适,立刻撤退!”
夜色降临时,一支精干的“烛龙”行动小队,连同坚持同行的江雨,悄然抵达了废弃的老图书馆。周围街区已被秘密清场。图书馆大楼在月光下显得破败而阴森。
生物信号在这里达到了顶峰。猫群在阴影中闪烁着警惕的眼睛,鸽群在头顶无声盘旋,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小队利用工具悄无声息地打开了图书馆侧门,一股陈腐纸张和潮湿霉菌的气味扑面而来。根据建筑图纸,他们找到了通往地下防空洞的入口——一扇锈迹斑斑、被杂物半掩的铁门。
推开铁门,一股更阴冷、带着铁锈和尘埃的气息涌出。手电光柱向下探去,是一条深不见底、倾斜向下的混凝土阶梯。
江雨深吸一口气,率先踏上了台阶。她体内的“结构”如同被点燃的引线,传来一阵阵强烈而熟悉的共鸣——与地底废墟类似,但更加……鲜活?更加……饥饿?
阶梯的尽头,是一个宽敞的、如同地下大厅般的空间。这里显然已被改造,不再是简单的防空洞。大厅中央,矗立着一个由那批失踪的特殊玻璃基板拼接而成的、巨大的、结构复杂的多棱镜装置!
装置的核心,并非能源,而是一个浸泡在透明营养液中的、缓缓搏动的……暗红色生物组织!那组织表面布满了诡异的纹路,与陆秉先海上平台那个能量聚合体如出一辙,但规模小得多,更像是一个……培养皿中的胚胎!
它正在汲取着从城市各处、通过某种未知方式汇聚而来的、微弱的生物能和意识残响!那些自然界的“低语”,那些被“优化”后的人类散发的顺从脑波,甚至“心源网络”逸散的能量……都成了它的养料!
这是一个利用城市本身作为温床,悄然培育的、小型的“升华”节点!一个生长在文明阴影下的寄生性器官!
“摧毁它!”小队队长立刻下令。
然而,就在队员们举起武器的瞬间——
那玻璃装置中的生物组织猛地搏动了一下,散发出强烈的精神冲击波!
队员们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和恶心,动作瞬间僵滞!
只有江雨,她体内的“结构”在冲击波下反而爆发出更强的光芒,形成了一层薄弱的自我保护屏障。她强忍着不适,举起手中的特制能量手枪,对准了那个搏动的核心!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大厅的阴影处传来:
“果然,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陆秉先缓缓从一根承重柱后走出,他依旧穿着白色的研究服,眼神平静地看着江雨和她手中枪口凝聚的能量光芒。
“可惜,已经太晚了。”
他指了指那个搏动的生物组织。
“‘幼体’已经成熟。它现在连接的,不再是这座城市……”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近乎虔诚的弧度。
“……而是深空之中,真正‘基石’的网络。”
“欢迎来到,‘升华’的前哨站。”
喜欢尸忆破案局请大家收藏:()尸忆破案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