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火余烬尚在冒烟,藏区的黎明就裹着寒气撞开了窗。沈亦舟是被窗外的吆喝声惊醒的,他披上皮袍冲到院子里,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钉在原地——昨夜还露着土色的青稞田,此刻被一层厚厚的春雪盖得严严实实,远处的牛圈顶棚积了半尺雪,几个村民正举着木杆敲打积雪,呼出的白气在晨光里凝成细小的冰碴。
“这雪来得太邪门了!”扎西科长骑着摩托车冲进来,车把上的温度计显示零下三度,“县气象局刚发预警,这是十年不遇的‘倒春寒’,雪要下三天三夜,冻土会再冻回去,咱们的青稞种子要是冻坏了,今年就全完了!”他从车斗里翻出一卷塑料布,“先去盖示范园的种子仓库,那500斤抗寒种子是咱们的命根子!”
“别急,我马上联系养路队。”李伟刚好扛着干草路过,一把接过沈亦舟的手机,语气沉稳如石,“小雨,你在直播间发实时动态,强调我们有应对经验,让粉丝放心——我当年在边防扛过比这更凶的雪灾。”挂了电话,他把干草塞给沈亦舟,“你带几个人去加固种子仓库顶棚,我去看看牛圈的积雪,‘乌云盖雪’刚产犊,不能冻着。”他转身时,正撞见旦增举着手机拍雪情,镜头里次仁爷爷牵着“感恩”站在雪地里,老牦牛的蹄子在雪地上踩出深窝。
沈亦舟攥着手机追到门口,刚好撞见旦增举着手机拍雪情——镜头里次仁爷爷牵着“感恩”站在雪地里,老牦牛的蹄子踩出深窝,小牛犊“踏雪寻梅”缩在妈妈腹下瑟瑟发抖。他立刻对旦增说:“直播里重点讲咱们的应对措施,别光说困难,李队已经联系养路队了,让粉丝放心。”
“大家看,这就是藏区的春雪,”旦增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但镜头却稳稳地扫过积雪的青稞田,“我们刚把种子运到仓库,雪就下来了。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这些希望的种子。”弹幕瞬间涌了上来,“新疆牧民阿布拉”发了条语音:“小旦增别慌,我们牧区对付春雪有经验,用干草盖在青稞田上能保温,我现在就组织牧民捐干草!”
李伟带着几个年轻村民扛着干草跑过来,军绿色冲锋衣已经被雪打湿,贴在背上。“县养路队说中午就能清通路段,”他把一捆干草塞给旦增,“你继续直播,重点讲我们的抗雪方案——用干草盖田、竹片搭棚,让粉丝帮着出主意。”他转头对沈亦舟说,“你去暖厨盯热食,煮浓点的青稞奶茶,再做些糌粑团,揣在怀里能顶俩小时寒。”话音刚落,他自己先抓起两把干草,往青稞田的方向冲去。
暖厨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卓玛妈妈正往大锅里倒牦牛奶。沈亦舟刚系上围裙准备帮忙,李伟就举着手机冲进来,脸上沾着雪沫:“粉丝提了个好主意——做‘青稞牦牛双味酥’,抗饿又暖身,我来教,你帮着备料。”他把手机架在火塘边,镜头对准沾着干草的手,“这是藏区老辈的‘暖身粮’,当年我在边防全靠它扛暴风雪。”话音刚落,旦增喘着粗气跑进来,藏袍上结着白霜:“种子仓库盖好了,但干草只够铺一半田!”李伟头也不抬:“我早跟小雨通了气,甘肃粉丝捐的两车干草走绿色通道,明天中午就到。”
“这主意太及时了!”沈亦舟立刻舀出青稞粉,镜头里刚好框住锅里翻滚的奶茶和窗外的雪景。他把牦牛肉干切成碎末递过去,李伟接过对着镜头展示:“必须用风干三个月的牦牛肉,和新青稞粉混在一起,蛋白质翻倍。”一条弹幕立刻弹出来:“李队!上次按你方法做青稞饼,我把盐当糖放了!”李伟哈哈一笑:“记着比例1:0.6,调料最后放——旦增上次把菜籽油当酥油放,做出来的糌粑硬得能砸核桃,最后全喂‘乌云盖雪’了。”旦增脸一红:“那是测牦牛口味!”弹幕瞬间刷屏,“上海医药李总”直接甩来消息:“10台取暖器发空运,给个接收地址!”
“大家好,我是李伟,今天教大家做藏区抗寒神器——青稞牦牛双味酥。”李伟撸起袖子,露出冻得发红的胳膊,“这东西在藏区叫‘暖身粮’,饿了能当饭,冷了能揣在怀里,当年我在边防的时候,全靠它扛过暴风雪。”他从面袋里舀出青稞粉,“首先要准备当年的新青稞粉,加温水揉成面团,水不能多,不然会粘手,也不能少,不然做出来像石头。”
沈亦舟站在一旁帮忙,把牦牛肉干切成碎末递过去,李伟接过对着镜头展示:“必须用风干三个月的牦牛肉,水分少香味浓,和新青稞粉混在一起,蛋白质翻倍。”他刚说完,一条弹幕跳了出来:“李队!上次按你方法做青稞饼,我把盐当糖放了,咸得直喝水!”李伟哈哈一笑,拍了拍灶台:“记着,青稞粉和水比例1:0.6,调料最后放——旦增上次把菜籽油当酥油放,做出来的糌粑硬得能砸核桃,最后全喂‘乌云盖雪’了。”旦增脸一红:“那是我测牦牛口味!”弹幕瞬间被“哈哈”刷屏,“上海医药李总”直接甩来消息:“10台取暖器发空运,李队你给个接收地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旦增举着手机全程直播,镜头里,粉丝捐的棉被被盖在牛圈上,“乌云盖雪”和“踏雪寻梅”蜷缩在棉被下,再也不发抖了。“大家看,粉丝捐的棉被派上大用场了!”他对着镜头展示,“这些棉被不仅能给牦牛保暖,还能盖在种子仓库上,真是一举两得。”弹幕里,“江西竹业张总”发了条消息:“竹片要是不够,随时跟我说,我再给你们发一车!”
傍晚,县文旅局的同志送来发电机和应急灯。“体验游第二批100人已经报名了。”对方把发电机交给李伟,“我们计划升级民宿地暖,你看还有什么需求?”李伟接过发电机,立刻安排:“把应急灯全架在青稞田四周,分两班轮岗——你带沈亦舟去清点民宿物资,游客来之前,供暖设备必须调试好。”他顿了顿,补充道,“游客的体验不重要,安全和暖和才是第一位的。”
夜幕降临,青稞田里亮起一片暖光。李伟坐在暖厨里核对物资清单,审核组的达娃和沈亦舟在一旁分类整理单据——达娃手里的文件夹按“捐赠方-物资类型-验收结果”贴得整整齐齐,每一页都有她的签字。“上海的冷藏柜序列号跟捐赠单对得上,青海的检测设备有合格证书,”达娃指着表格,“就是这批竹片的捐赠方电话打不通,我让审核组的小央明天再跟进,必须补全备案。”李伟用笔圈出“云南青稞种子”:“这个等雪化了再种,洛桑,教学组明天抽两个人,跟县畜牧站的兽医学牦牛体检,以后合作社自己就能做基础检测。”刚说完,小次仁举着《牦牛养殖大全》跑进来:“李哥,洛桑哥教我看体温表了!”李伟眼睛一亮,摸了摸他的头:“明天跟着教学组好好学,以后当合作社的小技术员。”
“还有粉丝捐的图书和平板,”沈亦舟翻开记账本,“已经送进村小了,小次仁他们正用平板上张教授的养殖课。”话音刚落,小次仁举着《牦牛养殖大全》跑进来,脸上沾着青稞粉:“李哥,沈老师!书上说干草混酥油铺牛圈,又暖又防潮!”
李伟摸了摸他的头,从锅里拿出一块刚烤好的酥饼:“说得对,明天我们就按你说的做。”小次仁接过酥饼,咬了一大口:“我还要跟张教授学检测技术,以后合作社的牦牛体检,我就能帮忙了!”旦增笑着说:“以后你就是合作社的小技术员了,比我还厉害。”
深夜,雪又开始下了起来,而且比白天更大。李伟和沈亦舟裹着皮袍,来到青稞田巡查。棚架上的保温膜被风吹得哗哗响,几个村民正用绳子加固。“李队,沈老师,你们怎么来了?”一个年轻村民喊道,“这里有我们呢,你们回去休息吧。”
“我们来换班。”李伟接过他手里的绳子,“你们都熬了一天了,去暖厨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沈亦舟打开保温桶,里面是热气腾腾的青稞奶茶:“大家喝点热的,暖暖身子。”他递给一个老村民一杯奶茶,老人的手冻得发紫,接过杯子时,手指都在发抖。“谢谢沈老师,”老人喝了一口奶茶,“有你们在,我们心里踏实。”
凌晨两点,狂风突然掀起棚架的保温膜。“都别慌!”李伟大喊着冲过去,脱下自己的冲锋衣按住破洞,“巴桑,带运输组的人拿撬棍来!用你们绑防滑链的法子固定棚脚!”运输组组员立刻扛来撬棍,巴桑喊着号子:“支点找冻土硬处!别用蛮力,会崩!”“洛桑!”李伟又喊,教学组的洛桑举着应急灯跑过来,手里还攥着张教授的课件打印页,“李队,按抗风标准,棚架斜撑要加30度角!”他蹲在雪地里快速画了个示意图,巴桑扫了一眼立刻懂了:“我让组员把钢管截成短节当斜撑,运输组的钢绳够结实!”这时审核组的达娃顶着风雪跑来,怀里抱着卷防水布:“备用物资我按类别收在牛圈旁了,这布比保温膜厚,先补破洞!”她指挥两个组员按住布角,洛桑用竹片压住边缘,巴桑带着人用钢绳捆紧——教学组定角度、运输组出力气、审核组备物资,三个组的身影在风雪里拧成一股绳。李伟吼着指挥:“绳子绕竹片三圈再打结!石头压在棉被四角!”
“快,用棉被盖在上面!”次仁爷爷拄着拐杖跑过来,怀里抱着几床粉丝捐的棉被。他把棉被铺在破洞的保温膜上,用石头压住四角。“感恩”也跟了过来,用身体靠在棚架上,帮助固定。“老伙计,谢谢你。”次仁爷爷拍了拍“感恩”的头,老牦牛“哞”地叫了一声,像是在回应他。
奋战一个多小时后,棚架终于加固好。李伟瘫坐在雪地里,雪没到膝盖,他却顾不上冷,掏出手机给周小雨发消息:“物资安全,棚架稳固,让粉丝们早点休息。”周小雨秒回:“点赞破50万,还有人要捐发电机。”李伟立刻回:“告诉大家别捐了,路太险——等雪化了,我开直播带他们看青稞苗。”他抬头时,雪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他结满冰花的睫毛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还要开个直播培训班,”旦增也举起酒杯,“教村里的年轻人做直播,让他们也成为合作社的宣传员,把藏区的美景、美食和文化都展示给全世界。”沈亦舟笑着说:“县文旅局已经同意了,我们可以建一个‘藏区直播基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创业。”
次仁爷爷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端起酒杯,对着大家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日子。以前,我们靠天吃饭,现在,我们靠自己的双手,靠远方的朋友,靠国家的好政策。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会像青稞一样,一年比一年饱满。”
深夜,李伟站在院子里,望着远处的雪山。月光洒在雪地上,像铺了层银霜,棚圈里传来牦牛悠闲的哞叫声。他掏出贴身放着的边防纪念章,这是当年他在暴风雪里救牧民时,老支书送的。章上的铜锈在月光下泛着光,和远处的雪山连在一起——他当年守的是边境,现在守的是这片土地的希望,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他想起爷爷说过的话:“藏区的土地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回报你。”现在他终于明白,所谓的灵性,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温暖和向往,像种子一样,在雪地里扎根,在阳光里生长,最终会结出饱满的果实。
第二天一早,旦增的直播准时开启,镜头里,他站在青稞田旁,手里拿着一株刚发芽的青稞苗。“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希望,”他对着镜头微笑,“雪已经化了,春天真的来了。感谢每一位帮助我们的粉丝,感谢每一位关心藏区的朋友,有你们在,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像这青稞苗一样,茁壮成长。”
弹幕里,粉丝们纷纷发来祝福,有人发来了自己种的青稞照片,有人说要报名参加下一批体验游,有人说要捐钱建青稞加工厂。周小雨的管理号弹出一条消息:“‘认养青稞苗’活动已经筹集资金20万,‘认养牦牛’活动也正式启动,首批10头牦牛已经被认养完毕!”
李伟站在旦增身边,看着他对着镜头介绍规划,脸上露出笑容。沈亦舟走过来:“合作社越来越好了。”“这只是开始。”李伟望着远处的播种机,“等加工厂建起来,咱们的青稞酥能卖遍全国;体验游火了,村民们的民宿就能住满——到时候,不用靠天吃饭,也不用总麻烦粉丝。”他拍了拍沈亦舟的肩,“你把这阶段的抗灾和物资数据整理好,咱们得给粉丝和政府一个明白账。”
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青稞田里的新苗随风摆动,像一片绿色的波浪。次仁爷爷牵着“感恩”和“踏雪寻梅”,在田埂上散步,老牦牛的蹄子踩在融化的雪水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小次仁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牦牛养殖大全》,一边走一边看,时不时停下来问李伟几个问题。
暖厨里,卓玛妈妈正在教几个年轻妇女做青稞牦牛双味酥,香味飘出很远,吸引了路过的村民。“等游客来了,我们就做这个给他们吃,”卓玛妈妈笑着说,“让他们尝尝藏区的味道,感受藏区的温暖。”
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正在和教学组的洛桑对接播种机的维护技巧,围了一圈认真听讲的村民。“这机器的滤芯每用10小时就得换,”技术员指着发动机盖,“洛桑他们已经记下来了,以后会定期提醒大家。”一个村民摸着播种机的外壳感慨:“以前我们播种,一天只能种一亩地,现在有了这机器,有了教学组教技术,一天能种十亩!”不远处,审核组的达娃带着组员给刚收的青稞种子抽样,用检测仪器测水分含量:“李队说了,种子是根本,必须每批都合格才能种。”
扎西科长正和运输组的巴桑商量后续的物资运输问题,教学组的洛桑和审核组的达娃也凑了过来。“以后我们的青稞产品要运到全国各地,物流一定要跟上。”扎西科长说。巴桑拍了拍胸脯:“放心,我们已经跟雪域物流谈好了‘格桑花专线’,洛桑刚教了我们冷藏运输的温度控制技巧——运牦牛肉时,每隔两小时记一次温度,数据同步给达娃。”达娃立刻补充:“我已经做了运输质量记录表,你们每次送货回来,把温度数据、包装完好度填清楚,我跟种植记录对得上,以后产品溯源才有依据。”洛桑指着旁边的播种机:“我跟厂家问过了,这机器的易损件,运输组可以批量采购存着,我教你们怎么分辨零件好坏,省得下次急用时买到次品。”巴桑眼睛一亮:“那太好了!上次买扳手,就差点被坑,有你把关我就放心了。”扎西科长笑着说:“你们三组这么配合,咱们的产业链想做不好都难。”
直播接近尾声时,旦增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会好好种青稞,好好养牦牛,不辜负每一份信任。”他举起手里的青稞苗,“这株青稞苗,代表着我们的希望,也代表着我们的承诺。以后,我们会把更多藏区的好东西带给大家,让雪山的温暖,传遍每一个角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直播结束后,旦增、李伟和沈亦舟站在青稞田旁,望着眼前的一切。积雪已经完全融化,土壤湿润,新播的青稞种子在土里悄悄发芽,远处的牦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村民们在田地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明年这个时候,这里就会是一片金色的青稞田。”李伟说。沈亦舟点了点头:“到时候,我们会举办一个青稞丰收节,邀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粉丝来参加,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种’的青稞,亲口尝尝自己‘养’的牦牛。”
旦增笑着说:“我还要给‘踏雪寻梅’找个伴,让它也生个小牛犊,到时候我们的牦牛群就更壮大了。”他指着远处的雪山,“我相信,在雪山的守护下,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的合作社一定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洒在青稞田上,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牦牛,忙碌的村民,温暖的爱心,共同构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在春雪消融的时刻,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而那些来自远方的爱心,像一缕缕阳光,照亮了藏区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的故事,正在悄然开始。
周小雨拿着一份合作意向书跑过来,直接冲到李伟面前:“李哥!上海食品厂要跟我们合作!他们负责加工销售,我们供原料,利润五五分成!”李伟接过意向书,快速翻到合作条款,手指点在“质量标准”那页:“让他们明天先看三样东西——教学组的种植记录,每块田的播种时间、施肥量都有;审核组的检测报告,青稞和牦牛肉的指标全达标;还有运输组的冷链方案,保证原料新鲜送到厂。”他转头喊来三组组长:“洛桑,你把种植日志整理成图表,重点标抗灾期间的管理措施,让厂家看看咱们的技术实力;巴桑,把冷链运输的温度记录、防震措施做成PPT,你跑运输有经验,讲得比我清楚;达娃,你把检测流程和标准打印出来,每一项都要对应上食品厂的要求。”洛桑立刻问:“要不要把播种机的操作规范也加上?能体现我们的标准化种植。”达娃接话:“我把检测设备的校准报告也带上,证明数据真实有效。”巴桑挠头:“PPT我不太会做,洛桑你帮我弄个框架,我填运输细节。”洛桑笑着点头:“没问题,晚上咱们三个在暖厨碰个头,把资料整合好。”李伟拍板:“就这么定,明天对接会,你们三组一起出席,让厂家看看咱们合作社的专业团队。”
“这是咱们产业链的第一步。”李伟把意向书折好放进怀里,“明天我带他们去看示范园和牛圈,你跟卓玛妈妈准备点刚做的双味酥,让他们尝尝咱们的手艺。”他看着兴奋的旦增,“直播官宣可以,但重点要讲我们的品质——不是靠同情,是靠真东西赢的合作。”李伟的目光落在远处的雪山,眼里全是笃定,“以后,藏区的好东西,要靠实力走出去。”
旦增立刻举着手机开直播,李伟走到镜头前,接过话茬:“跟大家说个好消息,上海的食品厂要跟我们合作生产青稞牦牛系列产品了。”他拿起一块双味酥,对着镜头展示,“这不是靠运气,是靠大家捐的设备、教的技术,还有村民们的辛苦种出来的。”阳光洒在他沾着青稞粉的手上,“等产品上市,我第一个寄给新疆的阿布拉大哥、上海的李总——谢谢大家,我们没辜负这份信任。”镜头里,远处的雪山闪着金光,像一座坚实的后盾。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