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半是安慰半是自我打气。卓玛想起去年深秋周小雨来藏区的模样,姑娘裹着橙红色的冲锋衣,踩着沾泥的登山靴,把崭新的高压锅往灶台上一放,蒸汽阀“滋滋”冒气时,暖厨里的孩子都围了过来。周小雨手把手教她按比例放青稞粉和水,“水开后转小火,焖二十分钟,揭盖前别碰排气阀”,第一次做成功的青稞发糕松软香甜,小次仁吃得嘴角沾着粉,追着周小雨喊“小雨姐姐魔术师”。可现在,那口高压锅摆在灶台上,锅沿积着薄灰,里面只剩小半锅冻硬的青稞糊。
小次仁从旦增怀里挣出来,一瘸一拐地跑到炕边——他前天在雪地里摔了一跤,脚踝肿得像个冻硬的馒头,藏靴的鞋底磨穿了洞,雪水渗进去冻成了冰碴。孩子把自己那半块沾雪的青稞饼递到奶奶嘴边,饼渣子掉在老人的毡子上,他慌忙用小手指去粘。“奶奶,你吃,我不饿。”他仰着冻得通红的小脸,睫毛上还挂着没擦干净的泪珠,“我昨天喝了卓玛姐给的酥油茶,里面有油星儿,特别香。”
这话骗不了人。卓玛清楚记得,昨天的酥油茶是用最后一点酥油兑的温水,油星儿加起来都不够半勺,小次仁喝了两口就说饱了,把碗推给了更年幼的卓嘎。阿佳奶奶看着孩子冻得开裂的手背,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混着皱纹里的污垢,在脸上冲出两道深色的痕。她颤巍巍地摸出藏袍内袋里的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几颗晒干的枸杞,那是去年李建国送玉米来时顺带捎的,老人一直舍不得吃。“给娃泡水里喝,补身子。”她把枸杞塞进小次仁手里,“等雪停了,奶奶带你去采雪莲,晒干了让李叔叔捎给贵州的爷爷。”
小琴急得直跺脚,她手里的温度计显示室温只有3℃,水银柱还在往下滑,玻璃管上凝着的哈气冻成了白霜。暖厨的发电机是滇西厨房稳定后调过来的二手货,昨天就彻底断油了,唯一的电暖器立在墙角,外壳上积了层薄灰,电源线被老鼠咬出个小口,露出里面的铜丝。“我跟小雨通了三次电话,信号一次比一次差。”她裹紧了身上的冲锋衣——这还是去年志愿者留下的,袖口磨出了毛边,拉链早就坏了,只能用根红绳系着,“她说已经联系了藏区的公益伙伴,可雪灾范围太大,物资都优先给了重灾区。”
小琴是去年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志愿者,原本只打算来藏区支教三个月,结果一待就是一年。之前她跟着小雨去滇西支援,亲眼见过李建国在暴雨里守着玉米种的模样——老人披着破雨衣,在齐膝的泥水里站了整整一夜,就为了护住刚育好的秧苗;也见过沈亦舟为了给病危的爷爷求一份糌粑,连夜跑遍半个县城的执着。那些画面刻在她心里,让她觉得再难也要守着这些孩子。她从背包里翻出最后两支葡萄糖,这是她备着防高反的,现在全给了阿佳奶奶和小次仁,“先含着,补充点力气”。
卓玛抱着小次仁往灶台边挪了挪,往火塘里添了块干牛粪,火苗勉强旺了些,却连映红孩子的脸都做不到。“阿爸说乡民政所的扎西科长一直在雪灾前线,昨天帮着转移了山那边的五保户,估计这会儿正忙。”她想起扎西科长来暖厨考察时说的话,“你们这暖厨,是村里的心脏,再难政府也会帮衬。”现在她只能一遍遍默念这句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灶台上的豁口——这是去年煮青稞时不小心磕的,小雨当时还开玩笑说“这是暖厨的军功章”。
小次仁冻得牙齿打颤,却把攥着青稞饼的手往卓玛嘴边送:“卓玛姐,你吃,我真的不饿。”卓玛眼圈一红,把饼推回去,刚要说话,就听见小琴惊喜地喊:“信号!有信号了!”众人抬头望去,小琴举着手机在屋里转圈,终于在靠近火塘的位置停下,屏幕上跳出周小雨的视频请求,画面卡得厉害,周小雨的脸在雪花似的噪点里忽隐忽现。
“卓玛!坚持住!”小雨的声音断断续续,“李伟和亦舟……已经从西宁出发了……带了汽油和压缩饼干……还有……直播设备……”话音未落,画面突然黑了,只留下“正在重连”的提示。小琴急得直戳屏幕,卓玛却松了口气——只要李伟他们来了,就有希望。她想起之前李伟送玉米来时,用带来的塑料布修补漏雨的屋顶,还帮着加固了灶膛,说“暖厨得像个家”。
就在这时,小次仁突然指着窗外,含混地喊:“人!有两个人!”众人抬头望去,风雪中隐约出现两个蹒跚的身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暖厨挪,雪没到了膝盖,每走一步都要陷下去半尺,身后留下两道弯弯曲曲的雪痕,像两条冻僵的蛇。旦增赶紧跑去推木门,门轴冻住了,他和小琴合力才推开一条缝,寒风夹着雪片瞬间灌进来,把火塘的火苗吹得只剩一点火星。
走近了才看清,是沈亦舟和李伟,两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帽子和围巾上全是雪,像两个移动的雪人。沈亦舟肩上扛着个鼓鼓囊囊的登山包,包带深深勒进肩膀,把羽绒服都压变形了,包侧面还挂着个保温桶,是他按爷爷生前的配方熬的姜茶,特意带来给孩子们驱寒;李伟则推着辆改装过的雪地车,车胎上缠着三道防滑链——这是他托之前认识的物流老板王总借的,车斗里绑着两个汽油桶和几袋物资,在雪地里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把你们盼来了!”扎西科长握住李伟的手,掌心的老茧磨得李伟手背发疼——那是常年在牧区奔波磨出来的。他的手套上沾着雪水和油污,指缝里还嵌着泥土,“接到卓玛爸爸用卫星电话报的信,我们连夜调了铲雪车,昨天在黑风口陷了两次,轮胎上的防滑链都磨断了一根,刚换好就往这儿赶。”他转身指了指身后的物资车,几个穿着橙色救援服的队员正往下搬东西,动作麻利得像一阵风,“这里有三十件儿童羽绒服,都是带编号的,按孩子们的身高分好了;十桶-30℃的防冻发电机油,专门从县城调的,比普通油耐冻;还有密封的药品箱,里面有冻疮膏、感冒药,连碘伏棉签都分好了小包装,方便给娃们用。县应急管理局的王工程师也来了,他是老藏区了,专治这些漏雪的老房子,等会儿就让他给暖厨做个体检。”
沈亦舟赶紧把手机镜头对准扎西科长,弹幕瞬间被“科长辛苦了”“救援服好帅”刷屏。扎西科长对着镜头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帽檐上的雪沫子随着动作掉下来:“感谢全国网友对藏区的关心,我们民政部门有‘雪灾不出24小时’的承诺,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不会停。”他指了指远处的雪山,“这次雪灾范围广,山那边的三个村庄信号全断了,我们已经派了两支徒步救援队过去,带着卫星电话和压缩饼干,估计明天就能有消息。”他刚说完,就被一个队员喊走——铲雪车在村口碰到了冻硬的雪壳,需要人去指挥调整角度。沈亦舟把镜头转向救援现场,只见队员们用钢钎凿开雪壳,火星子在雪地里格外显眼;有个年轻队员没戴护目镜,雪沫子吹进眼里,他揉了揉眼,又继续扛着物资往暖厨跑,藏蓝色的裤子膝盖处磨得发亮。
王工程师已经踩着梯子爬上了屋顶,他腰间系着安全绳,绳子另一端绑在暖厨的立柱上,手里拿着个金属探测仪,在彩钢瓦上敲敲打打。“这里的瓦被积雪压变形了,得换三块!”他趴在屋顶上喊,声音被风吹得有些飘,“房梁是实木的,没裂,但受潮了,等雪停了要刷一遍防腐漆!”李伟和沈亦舟立刻跟着队员搬防水布,防水布卷得像根粗柱子,两人合力才扛起来,边缘的塑料膜冻得像钢板,刮得手生疼。“先铺在漏雪最厉害的地方!”王工程师指挥着,“用沙袋压四角,再用钢钉固定,这样风就吹不动了!”小次仁抱着个小沙袋跑过来,沙袋比他的肚子还大,他走一步晃一下,却非要往屋顶下递:“叔叔,用我的!”沈亦舟接过沙袋时,触到孩子冻得冰凉的手指,赶紧把暖手宝又塞回他怀里:“谢谢你,小英雄,你去帮卓玛姐烧火好不好?”不远处,两个队员正帮着修发电机,他们把旧油放出来,黑色的油汁在雪地上冻成了硬块,换好新的防冻油后,拉了三下启动绳,“突突突”的声音比之前更有力了,暖厨里的灯瞬间亮得更足,孩子们都拍着手欢呼。
暖锅里的面糊刚好焖透,卓玛用粗瓷碗盛了满满十碗,小琴和旦增端着往救援队员手里送。队员们刚开始还推辞,说自己带了压缩饼干,可架不住小次仁拽着他们的衣角撒娇:“叔叔吃,这个暖,比饼干香。”一个年轻队员接过碗,刚喝一口就红了眼眶——他今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只啃了两个冻硬的馒头,这碗热乎的面糊滑进胃里,连带着冻僵的四肢都暖和起来。扎西科长喝着暖锅,指了指碗里的牦牛肉干:“这味道地道,比我爱人做的还香。”他放下碗,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等雪灾过去了,我就组织周边五个村的妇女来暖厨培训,把这道青稞玉米暖锅的做法传下去,再把李建国大哥的玉米种引进来,咱们自己种青稞、种玉米,暖厨就再也不愁物资了。”卓玛听了这话,赶紧把李建国写的种植笔记拿出来,扎西科长翻着笔记,连连点头:“这个‘沙藏育苗法’实用,藏区冬天冷,正好用得上。”
直播进行到三个小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三万。小雨再次发来视频,背景是堆积如山的物资:“亦舟,第一批社会捐赠物资已经到西宁了,有羽绒服、睡袋、食品,王总派了五辆雪地车运输,明天一早出发,预计后天就能到。还有那个做肉制品的企业,捐了两千斤牦牛肉干,说是给孩子们当零食。”
沈亦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弹幕里一片欢呼。那位之前分享失败案例的美食博主又发来弹幕:“主播,我捐了十套厨房用具,包括不粘锅和打蛋器,下次教做菜别再用铁锅了,容易糊底!”李伟看到这条弹幕,笑着说:“谢谢这位粉丝,不过在藏区,铁锅才是王道,耐造又补铁,等暖厨重建好了,再用新厨具也不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雪彻底停了,天上露出了几颗星星。暖厨里的灯亮堂堂的,发电机嗡嗡地转着,孩子们围坐在火塘边,手里捧着装满暖锅的粗瓷碗,吃得满脸通红。阿佳奶奶喝了半碗热汤,膝盖的疼痛缓解了不少,正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