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73章 窗偏轴缺困:海鲜疙瘩汤暖腹与配件驰援

2024 年 11 月 16 日清晨七点,渔村的海风裹挟着细碎晨露,在 望海贝坊 尚未完工的贝壳墙上凝成水珠。施工师傅张师傅扛着窗户框架走向预留窗口,刚将其架上去,便传来 一声。只见窗框歪斜着卡在墙上,左侧比窗口宽出 5 厘米,右侧却窄了 2 厘米,宛如被狂风吹偏的船帆。

“尺寸差得也太离谱了!” 张师傅猛地将卷尺摔在满是木屑的工作台上,金属外壳与木板相撞发出闷响。他蹲下身时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被木屑扎得簌簌掉落,额头豆大的汗珠顺着沟壑纵横的皱纹,啪嗒啪嗒砸在歪斜的窗框上,洇出深色的痕迹。“窗户框宽了整整 5 厘米,门轴还少了一套!” 他扯起脖子上的汗巾胡乱抹了把脸,露出后颈被太阳晒脱的一层皮,“昨天拆箱时急着赶进度,现在装到一半才发现 ——”

他的指节捏得发白,手中那块锯下来的木片边缘像犬齿般狰狞,粗糙的断面在晨光里泛着冷光,仿佛在嘲笑这场突如其来的混乱。木工锯子斜倚在墙边,锯齿上还嵌着几丝暗红的木纤维,如同咬过猎物后残留的血迹。“这锯子钝得能当铲子使,” 张师傅抄起锯子重重劈在木板上,锯齿只在表面刮出几道浅痕,“锯木头跟啃带筋的牛骨头似的,好不容易锯下来的边角 ——” 他指着地上歪歪扭扭的废料,“全是斜的,装上去漏风不说,雨水渗进来,不出半年窗框就得烂透!”

阿强踩着三轮车碾过碎石路,车斗里铝锅覆着保鲜膜,残余的鱼汤在晨雾里腾起细白热气。他瞥见歪斜的窗框嵌在墙垛间,喉结滚动着咽下叹息:我家老房子换窗那会儿,师傅拿木工刨子削平凸起,再用桐油木片填实缝隙,最后刷三层防水胶,大风天连张纸都塞不进去。 他弯腰轻叩窗框,朽木发出空洞回响,可咱们手头没刨子,连备用门轴都找不着,这活比解九连环还难。

竹篮晃动的脆响由远及近,小玥和小涛肩并肩跑来,篮底海菜泛着墨绿光泽。小涛刚伸手触碰窗框,就被李伟攥住后领拽回来。这窗框少说三十斤,别拿手指当千斤顶。 李伟用虎口丈量着变形的窗框,另一只手把海菜篮往少年怀里塞,去溪边把海菜泡开,等会儿给你们露一手海鲜疙瘩汤绝活。

临时厨房的帐篷里,沈亦舟正加热鱼汤,把昨天剩下的虾仁切碎放进锅里,准备做疙瘩汤的汤底。“鱼汤加虾仁和海菜,鲜得很,孩子吃着暖腹,” 他对周小雨说,后者手里拿着两张单据:“‘门窗配件店赵哥’上周留言说捐的木工刨子和 2 套门轴,物流消息显示昨天到了县物流站,王主任帮忙协调了三轮车,今天上午十点到,走乡村小路,避开早高峰的农用三轮车;还有‘粉丝群’上周捐的 1200 元,说是给孩子们买灶台材料的,今天上午刚到账,已经联系了镇上的水泥店,下午送 2 袋水泥和 1 袋河沙过来,用来搭灶台。”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李伟举着相机站在歪歪的窗框旁,镜头特写错位的窗框和散落的木片(用布垫着,怕扎脚)。“家人们,今天咱们遇到了‘窗偏轴缺’的难题,” 他对着镜头苦笑,“窗户框尺寸不对,门轴还少一套,木工工具也钝了,装到一半卡壳了。想请大家在线支支招,看看有没有办法调整窗框尺寸,或者用什么材料填补缝隙,不让咱们的贝坊‘漏风失暖’。不过咱们先教一道暖腹又鲜口的邪修菜 ——‘海鲜疙瘩汤’,用昨天的鱼汤、虾仁,‘宝妈群’捐的海菜,还有‘粮油店李哥’捐的面粉(上周剩的 15 斤),疙瘩煮得软烂,海鲜鲜,孩子吃着不用挑刺,施工师傅们装窗户累了,喝着也能攒劲。”

在线人数慢慢涨到 2.4 万,弹幕里很快热闹起来。ID “木工师傅老陈” 率先留言:“李老师,窗框宽了用木工刨子刨薄(每次刨 2 毫米,别一次刨太多,容易刨歪),窄的地方垫涂了防水胶的木片(木片厚度按缝隙来,别太厚),门轴装的时候要对齐铰链,用螺丝固定牢!我仓库里有 2 把新木工锯,今天上午让物流和配件一起送过去,不用捐款,算我为‘望海贝坊’出份力!” 还发了张刨子使用的示意图,标着刨木的角度。

ID “装修博主小田” 紧跟着支招:“填补缝隙用‘发泡胶’!门窗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一层发泡胶,晾干后切平,再刷防水漆,风再大也漏不进来!我家装修时就这么干,冬天暖气都不外漏!我昨天刚买了 2 罐,让三轮车送过去,下午一点到!” 弹幕里有人开玩笑:“小田老师这是把‘封窗秘籍’都贡献出来了!别让咱们的贝坊变成‘穿堂风馆’!”

ID “县文旅局” 再次官方留言:“已协调县木工队的刘师傅(有 30 年木工经验),上午十一点前到工地,指导窗框调整和门轴安装;另外,‘望海贝坊’的招牌制作已经联系了广告公司,今天下午送设计稿过来,选好样式后下周就能制作,费用从文旅专项补贴里出,不用额外花钱!” 弹幕里顿时刷满 “文旅局给力”“窗框有救了”,ID “村民阿婆” 也留言:“我在家煮了红糖小米粥,等会儿用保温桶送过去,师傅们刨木头累,喝着暖身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亦舟把沾满面粉的手在围裙上蹭了蹭,将手机支架往前挪了两公分。镜头里,他戴着的蓝白条纹袖套已经磨得起球,却把面前的不锈钢盆衬得锃亮。盆里泡发的海菜泛着深褐色光泽,在水流的冲洗下舒展成半透明的丝状,和案板上粉白的虾仁碎、金黄的鸡蛋碎堆成色彩分明的小山。

大家看这个海菜的质地。 他夹起一绺海菜对着镜头拉扯,纤维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宝妈群的王姐特意交代,这是荣成渔民自晒的,没有防腐剂。咱们工地沙尘大,干海菜比鲜货耐储存。 他忽然笑起来,眼角挤出细小的褶皱,昨天有位师傅问能不能放裙带菜,其实裙带菜更适合凉拌,海菜才是做汤的灵魂。

虾仁在案板上弹跳着被拍碎,刀刃与木板碰撞出有节奏的哒哒声。沈亦舟特意把手机音量调高:听到没?新鲜虾仁才有这种弹性。昨天剩下的虾,我特意用盐水腌过,鲜味锁得死死的。 他舀起一勺蛋液淋在虾仁上,筷子搅动间,蛋白裹着虾粒凝成乳白的絮状物,加个鸡蛋,营养翻倍,还能让虾仁更嫩滑。

面粉袋倾斜的瞬间,细密的白色粉末簌簌落下。沈亦舟改用硅胶刮刀,手腕灵活地画着 Z 字:关键在这个搅拌手法。水要一点点加,像春雨打荷叶似的,让每颗面粉都喝饱水。 他突然把镜头拉近,盆里珍珠大小的面疙瘩在水流中翻滚,看!这就是完美的疙瘩状态。太大的话,咱们工地的大锅要煮好久,师傅们可等不及开饭。

窗外传来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沈亦舟提高了嗓音:等会儿用昨天炖排骨的高汤打底,再撒把小葱花 —— 他突然转身掀开锅盖,蒸腾的热气瞬间模糊了镜头,隐约能看见他用汤勺撇去浮沫,师傅们忙完今天的钢架搭建,喝上这么一碗,保管浑身都暖透!

【海鲜疙瘩汤实操细节】

食材预处理

海菜泡发与切碎:小玥和小涛蹲在临时水池旁洗海菜,用的是县住建局送的过滤水(昨天刚换的滤芯,水质更干净)。“海菜要泡 20 分钟,” 小玥边泡边说,“沈叔叔说,泡软的海菜才好切,煮在疙瘩汤里也容易入味,妈妈最爱吃泡软的海菜。” 她的小手很灵活,把泡软的海菜切成 1 厘米长的小段,小涛则帮忙把切好的海菜放进鱼汤里:“海菜煮在鱼汤里,汤会更鲜,比放味精还鲜。”

沈亦舟在旁边检查海菜:“泡海菜的水别倒,留着和面粉做疙瘩,能增加海菜的鲜味,疙瘩也会更有味道。” 他还准备了姜丝:“放 3 片姜丝,去虾仁的腥味,还能驱寒,早上喝着暖和。” 周小雨则帮忙解冻虾仁:“昨天剩下的虾仁用温水解冻,别用开水,不然虾仁会老,切碎后煮在疙瘩汤里不嫩。” 解冻好的虾仁切碎,放进鱼汤里:“提前煮 5 分钟,让虾仁的鲜味渗进汤里,疙瘩煮的时候也能吸收鲜味。”

面粉做疙瘩与调味准备:李伟教大家做疙瘩,“面粉倒在大盆里,边加泡海菜的水边搅拌,” 他边搅边说,“搅拌时要用筷子顺时针搅,搅成黄豆大小的颗粒,别太大,不然煮不熟;也别太小,不然煮成面糊,不好吃。” 小玥学着搅拌,小手握着筷子,虽然动作慢,却搅得很均匀:“李叔叔,这样做的疙瘩,妈妈吃着会喜欢吗?” 李伟笑着点头:“会,妈妈肯定喜欢,这疙瘩煮在鱼汤里,鲜得很。” 周小雨则准备盐和香油:“鱼汤里加半勺盐,煮疙瘩时再加半勺,别太咸,孩子吃着不舒服;香油最后加,提香不腻,汤的颜色也好看。” 这些调料是 “调料店王哥” 捐的,还剩不少,够用来调味。

阿强这时过来帮忙烧鱼汤:“鱼汤要煮沸腾,再放疙瘩,这样疙瘩不容易粘在一起,煮出来的汤也清爽。” 他蹲在灶台旁,用干树枝生火,火苗很快窜起来,鱼汤的香味慢慢飘满工地,路过的施工师傅都忍不住闻了闻:“这香味,等会儿得喝三碗疙瘩汤!” 弹幕里有人刷 “阿强烧火有一手”“疙瘩汤肯定鲜”,ID “宝妈群” 留言:“咱们捐的海菜够不够?不够再捐,孩子们吃好才能长身体!”

虾仁煮制与汤底调味:周小雨把切碎的虾仁放进鱼汤里,“虾仁煮 5 分钟,煮到变色,” 她边煮边说,“煮太久虾仁会老,嚼着柴,孩子不爱吃;煮太短没熟,吃着有腥味。” 沈亦舟在旁边加姜丝:“姜丝煮 3 分钟,去腥味的同时还能驱寒,早上天冷水凉,喝着汤暖乎乎的。” 他还准备了葱花:“最后撒葱花,提香还好看,孩子看到绿色,也爱吃,葱花要切得细点,煮在汤里不显眼,挑食的孩子也会吃。” 这些葱花是早上从村民阿强的菜园里摘的,还带着露水,新鲜得很。

疙瘩汤熬煮与分装

疙瘩下锅与火候控制:鱼汤沸腾后,李伟把做好的疙瘩慢慢放进锅里,“疙瘩下锅后要轻轻搅,” 他边搅边说,“别太用力,不然疙瘩会碎,煮成面糊;也别不搅,不然疙瘩会粘在一起,煮不熟。” 小涛站在旁边,帮忙递勺子:“李叔叔,我帮你搅,妈妈说我搅汤最均匀,不会糊底。” 李伟笑着点头:“好,咱们一起搅,让疙瘩煮得均匀,每个都熟透。” 沈亦舟在旁边调整火候:“中火煮,别用大火,不然汤会糊;也别用小火,不然疙瘩煮不熟,吃着有硬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汤锅里的面疙瘩渐渐浮出水面,李伟用木勺轻轻推散:这会儿该下海菜了。 他将切得细碎的海菜撒进锅中,手腕灵活搅动,大火煮三分钟,让海菜的鲜劲儿彻底熬进汤里,面疙瘩也能吸饱这股海味。

周小雨旋开香油瓶,金黄的油液呈细线状坠入锅中:一勺香油是点睛之笔,既能提鲜又不会腻,保准让汤头更勾人。 她边说边用筷子轻敲瓶口,最后几滴香油精准地滴落在翻滚的汤面上。

李伟舀起半勺汤,吹凉后抿了一口,满意地点头:咸淡拿捏得刚刚好,鱼汤和虾仁的鲜甜打底,海菜的清鲜收尾,这碗疙瘩汤既有营养又开胃,给孩子喝再合适不过。

周小雨找来县民政局送的保温桶(上周到的,用来装公益物资),每个桶里盛 6 碗疙瘩汤,“保温桶能保热 4 小时,施工师傅们装窗户没时间过来吃,咱们分两批送,第一批给装窗户的师傅,第二批给贴贝壳墙的村民。” 小玥帮忙分汤,用的是 “宝妈群” 捐的卡通碗(上周和围裙一起捐的,50 个),碗上印着小鱼图案,正好配海鲜疙瘩汤。“给张师傅盛一碗,多放疙瘩,他装窗户累了,要多吃点;给刘师傅留一碗(木工师傅),他等会儿来指导,喝着暖身子;给妈妈留一碗,用最大的碗,多放虾仁,妈妈爱吃虾仁。” 阿婆这时送红糖小米粥来了,提着三个大保温桶:“小米粥放了红糖,驱寒效果好,师傅们刨木头冷,喝着暖身子。”

上午十点,“门窗配件店赵哥” 的送货车准时到了,拉着木工刨子、2 套门轴,还有老陈捐的 2 把木工锯。司机师傅边卸车边说:“赵哥特意交代,刨子要磨好再送过来,直接就能用;门轴是不锈钢的,海边用不容易生锈,还送了 2 包螺丝,够装两扇门。” 施工师傅们围过来,眼里满是期待,张师傅拿起刨子试了试,刨木头的声音很顺滑,刨下来的木片薄而均匀:“这刨子好用,比我家那把老刨子强十倍,调整窗框肯定快!”

上午十一点,县木工队的刘师傅到了,手里拿着工具箱,里面的工具摆得整整齐齐。“窗框宽了 5 厘米,分三次刨,每次刨 1.5 厘米左右,最后一次刨 0.5 厘米,这样不容易刨歪,” 他边示范边说,“刨的时候要顺着木纹刨,别逆着来,不然木头会开裂,影响窗框的牢固性。” 小玥和小涛也来帮忙递工具,小涛递刨子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刘师傅的手,赶紧道歉:“刘师傅,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刘师傅笑着说:“没事,下次小心点就行,你这么小就来帮忙,真能干。”

弹幕里有人刷 “刘师傅专业”“窗框有救了”,ID “装修博主小田” 留言:“发泡胶已经到镇上了,让三轮车送过来,20 分钟到,记得打胶的时候要均匀,别漏打!” 李伟赶紧回应:“谢谢小田提醒,我们记着,保证打均匀,不让贝坊漏风。” 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也到了,带来了招牌设计稿:“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木质招牌(刻‘望海贝坊’四个字,旁边刻海浪图案),一种是金属招牌(喷塑,不容易生锈),一种是贝壳镶嵌招牌(用剩下的小贝壳镶嵌,更有渔村特色),你们选一种,下周就能制作。”

中午十二点,施工师傅们喝着疙瘩汤和小米粥,浑身有劲。刘师傅和张师傅开始调整窗框,刘师傅刨木头,张师傅扶着窗框,动作很熟练,没一会儿就把宽出的 5 厘米刨掉了,窄的地方垫上涂了防水胶的木片,窗框慢慢变正了。“现在装门轴,” 刘师傅说,“门轴要对齐铰链,用螺丝固定牢,不然门会歪,关不上。” 小涛站在旁边看,眼里满是好奇:“刘师傅,我能试试拧螺丝吗?我在家帮妈妈拧过,很厉害的。” 刘师傅笑着说:“可以,不过要小心,别拧到手。”

下午两点,“装修博主小田” 捐的发泡胶到了,刘师傅教大家打胶:“沿着窗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打,打一圈,要均匀,别太多也别太少,太多会溢出来,太少会漏风。” 张师傅拿着发泡胶枪,慢慢打胶,动作很小心,小玥和小涛在旁边看,生怕漏打了地方。“打胶后要晾 2 小时,等发泡胶凝固,” 刘师傅说,“凝固后切平,再刷防水漆,就不会漏风了。”

下午四点,窗框调整好,门轴也装好了,发泡胶也打了,贝壳墙也贴完了,整个 “望海贝坊” 看起来漂亮多了 —— 贝壳墙的海浪图案很清晰,中间的老海螺壳在阳光下泛着光,彩色的海螺壳像真的海浪在流动,孩子们画的彩绘贝壳贴在间隙里,很有特色。设计师小林看着贝坊,满意地说:“比设计图还好看,有村民们的参与,还有孩子们的帮忙,更有感情,更有渔村特色,游客来了肯定喜欢。”

小玥拉着妈妈的手,指着贝壳墙和装好的窗户:“妈妈,你看,‘望海贝坊’的贝壳墙贴完了,窗户也装好了,以后咱们就能在新厨房里做饭了,再也不用在临时帐篷里煮了。” 妈妈摸着贝壳墙,又看了看装好的窗户,眼泪一下子掉下来:“玥玥真能干,‘望海贝坊’真漂亮,妈妈以后回来,就能在新厨房里给你做热饭了,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了。” 她蹲下来,抱着小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谢谢玥玥,妈妈今天特别开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傍晚时分,施工师傅们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刘师傅留下了防水漆:“明天早上刷防水漆,刷两遍,晾干后就能装玻璃了,玻璃我已经联系了镇上的玻璃店,明天上午送过来,不用花钱,算我为‘望海贝坊’出份力。” 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也留下了招牌设计稿:“你们商量好选哪种,明天告诉我,我让广告公司开始制作。”

晚上七点,临时厨房的灯还亮着。李伟、沈亦舟、周小雨坐在帐篷里,商量着明天的工作:“明天早上刷防水漆,装玻璃;下午搭灶台,用今天到的水泥和河沙,‘粮油店李哥’捐的面粉还剩 5 斤,留着明天做疙瘩汤;沈亦舟负责教孩子们做早餐,周小雨负责协调志愿者分玻璃和灶台材料,还要选好招牌样式,告诉县文旅局。” 沈亦舟补充道:“灶台要搭在厨房的东侧,远离窗户,防止风吹灭火;灶台要砌两层,下面放柴火,上面放锅,还要留个烟囱口,不然烟会呛到孩子。” 周小雨则说:“明天‘粉丝群’捐的灶台材料会到,王主任帮忙送过来,咱们争取下周搭好灶台,‘望海贝坊’就能正式启用了。”

李伟倚着尚未上漆的窗框,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框边缘的木纹。月光穿过新换的双层玻璃,将贝壳墙上那些扇贝壳、螺壳的纹理勾勒得愈发清晰。这些由孩子们亲手粘贴的贝壳,此刻像是被月光注入了生命,淡粉色的蛤蜊壳泛着珍珠母贝特有的光晕,虎斑贝的纹路在明暗交替间若隐若现,连最小的扇贝碎片都折射出细碎的光点。

新安装的窗户在月光下呈现出一种静谧的银蓝色,玻璃表面的水痕还未完全蒸发,在月光的映射下,宛如繁星坠入了墙面。李伟眯起眼睛,恍惚间看见无数星辰在墙面上闪烁,仿佛整个夜空都被装进了这方小小的空间。

他低头看着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未读消息,文旅局发来的招牌设计图还停留在屏幕最上方,图上 望海贝坊 四个鎏金大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木工队的老师傅下午特意送来的榫卯结构示意图,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工作台上。

厨房角落的灶台上,还残留着阿婆送来的小米粥的香气。想起今天中午,阿强光着膀子帮忙搬运玻璃时汗流浃背的模样,还有小玥妈妈端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鱼汤表面漂浮的油花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手机突然震动,是粉丝群弹出的消息。赵哥发来的五金配件已经发货,小田寄来的发泡胶明天就能到,群里的捐款数额又增加了一大截。李伟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每一条留言,那些温暖的话语仿佛化作了实质,填满了这间尚未完工的屋子。

他深吸一口气,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淡淡的海腥味从窗缝钻进来。装完玻璃搭灶台,搭完灶台装招牌,装完招牌就能正式启用。想到孩子们在新厨房里捧着海鲜疙瘩汤,热腾腾的雾气氤氲在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还有那个让孩子们心心念念的身影,或许真的能在开业那天,出现在这扇洒满月光的窗前。

就像今天这锅海鲜疙瘩汤,揉面时特意撒进的海苔碎让面疙瘩裹着咸鲜海风,刚捞上岸的小鱿鱼须蜷成问号,和嫩白的蛤蜊肉在奶白的汤汁里沉浮。柴火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铁锅里翻涌的不仅是食材,更是渔村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 最朴素的面粉和海鲜,经柴火慢炖,便能熬出直击灵魂的鲜味。

而那扇新换的窗框同样藏着巧思。切割整齐的铝合金框在夕阳下泛着银辉,深灰色发泡胶从缝隙挤出细密的花纹,像冬日窗棂上自然凝结的冰花。这看似普通的组合,实则是抵御海风的铜墙铁壁,发泡胶膨胀后严丝合缝,将呼啸的寒风与咸涩的湿气统统隔绝在外。

夜幕低垂时,工人们已在图纸上画好明日的计划。当第一缕晨光刺破海面,满载玻璃的货车会碾过渔村蜿蜒的小路;戴着草帽的师傅会踩着梯子,将防水漆均匀刷在墙面上,每一道笔触都像是给老屋穿上铠甲;泥瓦匠会哼着小调垒砌灶台,红砖与水泥堆叠间,烟火气仿佛已跃然眼前。

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正随着一砖一瓦、一勺一味在渔村里静静流淌。从搬运建材的粗粝手掌,到熬煮热汤的温柔手腕,善意在人与人之间无声传递。等到 “望海贝坊” 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等到孩子们在窗明几净的厨房里捧着热气腾腾的碗,听着海浪与欢笑声交织,这个曾在寒风中瑟缩的渔村,终将因为这座凝聚众人心血的厨房,迎来一个鲜暖圆满的冬天。

喜欢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请大家收藏:()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